收藏 分享(赏)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1815367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2、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乐曲中第 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扇子、手绢等 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乐曲为复三段式结构。开始是一个节

2、奏强烈的引子。第一部分由两个对比性质的主题组成。第二部分悠扬舒展。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变化的再现。李焕之的代表作还有第一交响曲-天风海涛、电影音乐暴风骤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 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你知道过春节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春联)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国最长的一副春联是在武昌黄鹤楼发现的,一副对联有350字。在刚才的一组图片中,我们听到一首乐曲,你觉得它熟悉吗?能不能说出乐曲的名字?学生回答课下收

3、集的资料。你对这首乐曲了解多少?你能用老师前面的乐器表现一下过年的气氛吗? 2、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出示作者图片) 李焕之(1919 )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师于肖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交响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天风海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

4、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文一书。你能用锣鼓表现一下过年的气氛吗?指导学生打锣鼓节奏!(学生分四组分别进行锣鼓的创作) 例: 2/4 咚 呛 咚咚 呛 3、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乐曲,用自己手中的粉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创作一幅表现过年的画。教师发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随音乐自由的画一副画,可以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放课件FLASH动画,给学生创作画给以提示) 4、哪位同学知道乐曲创作于什么年代?(学生如果不知,教师讲解) 创作背景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

5、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观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这首乐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做于1955-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春节组曲包括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四个乐章。 5、想想:你能用线条来表现一下乐曲的结构吗?听后回答:(1)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2)乐曲分几部分(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

6、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二、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与第一部分: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听和参与结合,营造节日气氛。(在这里可以加入前面的锣鼓,表现音乐) 2、找一找教师弹奏的音乐顺序?你能唱一唱吗?(学生在座位下拿出旋律条) 学唱主题音乐。学唱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 3、欣赏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1)在第一部分中,你听到了几个旋律?它们各自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你能随着音乐表现一下这样的场面吗?(教师把打击乐和扇子、绸子分给学生) (2)听完乐曲后你有什么收获,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 节奏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紧密) (2/4) (快) (强) (热烈欢腾)(

7、3)、欣赏第三部分。教师在放第三部分音乐,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旋律做对比。学生回答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关系。 4、欣赏第二部分 (1) 用钢琴弹奏B乐段主旋律,请两名女同学随音乐舞蹈。 (2) 欣赏B乐段边欣赏边前后议议,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听后有什么收获? 第二部分 节奏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舒展)(4/4)(徐缓)(柔和)(抒情赞美) 三、再听 完整的复听全曲。把老师的上课准备的扇子,绸子发给大家,第一和第三部分随音乐自己设计舞蹈,表现过年的气氛,其他的同学依据乐曲的不同段落加入打击乐器,自己选择节奏。中间部分两名女同学随音乐用手绢舞蹈。其余的同学想好过年的贺词

8、,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四、师小结 音乐在热闹的打击乐中结束,使我们思绪停留在热烈、欢腾 的春节当中。祝福所有的人春节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到欣赏中来,在这里加入鼓、钹的演奏更加渲染了 闹的气氛,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学生激动不已。)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2 教学内容:看视频听旋律识别乐器;跟伴奏唱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教学秧 歌手绢舞的基本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 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引子部分(旋律片段一),能结合自己过春节 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乐曲热烈欢腾、搞个换物的喜庆气氛; (2) 了解管弦乐队中集中乐器的音色,能哼唱并记住乐曲主题,并在参与欣赏 中表达对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 (3)

9、在教学秧歌手绢舞的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表现音乐 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a聆听乐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理解其音乐; b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知与其音色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a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b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电脑音箱手绢 教学过程: _导入部分(3分钟)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春节的由来? 学生抢答 师: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 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

10、“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为了成功驱

11、赶年兽,大家除了放鞭炮,还会怎样庆祝呢? 学生抢答:贴窗花,对对子,看灯展,猜灯谜,唱歌,跳舞等。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各族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 动来庆祝,比如: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迎新、迎新接福、祈求丰年等。各地还有不同的庆贺活动,比如广东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运动竞赛等,而陕北人民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就是扭大秧歌舞。这一节,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作曲家李焕之是如何将自己在陕北体验到的春节生活情境用音乐表达出来的。今天咱们主要来欣赏一下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也就是咱们教材上的旋律片段一。大家可以看教材31页。 _展开部分(15分钟左右) 师:简介作

12、曲家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理论家)及作品背景(作者应邀写一篇舞蹈的配乐而做的陕北风格的春节组曲,但是舞蹈没有编排成功,这篇组曲的序曲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和作品题材“序曲”(洋为中用) 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的乐器大大丰富了,形成了各类形制、应用不同演奏方法、可形成不同声部的乐器。其中包括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咱们现在看一遍这个乐队的演出视频(30秒),老师和大家一起,边听边找,出现了什么乐器,谁知道可以抢答出来啊! 师: 现在咱们看教材,有没有发现有些音符上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呀?咱 们现在来唱一下简谱,老师给你们伴奏,注意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的音符

13、应该怎么唱。 师:现在咱们再唱一遍简谱,这一遍要在重音记号处拍手哦,老师先给大家演示 一遍。接下来,老师伴奏,同学们记得在重音记号处拍手哦! 师:大家做的很棒!现在要不要尝试一下怎么用手绢跳秧歌舞呢?现在我来教大 家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大家模仿我的动作试着做一下: (正常站姿:抬头挺胸、手臂自然下垂、双脚微八字站立) 怎样拿手绢(把手绢的一角折叠,手掌平摊,大拇指把手绢于虎口处夹紧) 转花(单手转花:左手掐腰,眼睛看着右手,右手由下至左上方最高处时转 花后回到准备姿势; 双手交叉转花:双手由准备姿势向胸前交叉时转花) 踢步(双手叉腰,微蹲,身体重心下移到膝盖处,试着交替向前踢一下小碎 步,要有

14、爆发力,踢完立刻收回到准备姿势) 老师给学生排练一下上台的动作: 1、学生分两组,一侧一组,准备姿势站好,音乐响起(引子处)踢步上台; 2、站成两排后面对观众,前一个八拍单手转花,后一个八拍双手交叉转花; 3、中间的五个同学面向观众靠背,双手交叉,其他同学成圆形状围绕中间 的同学单手转花、踢步转圈; 4、最后八拍定型。 _小结(2分钟左右) 1.民族管弦乐团的基本编制; 2.我国民族管弦乐经典作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的“洋为中用“(采用西方作曲技法,运用中国曲调)创作的典范。 说明音乐是无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间音乐是我们的根基和源泉,我们应该热爱她,发展她,使她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永久

15、不衰。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3 教学内容: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教材简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在综合感受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难点:乐曲中第 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

16、锣鼓、钹。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 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师指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出课题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一上课,便以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展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愉快的春节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从而也激起了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 3.简介管弦乐。 4.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乐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 注:在上述环节中,录像画面一直演示 ,乐曲一直轻声播放。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 二、整体欣赏,

17、划分段落。 1. 学唱主题音乐。 2. 整体欣赏,想想:(1)乐曲情绪的变化线?速度变化线?节奏变化线?(2)想想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欣赏时,生边和师随音乐哼唱主题 3.听后回答:(1)乐曲情绪线、速度线、节奏线? (2)乐曲分几部分?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4. 找一找,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几条? (设计意图: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学生真正从理性上来认识各部分音乐。) 三、分段欣赏。 1. 欣赏引子: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2. 欣赏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赏,分别用a. b.c.表示。)

18、(1)欣赏a: 1)听前提问:乐句 在演奏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 两句在演奏时,仿佛两个人在干什么? 3) 绘了怎样的场面? 4) 分两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赏b: 1)b与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乐声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3)欣赏c: 1)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上有什么变化? 2)一次比一次热烈的音乐声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都围绕乐曲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但又各有侧重点,a.b.这两部分是通过对答式演奏及两个乐句对比,让学生想象过节时的情景,而c.这一部分通过音乐一次次热烈,让学生联想到人们的心情,从

19、景到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再次完整欣赏A段,边欣赏边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手舞足蹈的表现音乐,感受更加深刻。) (5)听后回答:A段 节奏 节拍 速度 情绪 ( )( )( )( ) 3.欣赏第二部分。 (1) 口琴吹奏B乐段主旋律 (2) 欣赏B乐段边欣赏边前后议议,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音乐的 节奏 节拍 速度 情绪 ( )( )( )( ) (设计意图:设计口琴吹奏,让学生在自己的演奏上去感受音乐。印象更加深刻。) 4.欣赏第三部分。 (1) 第三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变化重复,但有所不同,第三部分中加强了什么乐器的演奏?(打击乐器)。请你

20、边听边模拟打击乐器的演奏姿势。师随音乐演奏鼓、钹。 (2)加强打击乐演奏,音乐有什么变化? (3) 节奏 节拍 速度 情绪 ( )( )( ) ( )、 (4) 师小结:音乐在热闹的打击乐中结束,使我们的思绪停留在热烈、欢腾的春节当中。 (设计意图:由于这部分是A部分的变化重复,所以,这里侧重于打击乐的作用。在这里加入鼓、钹的演奏,更加渲染了热闹的气氛,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学生激动不已。) 四、整体欣赏,帮助提高。 今天,我们欣赏的春节序曲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表达了人们过春节时种.种心情和场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完整的欣赏一遍,并请你把听到的、看到的春节情景绘制一幅“欢度春节”

21、的想象画。(放音乐和录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对音乐是否真正理解的一种反馈。) 板书: 春 节 序 曲 (管弦乐) 李焕之 情绪:热烈、欢腾 曲式结构:引子 A B A 复三部曲式 a b a 节奏 速度 情绪 拍号 A 紧密 快 热烈、欢腾 B 舒展 徐缓 抒情、优美 A 紧密 快 热烈、欢腾 实践后的反思: 一.总的来说这堂课,我以“听、唱 ”为基础,“讲、想”为中心,以“奏、画、律动、看”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22、、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二.在教学设计中一环连一环,丝丝入扣,从听音乐唱(奏)旋律想情景抒感情舞(画)再现音乐。从感知深化升华。脉络清析,条理清楚。 三.在教学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力度、速度、节奏基本要素而展开。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侧重点,例:A段以景展开想象,展现喜洋洋的春节。B段以情展开想象,亲情、爱情、友情。A段又以景展开想象,展现欢腾的春节。学生的思维就象一条条射线发散开去,但他们的源头却紧握老师手中。 四.这堂课是在99年进行教学,由于当时课件刚刚兴起,所以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如果在用各种线来表示情绪、速度、力度 这里用课件(五彩缤纷、形状各异)来表现,学生兴致

23、更高。 五.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4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描写的

24、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春节序曲,在喜庆的氛围中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对收集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歌(乐)曲走进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音乐天地有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熟悉主题旋律。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聆听歌曲 作者介绍:李焕之(191920_(请自填),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生于香港。他从小喜

25、欢音乐,中学时代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合唱班、铜管乐队,并对诗歌、文学等新文艺颇感兴趣。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歌曲社会主义好、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外,主要有管弦乐曲春节组曲,第一交响曲英雄海岛等。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李焕之也有很深的造诣。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想想:你能用线条来表现一下乐曲的结构吗? (1)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 (2)乐曲分几部分? 引子 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

26、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 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洋为中用

27、”创作的典范,因为它是运用中国民间音调,采用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并且用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说明音乐是无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间音乐是我们的“根基”和“源泉”。我们应该热爱她、发展她,使她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而永久不衰! 乐曲的曲式结构: 三段体结构 三段体我们大致上可以用简单的ABA(或ABA)来表示: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三乐段其实是有点相似的,第二乐段可以是风格较为迥异的,以作为对比。这样的设计有点类似前后呼应,让整首曲子听起来较有整体感。 分乐段赏析 引子:音乐以快速,强力度的节奏表现出喜庆的场面. 第一部分:由陕北唢呐曲调演化而来的几个具有民间风格的主题交织组成,表现陕北人民欢度春节时

28、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 第二部分:音乐素材采用秧歌调子,慢速,旋律抒情如歌,亲切动人,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由于减少重复,音乐显得更加紧凑明快,当欢乐到达顶点时,出现了引子主题,并加入了打击乐器,加深了喜庆场面的渲染.最后,乐队奏出引子后半部分的曲调,乐曲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5 一、课题:在喜庆的日子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课型:欣赏课 三、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四、学生人数:30位 五、授课年级:七年级 六、案例背景: 春节序曲这一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喜庆的节日里”的第二课时,是在北京喜讯到边寨之后进行。根据春节序曲的特点与音

29、乐内涵,结合我国的重大节日春节的民族习惯,设计了此案例,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体验节日的欢快,让学生把音乐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七、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欣赏课,基本思路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听、想、创、律动,去理解音乐、音乐想像与音乐体验,从中真正体验到欢乐的情绪;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生活经验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八、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描绘了我国人民在传

30、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景。 九、课程挖掘: 春节序曲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活跃、轻松,三段音乐的对比明显。基于以上的特点,在设计上,以欣赏为主,让学生轻松、欢乐地去感受音乐的内涵;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辅,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去体验各部分的音乐主题,从而达到活跃音乐教学课堂,在轻松的课堂中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十、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

31、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十一、教学目标: 1、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对比、欣赏和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要素给音乐带来的影响,初步认识三段体。 3、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与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十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十三、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十四、教学准

32、备: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等道具。 十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

33、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

34、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

35、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_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五、教学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

36、要把这项教学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2 一、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诵读内容: 让学生掌握秀的古诗文,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阶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诵读内容如下: 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第一阶段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一、先秦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7、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满招损,谦受益。 6.诗言志,歌咏言。 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20.多行不义,必自毙。 2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2.仓廪足则知礼

38、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言必行,行必果。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千里之足,始于足下。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3.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39、之幼。 4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天行常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3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一:老师

40、讲经典,学生学经典 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_、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

41、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 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

42、次谨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 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讲解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