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要求.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11433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要求 作者单位:413500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龙文平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施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术期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肺功能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肺功能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术后发生肺感染3例,肺不张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癌患者施行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癌; 呼吸功能训练; 围术期 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尤其是肺功能状态进行准确评估是决定手术适应证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改善患者术前的肺功能状态对提高临床手术效果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多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做相关分

3、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施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术期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切除术适应证,且排除严重肝肾不全、心衰、严重呼吸道感染者。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4573岁,平均61.7岁;有吸烟史者45例,占71.4%;鳞状上皮癌45例,腺癌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平均62.4岁;有吸烟史者43例,占68.3%;鳞状上皮癌43例,腺癌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4、吸烟史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饮食调节等,不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如下5点。 1.2.1 术前教育 对有吸烟史患者进行吸烟危害的教育,要求术前戒烟1周以上,告知患者吸烟对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告知在围术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关键性,争取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2 教会深呼吸与咳嗽的方法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与正确咳嗽方法的学习。分别采用坐位和平卧位进行腹式深呼吸的锻炼,每日进行3次以上,每次15 min,护理工作者应及

5、时纠正方法的不足,鼓励患者积极进行练习;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深吸气后,采用胸腹部自身的力量进行最大量的咳嗽练习,咳嗽发出的声音以震动胸部肌肉为度,每日进行3次以上,每次20 min。 1.2.3 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扩充器的训练 每个患者均配备一个肺功能扩充训练器,指导患者采取坐位、半卧位深吸气后用嘴含住训练器的喉嘴,做最大吸气。本练习每日进行2次,每次10 min。可于术前1周开始进行练习,至手术当日停止练习,术后3 d后恢复练习2。 1.2.4 术后呼吸训练 于患者术后即开始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每隔2 h进行深呼吸1020次,平卧位加强腹式呼吸,坚持练习3 d,直至腹腔引流管拔

6、除为止。 1.2.5 术后早期运动训练 对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及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及早鼓励其下床运动,如病室门口散步、深呼吸训练、肺功能扩充器训练等,注意运动的节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的肺功能受损情况,以FEV170%为肺功能良好,FEV170%但60%为轻度受损,FEV160%但50%为中度受损,FEV150%为重度受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肺功能受损情况比较 见表1

7、。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及手术后的 肺功能受损情况比较(n) 注: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肺功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肺功能较入院时具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肺功能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术后发生肺感染3例,肺不张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8、)。 3 讨论 原发性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明显上升。统计学显示近75%的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病变就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使得肺癌总体手术率低于20%,而5年生存率更是低于10%3。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在行手术前除了要对患者的适应证急性分析外,还应估算患者全身状况,尤其是肺功能状况。患者术前肺功能的状况往往可以作为手术方式及术后预后的评价参考。而对术前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促进呼吸功能尽可能适应手术需要及改善呼吸系统状况,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手术创伤、麻醉影响等,在完成肺部手术后患者肺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9、,术后肺功能程度越高,往往并发症越少、恢复越顺利、死亡率越低4。 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的肺功能受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来探讨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肺功能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而术前与术后肺功能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这说明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术前肺功能和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术后呼吸系统衰竭的风险;而对照组入院时与术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说明对照组患者术前肺功能状态并无明显改善,且手术耐受性较差,增加了术后呼吸系统衰竭的危险。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3.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对肺癌患者施行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红梅.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3(15):94-100. 2 陈伦元,陈锡树.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0,15(7):124-125. 3 桑艳萍.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指导与效果评价.中国保健营养,2010,14(6):137-138. 4 卢体芳.96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经验分析.中国医疗前沿,2010,24(13):217-218. (收稿日期:2011-03-30)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