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10009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A10 联盟 2018 届高三 11 月联考试卷-生物第卷选择题(共 45 分)、选择题(本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 1.5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 T2噬菌体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 T2噬菌体和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 T2噬菌体和细菌都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 T2噬菌体和细菌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答案】A【解析】T 2噬菌体是病毒,由蛋白质和 DNA 构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是 DNA。A、T 2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A 正确;B

2、、T 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B 错误;C、T 2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需要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C 错误;D、T 2噬菌体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中层次,D 错误。考点:病毒和细胞结构区别点睛:病毒一般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成分,没有细胞结构,不含各种细胞器;凡是具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 DNA。2.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B. 真核细胞的部分核酸和全部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C. 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 DNA 的多样性D. 某些蛋白质和核酸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答案】D【解析】A、线粒体、

3、叶绿体和核糖体都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蛋白质,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故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A 正确;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合成部分核酸,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故真核细胞的部分核酸和全部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B 正确;C、导致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DNA 的多样性,C 正确;D、某些蛋白质如 DNA 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但核酸不可以从细胞质进入到细胞核,D 错误。考点: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和在细胞中的分布点睛: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

4、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3. 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都具有双层膜,且扩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B. 葡萄糖在乙中合成,可在甲中氧化分解成 C02和 H20C. 丁与神经元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丙结构,后者有丙结构D. 丁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且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答案】C【解析】甲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丙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丁为细菌,属于原核细胞。A、甲(线粒体) 、乙(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但扩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加膜面积,A 错

5、误;B、葡萄糖在乙(叶绿体)中合成,但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进而在甲(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B 错误;C、丁(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神经元是真核细胞,有细胞核,故丁与神经元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丙(细胞核)结构,C 正确;D、丁(细菌)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但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D 错误。考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区别点睛: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相同点:一、都含有遗传物质 DNA 和 RNA,均称为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二、都是双层膜结构;三、都能产生 ATP;四、都是能量转换器;五、都有增大其膜面积的结构;六、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4. 下列关于

6、细胞膜上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需要消耗 ATP 的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的协助B. 种物质进出同一个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C. 人体中 02只能进入细胞而不能运出细胞D. 细胞膜内外物质种类不同可体现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答案】B【解析】A、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 ATP,胞吞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C、人体中 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可以进入细胞也可以运出细胞,C 错误;D、细胞膜内外物质种类不同可体现出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 错误。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与实例5. 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

7、,pH 条件应为该酶的最适 pHB. 验证温度可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使用 H202酶效果较为理想C. 探究某种酶的最适 pH 的实验中,第一步应将酶与底物进行混合D. 实验室中为了延长酶的保质时间,保存温度应设为酶的最适温度【答案】A【解析】A、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pH 条件是无关变量,应保证为实验的最佳状态,故 PH 应为该酶的最适 pH,A 正确;B、H 2O2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故验证温度可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不用 H2O2酶,B 错误;C、探究某种酶的最适 pH 的实验中,第一步应将酶放入设定的 PH 的条件下作用,然后再与底物混合,C 错误;D、在低温条件下,酶的结构更稳定,

8、故实验室中为了延长酶的保质时间,在低温下保存酶,D 错误。考点:有关探究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点睛:1、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2、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 pH 调至实验要求的 pH 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 pH 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6. 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同时含有 ATP、核酸和磷脂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B. 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产生的 ATP 都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C.

9、人在运动状态和休息状态下,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速率不同D. 叶肉细胞在光下产生 ATP 的场所可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B【解析】A、线粒体和叶绿体可同时含有 ATP、核酸(包括 DNA 和 RNA)和膜结构(含磷脂) ,A 正确;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产生的 ATP 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但叶绿体中产生的 ATP 在叶绿体基质中就被利用,不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B 错误;C、ATP 和 ADP 相互转化机制维持了 ATP 和 ADP 在细胞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人在运动状态需要的能量供应多,故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速率比休息状态下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速率

10、快,C 正确;D、叶肉细胞在光下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 ATP 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D 正确。考点:ATP 的结构和功能7.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下图表示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消化”功能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 b 结构内无核酸水解酶B. 溶酶体的形成与细胞膜、内质网膜有关C.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高尔基体上合成的D. 结构 f 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图可知:a 是高尔基体,b 是溶酶体,c 是内质网,d 是被膜包裹的细菌,e 是损伤的线粒体被内质网膜包裹。A

11、、图中 b 结构为溶酶体,含有核酸水解酶,A 错误;B、由图可知,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 错误;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 错误;D、结构 f 的形成涉及到溶酶体膜和内质网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正确。考点:溶酶体的功能及其形成过程点睛:图示为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解题需分析图示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8. 科研人员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最适温度条件下,利用苹果树、梨树幼苗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单位省略)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C0 2浓度和温度均可影响光合速率B

12、. 当光照强度为 A 时,苹果树幼苗和梨树幼苗的实际光合速率相差 2 个单位C. 当光照强度为 B 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2浓度和温度D. 在 A 点,苹果树根尖细胞与梨树叶肉细胞内都能合成某些大分子物质【答案】D【解析】A、由题意结合曲线分析可知,实验结果是在不同光照、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得到的,故实验结果只能表明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速率,A 错误;B、当光照强度为 A 时,苹果树幼苗和梨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相差 2 个单位,B 错误;C、该实验是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最适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的,当光照强度为 B 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故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

13、素是 CO2浓度,C 错误;D、在 A 点,苹果树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可以合成一些蛋白质,而梨树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D 正确。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点睛:分析曲线图可知,表示不同光照强度对苹果树和梨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光照强度为0 时,苹果树和梨树只进行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小于 A 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大于 B 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9. 如图所示为天竺葵叶肉细咆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过程,其中 X 物质和 Y 物质是两种含有 3 个碳原子的有

14、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过程产生的H可以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 图中过程有 ATP 合成,涉及的酶在动物细胞内也有分布C. 若图中过程无 ATP 合成,则该过程 Y 物质并未被彻底氧化分解D. 图中和过程在蓝藻细胞内也能进行,其中过程消耗 ATP【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过程为水的光解,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Y 物质为丙酮酸,为丙酮酸分解为 CO2,为 CO2的的固定,X 物质为 C3。A、图中过程为水的光解,其产生的H与呼吸作用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故不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 错误;B、图中过程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 ATP 合成,涉

15、及的酶为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动物细胞内也有分布,B 正确;C、若图中过程无 ATP 合成,则该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 Y 物质并未被彻底氧化分解,C 正确;D、图中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为 CO2的的固定,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故在蓝藻细胞内也能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需要消耗 ATP,D 正确。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方面的联系点睛: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在物质方面的联系10. 如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毎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MA 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染色

16、体与核 DNA 数目之比为 1:1B. 图乙中 DE 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C. 图丙所处时期与甲图细胞相同D. 图乙中 BC 过程会有染色单体的形成【答案】C【解析】A、图甲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之比为 1:1,A 正确;B、图乙中 DE 的变化为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的过程,故其发生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B 正确;C、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甲图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C 错误;D、图乙中 BC 过程为 DNA 复制即染色体复制,故会有染色单体的形成,D 正确。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图形判断和

17、各物质变化规律分析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核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分裂期 时期项目 分裂间期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着丝点 2n 2n 2n 4n 2n染色体 2n 2n 2n 4n 4n2n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核 DNA 2n4n 4n 4n 4n 4n2n11. 已知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为 25,某兴趣小组利用该植物的叶绿体进行了图 1、图 2 和图 3 的相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 1 装置中叶绿体消耗的 C02可来自碳酸氢钠的分解和细胞呼吸B. 在 C02浓度等适宜的条件下,图 2 中温度改为 20更有利于光合

18、作用的进行C. 若图 3 装置中的叶绿体依然能合成少量葡萄糖,说明叶绿体内有 ATP 和HD. 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图 1 装置中离体的叶绿体也不能持续合成有机物【答案】A【解析】A、图 1 装置中不是完整的细胞,只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叶绿体消耗的 CO2来自碳酸氢钠的分解,A 错误;B、由题意可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为 25,故在 CO2浓度等适宜的条件下,图 2 中温度由 10改为 20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B 正确;C、叶绿体合成葡萄糖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若图 3 装置中处于黑暗中,其叶绿体依然能合成少量葡萄糖,可说明叶绿体内有 ATP 和H,C

19、 正确;D、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离体的叶绿体缺少其他营养物质来源,不能维持长时间的活性,故不能持续合成有机物,D 正确。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12.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后,遗传信息并沒有发生改变B. 细胞癌变后,物质交换速率会变快C. 正常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不会出现衰老和凋亡D. 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一般延长【答案】B【解析】A、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癌变细胞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 错误;B、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加快,物质交换速率会变快,B 正确;C、正常人体内癌变的细胞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被效应 T 细胞攻击,发生凋亡,C 错误;D、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速度

20、加快,细胞周期一般缩短,D 错误。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癌变细胞的特点1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B. 蛙红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C. 健康人体中衰老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的范畴D.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细胞分化会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A 正确;B、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B 正确;C、健康人体中衰老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C 错误;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

21、变,如 Rous 肉瘤病毒,D 正确。考点:细胞的生命历程14.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同,但检测的物质和使用方法不同B.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D. 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中,色带变窄的原因是研磨绿叶对没有加入 SiO2【答案】D【解析】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同都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性糖,且两种试剂是现配现用,混合使用;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但使用时先加氢氧化

22、钠溶液再加硫酸铜溶液,故 A 正确; B、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会有颜色干扰,B 正确;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故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 正确;D、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中,色带变窄说明色素含量减少,若研磨绿叶时没有加入 SiO2,会使色素提取不充分,含量减少,考点: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和糖类实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点睛: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甲液

23、乙液 A 液 B 液成分0.1 g/mLNaOH 溶液 0.05 g/mLCuSO4溶液 0.1 g/mLNaOH 溶液 0.01 g/mLCuSO4溶液反应原理含醛基的可溶性还原糖将 Cu(OH)2还原为 Cu2O 沉淀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 反应生成络合物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 A 液 1 mL 摇匀,再加 4 滴 B 液摇匀反应条件 5065 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反应现象 样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15.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 和 a)控制的,株黄果南瓜和株白果南瓜杂交得到 F1中有黄果和白果,而 F1中黄果植株自交

24、所得 F2均为黄果,白果植株自交所得 F2既有黄果也有白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亲代、F 1和 F2中白果植株的基因型都是 AaB. 南瓜的白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果为显性C. F1中白果的后代中白果:黄果3:1D. 可采用测交的方法检测白果植株的基因型【答案】A【解析】A、B:由题意可知,F 1中白果自交后代既有白果,又有黄果,表明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B 正确;故黄果的基因型为 aa;亲本中白果的基因型是 AA,F 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 Aa,F 2中白果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A 错误;C、 F 1中白果基因型为 Aa,故其后代中白果:黄果3:1,C 正确;D、要

25、检测白果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测交的方法,D 正确。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析该遗传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然后再根据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16. 在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用 35S 标记 T2噬菌体,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35S 标记的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B. 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C. 子代 T2噬菌体可以检测到放射性D. 该组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A、S 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故 35S 标记的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 正确;B、由于蛋白质的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经搅拌后蛋白质外壳会存在于上

26、清液中,故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B 错误;C、由于蛋白质的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故子代 T2噬菌体不可以检测到放射性,C 错误;D、用 35S 标记 T2噬菌体实验中, 35S 标记的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可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点睛:实验易混点: 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17. 家鼠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 AA 的胚胎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7、. 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B. 黄色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C. 黄色鼠与灰色鼠杂交能获得最大比例的黄色鼠D. 黄鼠与黄鼠交配得到 F1,F 1自由交配次得到 F2,F 2中黄鼠的比例是 1/2【答案】C【解析】A、由题意可知: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 AA 的胚胎致死,故家鼠中只有 Aa(黄色)和 aa(灰色)的个体,故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A 正确;B、黄色鼠基因型均为 Aa,故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B 正确;C、黄色鼠(Aa)与灰色鼠(aa)杂交中黄色鼠占 1/2,而黄色鼠(Aa)与黄色鼠(Aa)杂交中黄色鼠占 2/

28、3,C 错误;D、黄鼠(Aa)与黄鼠(Aa)交配得到 F1,F 1中 Aa:aa=2:1,若 F1自由交配得到 F2,F 2中黄鼠的比例是 1/2,D 正确。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18.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 小麦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C. 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 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改变后,生物的性状也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 错误;B、小麦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为 DNA,DNA 中含有 A、T、C、G 四种碱基、和脱氧核糖

29、糖,B正确;C、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的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 错误;D、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改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D 错误。考点:有关遗传物质的综合考查19. 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的生物的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B.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C.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一定存在着等位基因D. Y 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不一定有【答案】C【解析】A、有的生物的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如细菌中质粒也有基因,A 正确;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 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可以存在等位基因也可以存在相同基因,C 错误;D、Y

30、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不一定有,D 正确。考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0. 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使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变成酪氨酸,而是转变为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下列有关此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致病基因表达的产物是酶B. 酪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该氨基酸与苯丙氨酸的 R 基不同C. 引起该病的报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为隐性致病基因D. 该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解析】A、由题意“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可知:

31、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致病基因不能表达其相应的产物,A 错误;B、酪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该氨基酸与苯丙氨酸的 R 基不同,B 正确;C、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为隐性致病基因,C 正确;D、由题意“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使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变成酪氨酸,而是转变为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可知:该病可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正确。考点:遗传病患病原因分析、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氨基酸的种类点睛:该题的关键信息是“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 ,认真分析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是解

32、题关键。2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父母不会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子女B. 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 调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均在想病家系中进行D. 人类遗传病都与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病基因有关【答案】B【解析】A、21 三体综合症患者的双亲染色体组成可以是正常的,故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父母可能会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子女,A 错误;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 正确;C、调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群体中进行,调查遗传方式在患病家系中进行,C 错误;D、人类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病基因有关,也可以与

33、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有关,D 错误。考点: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种类、遗传病的相关调查点睛: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

34、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22.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密码子种类数与构成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不同B. 翻译过程中有 A 与 U 的配对,但不存在 A 与 T 的配对C. 密码子的简并性增强了遗传密码的容错性D. 转录、翻译时均由具三个高能磷酸键的 ATP 供能【答案】D【解析】A、密码子种类有 64 种,构成蛋白的氨基酸有约 20 种,A 正确;B、翻译过程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故有 A 与 U 的配对,但不存在

35、A 与 T 的配对,B 正确;C、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可以增强遗传密码的容错性,C 正确;D、转录、翻译时均由 ATP 供能,但 ATP 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 错误。考点:基因的表达过程,ATP 的结构特点23. 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组成为 AaBb,该生物的基因 A 经突变成为 A1,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 A 和 a 是等位基因,基因 A1分别与 A 和 a 也是等位基因B. 基因 A 和 A1的碱基序列不同,但含有的碱基种类相同C. 该突变可能是由碱基对的替换或碱基对的增添造成的D. 基因 A 和 A1可同时存在于该生物的同一细胞或同一配

36、子中【答案】D【解析】A.、基因 A、a 和 A1都是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基因 A 和 a 是等位基因,基因 A1分别与 A 和 a 也是等位基因,A 正确;B、基因 A 和 A1的碱基序列不同,但都含有碱基 A、T、C、G,B 正确;C、该突变可能是由碱基对的替换或碱基对的增添造成的,C 正确;D、基因 A 和 A1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不可同时存在于该生物的同一配子中,D 错误。考点: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24. 如图所示为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 和 5 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氣核糖,3 和

37、6 分别代表腺嘧啶和胞嘌呤B. 4、2 和 3 构成一个核苷酸,DNA 聚合酶催化 4 和 5 之间化学链的合成C. 该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呈双蝶旋状,该结构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 以该小段核苷酸链为模板复制 100 次,理论上消耗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答案】A【解析】A、由题意可知,该核苷酸链为脱氧核苷酸链,故 2 和 5 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3 和 6 分别代表腺嘌呤和胞嘧啶,A 错误;B、4 磷酸、2 脱氧核糖和 3 腺嘌呤可以构成一个核苷酸,DNA 聚合酶催化 4 和 5 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合成,B 正确;C、该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呈双螺旋状,该结构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C

38、正确;D、该小段核苷酸链为为脱氧核苷酸链,在其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若以该小段核苷酸链为模板复制 100 次,理论上消耗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 正确。考点: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及 DNA 复制特点点睛:T 是 DNA 特有的碱基,U 是 RNA 特有的碱基,故在核苷酸链中出现了碱基 T,则该核苷酸链一定是脱氧核苷酸链;若在核苷酸链中出现了碱基 U,则该核苷酸链一定是核糖核苷酸链。25.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已知某性染色体组成为 ZWW 的雌鸡具有生育能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雌鸡应由含 WW 的异常卵细胞和含 Z 的正常精子受精产生的B. 该雌鸡与正常的雄鸡交配,

39、产生性染色体组成正常后代的概率是 1/2C. 该雌鸡的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有两个时期会出现基因重组D. 该雌鸡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可出现 2 条 W 染色体【答案】D【解析】A、由题意可知,正常雄鸡为 ZZ、雌鸡为 ZW,故该雌鸡应由含 WW 的异常卵细胞和含 Z 的正常精子受精产生的,A 正确;B、该雌鸡 ZWW 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分别是:ZW:Z:W:WW=2:1:2:1,正常的雄鸡只能产生 Z 一种配子,故该雌鸡与正常的雄鸡交配,产生性染色体组成正常后代的概率是 1/2,B正确;C、该雌鸡的父本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也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40、由组合,故可能两个时期会出现基因重组,C 正确;D、该雌鸡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若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以最多出现 4 条 W 染色体,D 错误。考点:伴性遗传点睛:高等生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其类型主要有 XY 型和 ZW 型。在 ZW 型中,雄性为 ZZ,雌性为 ZW。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26. 某真核基因含有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 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基因中的嘧啶数大于嘌呤数B. 该基因第二次复制需要 840 个腺嘌呤C. 该基因通过转录形成的 mRNA 中有 21的尿嘧啶D. 该基因的每一条链中(A+G)/(

41、T+C)的比值相等【答案】B【解析】A、基因中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其中的嘧啶数大等于嘌呤数,A 错误;B、该基因中腺嘌呤有 1000221=420 个,故该基因第二次复制需要 4202=840 个腺嘌呤,B 正确;C、该基因中转录过程中模板链不确定,故不能确定形成的 mRNA 中尿嘧啶的含量,C 错误;D、该基因的每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不一定相等,D 错误。考点:DNA 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27. 下图表示中心法则及其补充的内容,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人体神经细胞中进行图中过程时一定不出现染色体的复制B. 图中每个过程中遗传信息可准确传递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C.

42、 图中过程产生的 蛋白质对过程均没有影响D. 奶牛的成熟红细胞内有蛋白质,但上述过程均不能发生【答案】C【解析】A、人体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本身不能增殖,若其中进行了图中过程一定不出现染色体的复制,A 正确;B. 图中每个过程中遗传信息可准确传递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B 正确;C. 图中过程产生的蛋白质可能对过程有影响,如过程产生相关的酶可以影响其他的过程,C 错误;D. 奶牛的成熟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但其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且不能进行增殖,故上述过程均不能发生,D 正确。考点:中心法则的内容28. 下图表示三种基因重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 1 所示细胞产生的次级性母细

43、胞内不含有等位基因B. 图 1 和图 2 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C.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基因重组与图 3 中的基因重组相似D. 孟徳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2出现新的表现型的原因和图 1 相似【答案】C【解析】A、图 1 所示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故其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内含有 B、b 这对等位基因,A 错误;B、图 1 发生的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图 2 发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 错误;C、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基因重组与图 3 中的基因重组相似,C 正确;D、孟徳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2出现

44、新的表现型是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其发生原因和图 2 相似,D 错误。考点:基因重组的类型点睛: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发生在减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另一种发生在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基因工程也涉及到基因重组。29.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种子,自然种植后,所得表现型及比例为髙茎:矮茎5:1,假定各种子的繁,殖能力相同,则该批种子中基型为 DD 与 Dd 的比例为A. 1:1 B. 1:2 C. 1:3 D. 1:4【答案】B【解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是自交,故令该

45、批种子中 DD:Dd=x:y,则 DD 自交全部都是高茎,一共占后代总数的 x/(x+y) ,Dd 自交有 3/4 高茎,占后代总数 的 ,Dd 自交有 1/4 矮茎,占后代总数的 ,故( + ):( )=5:1,且 x、y 为正整数,则算出 x=1,y=2,故该批种子中 DD:Dd=1:2。故选B。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30. 将两个基因 A 随机整合到某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上,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基因 A 的整合位点)。让由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细胞培育成的三种类型的植株分别自交,后代植株中仍含有基因 A 的比例分别是A. 1、3/4、15/16 B.

46、1、1/2、1/16 C. 1/4、1、15/16 D. 1、3/4、1/16【答案】A【解析】甲图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 A 基因,可看做是纯合子(用 AA 表示) ,自交后代全都含 A 基因,即后代植株中仍含有基因 A 的比例为 1;乙图可以看做是杂合子(用 Aa 表示),自交后代有 3/4 的个体含有 A 基因;丙图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条含有 A 基因,相当于双杂合子,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不含 A 基因的占 1/16,后代植株中仍含有基因 A 的比例为 1/16。故选:A。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点睛:图甲中两个 A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当于

47、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图乙中,两个 A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仍然相当于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图丙中,两个 A 基因位于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体上,相当于双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卷 非选择题(共 55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31.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人体某蛋白酶的酶促反位速率随反位物浓度(在最适温度、pH 值下) 、pH 值、温度的变化曲线,请冋答下列问题:(1)在 A 点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下降的原因是_。(2)图中 AI 这些点中,所对应酶的空间结构

48、被破坏的有_。(3)已知图中 H 点对应的 pH 为 6.8。为探究“影响该蛋白酶活性的因素” ,某同学设计了个实验方案,见下表: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1 1cm3瘦肉块+4mL 该蛋白酶 37水浴;PH=102 1cm3瘦肉块+4mL 该蛋白酶 0水浴;PH=6.83 1cm3瘦肉块+4mL 该蛋白酶 ?若 1 号与 3 号试管、2 号与 3 号试管分别形成对照实验。在 1 号与 3 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其因变量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_来确定。【答案】 (1). 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答案合理即可) (2). F、G、I (3). pH (4).

49、瘦肉块体积的变化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曲线 ABC 中的 AB 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 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 BC 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关于曲线 DEF 和 GHJ,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PH 值过低则酶失活,据此判断:DEF 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GHJ 曲线代表 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格数据:酶催化的适宜温度是 37,适宜 PH 值为 6.8,该表格可以探究温度和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表格中的?应该是 37水浴,pH=6.8,这样可以分别和 1、3 组形成对照。(1)曲线 ABC 表示某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在最适温度、PH 值下测得的,在 A 点适当提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将降低。(2)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的条件有高温、过酸和过碱,故图中 A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