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959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考点突破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2. 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3. 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其分布。难点: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1.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2.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空间,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反过来,环境也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

2、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资源或者排放的废弃物在环境的自净能力之内,则环境可以造福人类,即可持续发展。二、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环境问题的性质类别 环境问题 成因 典例或分布区2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泰晤士河的污染、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建筑工地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 漏环境污染问题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

3、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事件、海上石油泄漏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态破坏

4、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大规模、长期开采与破坏 全球【随堂练习】1. 下列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类正确的是( )滥垦草地 大量施用剧毒农药直接排放工业“三废” 不合理的灌溉3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A. B. C. D. 答案:C思路分析: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属于生态破坏的有,属于环境污染的有。2. 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 地

5、球上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 B. C. D. 答案:C思路分析:自然原因造成的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并不是说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例题1 (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 B. 地壳抬升 C. 流水搬运 D. 风力侵蚀(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 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 绿洲面积增大C. 干旱程度加剧 D

6、. 流域面积扩大思路分析:第(1)题,图中2011年与1972年冰川面积相比,冰川面积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而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进而可知是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与冰川面积变化无关,B、C错误;风力侵蚀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D错误。第(2)题,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隐含了冰川面积还在缩小,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错;西北地区河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融化的水量减少,绿洲面积和流域面4积减小,B、D错误;冰川面积缩小,地面反射率减小,地面增温,干旱程度加剧,所以选C项。答案:(1)A (2)C例题2 (全国高考)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

7、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思路分析:第(1)题,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水体变色、水体缺氧的现象。第(2)题,赤潮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水

8、温偏高、风力偏小、海域较为封闭,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第(3)题,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排放,故赤潮多发,C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潮,D错误。答案:(1)B (2)C (3)C【综合拓展】环境问题的其他分类环境问题的分类标准不是唯一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环境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属于环境要素,本分类法强调了环境组成要素的环境问题。2. 按生产类型划分:工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工业、农业、生活属于生产类型,本分类法强调了不同生产领域的环境问题。3. 按地理空间划分:局部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局部、区域、全球属于地理空间,本分类法强调了环境问题发生范围的大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