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一、考点突破1. 四季更替原因及四季划分。2. 五带划分的依据及界线。 3. 能够说出不同地方对四季的不同划分。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理解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的原因。2. 五带划分的结果和表现。难点: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依据与界线。一、五带的划分根据各纬度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及有无太阳直射、极昼和极夜现象划分五带。具体划分如下图所示:【随堂练习】 某地区有一口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 ) A. 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B. 温带地区 C. 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 D. 寒带地区答案:C思路分析: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说
2、明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而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故C正确。二、四季的更替2地球公转造成地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作为一种天文现象,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含义春 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夏 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秋 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天文四季冬 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 过渡季节(3、4、5月)夏 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的季节(6、7、8月)秋 过渡季节(9、10、11月)气候四季冬 太阳辐射最弱,气温最低的季节(12、1、2月)例题1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
3、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1)(2)题。(1)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 清明、雨水 B. 立冬、立秋C. 小雪、大寒 D. 雨水、处暑(2)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 表示大雪 B. 表示立春C. 表示秋分 D. 表示芒种思路分析: 3第(1)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2)题,依题意,图中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为冬至后、为春分后、为冬至前节
4、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为夏至后、为秋分后、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表示芒种合适。答案:(1)C (2)D例题2 (陕西西北九校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题。黄赤交角为24.24时(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思路分析: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范围缩小,故B正确
5、;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答案:B【综合拓展】不同纬度地区,季节变化的状况不同:1. 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不大,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全年皆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2. 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很小,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季,季节更替也不明显。3. 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4【易错指津】北半球1月份距太阳最近,而季节却是严寒的冬天,为什么?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1亿千米,最近是1.471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