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职业院校中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建立.docx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8090472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5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中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建立.docx
    资源描述:

    1、职业院校中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建立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中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建立“双导师制”的现实意义,并剖析了应如何建立“双导师制”。本文对高职院校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26-01 高等职业院校中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导师制”,深化了校企合作,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学结合中“双导师制”的主要内容 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

    2、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共同指导,负责完成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实习,在此前提下建立的制度称之为“双导师制”。通常情况下,校内专业导师为传统意义上担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教学任务的教师,校外导师是企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主要责任是能够把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企业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够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系来讲,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双导师制”,在本系各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聘请在相关专业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工作现场或企业指导实践教学,从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两位导师合

    3、作教育、合作指导、优势互补、各有侧重、互相配合、切磋经验,把学校的优势和企业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有力的成长空间。开展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与学校不但可以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开发实训指导书,而且更有利于降低实训基地建设成本,整合实验实训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 工学结合中“双导师制”的意义 2.1 能够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条件,都较难拥有像企业一样所拥有的工作环境、生产设施以及管理制度等。如果学校通过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环境更接近企业的真实环境,营造出浓厚的职业教育氛围,充分达到

    4、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同步培养,提高职业能力与技能的目的。 2.2 加快“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还有一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存在“双师型”教师不足,为了较好解决此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双导师制”的模式,有选择地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有特长的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与此同时,为了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可以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密切沟通合作,来增强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缩短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为了保障“双导师制”很好的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毋庸置疑是一种较好的渠道,并且能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

    5、更好的解决顶岗实习、就业机会,达到学校与企业长期有效、互动合作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能力。 2.4 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改革 为了把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学校智力优势与企业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因此,可以通过校内专任导师与校外实践实习导师的“双导师制”合理运作,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加深校企双方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真正意义上实现长效有效、互惠互利的可持续发展。 3 工学结合中“双导师制”的建立 选择校内导师时,主要在专任教师中进行,但要求比较严格,选择的导师需要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具备双师素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

    6、有良好的师德和高度的责任心;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专业学习指导能力。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全面考核挑选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学生自愿报名选择导师,然后由系、教研室进行适当平衡,确定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个数。主要负责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完成校内的课程的学习与实训;选择校外导师时,主要在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选择,具有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高、职业道德好、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担任。为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为培养现代高技能型应用人才而共同努

    7、力。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也即专业技能的训练,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与实践,从而强化学生在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协调沟通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训练。 4 结论 为了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校企双方合作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双导师制”,加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并使得学校与合作单位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校内外指导老师工作的配合以及一些激励措施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53-59. 3 伏玉琛,朱艳琴,龚声蓉.双导师制应用型IT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1):35-38.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职业院校中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建立.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809047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