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以“两网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局面加强和推进“两网化 ”建设,是实现劳动 关系动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是在劳动监察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011 年 12 月 23 日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威海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两网化” 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贯彻落实方案精神,我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规划,有序推进建设, “两网化” 工作先行探索初显成效,为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关系新格局带来了新的启示。一、基本现状(一)网格设置情况。文登市市辖 3 个办事处、11 个镇、两
2、个开发区、一个埠口港管委,共 898 个行政村。按照“两网化” 建 设“ 横向到 边、 纵向到底”的工作思路,全市共设置二级网格 1 个,三级网格 17 个,配备专(兼)职监察员 47 名。每个网格由两名监察员负责,逐层实行梯级责任制,明确职责到个人;依托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按照行政区域,以镇(街道办)为最小单位,7 月起拟在三级网格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承担各自辖区网格内劳动保障监察的基础管理工作。(二)人员配置情况。2011 年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公开- 2 -招考 36 名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员服务于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各级网格共配
3、置专(兼)职监察员 11 名,协管员 36 名,其中二级网格配备专职监察员 7 名,三级(乡镇级)网格配备兼职监察员 4 名,协管员 36名。(三)系统构建情况。为建立体系完备、功能齐全、动态适时、内容详实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工作网格,我局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一是提升硬件水平,市监察处配备监察专用车辆两辆, “两网化 ”联 网电脑两台,各类照像、摄像、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等办案设施齐备;二是结合我市实际和行业企业特点,对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本地化应用设置,对监察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实现业务工作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三是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信息中心、社保经办机构等部
4、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协作机制。信息中心指定专人负责设备安装、软件培训以及日常维护等工作;社保经办机构对用人单位参保情况及时核对,确保采录用人单位社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四)整章建制情况。为了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作风过硬,反应迅速的监察执法队伍,有效地调动基层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 两网化” 优势,我们 先后制定了文登市两网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劳动保障监察员工作职责等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保障“网格化” 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加强与镇级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参照双管单位的管理模式,- 3 -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考核、奖惩措施制度,保障对基层协管员队伍的有效激励和管理。二、主要做法以“ 两
5、网化” 工作标准化建 设为目标,着力做好 “建一张网格、建一支队伍、建一个系统、建一套制度”四项基础工作。(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按方案要求,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就如何开展好“两网化” 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监察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两网化” 工作领导 小组。在借鉴先进地市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文登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施方案,对“两网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内容、监管职责、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的细化,确保了工作的有序进行。(二)加强队伍建设。围绕“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 的建设目 标,我们组织专兼 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培
6、训学习 200 多人次。2012 年 5 月 3 日至 5 日,在市就业办举办了“ 劳动 保障监察 两网化管理软件操作培训班”,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 50 余名监察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监察员业务系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通过梯级业务指导,实现以老带新传帮带,促进工作的全面铺开,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专职稳固的劳动保障监察员- 4 -队伍。(三)创新工作,推动发展。 一是执法方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通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促进劳动保障管理服务职能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变“被动监管执法”为“ 主 动巡 查送法” ,各网格工作人 员积 极主动深入驻地企业,加强与用人
7、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适时开展法制宣传和政策答疑,及时发现和调处各种劳资纠纷,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执法形态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是劳动保障工作的三驾马车,三者环环相扣,件件关乎民生、关系稳定大局。通过积极拓展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内涵,一改往日“坐地等花开 ”的执法做法,通过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监察体系,结合文登市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试行办法,对不同诚信等级的用人单位实施分类动态监管,结合日常巡视检查、年度审查、专项检查等工作,强化预警监督机制,推动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执法监督效能的提升。三是管
8、理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推行“ 定格” 、“定员”、“定责”、“定标” 四定工作举措,在管理上实现空间上无空白,职责上无盲点,逐步形成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劳动保障维权工作机制;开辟 “绿色通道”,对农民工集体投诉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不推诿、- 5 -不拖沓,以高效、快捷的行政执法服务于民,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一)夯实基础,建立信息档案。用人单位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将严格按网格区域执行、保障组织人员到位、明确目标责任。通过专人维护、定期检查,由监管人员和企业劳资人员共同维护企业信息数据库,实时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
9、监控,实现书面审查、劳动用工备案等具体业务网上办理,有效减轻劳动保障监察员和用人单位劳资人员工作负担。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三级网格内地域情况熟、掌握企业情况变化及时的优势,逐一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做到 “基本情况、用工情况、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 五清,最 终实现“ 一企一档,一网一册 ”,建立起完整的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二)强化动态监管机制。依托“两网化” 信息平台,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处置劳动保障重大违法案件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通过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国土、安监等部门联合组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
10、快速反映、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并通过案件的处理、交流经验等手段总结探索解决突发事件的新途径。二是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结合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实际,将日常巡察和联合执法- 6 -检查紧密结合,开展了由我局牵头、建设、公安、工商等部门参加的多种专项检查活动,努力实现劳动保障维权工作的综合治理。(三)突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注重深化内涵,逐步完善以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为主要评价内容的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制度,通过信用等级评价,实现分类监管。分行业开展创建诚信企业自查观摩学习活动,为企业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表彰先进,督促落后,引导企业自律,推动企业逐步形成与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相适应的自
11、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二是努力拓展外延,扩大合作面。加强与工商、工会、税务等部门的沟通,促进各方的实质性参与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共享。探索建立以行政许可、执法监督及职能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的一体化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核心利益、劳动者权益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相结合,将企业信用建设情况与企业的社会荣誉和经营者个人利益挂钩,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失利,通过各方齐抓共管,抑扬结合,共同打造和谐文登、信用文登新形象。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 ”管理是一个全新的 课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还在探索,运行与管理机制还需完善,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以实现高标准的劳动关系和谐为目标,努力开创劳动保障监察“ 两网化” 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