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促进同济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促进同济学科发展PromotingTongjiDisciplineBuildupbyBorrowingSuccessfuExperiencesfromAbroad樊秀娣(同济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同济大学“十五 “的办学目标是将同济大学建成一所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现代化大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科建设是关键.同济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学科交叉为重点,依托传统优势,拓展高科技.全面推进以文理为基础,优先发展信息,材料和生物医学等新兴引领学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学科
2、,重点鼓励支持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战略.在关系到学校长远,全局发展的学科建设进程中,坚持以“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方针完善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拓宽多功能大学的学科基础,形成研究性大学的学科特长,扩大国际化大学的学术影响,确立高水平的学术地位.如此种种,都表明同济大学的学科建没有其独特,丰富的发展内涵,对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同济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在学科建设上要做好以下两点.1,学科建设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战略方针这里有关学科建设的与时俱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科建设要符合学科发展自身的内在逻辑, 也就是内在规律;二是学科建设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3、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开拓创新.理工大学要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形成多学科并存的综合化的合理的学科结构是少不了的,同时,还要重点建设一批能够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学科.目前理工大学的学科群体中,应有较大比例的新兴学科,其中的传统学科也应在新兴学科的嫁接改造下,找到新的方向,开辟新的领域.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要与时俱进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近现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进行的学科结构调整表现得尤为显着.以美国为例,19 世纪上半叶,随着大量科学成果的技术转化,应用与生产,带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因此,一批工程技术学院先后建立,学科结构中也
4、加人大量实用技术内容,如矿物,工艺,制造,工程.1862 年,为适应当时美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一所学院从事农业和技术教育“.随后,各州在法案规定的范围内采取不同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如创立新的农工学院,创立以农业和机械为主的新的州立大学,或在已有的州立大学或私立大学中设立新的农工教育计划,或将赠地基金与私人捐赠一起用于建立新的大学或学院.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在这一时期,农业和机械都成为整个学科体系的支柱.此后,随着美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学科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除保留部分农学院外,大多数农业学院纷纷停办,转向土木,建筑
5、,矿冶,实用化学等工业学科,以促进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科学进步.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的大学与政府和军事机构合作,进行原子弹和雷达的研究,在此影响下,学科结构也侧重于核物理,无线电,固体燃料等.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给美国带来巨大震撼,又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增加了航空航天学.20 世纪中叶到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线电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学科的成长壮大,能源学科,环境学科的兴起,这一切,无不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联学科设置呈现出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交又学科,边缘学科不断以新兴学科的姿态出现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中.不同学科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6、会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改革与管理 1/200217活跃程度,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必须以科学与社会的发展为导向,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保持生命力.美国的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结构,基本上都是从刚开始时比较单一的学科或较少的学科门类逐步走向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并存的综合化学科结构.就拿以理工见长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在本世纪30 年代,认识到科学和工程的结合日益紧密,呈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工程师不能局限于只为当前服务,必须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基础,适应和推动科学的发展,因此创办了理学院,并提出“没有一流的理学院 ,就没有流的工学院“.二战以后,由于认识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融合渗透的发展趋势,要解决重大的
7、科学技术问题,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科的有机结合和协作,因此增设了与理,工学院同等地位的人文社会科学院.其它的像加州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也都是从最初的小规模的技术学院发展而来的.分析以上几所美国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轨迹,我们会看到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经历了由单科的学院发展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理,工综合并存的成熟的现代研究型大学,而这正是适应了现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且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整体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间的调整合并与联合办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科结构的优化和交叉,边缘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九五 “期间,先是上海建材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
8、了同济大学,尔后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实现了合并,使学校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综合性明显提高.博士点从 20 个增加到 39 个,硕士点从 66 个增加到 101 个.尤其是在学科布局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例如在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分布上,非土木建筑类的授权点占到三分之二.目前,学校已有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哲学九大门类学科.应该说,同济大学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的确是水平流的,如土木,建筑,规划,环境,海洋等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中,同济大学的桥梁和海洋是获得超重点支持的学科).而在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导引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学科,即未来的领头学科,比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
9、息科学等,更需要有超前意识地布置新学科和新方向的发展.同济大学提出的“依托传统优势,拓展高新科技“的学科建设方针正是基于此种认识.目前学校在新兴的生命医学,现代材料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方面,也是瞄准未来,发扬特色,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十五“ 期间学校在立足于进一步扩大优势学科如土木,规划,建筑,海洋,环境,交通,汽18GraduateEducationResearch1/2002车等的同时,还把重点放在理科中的数学,物理学和生命科学,工科中的电子信息学科,计算机学科,材料学科,机械学科,经济管理学科,医学中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强项以及口腔医学等.对于社科类学科,要积极引进文,法,哲方面
10、的学科带头人,力争在五年内有一个大的发展.2.学科建设要体现特色鲜明的同济优势学校学科建设的成就,是长期积累和渗透的结果.它是一种氛围,更是种源远流长的信仰和追求.学科建设要与时俱进体现的是一种符合规律,迎合潮流的精神,而能够真正走出充分发挥同济特长,富有同济特色,有助于提升同济大学综合竞争力和海内外声誉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之路就是我们所要的与时俱进.事实上,在关系到学校全局,长远发展的学科建设中,各校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例如一所大学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奋斗过程中,大学的决策层要求大学的各个学科全面发展,都要求一流呢,还是有选择地着重发展最可能突破的学科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呢?伯克莱加州大学前校长田长
11、霖的看法是:一所大学要真正成功,第一要有品牌,要制造自己特别的品牌,时时考虑哪几个领域可以是全国,全世界真正的第一位?伯克莱加州大学的口号是“每一个领域都争取全美前三名,“ 后来发现这不可能,于是就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哪个到前五名之后,大学就通过“半饥饿疗法“ 把这个系拆散,取消掉,这样大学永远维持每个科系都在前五名.这里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是建立包括激励与淘汰机制在内的精神建设(制度建设),二是通过重点突破促使大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着眼学校全面发展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上的重点突破方式打破集体平庸,不能冒尖的被动局面,使得整个学校树品牌,有特
12、色.再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发展方针是:理工人文相同,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验并重在宇宙科学,原子科学,航天科技,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居美国领先地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麻省理工学院虽然大力倡导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但领先学科仍为宇宙科学,原子科学,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突出理工优势,学校便有可能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产生划时代的重大科技成果,从而使大学获得声誉.当然,对此不能绝对化.如英国的牛津大学便是以文科见长,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家,经济学家.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基本上都是文理工并存的综合性大学.但文理工并存并不是简单的排列,关键还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各学科合理配置
13、,比例适当.如哈佛大学没有工学院,MIT 没有医学院,普林斯顿既没有法学院,也没有医学院和商学院,但它们依然是世界一流大学.现任斯坦福大学校长斯帕尔(GerhardCasper)认为:“一所高校面临许多学科方向发展的选择,重要的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如果你要发展社会科学学科,就必须建立经济学科,如你要设立医学院,病理学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要设立人文科学院,那艺术系科是绝不能少的.“在MVI,和斯坦福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都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学科规模的不适当膨胀,不主张办成“巨型大学“.今天我们强调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结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的过程.众所周
14、知,一个学科的恢复和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就拿目前国内顶级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来说,北京大学目前设置的工科学科还比较少,只有技术物理,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三个系.相对文科和理科,这些新建学科专业力量比较薄弱.清华大学自 1978 年以来相继恢复了文科和理科,但与其原来强大的工科比较,文理两科同样面临学科门类少,力量弱,发展困难等问题.同济大学 2001 年获准全国高校重点学科10 个,分别是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 9 个(其中“ 重中之重“2 个), 后者总经费 0.92亿元,无
15、论从经费总额及获准的“重点学科“ 和“重中之重“ 均占上海高校绝对优势.2 个“ 重中之重“学科的初期建设工作,在市教委组织的评审中被评为最佳.而纵观这些重点学科和学校现有的国家,省部级(专业)实验室 ,工程( 网上)研究中心等,学校的学科优势无疑都集中于理工学科,但到了现代许多复杂问题必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协同作战的今天,理工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紧密合作,同时 20 世纪自然科学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21 世纪将回过头来深入地研究人类自身和社会问题.因而,同济的学科优势应该是在现有理工优势学科基础上的文理渗透,这是同济理工学科优势再续,人文学科新兴的良好生长点.同济大学的建筑与人
16、文环境,城市建设与管理,桥梁与美学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无不是对同济大学文理渗透的良好反响.因而,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更多的应体现为理工为主,人文结合的特色.同济大学要实现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现代大学的总体办学目标,需要在学科建设上狠下工夫,同时,通过学科建设,不断发挥学科建设带来的整体功效,促使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更上一层.目前在拓展学科建设的外延方面,学校应注重以下二点.1.利用学科优势,扩大学校声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地,为国
17、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学科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拥有一批国家先进水平的学科更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高校的学科建设首先要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重点学科建设承担了不少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是学校科技创新和夺取国家,省部级项目的重要生力军,而且在产学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发展产业中得到的回报也较多,重点学科都非常重视国际间,行业间的学术交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重视研究领域的信息收集.重点学科所具有的经费优势,信息优势以及先进设备和良好实验条件等,能够使学校出重大的研究成果,出被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学术权威或知名学者,这对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海内外
18、声望是绝对重要的.理工院校富有特色的,合理的学科结构,有利于学科间相互结合,互相渗透,交叉,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国内专家对我国未来的人才需求做的分析和展望表明:在近二十年里我国的信息技术, 网络服务,信息服务,数据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环境保护技术,生物工程研究,管理,贸易,经济,律师,金融,教育,医疗保健等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可观.上海市 2002年度 13 类人才开发紧缺专业目录中的重点领域有:金融,IT 与微电子 ,法律,现代物流 ,生物医药,汽车与成套设备,新材料,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商贸旅游,中介咨询服务,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现代管理等特殊人才.有幸的是,同济大学的学科专业
19、内有涉及其中的大部分领域.这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巨大的机遇,更是有力的挑战.充分发挥学校理工为主,人文结合的学科结构综合的优势,建立有助于综合素质提高的人教育改革与管理 1/200219才培养环境和培养机制,使同济大学的理工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本领,又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将来身处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能够体现多方面的知识,才干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中能够最充分地展现理工人才的魅力和优势.2.利用学科优势,加大服务社会力度现代社会,高等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更加突出.理工院校重点学科前沿课题多,且一般都具有实际应用背景,与经济建设
20、亦关系密切.如果说,传统的高物耗,高能耗的产业主要依傍原材料,能源产地和交通要津发展的话,那么,作为现代生产力标志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则是以理工大学为依托,以科学工业园区的形式孵化繁衍的.利用理工优势,名牌大学大多创建了自己的科学园区或高科技工业园,以利于实现科研一开发一生产一体化.如斯坦福大学所处的硅谷,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128 号公路,加州理工学院的洛杉矶航空航天工业区,英国的剑桥科技园等.这些科技园既是大学存在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学赖以发展的条件.而 1999 年l1 月问世的“剑桥一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CMI),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大学真正走向社会中心的写照.CMI 是由
21、英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资助的新型学术组织.作为剑桥大学与 MIT 战略联合的产物,CMI集“ 教学一科研一社会服务“ 三项职能于一身,它借助剑桥大学和 MIT 的知识,专家智慧和资源,为学生,学术界,合作伙伴和政府提供卓越的研究机会,学习机会和商业机会.它的使命是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生产率提供一种催化剂,推动英国各大学并和他们一起激发高教界的创业精神.大学科学园和 CMI 这类机构把大学的学术从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应用,自觉地与国家的需要,国家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强烈背景下,凸显了一流大学的现代学术精髓,即能够直接为国家服务,主动地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提高经济生产率和焕发民族的创业,创新精神作出不懈努力同济大学学科建设主动与社会需求挂钩也很有起色.2001 年,同济大学教师走出校门,先后参加 2O 多次各省,市,地区大型科技洽谈会,与 1O 多个省,市,地区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跟踪落实近 1500 万元的科研经费,在产学结合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另外,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