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试题)(打包49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试题打包49套.zip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试题打包49套.zip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满分冲刺(一)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满分冲刺(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第2讲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满分冲刺(十九)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1讲 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和方法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冲刺(七)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 癌变.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冲刺(六)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讲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满分冲刺(三)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满分冲刺(五)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满分冲刺(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第1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第2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三)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B).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一)生物技术实践(B).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讲(B).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讲(A).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生物技术实践(A).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第1讲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第2讲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讲(选修3)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B).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五)种群与群落.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九)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A).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八)遗传的分子基础.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十一)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十)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B).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3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必修课本重点句子及核心知识点归纳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精讲 第1讲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精讲 第2讲 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一).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三).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二).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五).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六).doc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四).doc
  • 全部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满分冲刺(一)细胞的分子组成.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满分冲刺(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第2讲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满分冲刺(十九)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1讲 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和方法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冲刺(七)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 癌变.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冲刺(六)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讲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满分冲刺(三)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满分冲刺(五)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满分冲刺(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第1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第2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三)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B).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一)生物技术实践(B).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讲(B).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讲(A).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满分冲刺(二十)生物技术实践(A).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第1讲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八 选修模块 第2讲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讲(选修3)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B).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五)种群与群落.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九)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A).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八)遗传的分子基础.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十一)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满分冲刺(十)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B).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3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必修课本重点句子及核心知识点归纳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精讲 第1讲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精讲 第2讲 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一).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三).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二).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五).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六).doc--点击预览
    •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四).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细胞的分子组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 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引起的,而构成这些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是一致的B.一个 DNA 分子水解后能得到 4 种脱氧核苷酸,而一个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后就能得到 20种氨基酸C.蛋白质和 DNA 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答案】A【解析】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而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A 项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共有 20 种,但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 20 种氨基酸,B 项错误。DNA 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 项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都是葡萄糖,D 项错误。2.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一定不含糖类的是( )A.腺苷 B.染色体 C.细胞膜 D.多肽【答案】D【解析】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A 错误;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中有脱氧核糖,B 错误;细胞膜上含有糖蛋白,C 错误;多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不含有糖类,D 正确。3.2013 年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等地发现了 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H 7N9型禽流感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碰撞,融合感染宿主,通过神经氨酸酶将其从宿主细胞中游离出来去感染新细胞,达菲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组成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B.可用达菲治疗被 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也可以通过注入痊愈者的血清治疗C.H7N9型禽流感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完成其基因的复制和表达D.H7N9型禽流感病毒表面的类脂层属于生物膜,该病毒的变异性较弱,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答案】D2【解析】H 7N9病毒不具备生物膜结构,作为 RNA 病毒,H 7N9的变异能力较强,很难用疫苗预防。4.图甲为某植物细胞的横切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结构的放大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除细胞壁外,图中所示结构都含有磷脂(2)与蓝藻相同,⑤是该细胞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3)③与糖类和脂质的合成有关(4)④⑤⑥与染色体的复制都有关系(5)与细胞膜不同,⑦上因为有孔道而没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6)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⑨的体积较大(7)⑩是 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A.(1)(4)(7) B.(1)(2)(4)(5)C.(2)(6)(7) D.(3)(4)(6)【答案】D【解析】图中①~⑩分别表示液泡、细胞膜、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细胞核、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图中的④(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 脂。蓝藻是原核生物,除核糖体外,没有⑤(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③是内质网,与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合成有关,同时也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染色体的复制主要包括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染色体(质)存在于⑥(细胞核)内,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上述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⑨(核仁)的体积较大,因为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核的通道,但不包括 DNA。5.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是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 CO2的过程需有水的参与B.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3C.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D.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需要水【答案】B【解析】无氧呼吸的代谢终产物是乳酸或 CO2和酒精,没有水生成。6.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 是 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 DNAC.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答案】B【解析】染色质、核苷酸以及 ATP 都含有 C、H、O、N、P;线粒体、染色体、叶绿体中含有 DNA,核糖体中不含 DNA;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抗体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受体能识别特定的激素或神经递质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7.某有机分子的分子式为 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下列 3 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存在一个游离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B.水解 1 个这样的分子需要 6 个水分子C.合成 1 个这样的分子需要 2 个氨基酸 cD.在细胞中合成该分子至少需要 3 种 tRNA【答案】D【解析】由分子式及三种氨基酸的结构式中 N 的个数可知,此有机物是由 6 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多肽,合成需脱去 5 分子水。由于 a、b 中都含有一个羧基,而 c 中有两个羧基,合成有机物后 R 基上有 2 个 O,氨基酸 c=(13-5-2)/2,即 c=3。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即可以由 1 种或多种 tRNA 来转运。48.下列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试剂,结果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D【解析】DNA 用甲基绿进行鉴定,呈绿色;酒精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呈灰绿色;脂肪可用苏丹Ⅲ鉴定,呈橘黄色。9.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Cl -C.细胞合成 ATP、核酸、核糖等物质时均需要磷酸盐D.贫血症患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缺少 Fe2+【答案】B【解析】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 项错误。核糖仅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C 项错误。贫血症既有缺少 Fe2+等外因导致的,也有遗传性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故D 项错误。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Cl -,故 B 项正确。10.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 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答案】D【解析】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为细胞壁间贯穿细胞壁的特有孔道,可以让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相互流通,是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A 项正确。癌细胞易于扩散正是因为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造成的,可见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5项正确。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吸收的能量可来源于 ATP 高能磷酸键的水解,C 项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D 项错误。11.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着色B.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C.用双缩脲试剂能检测出肝脏研磨液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D.成熟番茄汁中富含还原糖,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答案】A【解析】在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着色,A 正确;纸层析法是用于分离色素的,提取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B 错误;用双缩脲剂能鉴定待测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C 错误;成熟番茄汁呈红色,会掩盖实验产生的砖红色沉淀,不适合作为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材料,D 错误。1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 是 ATP、质粒、RNA 共有的化学元素B.蓝藻、酵母菌、水绵、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脱氧核糖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核糖体中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mRNA 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tRNA 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所有的有机物都含 C、H、O,ATP 中腺苷的碱基中含有 N、磷酸基中含 P,A 正确;无论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故都含有脱氧核糖,B 正确;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含 DNA 且能进行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能进行翻译,故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 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 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6(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总糖含量变化是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 ,由此可推测糖类和蛋白质的关系是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图中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①实验原理: 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②实验步骤: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在萌发 1、5、9 天后取出,各加人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Ⅱ.取 3 支试管,编号 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 天的蛋白质制备液。Ⅲ.在上述试管中 各加入等量的a: b: ③实验结果: 【答案】(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下降 上升 糖类可转变为蛋白质(2)下降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3)①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a:错误。更正:先加双缩脲试剂 A 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 B 液 b:错误。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③1、2、3 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解析】(1)经分析图像可知,可溶性糖的含量在 1~3 天增加,在 3 天后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上升,而总糖含量下降,由此可推测糖类可变为蛋白质。(2)在黑暗环境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只进行细胞呼吸而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机物含量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3)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且蛋白质的含量与颜色深浅成正比。双缩脲试剂由 A 液(0.1 g/mL NaOH 溶液)和 B 液 (0.01 g/mL CuSO4溶液)组成。使用时,应先加 A 液制造碱性环境,再加 B 液 3~4 滴,无需加热7即可观察到紫色反应。由图像可知,在大豆种子萌发的 9 天时间内,蛋白质的含量是稳定增加的,所以用萌发至第 1 天、第 5 天和第 9 天的大豆种子制成的蛋白质制备液,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升高,用双缩脲试剂检验,颜色也是依次加深。14.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元素组成的功能关系,其中 A、B 代表元素,Ⅰ、Ⅱ 、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 X、Y、Z、P 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X 是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2)图中 Z 是 ,使用甲基绿、吡罗红 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 色。(3)图中 P 的结构通式为 ;写出由 P 形成Ⅳ的结构层次 。(4)Ⅲ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 后者。(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红(3)氨基酸→多肽→蛋白质(4)决定 (5)水【解析】作为能源物质而且分子量比较小的,主要是葡萄糖,在小麦中含量多的是淀粉。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信使 RNA 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最主要是水分的减少,且代谢缓慢。15.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贮能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 物质,其原因之一是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 。8(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 下观察,可见 的脂肪微粒。(3)油料种子萌发时,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 ;脂肪储存和转变为蔗糖 的过程中,先后依 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线粒体,是细胞器之间 的典型例子。(4)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 。真叶长出之后,干重 ,原因是 。【答案】(1)储能 多 (2)显微镜 橘黄色 (3)脂肪酶 协调配合(分工合作) (4)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 增加 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解析】(1)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是由于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2)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橘黄色的脂肪微粒。(3)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酶,根据题意,脂肪储存和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线粒体,是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的典型例子。(4)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由于细胞中的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真叶长出之后,干重增加的原因是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1.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的外层部分通常与内质网膜相连B.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分裂期完成复制C.③是细胞核功能的控制中心D.④是各物质进出核的通道【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可以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通常与内质网膜相连,A 正确;②是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在间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B 错误;③是核仁,与某种 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 错误;④是核孔,有利于 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 错误。2.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D.核孔是包括 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答案】A【解析】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不同的,经研究发现,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中核仁数目较多,体积较大;而在一些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细胞(如精细胞、肌细胞等)中,核仁很小或根本没有(因为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细胞核上的核孔虽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并不是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并且细胞核内的 DNA分子一般只在核内贮存或复制,并不进入细胞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许多核糖体,A 正确。3.下列有关生物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与物质转运有关B.能与某些糖结合,形成细胞与细胞间联络的文字C.与神经递质结合,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或抑制D.膜蛋白的结构具有特异性【答案】A【解析】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些作为载体专门转运物质,有些作为受体在细胞通讯中起传2递信息的作用。4.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运 RNA、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相应作用后,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抗体B.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会因细胞分化而导致 DNA有区别,但 mRNA是相同的C.蓝藻与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叶绿体的有无D.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进行,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答案】A【解析】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不能继续发挥作用;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会因细胞分化而导致 mRNA有区别,但 DNA是相同的;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5.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 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 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①是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染色体和染色质两种状态;②是核仁,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 ,构成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孔道,蛋白质和 RNA等大分子通过核孔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6.下图 a、b、c 是三种生物体的细胞,关于三种细胞结构的总结,不合理的是( )A.a和 b是真核细胞,c 是原核细胞,因为 c中无成形的③3B.a、b 分别是高等植物、动物细胞,因为 a有细胞壁、无 b中的⑧,b 无细胞壁C.c和 a、b 共有的结构是①、⑥ 、⑦,共有的有机物是蛋白质、DNA、RNA 等D.用纤维素酶分别处理 a、b、c 细胞的外层结构,a、c 外层结构被破坏,b 无影响【答案】D【解析】a、b 中均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c 中无成形的细胞核,A 项正确。a 中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b 是高等动物细胞,B 项正确。c 和a、b 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a、b、c 中均有 DNA、RNA 和蛋白质,C 正确。a、c 均有细胞壁,但 a、c 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不同,用纤维素酶处理,对 c的细胞壁不起作用,D 错误。7.下图为某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浓缩D.rRNA(核糖体 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答案】B【解析】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核内 DNA进出;中心体存在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在衰老的细胞中,由于代谢缓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浓缩;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课本上说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大小亚基组装成核糖体是在核仁处形成 的。8.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 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B.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C.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D.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答案】A【解析】蓝藻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和叶绿体,DNA 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 RNA传4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虽然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可以在细胞质内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糖类都是由相应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细胞膜、核膜、原生质层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合成性激素的分泌细胞中,内质网一般较发达D.在平静和剧烈运动时,细胞内 ATP的含量保持稳态【答案】A【解析】糖类中的多糖 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性激素的合成场所为内质网;在平静和剧烈运动时,细胞内 ATP的含量保持稳态。10.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核糖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完全相同,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C.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答案】D【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 A错。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但它们的组成成分不完全相同,B 错。酶可以位于生物膜上,也可以位于其他部位如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等,C错。生物膜的功能之一是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各 种化学反应互不 干扰,D 正确。11.线粒体的内、外膜将线粒 体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室:膜间间隙和线粒体基质。研究表明,线粒体有自身的 DNA和遗传体系,但大多数线粒体蛋白都是核基因编码的,因此线粒体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下列有关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中蛋白质的含量比外膜高B.膜间间隙和线粒体基质中的主要成分相同C.内、外膜上均有大量运出 ATP和运入 ADP的结构D.线粒体中应含有 tRNA和核糖体【答案】B【解析】因为内膜上有许多与 ATP合成有关的酶,所以内膜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膜间间隙和线粒体基质中的主要成分应该有很大的差别,否则外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线粒体中产生的 ATP需要不断地经 两层膜向外运出,同时原料 ADP需要不断的经两层膜运入。5因此,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有大量的运输 ATP和 ADP的结构。由题意,线粒体作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可利用自身的 DNA合成少量自身的蛋白质,所以线粒体内应含有 tRNA和核糖体。12.下列有关细胞和生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磷脂、膜蛋白都与突触兴奋的传递有关C.同种鸟类间可通过鸣叫传递信息,说明鸟类高级神经中枢具有语言功能D.在失重状态下,因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尖失去了向地性【答案】B【解析】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但此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需要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分泌神经递质,需要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识别神经递质,因此磷脂、膜蛋白都与突触兴奋的传递有关;同种鸟类间可通过 鸣叫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但不能说明鸟类高级神经中枢具有语言功能;在失重状态下,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但由于没有重力,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尖失去向地性。13.下面有关细胞器的成分及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含 RNA,能产生 ATP和 CO2B.叶绿体含 DNA,能产生糖类和 O2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有少量的 DNA和 RNA,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 ATP和 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和 ATP。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少量的 DNA和 RNA,在光反应阶段能分解水产生 O2和[H],在暗反应阶段能固定 CO2和还原 C3产生糖类等有机物。内质网含有蛋白质,其中滑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核糖体只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生物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二、非选择题14.下图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 A实现核质之间频繁地 。(2)结构 M、N 的形成过程,说明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6(3)结构 G的名称为 ,功能是 。(4)将活细胞浸泡在质量分数为 1%的健那绿染液中,能被染色的是结构 。(5)若该细胞可以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请写出该分泌蛋白在细胞中从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的“轨迹”: 。(用“→”和字母表示)【答案】 (1)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具有流动性 (3)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加工及细胞壁的形成 (4)E (5)B→C→M→G→N【解析】本题难度较小,主要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首先要结合教材中各种细胞器的模式图认准图中出现的各种结构的名称,它们依次为 A——核孔、B——核糖体、C 和 D均为内质网、E——线粒体、F——胞间连丝、G——高尔基体、M 和 N为具膜小泡,然后结合各种结构的功能回答问题即可。15.研究人员用黑色美西螈的受精卵做了如下实验,请据图分析:(1)实验(一)的结果说明 。(2)导致实验(二)结果的原因是 。(3)导致实验(三)结果的原因是 。(4)以上实验说明 。【答案】(1)细胞核和细胞质彼此分离之后都不能单独生存 (2)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3)异种核质是不相融的 (4)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或细胞是一个整体,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离开细胞质,细胞核不能单独存在,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很快也死亡。16.如图甲与图乙是真核细胞内两种重要 的 细胞器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观察两种细胞器时需染色的是 ,所用染色剂是 ;不需染色的是 ,选菠菜作为实验材料撕取 (哪一部位)的细胞。(2)①②的主要成分是 ,其结构特性是 。7(3)③是该细胞器中某一结构的放大图示,其名称为 ,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若在其他条件适宜,植物缺少 Mg时,将直接影响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4)在④中除含有大量催化反应的酶等物质外,还含有 ,与该细胞器的复制有关;在图甲中如果用放射性 同位素对 O2进行示踪,最先出现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物是 。【答案】(1)甲 健那绿 乙 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2)磷脂和蛋白质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类囊体 O 2、ATP 和[H] 叶绿素 (4)DNA 水【解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内膜光滑,基质中含有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含有 ATP合成酶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据此可以得知甲是线粒体,乙是叶绿体。观察线粒体所用染色剂为健那绿,而观察叶绿体选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在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光反应的产物是 O2、ATP 和[H]。Mg 是形成叶绿素的必要元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 DNA,它与该细胞器的复制有关系。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O 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形成水,最先出现放射性。1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蛙受精卵的下部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和 mRNA,称为生殖质。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下部能破坏生殖质。某研究小组选择蛙受精卵进行探究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受精卵未做任何处理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细胞实验 2: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的下部蛙胚生殖腺中无生殖细胞实验 3:移植正常生殖质至经紫外线照射过的下部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细胞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生殖细胞的形成是否与生殖质有关B.实验 1 为对照组,可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C.实验 2 结果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紫外线破坏了受精卵中的部分基因D.实验 3 表明生殖质可在不同受精卵之间进行移植且仍能保持活性【答案】C【解析】实验 1 受精 卵未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可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 2 结果并不能说明是紫外线破坏了受精卵中的部分基因;实验 2 和 3 对照,说明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生殖细胞的形 成是否与生殖质有关。2.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1 号与 3 号,1 号与 4 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分析 1 号、2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不同的催化剂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酶的用量等,温度是自变量;1 号与 3 号,1 号与 4 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分别证明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有催化作用;分析 1 号、2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因为高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加快。3.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2B.体积分数为 95%酒精和质量分数为 15%盐酸等体积配比后可用于洋葱根尖细胞的解离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D.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答案】D【解析】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A 正确;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混合液(1∶1)配制而成,B正确;发病率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群,而遗传方式可以通过个别家庭来确定,C 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D 错误。4.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答案】D【解析】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了 T 细胞,即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 T 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使得结核杆菌等病原体乘虚而入,这说明 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A 正确;青蛙为变温动物,小白鼠的净增长量小于青蛙,说明恒温动物为维持体温的恒定消耗了更多的能量,B 正确;膝跳反射的发生依赖于机体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 正确;给家兔注射促甲状腺激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合成分泌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D 错误。35.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摩尔根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理论,沃森、克里克推测 DNA 的复制方式等科学研究过程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是( )A.孟德尔依据解释豌豆分离现象的假说,预期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 30 株、矮茎 34 株B.孟德尔依据 F1黄色圆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提出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C.摩尔根依据实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证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沃森、克里克依据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提出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答案】D【解析】预期结果只能是比例,而不是具体的数量,A 项错误;孟德尔依据纯种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F 1黄色圆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用于验证此假说,B 项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是萨顿提出的,摩尔根的实验证明了这个推论,而且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作出假设: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但不能证明基因的本质,C 项错误。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萘乙酸、2,4-D 等,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一个可以是低于最适浓度的某一浓度,另一个可以高于最适当浓度的某一浓度。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根虽然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是植物激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7.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HgCl 2能抑制 ATP 水解),实验得到如图②所示的结果。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本实验是探究 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B.温度、pH、溶解氧、胡萝卜片的量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C.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D.比较乙组和丙组结果,可知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图示可知,甲、乙、丙、丁步骤都有 KH2PO4,实验变量是 HgCl2的有无以及胡萝卜片的成熟情况,因此本实验是探究 HgCl2和细胞成熟度对细胞主动运输的影响;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均为无关变量,因此温度、pH、溶氧度、胡萝卜片的量都是要控制的无关变量;因探究的是主动运输,因变量应为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差;乙、丙组有两个变量,不是单一变量,无法比较,通过甲、乙或丙、丁比较可知,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8.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绐老鼠注射—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 验,用以观察比较。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但不能确定是溶剂起作用还是甲状腺激素起作用,故需要5设计实验排除。9.雌鼠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若该雌鼠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一代如下表 1:再从 F1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后代(F 2)表现如下表 2:由此可推知该基因突变为( )(注:突变型基因为显性基因的是显性突变;突变型基因是隐性基因的是隐性突变)A.显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B.隐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C.显性突变、位于 X 染色体上D.隐性突变、位于 X 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由表 2 可知 F2中雌雄表现不一致,可确定为伴性遗传。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突变型为杂合子,假设亲代雌鼠为 XBXb,若野生型为 XBY,则 F1中雌性只有一种表现型,雄性才有两种表现型,与表 1 不相符,若野生型为 XbY,则 F1雌性、雄性都有两种表现型,与表1 相符,证明野生型雄鼠基因型为 XbY,进而推出突变型雌鼠基因型是 XbXb→X BXb。10.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 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 ⑥生长不良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通常是将未经处理的在正常状态的一组确定为对照组,含有实验变量(无光)为实验组。11.为检测某种酶在 37 ℃时对三种二糖的作用,实验设计了三支试管如图所示,5 分钟后,6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B.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专—性C.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 pH 的关系,应选择糖 C 溶液作实验材料D.在检测该酶与 pH 的关系时,应选择糖 A 溶液作为糖 C 溶液的对照【答案】D【解析】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某种糖是否为还原糖;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底物不同,只有试管3 中的酶起了催化作用,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检测该酶与 pH 的关系时,自变量为 pH,所以底物应该为该酶可催化的物质;自变量为 pH,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底物应相同,都为糖C 溶液。12.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 物对落叶的 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 和 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可看出,该实验中 1、2 组的土壤湿润,3、4 组的土壤较干燥,所以该实验可用于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 正确;如果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那么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2 和 4,1 和 3 是实验组,B 错误;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落叶中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所以应进行灭菌处理,C 正确;由于 1、3 组的土壤中不含有微生物,因此可以预7测这两组的落叶不被分解;而 2、4 组的土壤中含有微生物,但是土壤湿度不同,所以落叶被分解的程度不同,D 正确。二、非选择题13.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 7 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 小时后再次测定 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问答:(1)这—实验的自变量是 ,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 。(2)实验中第 1 组在 12 小时后 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的做法违背了科学实验设计的 原则。(4)若将第 7 组植株突然移至第 4 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 ATP 含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C 5化合物的含 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答案】 (1)光照强度 温度 (2)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 (3)单因子变量(4)减少 减少 (5)增加若干实验组,将光照强度的数据差缩小,依次增加光照强度。【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看出,光照强度为该实验的自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为无关变量。 (2)实验第 1 组没有给予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浓度升高。 (3)单因子变量原则是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时要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在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要以光照为单一变量,保证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材料的生理状态相同。 (4)若第 7 组植株突然移至第 4 组的条件下,光照减弱,光反应受到影响,光反应产物 ATP 和 NADPH 减少,暗反应还原受抑制,C 5化合物的生成减少,含量减少。 (5)8要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可以增加若干实验组,将光照强度的数据差缩小,依次增加光照强度,12 小时后 CO2浓度降幅最大的光照强度即最佳 光照强度。14.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说明:若 a 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 b 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 a 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实验结果如下表:9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原理是 ,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 滴的浮沉反映出来。(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4)若在某组 a 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③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 。(5)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答案】(1)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2)植物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 0.05M 的蔗糖溶液浓度(3)蔗糖溶液的浓度 a 管中蔗糖溶液浓度的改变(4)上浮(5)设置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解析】本题考查渗透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从而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这样悬浮在溶液中的蓝色液滴也会随着溶液浓度的改变上升或者下沉;当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液滴就处于悬浮状态,从表格中数据可以得知,植物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 0.05M 的蔗糖溶液浓度;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起初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加入细胞后发生渗透作用后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若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发生了细胞失水,会导致溶液浓度下降,会发现蓝色液滴上浮。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这说明溶液的浓度太高,需要重新设置一系列低于原实验溶液浓度的系列梯度溶液进行实验。15.垂体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分泌的多种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请分析下列有关垂体和下丘脑的实验问题。垂体前叶可分为 TSH(促甲状腺激素) ,若给小白鼠注射 TSH,会使下丘脑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是 TSH 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是 TSH 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哪个正确?请完成如下探究实验。(1)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 A、B 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10激素)的含量。②用手术器械将 A 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 组不作任何处理。③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一段时间内 A、B 两组小白鼠血液中 TRH 的含量。(2)观点及实验结果①支持观点一的结果是 。②支持观点二 的结果是 。【答案】 (1)②甲状腺 ③向 A、B 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 TSH (2)①A 组小白鼠和 B 组小白鼠 TRH 减少的量相等 ②A 组小白鼠 TRH 不减少(或增加),B 组小白鼠TRH 减少【解析】此题考查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调节,根据题意叙述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甲状腺参与反馈调节,所以实验的单一变量就应该是甲状腺的有无,其他为无关变量,然后遵循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完成实验步骤的书写。观点一:TSH 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与甲状腺无关,所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一致且 TSH 对 TRH 产生反馈调节作用,即 A 组小白鼠和 B 组小白鼠 TRH 减少的量相等;观点二:需要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才能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A 组切除甲状腺后无法发挥抑制效应,B 组能发挥抑制效应,所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不—致,即 A 组小白鼠 TRH 不减少(或增加),B 组小白鼠 TRH 减少。16.某一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两个宽叶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后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窄叶后代。请回答:(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宽叶表现的是 性性状。(2)为验证叶形的遗传属于“伴 X 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 ,应该选择其表现型为 的父本和 的母本进行杂交,并预测其杂交实验结果及结论:① ;② 。(3)有人试图研究玉米叶形的遗传是否为“伴性 遗传” ,你认为这项研究是否可以进行? ,为什么? 。(4)有人认为植物感受光照而开花的感光部位是花芽,另外还有人认为其感光部位是花芽下的第一片叶。为此对以上两种推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并进行了预测。实验步骤:将该植物均分为 A、B 两组,A 组将花芽全部遮光,只对第一片叶进行短时间光照;B 组将花芽下的第一片叶全部遮光,只对花芽进行长时间光照。观察两组植物生长情11况。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只有 A 组开花,则感光部位是花芽下的第一片叶;②若只有 B 组开花,则感光部位是花芽;③若 A、B 两组均不开花,则花芽和第一片叶都是必需的感光部位。请指出以上实验中的有两处不当之处:① ;② 。【答案】 (1)显 (2)宽叶 窄叶 ①如果后代雌株全是宽叶,雄株全是窄叶,则叶形遗传是伴 X 染色体遗传 ②如果后代雌株中有窄叶,雄株中有宽叶(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则叶形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 (3)不能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4)①实验步骤中两组的光照时间不相等(或没有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或在一组对照实验中有两个变量等,凡答案合理均可)②预期结果还应有:若 A、B 两组均开花,则感光部位是花芽或其下的第一片叶任一处【解析】 (1)两宽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窄叶,则宽叶为显性性状,窄叶为隐性性状。(2)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确定时,判定基因所在位置。用窄叶作母体,宽叶作父体,后代雌雄个体各一种表现型。(3)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不能作伴性遗传的材料。 (4)实验步骤中违反了单因子变量原则。依据题意,应用相同的光照射两组植物。 (5)实验结果预测不全面,还应有 A、B 两组均开花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