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点击预览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点击预览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点击预览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读下列人类活动的图片,完成第 1~2题。1.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不是自然资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赛车利用的汽油是人类加工形成的,不属于自然资源。太阳能、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答案:1.A 2.C目前全球有 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 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 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 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 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 1亿人。据此完成第 3~4题。3.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C.气候变化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4.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A.减少浪费和污染B.加强海水淡化2C.发展生态农业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解析:第 3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造成的。第 4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应重点放在节流上,即减少浪费和污染。答案:3.D 4.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 40%。结合下图,完成第 5~6题。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5.图中显示的地区中水资源问题最严重的是( )A.河西走廊B.海河流域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6.下列关于我国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低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都比较丰富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效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节径流季节分配不均解析:第 5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越高,说明水资源问题越严重。第 6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答案:5.B 6.C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第 7~9题。7.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3①人口快速增长 ②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③水蚀、风蚀、沙漠侵吞,丧失大量耕地 ④生态退耕 ⑤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耕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9.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A.开垦草原 B.围湖造田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尽量多施用化肥解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城镇建设、生态退耕等使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保证粮食供给,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答案:7.A 8.D 9.C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第 10~11题。10.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11.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 10题,在我国,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华北平原易发生土地盐碱化。第 11题,轮荒耕作制度,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进而使得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也会逐渐减小。答案:10.C 11.B阅读材料,完成第 12~13题。4材料一: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材料二: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 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材料三: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12.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13.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解析:第 12题,考查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 13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答案:12.B 13.D下表是 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完成第 14~15题。国家储量百分比(%)产量百分比(%)消费量百分比(%)中国 36 97 41美国 13 0 13日本 资料缺失 0 26其他 51 3 2014.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 20世纪 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 74%,到 2009年仅占 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5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1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②③ B.①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 14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比重下降,一是因为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二是世界稀土资源总储量提高。第 15题,稀土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应进行保护性开采,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答案:14.A 15.B16.图甲为 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占比图,图乙为 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 ,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 。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地区 。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有 。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南方人均耕地最少,北方地区水土配合最差。第(2)题,南方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浪费以及人口多需水量大等有关。第(3)题,保护耕地、少占耕地、防治耕地退化等措施可以遏制耕地急剧下降的趋势。答案:(1)南方 北方6(2)降水丰富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污染加剧;植被破坏严重;湿地大量减少;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3)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减少工矿生产占用耕地数量;科学开发、恢复土地生产功能17.(探究性学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 带,原因是 。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地人口密度、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供求状况也不同。我国水资源供应最紧张的地区分布在气候的过渡地带。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3)水污染严重(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相对较少1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2012年 12月,瑞士银行发布了全球石油领域现状的最新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已证实石油储量有 1.8万亿桶,这意味着按现有石油消费水平,世界石油还可开采 46年。目前一半左右的石油供应依赖于 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据此完成第 1~2题。1. 材料显示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因是( )①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 ②石油资源的储量消耗高 ③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 ④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为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 ③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④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 1题,“按现有石油消费水平,世界石油还可开采 46年”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左右的石油供应依赖于 110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目前世界已证实石油储量有 1.8万亿桶”“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消耗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量,材料中没有相关数据。第 2题,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是不现实的。答案:1.C 2.A结合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第 3~5题。3.未来十年我国(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2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A.乙烯 B.电动汽车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5.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①重点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发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第 3题,表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迅速。第 4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第 5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答案:3.D 4.B 5.C读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四幅图片,完成第 6~7题。6.图片中的行为会导致水土流失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图片中行为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复垦来解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 6题,四幅图片依次是地下开采、煤矸石堆积、露天开采、煤炭燃烧的废气排放。地下采煤会形成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煤矸石堆积形成水土流失的沙土源;露天采矿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煤炭燃烧后的尾气含有大量的 CO2和 SO2以及余热。第 7题,复垦是处理地下开采形成的地面沉陷和露天开采形成的矿区的治理措施。答案:6.B 7.C在我国某露天煤矿区,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了含硫很重的“黄绿色”。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苦不堪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8~9题。38.关于材料中煤矿露天开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9.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优化当地用煤结构 ②禁止以煤作燃料 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④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组题考查采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针对煤炭利用中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第 8题,露天开采更易造成大气粉尘污染。第 9题,降低化工厂因用煤而造成的粉尘污染可以采取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对煤炭的利用量等措施来解决,但禁止以煤作燃料,在目前特别是在我国是不现实的。答案:8.C 9.B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送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据此完成第 10~11题。10.关于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 CO2、SO 2等气体污染大气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11.下列对煤矸石的四种转化利用方式,其中最合适的是(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C.生产煤矸石砖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解析:第 10题,煤矸石大量长期堆放会诱发自燃、塌方、泥石流等灾害。第 11题,用煤矸石生产煤矸石砖,可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赢”理想目标,是四种方式中最合适的。答案:10.D 11.C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完成第 12~13题。412.关于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利用B.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C.煤炭主要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D.我国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域煤炭资源都很缺乏13.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 100%B.该技术可以减小 pH和酸雨危害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解析:第 12题,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煤炭资源总量有限,且是非可再生资源,而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主要是由森林沉积后演化而来;中国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域除了贵州省煤炭较多外,其余普遍缺乏煤炭资源。第 13题,该技术脱硫效率没有达到100%;该技术可使煤炭燃烧时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酸雨危害减小,pH 增大;该技术没有体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答案:12.B 13.D近年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读图,完成第 14~15题。14.我国确定了 13个新建核电站站址,确定这些站址位置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常规能源缺乏B.核燃料资源丰富5C.海运便利,燃料运输成本低D.水源紧张15.下列各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是( )A.藏北高原——沼气B.内蒙古高原——风能C.四川盆地——太阳能D.山西——核电解析:第 14题,图中确定的 13个核电站站址,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该地区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核燃料需求量少,不宜海运,另外水源充足是建核电站的必备条件之一。第 15题,内蒙古高原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风能资源丰富。藏北高原气温低,不宜发展沼气;四川盆地阴天多,不宜发展太阳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宜发展火电。答案:14.A 15.B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年份 2000 2010 2020 2050国内需求量(Mt) 200 300 400 500国内供给量(Mt) 160 170 180 100供需缺口(Mt) 40 130 220 400资料来源:《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年。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 50 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 100 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材料三:某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1)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增加速度 (高于或低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 (2)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最重要的输油路线。6(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4)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理解。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而国内储量有限,因此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第(2)题,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主要是西亚地区(沙特、也门、伊朗、阿曼合计占我国进口量的 46%),因此最重要的输油路线是出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地区。第(3)题,由于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主要是西亚,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因而存在石油安全问题。第(4)题,应对石油安全问题,要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答案:(1)高于(2)输油路线: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或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3)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因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中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4)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水能、核能等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地质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17.(探究性学习)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利影响。7(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4)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要说明解决中国能源不足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通过两图的对比,分析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第(1)题,分析能源消费构成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变化还要注意比重的大小。第(2)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对上海的影响。第(3)题,考查我国能源利用结构的背景及其影响。第(4)题,能源的利用总是向无污染、高效能方向发展。答案:(1)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3)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4)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耗能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2 题。1.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治 的最佳措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 ③防风固沙林带④薪炭林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第 1 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主要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第 2 题,“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是题眼。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森林。答案:1.C 2.D读下图,完成第 3~4 题。3.中国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②靠天养畜,过度放牧 ③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解析:第 3 题,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类经济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 4 题,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④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它们主要的环境效益是水土保持。答案:3.A 4.D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90 千米,全线有 14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修建铁路时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 1987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第 5~6 题。麦草方格沙障5.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麦草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C.麦草方格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6.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解析:第 5 题,采用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第 6 题,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而出现盐碱化。答案:5.B 6.A读 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完成第 7~8 题。时间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千米 2/1 560 2 100 2 4603年)7.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8.防治该环境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建设防护林体系 ④开采矿产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 7 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增加。第 8 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是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因此,防治沙尘暴和土地沙化应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答案:7.D 8.B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临汾市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多年来当地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读图,完成第 9~10 题。9.该治理开发模式为( )A.鱼塘—台田模式 B.立体农业模式C.基塘生产模式 D.小流域综合治理10.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 D.森林减少解析:图中关键信息有筑坝蓄水、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结合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固沟、护坡),即可判断出答案。答案:9.D 10.A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第 11~13 题。41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 B.20% C.19% D.21%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13.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解析:第 1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中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 20%,不适宜地占 1%,所以,该区域地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19%。第 12 题,该区域中宜林地的面积占 54%,宜牧地占 33%,宜农地占12%,但是实际利用中耕地占 40%,林地占 18%,草地占 20%,说明植被破坏现象严重,又加上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所以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第 13 题,解决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植被,所以现阶段应该退耕还林还草。答案:11.C 12.B 13.B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完成第 14~15 题。14.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A.柏树林 B.天然草坡C.人工草坡 D.无植被耕地15.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5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滑坡、泥石流 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 14 题,云南路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可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草坡的土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故人工草坡植被分布区最容易被溶蚀。第 15 题,土壤盐碱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盐分向地表积聚形成的,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答案:14.C 15.D16.(2014·全国课标高考Ⅰ,44)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判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沟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特点,根据流水侵蚀作用的特点提出防治措施。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17.(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二次科学会议于 2013 年 4 月 9 日在德国波恩召开。会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土地退化带来的损失已相当于全球农业领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5%,关注土地退化的经济、社会影响,采取可持续的土地管理迫在眉睫。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变过程。材料二:2013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有 192 个,建设规模 14.3 万公顷,新增耕地1.99 万公顷,总投资 27.36 亿元。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1)你认为防止土地退化的最佳方式是什么?(2)水土流失是造成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哪些耕作方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3)为解决 10 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开发新的耕地势在必行。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科学的行为”?(4)整治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5)矿区整理土地的主要方式是 。 (6)只要具有足够肥力的土地均可以作为“新增耕地”开发吗?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防止土地退化的最佳方式是植树造林。第(2)题,建设防风林、修建梯田、轮作、实行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采取保护性犁地等措施,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第(3)题,开发土地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整治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用土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的质量。第(5)题,矿区整理土地的主要方式是复垦。第(6)题,耕地开垦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可以开垦为耕地。答案:(1)植树造林。(2)建设防风林、修筑梯田、轮作、实行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采取保护性犁地。(3)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的限制。(4)增加农用土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的质量。(5)复垦(6)不能。耕地开垦应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在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垦耕地,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还会导致耕地退化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