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110388.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389.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390.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391.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392.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一 单 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 权 制度第 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 :出 现 了 王位 继 承 的 传 子制度。(2)统 治特点 :夏朝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 权 ,出 现 了凌 驾 于全社会之上的 公共 权 力 。图说历 史 读 右 图 《戴冠冕的夏禹》 ,你 认为 夏禹的地位 发 生了什么 变 化 ?这一 变 化 说 明了什么 问题 ?提示 :夏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国王。说明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夏朝出现。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商朝的政治制度(1)内外服制度 :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 内服与外服 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2)统 治特点 :商王通 过 垄 断神 权 以 强 化王 权 。自主思考 《礼 记 》 载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这 反映出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提示 :商朝人崇信鬼神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其政治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封邦建国1.目的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 亲族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 ,广建封国 ,以拱卫王室。2.分封对象同姓 亲 族 是分封的主体 ;异姓 诸 侯国既有功臣、姻 亲 ,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周人还 恢复了一些被商 灭 掉的 古国 。教材 图 解 阅读 教材第 3页 《西周分封形 势图 》 ,你从中可以 获 得哪些 历 史信息 ?提示 :(1)分封对象 :既有同姓亲族 ,又有功臣 ,还有先代贵族的后裔。(2)重点突出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 ,或处在战略要地。(3)目的明确 :周王亲族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 ,直观反映了 “拱卫王室 ”的分封意图。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作用(1)周人的 势 力范 围 不断 扩 大。(2)周王确立了 天下共主 的地位 ,统 治效果得到加 强 。(3)使西周 贵 族集 团 形成了 “周王 — 诸 侯 — 卿大夫 — 士 ”的等 级 序列。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以嫡 长 子 继 承制 为 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 统 治秩序 ,解决 贵 族之 间 在 权 力、 财产 和土地 继 承上的矛盾。2.核心 :嫡 长 子 继 承制度。3.关系(1)嫡 长 子系 统 称 为 大宗 ,嫡 长 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为 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相 对 的。(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 仅 是家族等 级 关系 ,也是 政治隶属 关系。4.意义有利于 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 纷 争 ,强 化王 权 。5.礼乐制度周礼作 为 各 级贵 族的政治和生活准 则 ,成 为维护 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自主思考 刘 备 自称 “中山靖王之后 ”,汉 献帝看宗族世 谱 印 证 刘 备 所言 ,自此人皆称刘 备为 “刘皇叔 ”。宗族世 谱 所 记录 的内容源自古代的什么制度 ?该 制度有何作用 ?提示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西周 时 期的分封制史料导入史料 他 (周武王 )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 ,重新建立起来。 ……这在当时 ,曾得到大众的拥护 ,而获得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 …… 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 ,“屏藩王室 ”而封建的诸侯 ,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 罗香林《中国民族史》互 动 探究 (1)结 合史料 ,分析西周分封的 对 象主要有哪几 类 。(2)结 合所学知 识 ,探究周王与 诸 侯之 间 的关系。(3)根据史料 ,探究概括西周分封制的 历 史作用。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异姓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的后代。(2)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诸侯有为周天子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的义务。(3)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加强了对商朝遗族的防范 ;扩大了统治区域。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 为 表里 ,实现 了政治隶属关系和宗族血 缘 关系的 紧 密 结 合。(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 现 。周王以嫡 长 子承位 ,其余 诸 子由周王将土地、庶民、奴隶分封 给 他 们 成 为诸 侯。在 诸 侯 领 地里 ,依然由嫡 长 子继 承 ,其余 诸 子成 为 卿大夫。 这样层层 分封 ,形成森 严 的等 级 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纽带 。宗法制以血 缘 关系 为纽带 ,保 证贵 族在政治上的 垄 断和特 权 地位 ,防止 贵 族内部因 为权 力的 继 承 问题发 生 纷 争 ,维护贵 族集 团 内部的 稳 定和 团结 ,从而 维护 政治的 稳 定。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左传》记载 :“昔天子班贡 ,轻重以列 ,列尊贡重 ,周之制也。 ”材料所说 “周之制”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天子直接控制诸侯国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引入有关分封制的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考查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并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以做出正确的阐释。解题指导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 ,“天子班贡 ”“列尊贡重 ”,体现了周天子有较大的权威 ,诸侯须听命并纳贡 ,据此可判断 “周之制 ”是指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主要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故选 A项。答案 :A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西周 时 期的宗法制史料导入史料 三年 ,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 ,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 ,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 ,爱之 ,欲废申后 ,并去太子宜臼 ,以褒姒为后 ,以伯服为太子。…… 太史伯阳曰 :“祸成矣 ,无可奈何 !”—— 《史记 ·周本纪》互 动 探究 (1)“太子母申侯女 ,而 为 后 ”体 现 了西周 时 期的哪一 项 政治制度 ?该 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综 合上述信息 ,分析 为 什么太史伯阳 发 出 “祸 成矣 ,无可奈何 ”的感 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2)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进而影响了宗法制和分封制 ,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 ,太史伯阳发出 “祸成矣 ”的感叹。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 权 与王 权 相 结 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 务 都通 过 占卜 进 行决策 ,神 权 和王 权 密切 结 合。商王也通 过垄 断神 权 以 强 化王 权 ,利用 这 一手段主宰国政。(2)以血 缘 关系 为纽带 形成国家政治 结 构。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 础 上 发 展而来的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 带 有 这 种 浓 厚的部族色彩 ,形成了以宗法制 为 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使血 缘 关系与政治关系 紧 密 结 合。(3)严 格的等 级 制度。西周通 过实 行分封制 ,形成了 “周王 — 诸 侯 — 卿大夫 — 士”这样 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 级 序列。(4)最高 执 政集 团 尚未 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分封制中的 诸 侯在封国内享有世 袭统 治 权 ,随着血 缘 关系的疏 远 及其 实 力的增 强 易 发 展成割据 势 力。 这也表明此 时 的最高 执 政集 团 尚未 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清朝学者万斯大 说 :“古之 时 ,诸 侯之嫡 长 子 为 世子 ,嗣 为诸 侯 ,其余支庶之后 ,族类 繁多 ,惧其散而无 统 也 ,因制 为 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 说 明了 ( )A.大宗小宗之 间 都有血 缘 关系B.诸 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 权 力C.宗法关系是 维 系政 权 的 纽带D.各 级 政 权 被一家一姓所掌控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有关宗法制的新材料 ,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谓 “宗 ”本义指宗庙 ,宗法即宗庙之法 ,而宗庙之法所反映的是现实的宗族组织关系。因此 ,宗法制度就是规定宗族组织关系的一项制度。解题指导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其余支庶之后 ,族类繁多 ,惧其散而无统也 ,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可知制定宗法制的目的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维护政权统治。故选 C项。答案 :C2 3 4 511.山 东 省常被世人称 为 “齐鲁 大地 ”,这 一 说 法的 历 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 ( )A.商朝的甲骨文记载 B.商朝的内外服制C.西周的分封制 D.春秋 战 国 时 期的 诸 侯国解析 :根据西周的分封制 ,吕尚封国齐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鲁 ,这两个诸侯国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这就是山东省被称为 “齐鲁大地 ”的来历。答案 :C2 3 4 512.《荀子 ·儒效篇》 记载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 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 )A.等级 B.血缘C.嫡 长 子 继 承 D.世 袭解析 :解读材料信息 ,被分封的七十一个诸侯国中 ,同姓的亲族有五十三个 ,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特点。答案 :B2 3 4 513.“祖德流芳思木本 ,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 ,宗法制 对今天的影响表 现 在 ( )A.规 范宗教 仪 式 B.传 承中 华传统C.禁 锢 人 们 思想 D.阻碍社会 进 步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强调尊祖敬宗 ,对后世影响深远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答案 :B2 3 4 514.文字的 产 生是 进 入文明 时 代的重要 标 志 ,古 汉 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 历 史信息。下 图 甲骨文最能反映商周政治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解析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王 ”字体现了商周时期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 ,符合“最能反映商周政治制度基本特征 ”的要求 ,故选 D项。答案 :D2 3 4 515.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 一不朝 ,则贬其爵 ;再不朝 ,则削其地 ;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 《孟子》请 完成 :(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 ,概括 诸 侯的主要 义务 ,指出 诸 侯与天子的关系。参考答案 :(1)分封制。(2)主要 义务 :保 护 周王室 ;忠于 职 守 ,保 卫 封地 ;定期朝 见 天子 ,向天子述 职 。关系 :诸 侯服从于天子。第 2课 大一 统 与秦朝中央集 权 制度的确立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从群雄割据到 统 一1.春秋时期(1)宗法分封 制度的原 则 遭到破坏 :周王室逐 渐 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争霸 战 争 :兼并 战 争 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 渐 被大国吞并。2.战国时期(1)分封制崩 溃 :诸 侯国君改称 “王 ”;不少大国 还 出 现 了 卿大夫 夺 位的政 变 。(2)诸 国 变 法 :各 诸 侯国 纷纷 在政治、 经济 和 军 事等方面 进 行 变 革 。3.秦的统一经过 100多年的角逐 ,秦国先后消 灭韩 、 赵 、魏、楚、燕、 齐 等国。公元前 221年 ,秦王嬴政 结 束了数百年割据混 战 的局面 ,建立了空前 统 一的大帝国。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教材 图 解 阅读 教材第 6页 《秦朝疆域 图 》 ,从中可以 获 得哪些 历 史信息 ?提示 :秦朝疆域辽阔 ,在全国许多地方设郡 ;秦在北方修筑长城 ,有效地保卫了中原地区 ,防止匈奴的南下侵扰。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中央集 权 制度的确立1.确立皇帝制度(1)皇 权 至上 :秦王嬴政改称 “皇帝 ”,总揽 司法、立法、行政、 军 事等大 权 。(2)皇位 继 承制 :实 行 “家天下 ”的皇位 继 承制。阅读 教材第 7页 小字部分 ,嬴政最 终选择 “皇帝 ”作 为 自己的名号 ,有何特殊用意 ?提示 :一方面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以及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 ,另一方面将这一名号赋予神圣色彩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确立中央官制 —— 三公九卿制(1)职权 :丞相 辅 佐皇帝 处 理全国政 务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 图 籍 ,并 负责监 察百官 ;太尉 协 助皇帝掌管 军务 。三公之下 设 九卿 ,分管国家和皇家的事 务 。(2)关系 :以三公九卿 为 主的中央政府各 级 官 员 ,在地位、 职责 和 权 力等方面都处 于既 配合 又 牵 制 的状 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图说历 史 阳陵虎符 为 秦朝皇帝 发给驻 防阳陵将 领 的 铜铸 虎符 ,虎符中分 为 二 ,有十二字 铭 文 :“甲兵之符 ,右才皇帝 ,左才阳陵。 ”调发军队 必 须 左、右半符 验 合 ,方能生效。思考 :阳陵虎符的 设计说 明了什么 问题 ?提示 :说明秦朝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 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代开始形成。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确立行政区划 ——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1)由来 :起源于 春秋后期 ;秦 统 一后 ,秦始皇 坚 持在全国 实 行。(2)设 置 :秦代的地方政 权 机构分 郡、 县 两 级 ,皇帝的命令可以直达百姓。(3)特点 :郡 县 官吏由 中央任免 ,不能世 袭 。自主思考 和分封制相比 ,郡 县 制 为 什么有利于国家的 统 一 ?提示 :分封制下 ,诸侯有世袭统治权 ,在自己的封地内有极强的独立性 ;郡县制下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不能世袭 ,在地方上无特权 ,缺少独立性。4.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朝制定了一套 选 拔 和 考察 官吏的制度。(2)制定秦律 :秦朝制定的法律 细 密、 严 苛 ,并以 “轻 罪重刑 ”为 立法的指 导 思想 ;实质 是 维护统 治的工具。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中央集 权 制度确立的意 义1.秦朝的中央集 权 制度 彻 底打破了 传统 的 贵 族分封制 。2.奠定了中国古代 大一 统 王朝制度的基 础 。3.对 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产 生了重要影响。4.有利于国家的 统 一 ,有利于社会 经济 的 发 展。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秦朝中央集 权 制度的确立史料导入史料一 古之五帝三王 ,知教不同 ,法度不明 …… 今皇帝并一海内 ,以为郡县 ,天下和平。昭明宗庙 ,体道行德 ,尊号大成。—— 《史记 ·秦始皇本纪》史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从其产生之日起 ,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 ,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 ,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 ,做到了 “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 ,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互 动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回答秦始皇 为 建立中央集 权 制度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2)结合史料二 ,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提示 (1)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秦朝的中央集 权 制度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 ,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 县 制。以三公九卿 为 主的中央政府各 级 官 员 有明确的 职责 分工 ,既相互配合 ,又彼此 牵 制 ,统 治机构的最高 统 治 权 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1)中央决策方式是皇帝个人 专 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 权 力于一身。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 专 断独裁 ;二是大小官僚作 为 君 权 代表 对 百姓 实 行 专 制 统 治。(2)国家 结 构形式是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与地方 权 力分配中 ,全国 军 政 财 大 权归 属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 服从中央。其特点一是中央 严 格控制地方 ,二是中央 为 控制地方 ,重 视对 地方官 员 的任用和 监 督。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史 记 ·秦始皇本 纪 》 载 :“始皇 …… 起 诸 侯 ,并天下 ,意得欲从 ,以 为 自古莫及己。 专 任 狱 吏 ,狱 吏得 亲 幸。博士 虽 七十人 ,特 备员 弗用。丞相 诸 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于上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 表明 ( )A.秦始皇的才能非凡B.皇 权 至上 ,大 权 独 揽C.秦朝的政 权 系 统 尚不完 备D.秦朝 时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对皇帝制度的阐述 ,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权力高度集中。解题指导 :题干材料 “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于上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的意思是官员只是充数而已 ,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 ,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 ,因此 B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 ;C项说法错误 ,秦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系统已比较完备 ;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故 D项不正确。答案 :B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秦朝 废 分封 ,置郡 县史料导入史料 秦之所以革之 (注 :废分封制 )者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其情 ,私也 ,私其一己之威也 ,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互 动 探究 (1)结 合史料 ,概括柳宗元的 观 点。(2)结 合所学知 识 ,探究秦朝政制的意 义 。提示 (1)观点 :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固然出自 “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 “天下之公 ”。(2)意义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并不断加强和完善。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 ,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 ,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 贵 族政治 ,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 缘为纽带 ,实现 了 权 力的高度集中D.都 顺应 了 历 史潮流 ,维护 了封建 统 治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引用相关材料 ,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郡县制的推行 ,打破了分封制下 “世卿世禄 ”的局面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也是后世长期沿用该制度的根源所在。解题指导 :材料前半句中的 “封建 ”是指封邦建国 ,即秦以前的分封制度 ,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度。故 B项符合题意。答案 :B2 3 4 511.公元前 221年 ,中国出 现 了亘古未有的政治局面。 “亘古未有 ”主要是指 ( )A.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秦 统 一后的全部制度都是首 创 的C.地方上的政 权 开始听命于中央D.中央机构的 设 置比前代更加完 备解析 :公元前 221年 ,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 ,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答案 :A2 3 4 512.在影 视 作品中 ,人 们经 常把皇帝称 为 “陛下 ”,“陛 ”是指 宫 殿的台 阶 ,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 阶 。 “陛 ”的两 侧 有近臣持兵刃站列 ,以防不 测 ,群臣不能直接 对 皇帝 说话 ,而要由站在 “陛 ”两 侧 的侍 卫转 达。 “陛下 ”称 谓 体 现 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权独尊C.君 权 神授 D.“家天下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皇帝制度中皇权独尊的特点 ,并未涉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家天下 ”等特点。答案 :B2 3 4 513.秦始皇 为 破解 “春秋 时 犹宗周王 ,而七国 则绝 不言王矣 ”的困局 ,而采取的主要 举措是 ( )A.奖 励耕 战 ,实现统 一B.统 一 货币 、度量衡C.制定各种礼 乐 制度D.推行郡 县 制 ,建立中央集 权 的政治体制答案 :D2 3 4 514.易中天在《帝国的 终结 》中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 灭 亡的原因 ,书 中说 :“秦 ,虽 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 死犹存 ”主要是指秦朝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 创 皇帝制度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了 统 一国家和中央集 权 制解析 :秦朝虽然二世而亡 ,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 :D2 3 4 515.“千古一帝秦始皇 ”图 中秦始皇 ,踌躇满志 ,左手执剑 ,右手评点江山。秦始皇即位后 ,率雄师横扫中原大地 ,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在没有多少招架之力的情况下 ,就被永远地从地图上抹去了 ,它们留下的空间 ,变成一种颜色 ,写上了一个巨大的 “秦 ”字。随之秦始皇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行之有效地治理了这样一个空前辽阔的国家。2 3 4 51探究 :(1)解 读 材料信息 ,材料主要肯定了秦始皇的哪一 项 重大 举 措 ?(2)秦始皇是如何 “建立了中央集 权 制度 ,行之有效地治理 ”国家的 ?参考答案 :(1)秦始皇 统 一六国 ,建立了 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 创 了中 华 民族 统 一的新 纪 元。(2)建立皇帝制度 ,集政治、 经济 、 军 事大 权 于一身 ;中央 设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协 助皇帝 处 理政事、 监 察百官、管理 军 事事 务 ;在全国范 围 内推行郡 县 制度 ,郡守、 县 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负责 地方行政。第 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 变1.确立(1)机构 :三省指中 书 省、 门 下省、尚 书 省。 尚 书 省 下 设 吏、 户 、礼、兵、刑、工六部。(2)职责 :中 书 省 起草 诏 令 ;门 下省 封 驳审议 ;尚 书 省 负责执 行。(3)特点 :三省之 间 既相互 牵 制 ,又互 为补 充 ,分工明确。(4)作用 :分工明确 ,提高了 办 事效率 。 相 权 被分割 ,有利于加 强 皇 权 。教材 图 解 阅读 教材第 10页 《唐代三省六部示意 图 》 ,从中可以 获 得哪些 历 史信息 ?提示 :决策、审议、执行机构权力分解 ;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 ,既互相牵制 ,又互为补充 ,最终集权于皇帝。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演变(1)宋朝 :设 置 “中 书门 下 ”作 为 宰相 办 公机构 ;军 政 归 枢密院 掌管 ;财 政 归 三司掌管。(2)元朝 :废 除三省 ,实 行 一省制 ,只 设 中 书 省 ;六部也 归 入中 书 省。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选 官制度1.军功爵制度 :战 国 时 期开始用立 军 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的 “世卿世禄 ”制 ,秦和 汉 初基本沿 袭 。2.察举制和征辟制 :汉 武帝 时 期 实 行。在一定程度上 满 足了官僚 队 伍的需要 ,但容易任人唯 亲 。3.科举制(1)背景 :士族没落 ,依据 门 第 选 官的制度已不适 应 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来 历 :隋朝 实 行的分科 举 人制度。(3)完善 :唐代 日臻完善 ,成 为 中央 统 一分科、定期 举 行的考 试选 官制度。(4)发 展 :宋代重 视 科 举 ;明清 时 期 ,科 举 制的 八股取士 方式成 为 束 缚 人 们 思想的工具。(5)评 价 :扩 大了 统 治的 社会基 础 ,促 进 了官僚体制的成熟 ,为 官僚 队 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 质 人才 ,成 为 中 华 帝国 长 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监 察与 谏议1.监察制度(1)秦朝 :御史大夫 掌管 监 察。(2)汉 朝 :设 置 刺史 监 察地方。(3)明清 :监 察制度达到 顶 峰。2.谏议制度(1)隋唐 :门 下省 负责谏议 和封 驳 。(2)宋代 :出 现 独立的 谏 官机构 —— 谏 院 。(3)明清 :取消 专门 的 谏议 机构。3.评价(1)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 约 束皇 权 ,也不能杜 绝 官僚 队 伍中的 腐 败 和低效 现 象。(2)积 极性 :在 整 顿 吏治 ,打 击 地方割据 势 力 ,维护 中央集 权 ,谏 正皇帝 过 失 ,防止决策失 误 等方面 发挥 了重要作用。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三省六部制史料导入史料 秦汉时期 “三公 ”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 ,丞相是三公之一 ;丞相一分为三时 ,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 ,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 ,有议政权 ,但无决策权。唐朝的 “三省 ”是三个政府机关 ,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 ,形成宰相集体 ,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做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 ,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 ,叫 “三省制 ”。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 ,在一般情况下 ,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 “最高指示 ”。皇帝下达的诏令 ,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 ,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方能生效。互 动 探究 (1)根据史料 ,说 明唐代三省制是如何 继 承三公制的。(2)根据史料 ,探究三省六部制有何 创 新之 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 ,具有议政权。(2)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宰相集体 ;三省长官共为宰相 ,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 ;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 ;三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 创 新 ,出 现 了决策、 审议 、 执 行 权力的分解 ,对 后世的国家体制 产 生了深 远 影响。(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 趋势 :一是明确行政分工 ,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分散相 权 ,强 化皇 权 。(3)三省之下的分 权 体制和近代西方的三 权 分立制度有本 质 的区 别 ,三省之上还 有独裁 专 断的皇帝 ,不可能真正 实现权 力的制 约 与平衡。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费 正清在《中国 :传统 与 变 迁》一 书 中 说 :“隋及初唐 时 ……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 进 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 进 展 ”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相 权 三分 ,独立施政B.中央集 权 ,地方分 权C.分工明确 ,相互 牵 制D.完善机构 ,皇 权顶 峰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引入相关材料 ,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既明确了行政分工 ,又使三省相互牵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解题指导 :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是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项错误 ;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D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下 ,相权虽然一分为三 ,但相互之间有合作 ,不是独立施政 ,A项错误 ;三省分工明确 ,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皇权独尊 ,故 C项为最佳答案。答案 :C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古代 选 官制度的演 变史料导入史料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 ,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 ,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 ,当时犹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 ,投牒自进 ,按科应试 ,共同竞争 ,试后有黜落 ,中试者举用之 ,然后为真正考试。 ……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 ,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互 动 探究 (1)根据史料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说 明隋朝 创 立科 举 制的社会原因。(2)根据史料 ,概括科 举 制的特点。(3)综 合上述信息 ,概括我国古代重要 选 官制度 选 官主要 标 准的演 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门阀世族的衰落 ,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2)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3)由以德行为标准 ,到以门第为标准 ,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 选 官制度 经历 了从世官制到察 举 制、再到科 举 制的演 变 。世官制是 贵 族的世 袭 制 ,察 举 制是由官 员 推荐任官的制度 ,科 举 制是通 过 考 试选 拔官 员的制度。(1)世官制 :世官制是官制世 袭 的制度。官 职 被限定在 贵 族范 围 内 ,主要盛行于西周 时 期。(2)察 举 制 :察 举 制是一种推荐人才当官的制度。 举 荐的 标 准主要 为 德行和才能。 汉 武帝 时 ,察 举 制基本成 为 正 统 的政制 ,作 为选 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已 经 确立。(3)科 举 制 :科 举 制是考 试选 官的制度。科 举 制 产 生于隋朝 ,完善于唐朝 ,发 展于宋朝 ,兴 盛于明清。与察 举 制相比 ,科 举 制是一种更完 备 、更合理的 选 官制度。但是到明清 时 期 ,科 举 制日益僵化 ,成 为 束 缚 人 们 思想自由的文化 专 制工具。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唐代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常设进士、明经两科。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有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贞观年间 ,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列队走出端门 ,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进士科仕途优于明经 B.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追逐名利C.科 举 考 试扩 大了政 权 基 础 D.科 举 制度禁 锢 了人 们 的思想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引用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考查理解材料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 ,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解题指导 :根据材料信息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可知科举制可以使有才能的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政权 ,这就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故选 C项。答案 :C2 3 4 511.一位 历 史学家 评 价某制度是 “现 代分 权 制度的 雏 形 ”。 这 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科 举 制解析 :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 ,其加强了中央集权 ,没有分权的特征 ,排除 ;B项是通过制约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不符合题意 ;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 ,相互牵制 ,C项符合题意 ;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2 3 4 512.分化、削弱宰相的 权 力 ,是古代中国皇帝 实现 个人 专 制的一 贯 做法。宋代行使宰相 权 力的中 书门 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 权 B.行政 权 C.军 政 权 D.财 政 权解析 :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答案 :B2 3 4 513.有学者 认为 :社会 阶层 之 间 的流 动 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 这 一 观 点出发 ,唐朝社会开放程度 较 高 ,主要得益于 实 行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察 举 制 D.均田制解析 :科举制下 ,以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官员的依据 ,科举士子来自社会各阶层 ,这造成了各阶层之间流动性大 ,从而使社会的开放程度较高 ,故选 B项。答案 :B2 3 4 514.清代学者 顾 炎武在 谈 到中国古代某一官 职 的作用 时 指出 :“秩卑而命之尊 ,官小而 权 之重 ,此小大相制 ,内外相 维 之意也。 ”以下官 职 的作用与之 类 似的是 ( )A.监察御史、丞相 B.御史大夫、刺史C.参知政事、通判 D.刺史、通判解析 :题干中顾炎武谈论的是中国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参知政事、丞相不属于监察官员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与 “官小 ”不符合 ,故 A、 B、 C三项均错误 ;刺史、通判虽然级别不高 ,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高官 ,因此 “官小而权之重 ”,“小大相制 ”,故 D项正确。答案 :D2 3 4 515.“宋人殿试图 ”隋 唐开始的科举考试 ,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 ,改革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出身贫贱的人只要有才学 ,也能通过考试做官。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探究 :(1)结 合 图 文信息 ,分析科 举 制在当 时 的 积 极作用。(2)中国古代的科 举选 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2 3 4 51参考答案 :(1)打击了士族势力 ;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2)科 举 制面向社会、公平 竞 争 ,强 调 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 选 拔官吏。第 4课 专 制集 权 的不断加 强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汉 唐 时 期的地方割据与集 权 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起因 :西 汉 初年 ,刘邦在推行 郡 县 制 的同 时 又分封同姓 诸 侯王。(2)“七国之乱 ”:公元前 154年 ,吴王刘濞串通其他六国 发动 叛乱。(3)集 权 措施 :汉 武帝 实 行 “推恩令 ”,强 干弱枝 ,监 察地方。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 镇 割据 :唐朝平定 “安史之乱 ”后 ,形成藩 镇 割据的局面。教材 图 解 阅读 教材第 14页 《唐代后期藩 镇 割据 图 》 ,从中可以 获 得哪些 历 史信息 ?提示 :唐代后期 ,藩镇数量众多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2)五代十国的分裂 实质 是 藩 镇 割据 势 力的 继续 与 扩 大。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 :960年 ,赵 匡胤建立宋朝 ,着手解决唐末五代 地方割据 的 问题 。(2)措施 :① 收精兵 :将禁 军 分 别 划 归 “三衙 ”统领 ,但 发 兵之 权归 枢密院 ,实现 了 统 兵 权和 调 兵 权 的分离。② 削 实权 :削弱或剥 夺 了地方 节 度使、州郡 长 官和武将的 权 力。③ 制 钱 谷 :将地方 财赋 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 质基 础 。(3)影响 :改 变 了唐末五代以来藩 镇 割据的分裂局面 ;却造成了 “冗官 ”“冗兵 ”“冗费 ”的国家 财 政危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皇 权 的不断加 强1.明朝(1)废 丞相 :明太祖裁撤 中 书 省 ,废 丞相 ,皇帝 亲 自掌管六部 ,直接管理政事。 专制皇 权发 展到了新的高度。自主思考 朱元璋 为 什么要 废 除丞相 ?提示 :(1)根本原因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2)直接原因 :胡惟庸的骄横跋扈 ,骄恣擅权。(3)历史原因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 ,导致皇权不稳。(2)设 内 阁 :明太祖 设 立殿 阁 大学士 ;明成祖正式 设 立 内 阁 ;此后内 阁 的地位逐渐 上升。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2.清朝 :设置军机处(1)背景 :清初 设 置内 阁处 理日常事 务 、 议 政王大臣会 议 处 理 军 国大事。(2)设 置 :雍正 年 间 ,为处 理西北的 紧 急 军务 ,设 立 军 机 处 。(3)职责 :只能 跪奏笔 录 ,没有决策 权 。(4)影响 :提高了清王朝的 行政效率 ;是 专 制皇 权 高度 发 展的重要 标 志。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古代中央集 权 与地方分 权 的斗争史料导入史料一 汉兴之初 ,海内新定 ……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于是剖裂疆土 ,立二等之爵 …… 然诸侯原本以大 ,末流滥以至溢 ,小者淫荒越法 ,大者睽孤横逆 ,以害身丧国。—— 《汉书》史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 ,方镇屯重兵 ,多以赋入自赡 …… 五代方镇益强 …… 及赵普为相 ,劝革去其弊。 …… 方镇阙帅 ,稍命文臣权知。 …… 又置转运使、通判 ,为之条禁 ,文簿渐为精密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互 动 探究 (1)结 合史料一 ,探究 汉 初分封 诸 侯的原因 ,后来 为 何又要解决王国 问题 ?(2)结 合史料二 ,探究 赵 普 “劝 革去其弊 ”的具体措施。 结 果如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初定天下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王国势力膨胀 ,严重威胁中央。(2)置文臣做知州 ,设通判、转运使 ,分别管理地方行政、监察和财政。结果 :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但也造成人浮于事和北宋中期的 “三冗 ”“两积 ”局面。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启示(1)措施及效果 :汉 初 实 行郡国并行制 ,后来王国 势 力膨 胀 ,汉 景帝至 汉 武帝 时逐步削弱王国 势 力 ,加 强 了中央集 权 ;唐朝中后期 ,地方方 镇节 度使越 设 越多 ,权 力增大 ,形成藩 镇 割据的局面 ;宋朝 为 了削弱藩 镇 的行政 权 力 ,政府 规 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并 废 除了 节 度使管 辖驻 地以外州郡的制度 ,派文臣出任州郡 长 官 ,设 置通判 ,设转 运使 ,地方的 财 政 权 收 归 中央。(2)启示 :中央加 强 对 地方的管理 ,有利于巩固 统 一多民族中央集 权 的国家 ;地方权 力 过 大 ,容易造成藩 镇 割据 ,不利于中央集 权 的加 强 。但 过 度削弱地方 权 力 ,容易造成地方官 对 中央和君主的 绝对 依 赖 ,人浮于事 ,分化事 权 也容易 导 致官僚机构 庞 大等 问题 的出 现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藩方守臣 ,统制列城 ,付以数千里之地 ,十万之师 ,单车之使 ,尺纸之诏 ,朝召而夕至。 ”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初年C.唐朝末年 D.北宋 时 期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创设新情境 ,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 ,对历史事件作出判断的能力。宋朝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 ,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 ,从而削弱了藩镇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解题指导 :根据材料信息 ,“单车之使 ,尺纸之诏 ,朝召而夕至 ”,可知此时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 ,结合史实 ,可判断是宋朝。北宋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使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答案 :D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君主 专 制的 强 化史料导入史料 明成祖在位时 ,大学士职官的设立 ,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 ,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 ,相反地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 ,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 ,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 ,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美 ]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互 动 探究 根据史料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指出明朝内 阁 制建立的主要政治影响。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有效地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 ;埋下宦官专权等腐败政治现象的隐患。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对 于促 进 封建 经济 的 发 展和社会的 稳 定 ,对 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 统 一 发挥了重要作用。(2)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 ,难 免出 现 失 误 ;同 时 助 长 了官 场 的因循守旧之 风 ,还导 致了官僚主 义 、 贪污 腐化之 风 的盛行。(3)明清君主 专 制的加 强 最 终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 进 步和 资 本主 义 萌芽的成长 ,为 近代的民族危机埋下了 隐 患。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洪武皇帝 ……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 ,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 材料中 “特别的政府部门 ”中的成员指 (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C.尚 书 令 D.军 机大臣题目立意 :本题通过有关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材料 ,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后 ,设殿阁大学士 ,为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并不参与决策 ,其实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体现。解题指导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洪武皇帝 ”“特别的政府部门 ”和所学史实 ,可知朱元璋为了解决废除丞相 ,权分六部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 ,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故选B项。答案 :B2 3 4 511.柳宗元在《封建 论 》中 说 :“汉 有天下 ,矫 秦之枉 ,徇周之制。 ”基于 这 种 认识 ,汉朝 实 行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解析 :材料中的 “汉 ”指西汉 ;“秦之枉 ”指秦朝废分封 ,行郡县 ,以至天下大乱无人勤王 ;“徇周之制 ”指鉴于周朝灭亡的教训 ,汉初部分地恢复封国制 ,实行郡国并行制 ,故 D项正确。答案 :D2 3 4 512.两宋 时 期共有正副枢密使 724人 ,其中文臣 659人。 该 做法的目的是 ( )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 权C.推广科 举 制D.缓 解 “冗兵 ”问题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措施即重视文官 ,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其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 ,威胁皇权 ,故 B项正确。答案 :B2 3 4 513.史料 记载 ,公元 1384年 9月 14—21 日 ,皇 宫 收到奏章 1 160件 ,共 计 3 291件事情。 “庶 务丛 集 …… 人主以一身 统 御天下 ,不可无 辅 臣 ”。于是皇帝下令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 军 国要 务C.设 置殿 阁 大学士以 备顾问D.由 议 政王大臣会 议 共 议解析 :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每天要处理大量奏章 ,深感力不从心 ,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因此正确答案是 C项。答案 :C2 3 4 514.戴逸指出 :“18世 纪 的康乾盛世 ,貌似太平 辉 煌 ,实则 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走向衰退B.工 业 革命的完成C.外来 势 力入侵中国D.封建君主 专 制制度的阻碍解析 :中国在 18世纪 “滑向衰世凄凉 ”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故 D项正确。答案 :D2 3 4 515.“军机处内景 ”军机 大臣位极人臣 ,但办公室却非常简陋。靠墙是炕床 ,还有若干桌椅。屋顶装有天花板 ,更显得房间低矮 ,与高大神秘空旷的宫廷殿宇恰成明显反差。探究 :(1)根据 图 文信息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回答 军 机 处 的主要 职 能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探究 军 机 处 的作用。2 3 4 51参考答案 :(1)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2)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但 军 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 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 ,容易 导 致决策的失 误 。 军 机 处 的 设 立是 专 制皇 权 高度 发 展的重要 标 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