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1104168.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69.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70.ppt
- 2016061104171.ppt
- 2016061104172.ppt
- 201606110477.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78.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79.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8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一、 “神 农 ”的 传说 1.农业的起源(1)中国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 长 江流域就形成了 规 模性的 农 耕 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 水稻 的国家之一。2.传说 :神 农 氏 创 制了原始 农 具 耒耜 ,教 导 民众耕作。3.农业的地位(1)农 耕作 为 最基本的 经济 形式 ,支撑着中国古代的 社会生 产 和生活。(2)农业经济 的 发 展是中国古代取得 重大文明 成就的基 础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山东武氏祠汉画像石神农画面观察右图 ,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 :(1)从画面看 ,当时已出现了原始农业。 (2)从使用的生产工具看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 (3)从其出土的地点看 ,原始社会时期山东地区原始农业相对发达。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二、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1.农耕技术的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利用 “火耕 ”手段拓荒 营 田。(2)春秋 战 国 :农业发 达地区已采用 牛耕 技 术 和 铁 制 工具。(3)汉 代 :牛耕逐 渐 普及全国 ,铁 制 农 具的数量也大大超 过 前代 ;便于中耕的 曲柄锄 和便于收 获 的 大 镰 出 现 ,还 出 现 了播种工具 耧车 。 东汉时 ,耦犁 (二牛抬杠 )在某些地方已被 一牛挽犁 所取代。(4)唐代 :出 现结 构更 为 完 备 的 曲 辕 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2.评价(1)进 步性 :农业 耕作技 术 的改 进 ,促使 农产 品 亩产 量逐 渐 提高 ,推 动 了中国 农业经济 的 发 展。(2)消极性 :中国 传统农业长 期以来以 小 农户 个体 经营为 主 ,农业 耕作技 术难以 实现进 一步的革命性的 发 展。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以上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有何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提示 :(1)积极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2)局限性 :长期以来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三、 贫 者无立 锥 之地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 时 代 实 行井田制 ,土地名 义 上 为 国家公有 ,实际归 国王所有。(2)战 国 时 期 ,商鞅 变 法 废 除了井田制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① 内容 :国家授田 给农 民 ,农 民承担 赋 役。 ② 废弛 :贵 族官僚地主把大量公田据 为 己有 ,农 民稍遇天灾人 祸 ,就被迫出 卖 土地 ,均田制不得不 废 弛。2.土地兼并(1)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贵 族、官僚及豪 强 霸占良田。(2)表 现 :土地高度集中 ,“富者田 连 阡陌 ,贫 者无立 锥 之地 ”。(3)影响 :导 致 农 耕生 产 秩序的 严 重破坏 ,无数小 农 破 产 ,社会 动荡 不安。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3.土地问题的解决对策(1)地主 阶级 :许 多开明的政治家力 图 改革田制 ,缓 和 土地兼并 造成的社会矛盾。(2)农 民 阶级 :中国古代 历 朝的民众暴 动 ,大都直接或 间 接地提出了 “平均 ”的口号 ,这 成 为 中国 传统 社会 经济 意 识 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宋代有人说 “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 ”“古田千年八百主 ,如今一年一换家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 :(1)原因 :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四、沉重的 赋 税和力役1.赋税(1)原因 :征收 赋 税是古代国家剥削 农业 生 产 者 ,为 政府的 财 政支出 提供物 质 保障的主要手段。(2)表 现 :各个朝代征收 赋 税的比率和数 额 有所不同 ,如秦朝曾 经 征收 “泰半之赋 ”;赋 税的名目繁多 ,田 亩 税和 人 头 税 是主要形式。2.徭役(1)含 义 :徭役是古代王朝 强 制民众承担的 无 偿 劳动 。(2)积 极意 义 :劳动 者服事徭役 ,使 许 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 营 造。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3.影响沉重的 赋 税和 过 度征 发 的徭役 导 致正常的 经济 生活秩序遭到破坏 ,由此引 发的社会 动 乱 ,往往成 为 王朝覆 灭 和社会 经济 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五、大禹和他的 继 承人1.水利的地位 :水利是中国 传统农业发 展的命脉。2.水利工程(1)原始社会 :据 说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 ,又 发 展了以 灌 溉 为 主的水利建 设。(2)战 国 时 期 :李冰主持的 都江堰 工程和 郑 国主持的 郑 国渠 工程 ,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两 汉 :西 汉 关中 农 民 创 造了一种 “井渠 ”;东汉 王景 治黄河。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 :北方使用 立井水 车 作 为 提水灌 溉 工具。在 长 江流域 ,发 明了 高 转筒 车 以引低 处 水灌 溉 高 处农 田。(2)宋代 :水 转 翻 车 能将灌 溉 用水提升到高田。(3)明清 :出 现 了 风 力水 车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一、小 农经济 的特点 1.基本特点以家庭 为 生 产 、生活 单 位 ,农业 和家庭手工 业 相 结 合 ,男耕女 织 ;生 产 的主要目的是 满 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 缴纳赋 税 ,实际 上是一种自 给 自足的自然 经济 。2.缺陷(1)分散性 :属于一家一 户 的个体小生 产 。(2)封 闭 性 :男耕女 织 ,自 给 自足 ,相互之 间 缺少交流和合作。(3)落后性 :具有相 对简单 的生 产 工具、 长 期不 变 的生 产 技 术 和容易 满 足的社会心理状 态 。(4)脆弱性 :经营规 模小 ,生 产 条件 简 陋 ,生 产资 料有限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尤其是王朝政策的影响。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 头 露 ,烘 绽 青囊翻白絮 ,田 妇 携筐采得 归 ,浑 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 觅 襦 ,小儿来 觅裤 。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 本主 义 萌芽已 经产 生C.农 民 过 着自 给 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 业 占据主 导 地位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 ,元代妇女从田中采摘棉花 ,织成布 ,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 ,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其特点是自给自足 ,答案为 C项。答案 :C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董 煟 在《救荒活民 书 》中 说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 ,贫 民下 户 极多 ,而中 产之家 (相当于自耕 农 )赈贷 之所不及 ,一遇水旱 ,狼 狈 无策 ,只有流离 饿 殍耳。 ”该 材料所述 现 象反映了小 农经济 的 (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连续性 D.脆弱性解析 :材料 “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 ”“一遇水旱 ,狼狈无策 ”反映了小农破产的原因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答案 :D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二、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1.从 经济 构成的角度看 ,具有以种植 业为 主、家庭 饲 养 业为辅 的特点。2.从生 产 力 发 展的角度看 ,使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 产 工具、生 产 技 术 ,使精耕细 作的 农业 生 产 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 产 方式的角度看 ,以家庭 为单 位 ,农业 和家庭手工 业 相 结 合 ,自 给 自足的自然 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 农业 生 产 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 农业 主要特征的是 ( )A.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是 “刀耕火种 ”B.中国古代 农业 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C.中国古代 传统 的 农业经营 方式是小 农户 的个体 经营D.历 朝 历 代 为 了 维护统 治 ,一般都 进 行水利 兴 修 ,起到了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解析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到了明清时期 ,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故正确答案是 B项。答案 :B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观 察下列 图 片 ,你从中 获 取的信息主要是 ( )A.中国 传统农业 生 产经历 了由粗放到精耕 细 作的演 变B.中国 传统农业 工具以石器 为 主C.中国 传统农业 政策是重 农 抑商D.铁 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 术 高度 发 达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 ,从骨制、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 ,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铁制农具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 ,使得农业由粗放向精耕细作发展 ,故 A项正确 ;春秋时期之后中国农具以铁器为主 ,B项错误 ;C、 D两项题干体现不出。答案 :A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史料一 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 (包括犁冠 ,即所谓 V型器 )的出土却寥寥无几。——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研读 :史料表明 ,战国时期 ,铁器的种类增多 ;同时还表明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虽已出现 ,但并不普遍。史料二 农田灌溉工具 :翻车、高转筒车研读 :史料中图片分别为三国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 ,反映了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 ,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一、家庭手工 业 和田庄手工 业 1.家庭手工业(1)特点 :小 农业 和小手工 业紧 密 结 合的 “男耕女 织 ”的 经济 形式。(2)产 品 :大部分 归 广大 农户 自己消 费 ,有 时 也 进 入 流通 领 域。2.田庄手工业(1)表 现 :田庄是 豪 强 地主 控制下的新的 农业 生 产组织 形式。(2)特点 :田庄中的手工 业 生 产 仍是 自然 经济 活 动 的重要内容。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二、 “工官 ”和 “匠 户 ”1.“工官 ”制度(1)形成 :从 汉 武帝 时 代起 ,煮 盐 、冶 铁 等最有利可 图 的行 业 ,都收 归 官 办 ,由政府 垄 断。(2)生 产 目的 :专门负责 制造 官府 专 用和 皇帝 私用的物品。(3)弊端 :水准 较 高的手工 业 技 术 局限于 为 帝王 、 贵 族 服 务 ,技 术发 明和革新不能服 务 于社会。行 业 之 间 相互隔 绝 ,新技 术 难 以推广。技 术 工 艺 的 传 承也是 封闭 性 的 ,往往 导 致失 传 。2.“匠户 ”制度(1)含 义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 业 生 产 的 专业 人 户 。(2)演 变 :唐代已有工匠在官 营 手工 业 作坊内 定期服役 的制度。宋代匠 户 往往被官府以 强 制 方式役使。元代以后 ,工匠被 编 入 专门 的 户 籍 ,由 专门 机构 直接管理 ,不得脱籍改 业 ,必 须 世代相 袭 ,承担指定的工役。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天子之六工 ,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典制六材。 ”《礼记 ·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 ?这种经营形态有何特点 ?提示 :官营手工业。特点 :生产不计成本 ,经营规模大 ,产品质量高 ,生产的产品供官府和贵族使用 ,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官营手工业中工匠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三、 纺织业 的 发 展1.丝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 时 代 :中国已 经 出 现 人工育蚕和 丝织 技 术 ,纺织 技 术 已 经 萌芽。(2)商代 :商代有 负责 指 导 蚕桑生 产 的 专职 官 员 ,妇 女的 纺织 生 产 被称 为 “妇 功”。(3)汉 代 :汉 代 华 美 轻 柔的 丝织 品 ,经过 丝绸 之路 远销 到以 罗马为 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中国因此被称 为 “丝 国 ”。(4)唐宋 时 期 :唐代官 营纺织业 有相当大的 规 模 ,随着城市和 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 ,私 营 纺织 作坊 开始 兴 起。宋代 丝织 工 艺 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2.棉纺织业的发展(1)宋代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 纺织 技 术 已 经 推广到 闽 、 粤 等地区。(2)元代 :元代棉 纺织 家 黄道婆 创 造了新式 纺车 ,推广 传 授 “捍 (搅 )、 弹 、 纺 、织 ”之具和先 进织 造技 术 。 棉布 逐 渐 成 为 当 时 民众的主要衣料。(3)明代 :在一些 纺织业发 达的地区出 现 了具有一定 规 模的 自由 劳动 力 市 场 。手工工 场 和 雇佣 劳动 关系的出 现 ,标 志着 资 本主 义 萌芽 开始 产 生。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宋代诗人艾可叔曾写道 :“车转轻雷秋纺雪 ,弓弯半月夜弹云 …… 机杼终年织妇勤。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 :棉纺织业。信息 :棉纺织业技术的发展、织工的辛苦劳作。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四、先 进 的冶金技 术1.冶铜技术(1)新石器 时 代 :在新石器 时 代晚期 遗 址中 ,出土有小件 铜 器。(2)商代 :青 铜 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 ,一些大型 铸铜遗 址的 发现 表明 ,当时 的生 产规 模已 经 相当大。(3)西周 :青 铜 器大多作 为 礼制 的象征 ,代表着 权 力和秩序。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2.冶铁技术(1)春秋 时 期 :我国古代 劳动 人民已 经 掌握了 人工冶 炼 铁 器的技 术 。(2)战 国 时 期 :炼钢 和淬火工 艺 已 经 有所 发 展。(3)两 汉时 期 :汉 武帝推行 铁业 官 营 制度。 汉 代冶 铁 开始使用 煤炭 做燃料 ,供 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 变 化。 东汉 初 ,南阳太守杜 诗创 造出水力鼓 风 装置 —— 水排 ,进 一步提高了冶 铁 的生 产 效率。(4)南北朝 时 期 :出 现 了技 术 更 为 先 进 的 灌 钢 法 。(5)北宋 时 期 :有以 煤 作 为 燃料冶 铁 的明确 记载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五、陶瓷 业 的成就1.制陶业(1)原始社会 :原始 时 代的 彩陶 就已 经 表 现 出相当高的工 艺 水平。(2)唐代 :中国古代独特的美 术 陶制品 “唐三彩 ”,曾 经风 行一 时 。2.制瓷业(1)过 渡 :从商代中期到 东汉 晚期 ,是从陶 发 展到瓷的 过 渡 阶 段。(2)东汉 :制瓷技 术 成熟 ,出土有 青瓷器 。(3)唐代 :制瓷 业 成 为 独立 的生 产 部 门 。(4)唐宋元明 时 期 :各地瓷窑所 产 瓷器各具 风 格。(5)清代 :康熙年 间 ,粉彩瓷器 工 艺 的 发 明推 进 了生 产 技 术 的提高 ,其 烧 制技 术在 雍正 时 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历 史学家王家范 说 :中国古代手工 业 的三种基本形 态 的分布 态势 ,极像 哑铃 ,两头 粗壮 ,中 间细长 。 “细长 ”者在 这 种 “分布 态势 ”中 应为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解析 :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总体上数量较少 ,且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属于 “细长 ”者 ,故 C项正确 ;到明代前期为止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是粗壮的一端 ,A项错误 ;小农经济社会中的家庭手工业数量庞大 ,是粗壮的另一端 ,B项错误 ;D项明清时期才出现 ,排除。答案 :C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周礼 ·考工 记 》 载 :“攻木之工七 ,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 ,设 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 ,搏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 时 官 营 手工 业 生 产 的 显 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 ,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 ,生产多样化C.分工 细 致 ,生 产专业 化 D.产 量 庞 大 ,生 产规 模化解析 :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 ,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搏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 ,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 ,生产专业化 ,故选 C项;A、 B、 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C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官营手工业的特点1.产品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2.生产规模大 ,所耗费用较多 ,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3.产品质量较高 ,达到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但技术传承封闭 ,往往失传 ,难以推广。4.匠户没有人身自由 ,劳动创造性受束缚。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二、古代中国手工 业发 展的基本特征1.生产历史 :起源 较 早 ,历 史悠久。2.生产部门 :手工 业 生 产 部 门 不断增加 ,劳动 分工越来越 细 。3.生产技术 :技 术 水平不断 进 步 ,在古代 长 期 领 先世界。4.生产规模 :生 产规 模逐 渐扩 大 ,明清 时 期 产 生 资 本主 义 萌芽。5.经营模式 :官 营 手工 业 、私 营 手工 业 、家庭手工 业 三种 经营 形 态长 期并存。6.生产布局 :布局随 经济 重心南移 发 生相 应变 化。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中国 传统 社会中 ,手工 业 的特点之一是 “工商食官 ”,其本 质 是 ( )A.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手工业由官府垄断C.工商 业 者的衣食由官府供 应D.政府大力支持工商 业发 展解析 :“工商食官 ”即 “工官 ”制度 ,也就是将手工业收归官办 ,由政府垄断 ,其实质是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 ,故 B项正确 ,D项错误。 C项不符合 “工商食官 ”的含义 ,A项与题干无关。答案 :B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从宋代起 ,棉花开始成 为 一种重要 纺织 原料 …… 到了元代 ,丝 、麻、棉鼎足而三 ,明代以后 ,棉花的重要性超 过 了麻。 ”出 现这 些 变 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 D.棉花成 为经济 作物解析 :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创造了新式纺车 ,推广了棉纺织技术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因此正确答案为 B项。答案 :B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 “三个三 ”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史料一 《沈氏农书》中记载说 :“家有织户 ,织与不织 ,总要吃饭 ,不算工本 ,自然有赢。 ”研读 :史料中 “家有织户 ”“不算工本 ”“自然有赢 ”等信息反映出我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比较低 ,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是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的。史料二 明初 ,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座 ,资金充足 ,设备先进 ,民窑不过 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 ,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 ,只好改行 “官搭民烧 ”,由民窑烧造 ……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 ,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 清代御窑仅 6座。研读 :史料中的 “官窑 ”是指官营手工业 ,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 ;“民窑 ”即民营 (私营 )手工业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答案:C2.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 )A.劳动工具的落后B.仍处于渔猎生活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解析:题干材料“非时,不升斤斧”“非时,不入网罟”,说明当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答案:D3.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解析:从图片中“年”字的构成为“禾”,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从 B、D 两项中选择,理解“有年”即“丰收之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B4.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陕西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 滕州、邹城山西 平陆枣园内蒙古 和林格尔2江苏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解析:从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出土的省份看,牛耕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答案:C5.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均田制指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的一种土地制度,这与材料中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和“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一致。故本题选C 项。答案:C6.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均田制的相关问题。由“唐代”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可以判断这描述的是均田制。均田制下,国家分配的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所以买卖国家分配的土地是违法的。“违法卖买”恰恰说明均田制受到破坏。故正确答案为 C 项。A 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B 项分封制与均田制无关;D 项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变化。故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7.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要通过题干中的现象分析背后的实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选 B 项。答案:B8.叶茵在《田父吟》的诗中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3解析:从材料“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能反映诗中的状况。答案:D9.《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A 项与史实不符,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严格奉行,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并非政治制度,排除 B 项;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的,C 项错误;材料中统治者重视农桑,反映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 项正确。答案:D10.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11.“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解析:“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12.“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B.小河边有架用竹子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着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形式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使用耕牛或家庭手工业,故 A、C、D 三项错误。“连筒灌小园”反映了人们用筒车灌溉“小园”的史实,故选 B 项。答案:B13.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工具的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 1相比,图 2 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4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解析:图 1、图 2 工具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桔槔、隋唐五代时期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利用人力,后者利用水力。正确答案选 C 项。答案:C1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的《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 4—5 倍,据 13 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 6 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而得以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答案:B15.《吕氏春秋》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C.生产力水平 D.劳动力短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农“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可见他们一生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故正确答案为 C 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材料二所示的时期,你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是小农经济,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材料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小农经济的知识回答,其中第(2)问要把握小农经济影响下农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1)小农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儿孙满堂。(言之成理即可)5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耕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所说的现象?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极易破产。(2)租佃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3)在封建社会人民热衷于买田置地,主要原因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的发展,土地经营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且比较稳定;封建国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形式,土地兼并又是产生租佃关系的主要原因。 1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了西周时代的手工业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与手工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就官府”,由此判断手工业是受官府控制的,A 项符合题意。答案:A2.《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在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就说明了这一点。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A 项。答案:A3.下列哪一句引文明显不同于另外三句引文所述的手工业形态( )A.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处工就官府。——《国语·齐语》B.五亩之宅,树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C.商工皂隶,不知迁业。——《左传·襄公九年》D.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解析:B 项表述的是家庭手工业的状况,其他三项表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状况。答案:B4.反映秦统一的纪录片《复活的兵团》中提到:在 2 000 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说明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可知,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中国古代兵器制作一直由官营手工作坊制作,故 C 项正确。答案:C5.(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2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解答本题宜用排除法。联系教材有关知识点,B 项出现在明代;C 项与材料不符;D 项与史实不符,故选 A 项。答案:A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解析:A 项马王堆汉墓是汉代的;B 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物;D 项《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作品;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故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能够反映商代纺织业的情况。答案:C7.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答案:D8.“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麻 C.棉 D.毛解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明朝以前,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布料都是麻布;明朝以后,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和普及,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布料。丝由于价格问题、毛由于普及问题等,很难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答案:B9.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B.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D.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解析:当时青铜器是权力和秩序的象征,其产品主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答案:B10.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 。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3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深受欢迎C.明朝中后期杭州丝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解析:从题中信息可知,当时杭州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故 C 项正确。答案:C11.下列哪项发明推动了东汉冶铁技术的进步( )解析:推动了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发明是水排。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答案:A12.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东方国家瓷器上的彩绘装饰也是这样产生的;(欧洲)版画和素描作为模式,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 ”这说明中国瓷器( )A.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B.生产和经营比较灵活C.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 D.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解析:根据“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 “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带有盾形纹徽”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生产适合欧洲客户需要的瓷器,这表明当时的生产经营比较灵活,故选 B项。答案:B13.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右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A.白瓷系列B.青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4D.珐琅瓷系列解析:中国瓷器自唐代即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哥窑位于浙江龙泉,属南方,故为青瓷,选 B项。白瓷属于北方瓷器系列,排除 A 项;青花瓷出现于元代,排除 C 项;珐琅瓷出现于明朝,排除 D 项。答案:B14.(2015 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手工业。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昌南镇即景德镇,同时题干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里因瓷器而名扬天下,故 D 项符合题意。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排除 A 项;B 项在材料中未提及;C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答案:D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解析:我国古代的三种手工业经营方式中以官营手工业工艺水平最高,故 A 项错误;古代手工业除了国内消费外还大量出口,如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故 B 项说法不正确;除了官营手工业外,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符合史实。答案:D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1)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5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 6 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三 (明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中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1)形态:官营手工业。地位: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工匠最优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2)变化: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3)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特征:雇佣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