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五四”伦理革新方向 新文化运动的三面大旗 通常总是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现在看来,这并不完整,其实,它所高张的是三面大旗:民主、科学、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道德主张,起初反映在“伦理革新”的启蒙之中。陈独秀说,要建设民主宪政的社会,必须以社会大众的现代伦理价值为基础,为此,必须坚决批判和扬弃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培育以自由平等独立学说为核心取向的西洋社会的政治道德。理解和承认这一点,是一种伦理的觉悟,“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新文化运动坚持认为,以三纲五常为标志的传统伦理学说,是孔教之精神,固有之文明,中国之特色;是一种既非利己,又非利人;既
2、非个人,又非社会的奴隶道德。是传统宗法社会家族制度的根据,是军阀政府主张人治、反对民权思想的根据,也是民国初年帝制复辟的社会心理因素,必须给予彻底的批判,才能扫清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思想障碍。新文化运动坚持认为,必须全力吸收引进西洋社会的民主人权新信仰,才能夯实现代国家的伦理基础。新文化运动检讨了传统伦理的有关纲目,提倡以勤、俭、廉、洁、诚、信等道德信条,作为现代国家的伦理基础。新文化运动全力宣扬婚姻、贞操、恋爱、家庭、男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新观念、新思想、新风气,揭开了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新篇章。 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的批判、对新道德的呼唤,在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期具有突出的意义。它旗帜鲜明地坚持了以
3、来的进步思想,批判了政权煽动的尊孔复古逆流,振奋了知识阶级,鼓舞了社会大众追求民主自由的勇气。非常遗憾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伦理革新方向,没有能够坚持下去,并且取得应有的效果。从本质上说,“五四”的伦理革新是失败的。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没有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民主立场和个性精神。新青年杂志创刊初期,陈独秀、鲁迅、等知识精英,虽然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却拥有大致相同的留学经历和差不多相同的立场,即主张民主、人权、科学、个性精神、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社会政治革新的信仰,等等。但在“五四”之后不久,他们中间就自发地出现了对民主、人权、个性主义的否定。陈独秀的思想变化就非常典型。1919年12月,他还公开宣布为了
4、德先生和赛先生,断头流血在所不辞。不到一年,他就公开声明,支持用革命和开明专制的方法改造中国社会;他曾经坚决反对尊奉儒学,特别反对宗教式地崇拜某种思想学说而造成社会的思想禁锢。之后他却认为,某种社会政治思想带有宗教性并非坏事。因为,“无论什么事若不带有宗教性,恐怕都不能成功”。(英法共产党中国改造新青年9卷3号)也就是说,是他们自己首先把民主、个性、思想自由的原则放弃了。新文化运动的这种思想转向有必然性。 新文化运动是通过文化革新和思想改造的方法实现社会改造。这种社会运动的方式,必然是以个体的觉悟去推动社会的觉悟,以个性主义去改造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这是一种以文化改造政治的社会进步方式。其实,
5、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中,社会转型的方式都有两种:以文化改造政治和以政治改造文化。前者必然是通过思想启蒙实现大众觉悟达到由下而上地改造国家,从而实现国家规范的改良;后者必然是通过国家主动改良实现由上而下地改造社会,从而实现大众规范的转变。这两种方式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却有共存的可能。它们相辅相成地发挥影响,是社会进步最理想的方式。然而不幸的是,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没有得到国家的响应,执政者和整个国家政治法律系统没有顺应社会的改革要求。于是,本来属于民间的文化运动转而向政治运动发展,从而导致了来自底层的社会力量走上以政治革命改造国家的道路。1921年,陈独秀说:“社会的进步不单是空发高论可以收
6、效的,必须有一部分人真能指出现社会制度的弊端,用力量把旧制度推翻,同时用力量把新制度建设起来,社会才有进步。力量用得最剧烈的就是革命。”(革命与制度,同上)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政治改造、社会革命、民族解放成为世界性思潮。中国的民主主义运动,经过民族主义的发酵,成长为社会主义的运动,具有某种必然性。而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转向,就成了民主主义运动转化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前提。 两种政治哲学的教训 “五四”以后,有两种政治哲学影响了中国国家伦理的建设。 一种是国民党人摄取的三民主义哲学所铸造的国家学说。国民党人说,国家是国民党领导革命的结果,是通过长期浴血奋战,由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因此,国家统治的责
7、任天然地是要由国民党承担。要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但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训政教导老百姓学习民主。所以,训政时期必须由国民党掌管国家。有三种人不能享受民主,这就是党员、官吏、军人。这些人是党管理国家的工具。 无论国民党人用过多少民主辞藻,做过多少辩解,他们的政治理念的核心,就是这些内容。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种失败的政治哲学。 一种是列宁的党的政治哲学。列宁解释说。国家是暴力的结果,也是暴力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国家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由无产阶级的党领导。因为社会是分阶级的,阶级是由党来领导的,党是由一批领袖组成的。这种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革命,也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的
8、政治意识形态。 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理论曾经拥有过巨大的政治能量,也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是,当革命获得了胜利,革命者面对着建设新国家的艰难任务的时候,它的理论上的不完善就日益表现出来。的惨痛教训,结束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它在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探讨党的建设所形成的理论成果,都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1981年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导致发生的几点原因,其中包括: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
9、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科学著作是我们行的指南,但是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它还特别提到了国家上层建筑对于防止的发生,十分软弱无力的严重教训。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我们党对封建主义特别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这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个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
10、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的发动和发展。 这两段论述,完全可以证明我前文的判断是正确的。 国家伦理和,是国家的最重要的价值基础,是规范民众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因而,是国家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新文化运动伦理革新的方向,恰恰在两个方面,都有值得吸收和继承的思想资源。 新文化运动的伦理革新,是为了建设民主法治的国家。他们公开宣布,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是为了建设文明时代的新的“国家伦理”。 平心而论,新文化运动的前辈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问题,但是,他们没有可能完成这个庄严的任务。正
11、如笔者前面所指出的,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以文化改造政治,这种改造有思想启蒙的巨大作用,但是,它必须得到政治的响应,才能实现社会的平稳的改良型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滋养,文化的运动就必然要向政治的运动转变。那样,政治改造的对象就必然是国家,于是,社会革命就无法阻止了。 接过伦理革新的大旗 如果说“五四”前贤根本没有机会完成伦理革新的艰巨任务,那么,继续“五四”新文化的伦理革新方向,建设现代国家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应该科学地清醒地总结“五四”以来,甚至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肃清一切破坏主义思维、超阶段发展思维和形式主义思维的错误影响,特别是要坚决地肃清过去曾经长期祸害党、国家
12、和人民的极“左”理论、路线、政策的影响,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研究政策,在宪法和国家法律的立场上判断是非,按照“四个全面”的精神处理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的认识,对导致的极“左”错误理论、路线、政策的认识,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极其敏感的痛点、热点和引爆点。复活幽灵,不仅会葬送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部思想解放成果,葬送执政党的全部政治信用,而且会撕裂社会,造成意识形态分裂,从而留下无穷的隐患。要坚定不移地宣传和执行“四个全面”,以“四个全面”统一全社会的认识,抵制批判的言论和影响。 要全面地科学地总结中外国家学说,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宪法、法律和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和理论成果,与时
13、俱进地形成和发展当代国家理论。一切社会势力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从事自己的活动,并且接受法律的监督和察劾。一切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国家的制裁。国家保护全体公民和一切社会团体的合法利益,根据人民的意愿和法定程序不断完善国家的权力设置、法律系统和执法机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要坚定不移地在全社会普及法治观念,与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言论和行为做毫不妥协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伦理革新,是为了给现代民主宪政的国家奠定价值基础,从而“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本志宣言新青年7卷1号)他们满腔热情地呼唤一个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新时代新社会
14、的到来。应该承认,新文化运动提出的这个任务,是一个甚至比中华民国的创造还要艰难的任务。“五四”以后,时代根本没有为社会提供从事伦理建设的机会。内部的政治纷争和外族的疯狂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民族革命战争,铸造了特定时代的革命伦理。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49年之后,政治运动、政治斗争一波接一波,斗争哲学和革命伦理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主轴,虽然采取过一些措施,解决过一些问题,但是,“一切向钱看”,“一切向
15、权看”,实际上主导了社会。也许,这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几十年下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我们正处在基本坍塌的时代,它向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它的精神纽带都是由国家伦理和构成的。国家伦理体现国家的政治合法性,规范群众的社会生活。国家伦理以法的意志体现国家的权威性,以道德的约束力确定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严肃性。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在今天的条件下,它是由政府伦理、政治伦理、家庭伦理、教育伦理、科学伦理、商业伦理、医疗伦理、司法伦理等等庞大的价值系统所构成的社会道德网络。本质上,它是由社会的各个行业、部门的人们,以诚实的态度公平地对待他人而构成全社会的道德平台,为公
16、众提供相互信任和以最低成本从事各种社会交易的可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运行的风险和提高社会成员安全和幸福的指数。 遗憾的是,我们的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生活压力的超大、各种行业规则的失范,家庭的冷漠,相互信任感的丧失,是非标准的混乱,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其中最核心的价值迷惘,是人人都以“我”为中心,都把“我”的利益最大化,都把他人、社会的、道德的、法纪的、情感的约束弃诸脑后。农民说,把低农药的蔬菜留给自己就行,卖给别人的蔬菜农药超不超标我管不了;餐馆老板说,只要挣到钱,地沟油能不能用我管不了;商人说,只要卖出去,是不是假冒商品我管不了;教师说,只要挣到补课费,学校课堂上讲多讲少我管不了
17、;承包商说,拿项目花了太多的钱,偷工减料我管不了;化工厂说,只要挣到钱,添加剂有没有毒我管不了;医院说,只要挣到钱,药费贵不贵我管不了;贪官说,花销那么大,该不该受贿我管不了。于是,人人都是害人者,人人都是受害者。拼搏不如拼爹,原则不如关系;谋政不如买官,做事不如说事;理想不如实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严厉的反贪和整肃使社会公众看到了希望。但是,反贪的道路还很漫长,整肃的任务还很艰巨,政治清明的目标还很遥远。更何况的重建,远不是反贪整肃能奏效的。它需要以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为条件。必须看到,是主流价值的主流,没有这个,健康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国家应该进行以法纪为中心抓手的重建工程,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国家和法律的框架里谋划和建设。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治建设、伦理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基本建设任务,我们必须全神贯注、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下去。在纪念新文化运动兴起100周年的今天,从新文化运动伦理革新的经验和对现实社会道德状况的检讨中,我所想到的意见就是这些。 谨以本文,表达对“五四”先贤的崇高敬意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期待!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