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2849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綜合活動的教學評量 文臺灣師大心輔系 張景媛教授依據前面談過的幾個主題來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強調的是透過活動來體驗學習的意義,並從體驗中將所學的知識內化到個人的認知結構中,並能在生活中實踐出來。我們可以下圖來顯示綜合活動的學習歷程:活 動 體 驗 內 化 實 踐若從這個歷程來看,綜合活動的評量包括評估活動設計的適切性、分析學生能夠獲得何種體驗、深入了解學生內化的現象與實踐的情形。針對這個狀況,我們已經很清楚的了解綜合活動不能只以傳統紙筆測驗來進行學習評量,而必須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才能達到教學評量與學習評量的目的。以下分別從評量概念的演變、評量的目的、多元整合型評量方法的架構、多元整合型評量方

2、法的介紹、以及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量方法舉例等方面來加以說明。壹、評量概念的演變早期一般人認為評量是在了解學生學習後的表現,慢慢地教學評量的觀念出現後,教師們依不同的評量目的區分為安置性評量、形成性評量、診斷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近年來,評量的概念更加擴大,評量不只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也在了解教師的教學情形;評量不只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也在了解學生學習進展的情形;評量不只看到學生認知的結果,也要看到學生學習內化的情形;評量的結果不只用來代表一個學習的結束,也用來當作一個新教學的開始。基於教學評量觀念的改變,評量的方法也就因而有所變化。貳、評量的目的評量的目的可分為教師、學生及行政三方面來加以說

3、明一、評量對教師的影響(一)了解學生認知發展的情形:由於綜合活動強調從活動中體驗其意義,因此活動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程度,就成為活動是否能夠達成目標的一項重要指標。過去輔導與童軍課程的缺點就是為活動而活動,活動後的目的反而被忽略了。因此,透過各種的評量方法,可以覺察到學生的初始狀態,並據以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這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二)分析教材與教法的適切性:教學目標的訂定必須符合學生的需求與教育的目的,當教學的目標確定後,如何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則有賴教師用心思考適切的教材與教法。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除了考量學生認知發展的水準外,分析教材的結構並預估教學的成效,才能提升教師在教學上的專

4、業能力。(三)確認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教師應對個人的教學設定目標,並在教學後評估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權益。(四)發展下一階段教學的內容:評量不只了解學生目前學習的表現,更重要的是要發展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能夠不斷地從現在的教學活動思考未來的教學策略,才能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教學服務。(五)研擬補救教學的方法:學生由於個別差異的影響,有人邏輯思考能力較強,有人自我省思與人際關係較好。因此,教師有必要透過各種評量方法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並對不同學習潛能的孩子進行補救教學。二、評量對學生的影響(一)了解自己已經會的是什麼: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表現有所了解,就是

5、要能分辨出自己會的是什麼,不會的是什麼。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在進行複習時,不必浪費時間在已經會的教材上,而花較多的時間在不會的內容上。(二)分析自己學習困難的問題所在:學生有時知道自己哪裡不會,但是不願面對困難,或是不知如何尋求協助。因此,綜合活動要教導孩子能夠發現自己學習上的問題,惟有覺察出問題所在,才有可能改善現況。(三)探索改進學習表現的方法:綜合活動不侷限在某一科目的教學上,它是依據學生整體的表現,教導學生如何對自己擅長的部分予以自我肯定;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則要勇於面對問題。因此,學習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是綜合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四)規劃個人生涯發展的方向:學生從評量中可以發現自己的長

6、處和短處,然後依據個人的能力、性向、興趣及外在條件的配合,規畫出個人的生涯發展藍圖。三、評量對行政的影響評量除了可以提供教師與學生有效的回饋外,還可以對學校的行政人員提供有用的訊息。例如:評量的結果可以做為設置資源班的參考、可以當做資優生跳級升學的資料等。參、多元整合型評量方法的架構多元整合型評量方法是指採用多種評量方法來了解學生的初始狀態、教師的教材教法以及學生學習進展情形等方面的情形。下圖顯示三者間的關係。 評估學生學習進展的情形覺察學生的初始狀態 預測教材及教法的 適切性下圖是從教學歷程來看各種可資運用的教學評量的方法。教學準備階段 教學階段 教學後的處理在上述的圖表中,有些名詞是大家所

7、熟悉的,例如紙筆測驗、觀察評量、教材分析等方法;也有些名詞是大家不熟悉的,需要先加以解釋,例如實作評量、真實性評量、歷程檔案評量、動態評量等。下面就分別加以說明。肆、多元整合型評量方法的介紹實作評量和真實性評量的理論來自於 Rumelhart & McClelland 的研究,他們認為知識的結構是隱含在問題解決情境中。學生要能將所學的各種知識活用,必須在實際的社會脈絡情境中進行思考,才能統整所學。歷程檔案評量強調學生與教師合作學習,教師的評量超越純知識的教授,注重探究知識的方法和歷程中的學習,並鼓勵學生從歷程中反省自己的學習表現,甚至修改原先的作品,它不以一次的測驗或研究報告來代表學生的學習成

8、績。動態評量的觀念來自於 Vygotsky 的社會建構的理念,Vygotsky 提出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的觀念,即教學前要觀察學生的先前經驗,了解學生認知發展的情形,教學策略必須配合學生的原有知識。Vygotsky 也提出鷹架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責任的轉移,這種轉移發生在近側發展區。學生目前的表現是下限,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所能學到的最大表現是上限,上下限的差就是個人的學習潛能。因此,動態評量並不是評量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情形,它是一種結合教學和評量兩方面的功能,採取測驗中介測驗的形式,既著重學習歷程,亦兼顧學習結果的評量方法。在中介歷程

9、中,教師是透過提示引導學生學習,最後將學習的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以下分別介紹這些評量方法。一、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目的:統整的學習(學生不只學習一些零碎的知識,而是要將所學統整起來,形成個人的認知結構。)方法:實作評量是要學生實際去完成一項特殊的工作,運用各領域學到的知能,達成工作目標,並經由操作、口頭報告、表演等方式將結果與大家分享。舉例:美術課教導學生色彩的搭配,並請學生設計休閒的服裝,從實際設計中了解色採的運用。二、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目的:遷移的學習(能將在學校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方法:真實性評量是實做評量的

10、延伸,也就是學生將課堂所學,透過實作練習後將知識加以統整,並內化成為個人的認知結構。這些內化的知識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自然的表現出來。舉例:上面提到美術課教學生實際設計休閒服,以了解色彩搭配的技巧。這種知識會遷移到學生居家服裝的搭配,這就是一種真實性的評量方法。三、歷程檔案評量目的:1.更直接的檢視學生實際的表現。2.從不同階段及多項作品來考量學生的表現,結果更具效度。3.教師從歷程評量中更能掌握教學的效果,對提昇教學品質有直接的影響。4.學生可看到自己學習進展的情形。5.學生學會評量他人與自己作品的能力,也可以說是鑑賞的能力。6.教師和學生都更具有反思的能力。方法: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

11、io Assessment)是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與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的結合,它將學生過去的作品加以蒐集、集結成冊,以便從不同時期,不同的作品中來推論學生的能力。問題:歷程檔案評量牽涉到幾個問題1.要如何整理資料。2.哪些具代表性的資料要放到檔案中。3.每件作品要從哪些向度來評估它的特色。4.如何看到個人進展的情形。5.從作品中如何思考改進的策略。歷程檔案評量可培養學生許多的能力:1.由於要蒐集學生平時的作品,會使學生養成做好每項作業的態度,而非應付了事的心態。2.學生可以從整理檔案資料中學習到系統管理的方法。3.對於要放

12、哪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檔案中,學生必須學會鑑賞的能力。4.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來看一件事。5.學生要感受到自己學習的成效,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6.學生學會自己與自己比較,對學習產生信心。7.學生培養反思的能力。舉例:英語科要求學生每週寄一封 e-mail 給朋友(或美國筆友),探討美國的文化。教師評量的標準包括:1.語言的習得:學生列出所學的單字、片語等。2.文化的認知:學生在信件中是否對美國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或是哪些屬於刻板化印象。3.電腦的運用:學生在電腦排版與書信格式等方面的能力。從學生一學期所寫的信件內容,可以了解其在外語能力上的成長情形。四、動態評量特性:1.強調認知能力的可變性,智力

13、是可以改變增長的。2.重視歷程導向的評量,重視學習者如何學的問題。3.評量者與被評量者是互動的關係,彼此進行雙向溝通。4.動態評量關心被評量者在教學中獲益的情形,以便提供處方性訊息。5.動態評量結合教學與評量,直接檢視學生對教學的反應,評估學生的學習潛能。方法:古明峰(民 86)曾以 Campione 與 Brown(1987)所提的支持性學習和遷移動態評量模式來加以說明:Gallimore 與 Tharp(1990)將此形成的歷程分為四個階段:1.他人支持階段: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逐漸將責任轉移至學習者身上。2.自我支持階段:學習者逐漸能夠獨自作業,控制自己的行為。3.自動化階段:學習者已能超越

14、他人與自我的控制,將所學內化為個人的一部分。4.去自動化階段:學習者內化後,又重新回到新的學習,再經歷他人調整、自我調整及自動化互動歷程,重新發展新的能力。舉例:小明口袋裡原有 4 枚硬幣,我再將 3 枚硬幣放進,問小明口袋裡有幾枚硬幣?(Ferrara,1987)教學提示序列基模:提示一:當回答不正確時,給予機會自我校正,這個回答不完全正確,你是否要再試試看?(簡單消極的回饋)提示二:當學習者要求或是原先沒有注意清楚,可逐字重覆問題。(工作記憶)提示三:當學習者無法運算時,可以引導學習者從遊戲中進行思考。我們有玩過搬積木的遊戲,你可以運用積木來做。(遷移的提示)在提示的過程中不斷地觀察學習者

15、的反應,以了解學習困難的原因,或是思考下一提示的內容。五、進行多元評量時應注意的事項(一)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多元評量方法中,有許多是屬於活動的情境,要使學習有效果,必須注意學生的秩序與安全。因此,多元評量項目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評量的重點之一。(二)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採用多元評量的方法,應加強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評量會遭人詬病的原因,主要是教法採用傳統講述式教學,評量時測量學生高層次的認知能力。這種教和評不一致的結果,容易造成學生的挫折感,因此,思考能力的訓練是進行多元評量方法時要多注意的問題。(三)教導學生口頭發表的能力:進行多元評量時,經常要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

16、家,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了解口頭報告的技巧,包括個人的儀態和語調。(四)建立學生合作學習的觀念:在實作評量或真實性評量中,經常會需要整組通力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因此團隊合作的能力也是評量的重要項目。(五)養成學生反省思考的習慣:評量的目的不只了解目前學習的情形,也要針對目前的缺失提出改進的策略。因此,多元評量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訓練學生省思的能力。(六)教師要設計各種的檢核表:多元評量的方法除了紙筆測驗外,需要設計許多學習單或檢核表,在學習單上清楚列出所要進行的工作有哪些,在檢核表中明定評量的項目有哪些,本文最後面會列舉幾個範例供大家參考。(七)教師要能秉持客觀的立場:多元評量因常使用檢核表,所以教

17、師個人的印象會影響評量的公平性,教師要能時時注意個人的想法,讓評量能維持公平客觀的狀況。(八)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切的回應:評量後的處置往往比評量更具意義,教師要藉著評量結果來引導學生改善目前的缺失或發展個人的潛能。(九)教師要能發現學生學習進步的情形:教師在評量後要讓學生知道教師看到了他的努力,因為孩子很在意自己的怒力是否被父母和教師所發現。這樣的作法也能引導學生欣賞自己的能力,感受自己是有價值、有能力的人。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量方法舉例綜合活動經常會採用活動的方式來進行體驗,或是和其它六大領域結合,進行主題統整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式的學習中,必須清楚具體的說明活動應如何進行,以及活動中評量

18、的方法和項目。因此,綜合活動會設計學習單,讓學生清楚的了解活動進行的意義、目的與方法,教師評量則以檢核表的方式來進行。以下舉例說明檢核表的內容。主題式實作評量時教師觀察評量表表現向度觀察項目(主題是拜訪圖書館)(依主題列出評量的細目)做得很好 已經做到部分做到繼續努力能聽懂他人的意見(口說語言) 能根據他人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 語文表達能流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計算出圖書的種類及冊數 數學表現能比較各類書籍的多寡 能畫出圖書館的空間規畫 自然觀察能說出圖書館空間規畫的好處 能說出自己喜歡的一本圖書 欣賞評鑑 能說出書中的內容與自己有何關係 能在小組中提供個人的意見 能分擔小組中的工作 與人合作能透過溝通達成小組的共識 能從圖書館中查詢到所須的資料 蒐集資料能從網路上查詢相關資訊 遵守紀律 能在圖書館裡保持安靜 能將看過的圖書放回原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