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远流长的安徽茶文化丁以寿一、东晋南北朝东晋元帝(公元 317322 年)时,温峤官于宣城,上表称“贡茶千斤,茗三百斤。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 “西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 ”(桐君录 )宣城郡产贡茶,庐江郡出好茶。东晋南北朝时期,宣城郡辖今宣州市、池州市、芜湖市等,庐江郡辖今安庆市大部、六安市和合肥市部分,皖南、皖西两大茶区雏形已成,奠定了后世安徽茶区的格局。二、唐代“歙州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 ”(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唐代,歙州所产方茶品质优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
2、尤其喜欢。每到新茶季节,在前往歙州的数千里道路上,买茶的大小茶商络绎不绝。唐咸通三年(862 年) ,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中记载当时祁门茶叶生产的盛况:“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祁门境内遍山植茶,以茶为业者达十之七八,衣食、赋役全仰仗茶叶。由于祁门茶叶“逾于诸方”,所以每年新茶上市前一两月,全国各地商人携款来祁门, “摩肩接迹而至” 。在唐代,歙州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产量大、品质优。歙州茶不仅销往国内广大地区,而且远销国外,形成
3、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敦煌变文集茶酒论 )的空前盛况。“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 ”(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舒州潜山天柱茶甘香芳美,颇受时人看重,也引来诗人的赞美:“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唐秦韬玉采茶歌 )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唐薛能谢刘相寄天柱茶 )“宣州鸭山茶,亦天柱之亚也。 ”(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宣州鸭山(鸦山、丫山)茶与舒州天柱茶并列,唐时名重一时,远传京洛。早在中唐,安徽茶不仅风行大江南北,而且流于塞外。建中二年(781 年) ,常鲁出使吐蕃,吐蕃王赞普取来茶叶若干, “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
4、者,此灉湖者。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代流入藏区的就有安徽寿州之霍山黄芽和舒州之潜山天柱茶。“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唐顾况茶赋)“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唐皮日休茶鼎)潜山所产煮水风炉美观耐用,与越窑茶碗并称当世第一。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茶圣陆羽评“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即天下第十泉。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 唐代,安徽不仅有名茶歙州方茶、舒州天柱
5、茶、寿州黄芽、宣州鸦山茶,更有名器舒州风炉,名泉庐州龙池岭水,因而造就了辉煌的安徽茶文化,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茶艺表演大师常伯熊。三、宋代“鸦山著于吴歙。 ”(北宋叶清臣述煮茶小品 ) “横纹出自阳坡。 ”(北宋吴淑茶赋 )“重 以 初 枪 旗 , 采 之 穿 烟 霞 。 江 南 虽 盛 产 , 处 处 无 此 茶 。 纤 嫩 如 雀 舌 , 煎 烹 比 露 芽 。 ”( 北宋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宣州鸦山茶在北宋依然流行。由北宋宋痒赐知广德军龚会元进先春茶敕书 、欧阳修赐知舒州齐廓进新茶并知广德军浦延熙进先春茶敕书知,广德先春茶与舒州茶在北宋曾作为贡茶。南宋周必大游九华, “僧祖瑛
6、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 ”(九华山录 )周必大认为池州九华茶可与北苑贡茶媲美。“浮槎山在庐州慎县,其上有泉,其味与无锡惠山水不相上下。余甚爱山泉,而浮槎水特佳。 ”(北宋欧阳修浮槎寺八纪诗跋)欧阳修认为庐州浮槎山泉与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水不相上下,又作浮槎山水记 ,推崇有加:“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欧阳修认为浮槎山泉远胜龙池山岭水。宋代,安徽茶叶作贡,庐州慎县浮槎山泉水饮誉茶界。四、明代明代,徽州休宁松萝茶,与长兴罗岕、苏州虎丘茶为三鼎甲。 “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颉颃。 ”(明许次纾茶疏 ) “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
7、,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本省其它地区,外省如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纷纷仿制松萝茶。松萝茶是中国炒青、烘青绿茶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中国各类绿茶的加工工艺产生深远影响。“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质实佳。 ”(明屠隆茶笺 )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明许次纾茶疏 )“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明陈霆两山墨谈 )六安茶于明代开始作贡。明代徐渭谢钟君惠石埭茶:“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小筐来石埭,太守赏池州。 ”明末,休宁人闵汶水,创制珠兰松萝花茶,
8、称“闵茶”。他在南京桃叶渡开茶肆,大学士董其昌为茶肆题额“云脚间勋”。其茶艺精绝,名扬天下,成为继常伯熊后的安徽又一茶艺大师。许多名流纷纷以结交闵汶水、品尝“闵茶”为荣,闵汶水在名流圈中,俨然以“汤社主风雅”。五、清代“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 ”(清冒襄岕茶汇抄 )郑板桥诗曰:“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吴嘉纪作松萝茶歌 ,歙县人张潮作松萝茶赋 。“近以岕山茶为君,虎丘茶为相,六安、潜山茶为将。 ”(清刘源长茶史 )六安茶、潜山茶堪与岕茶、虎丘茶相伯仲。清代,泾县茶、宣城敬亭绿雪茶脱颖而出。汪士慎有愚山侍讲送敬亭茶 、 谢愚山寄敬亭茶著书墨四首等诗,其幼孚斋中试泾县茶:“不知泾邑
9、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施润章有敬亭茶 、 敬亭采茶等诗,其绿雪诗云:“敬亭雀舌相争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山泉”;梅庚咏绿雪茶报愚山诗云:“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更著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 “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 ”(清江澄云素壶便录 )黄山茶后来居上,远超松萝。清末,歙县人谢静安在传统黄山云雾茶的基础上创制黄山毛峰
10、,一飞冲天;太平人王魁成创制太平猴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蜚声中外;黟县人余干臣、祁门人胡元龙创制祁门红茶,风靡欧洲,被誉为“茶中英豪” 、 “群芳最” ;六安人创制六安瓜片,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六、现代民国时期安徽省茶叶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外销祁红、屯绿茶为国家创下大量外汇。肇始于民国初年的祁门茶业改良场,汇聚了吴觉农、胡浩川、庄晚芳、冯绍裘等一批名家,推动了中国茶叶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当代茶圣吴觉农在祁场一年道:“良以安徽之茶业,实系中国茶业中心;无论内销外销出品,以及出品之为红茶、绿茶,又各有其独特地位。”1955 年,中国茶叶公司评选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榜上有名。全国十大名茶,安徽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实,古往今来,除前面提到的安徽名茶外,还有歙县老竹大方、祁门安茶、黄山绿牡丹、石台雾里青、贵池肖坑茶、泾县涌溪火青和汀溪兰香、宁国黄花云尖、郎溪瑞草魁、芜湖浮山翠珠、潮州西涧春雪、庐江白云春毫、潜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桐城小花、舒城兰花、霍山黄芽、金寨翠眉等一批名茶,如群星闪烁在中华茶文化的璀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