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0271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在考察途中有些什么感悟篇一:参观王若飞故居有感参观王若飞故居有感很久以前我便知道王若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者之一,1945 年和周恩来.毛泽东到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建国谈判,但不幸的是 1946 年由重庆飞回延安途中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我早已对王若飞怀有深深的敬意,来到安顺学院读书,知道王若飞是安顺人,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到王若飞故居好好地参观一下。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早上,我坐着11 路公交中途下车参观了王若飞故居。被城市包围住了的王若飞故居略显得有些孤寂,在那蒙蒙的雨天里有些凄凉;我怀着又平静而又激动的心情踏进了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在我面前展现的故居在城市的喧闹声中显得有点安静,带着

2、好奇地心,踏进了里面。在我眼前呈现的是井井有条的布局,好像他离我们很接近,没有受到时间的限制,家里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发生变化!一切都是未曾变化,当我踏进他平时的卧室时,我吓了一跳,在现代建筑包装的卧室显得格格不入,没有华丽的饰品,反而是粗制简陋的,床上的东西干干净净,好像他就是刚刚起床出门了,就像朋友来找他,他刚好不在。走着,一座高大威武的雕像展示在我的面前,蒙蒙的细雨打湿了他的脸,脸颊上的雨滴好像他流下的泪花在悠长而又寂静的竹林中,我仿佛看见他在那儿用功读书,我不忍心打扰让他,我悄悄的绕开了,不时的往回偷看几眼。只想多瞻仰我们的革命家几眼。现在我能看得到的是几个大字, “一切为人民打算”我站在

3、那里久久沉思,一个人能想到人民的一切打算,确实了不起!在模拟现场,我能感受到他对革命的不顾一切,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与敌人斗智斗勇,坚决保护革命的成果。面对敌人的软硬措施,都能保持镇定自如!我继续走下去,突然我的脚步声不由自主的变小了,我调整呼吸,生怕打扰了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查看书籍,手还在不停地翻页,一大堆的书放在桌子面。身穿一件中山服,聚精会神的工作着,尽管在我眼前的仅仅只是一座雕塑,但是这位雕塑大师实在了不起,做得栩栩如生,帮我们把他活灵活现的做出来了,也感谢那位大师,我们才得看见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平生活,一个人在为了革命而默默的奉献。而我站在那儿久久不肯离去,只希望我也能给他帮帮我

4、能帮得到得忙,然而我却永远的做不到了,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的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接着最后参观了最后的大厅,更多的了解了一代伟人的事迹,知道少年王若飞受其舅父黄齐声影响极大,黄齐声作为清朝末年一位有向进思想的知识分子,1905 年带王若飞到贵阳达德学校学习,1915 年在舅父黄齐声的带领下,参加“反袁运动” ,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17 年在黄齐声的带领下留学日本。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自幼崇拜民族英雄,当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缰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奋通直前的豪气与救国救民的迫切心情。19

5、45 年 6 月,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 8 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 。1946 年 1 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很不辛从重庆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王若飞遇难。我走了出来,我懂得了很多,但是我却说不出来。想到他的遭遇,我想说:“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他就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我怀着平静地心情走

6、了出来,转身看看在蒙蒙雨中的革命家的故居,在雨中显得更加高大,尽管没有城市高楼大厦的高度,但是它已经高出了很多!在灰蒙蒙的雨中,仿佛可以看见明媚的阳光照射着,也照到了我的心理面。参观了王若飞的故居后,我感慨万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太来之不易了,都是无数像王若飞一样的革命先驱用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虽然我们已远离的当初动荡的年代,但革命先驱们的精神和意志我们必须继承,去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篇二:艺术实践考察报告艺术实践考察报告姓名:周瑛班级:室内设计三班 学号:201024082318考察时间:2011 年 11 月 14 日2011 年 11 月 25 日考察地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7、考察人员:室内设计三班全体成员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和山水印象,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一、凤凰古城14 日晚上,我们踏上了此次考察之旅途。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第一站目的地-凤凰古城。从大巴车下来步入我们住宿的小街凤鸣楼,此时城市的喧哗和路途的尘土都飘然离去,似乎感觉到未来几日的专业考察更加诱人了。安顿好之后,少部分同学已然迫不及待地在四周的街道逛悠了。晚餐是在导游的带领下集体品尝了半地道的湘菜,酒足饭

8、饱之后当然是寻乐子了。第一天晚上,需要经由导游的陪同环游古城,让我们了解古城的地形,了解此地的人文。凤凰古城坐落于今湖南省凤凰县东南部,据说凤凰之名因山受之,有一座山形似凤凰,于是名为凤凰城。凤凰城分新旧两个城区,连接城镇的古桥被称之为“虹桥” 。古城以古街为中心,连接无数小巷,古街是有青石板铺制而成的。每条小巷子里有阿婆的摊位在,展现的是各种小工艺品 ,当然能引起许多女生驻足于此,各式各样的,都由阿婆自己编织而成,有着浓浓的古香古色韵味。风格鲜明的吊脚楼建筑营造了一个怀旧的氛围,我们在其间游走,一边用充分的时间幻想着过去的种种,一边体味古镇的商业氛围。我看到了许多商业街道,它们贯穿了古镇大街

9、小巷,可以说是商业无处不在。沱江河上的游船,沿城墙脚下的小摊,街道两旁琳琅的饰品商铺和或喧闹或安静的酒吧数不胜数?古城中心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墙,据说是在康熙年间流传下来的,分别有东、西、南、北城门楼。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当晚,我们驻足河边都为之惊叹,叹的是它的色彩斑斓,叹的是它的繁华夹杂着自然构成一幅和谐隽美的画。河的对面有着一条长长的酒吧街,各种风格的,各种形式的,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最后,直到疲惫不已之时,才眷恋不舍地返回住宿小街。第一天行程,似乎不太满足时间的充裕度,匆忙的浏览了一遍古城罢了。异地的第一个夜晚过后,迎来了不一样的早晨,

10、由先前的下榻地转移至江边的吊脚楼客栈边城印象。各自分配成几组,毫不耽搁地往古城中心出发。首先,由我这个湖南人带领本组同学来到一个较偏僻的餐馆,品尝了一顿地道的湘菜。因为地势稍微有点偏僻,所以做的都是回头客。小店都坐得水泄不通,一眼看过来,客人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可能休闲的木质风格和湘西凤凰对人们的吸引,到这里吃饭感觉气氛特别轻松,一点不拘束。小店点击率高的特色菜,血粑鸭绝对是一个。老板说在湘西,这道菜几乎家家都会做,血粑是地道的湘西特产,用鸭血和糯米制作而成,可以和很多不同的菜进行搭配。这个充满地方特色的菜已然成为了湘西的一个商标。酒足饭饱之后,当然就是血拼了,惦记着各自的亲朋好友,我们

11、驶向南边街,打听到此处饰品比较便宜,好比批发价;理所当然的,两个小时下来,各自的背包都鼓鼓的,钱包却瘪了不少。我们本着“边逛边玩,边玩边欣赏,边欣赏边拍照”的原则,穿过一条条小巷直奔北门城楼外的河边。前来此处,不外乎想要做一回苗家阿妹,那就是租借苗服拍照,当然,男生也受不了诱惑成为了阿哥。背景极其隽美,我们也拿出各自的姿态来匹配此场景,各种欢笑,各种姿态,引起游客驻足于此拍下我们美好的一面。自由活动的一天充实而又疲惫,一起漫步于古街道中,返回客栈落脚休息。二、东就苗寨湘西的少数民族以苗族和土家族最多。东就苗寨坐落在一个山沟里离凤凰县城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怀揣着一种憧憬的心情去冬就苗寨,了解了苗

12、寨里的一些习俗和文化,有趣的,惊讶的,.到达之前,跟着导游学了几个有意思音译过来的苗语: “点菜”阿哥;“点炮”阿妹;“茅斯”厕所。当然,要想进入苗寨必须会唱山歌,所以只好临时跟导游学了两首。教唱山歌最有趣了,他先唱了两首苗族山歌,一首是桃花朵朵开:“唱得好来唱得乖,唱得桃花朵朵开,桃花十朵开九朵,还有一朵等我来,哟喂。 ” 另外一首是两只老虎的改编版肚子饿了 。我们都跟着学,其间还少不了男同胞们的插科打诨,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苗寨里有一些禁忌,如:外人不能随便踩别人家的门槛,不能打着张开的伞进别人的家,不能称呼年轻女性为小姐,不能踩人家的三脚架,不能随便吹口哨等;如果你是男孩子,尤其是戴了眼

13、镜的男孩,寨里的阿妹踩你脚,说明是想嫁给你。不可否认,我们班的男生还是有潜质的,能被苗家阿妹踩上一脚,不可得呐,在大家的起哄下,妹子请他喝了好几杯酒呢。 寨子给我两个难忘的印象,一是地面感觉是石头整齐的一层层叠放的,很独特吧!二是这里的空气混杂着人畜家禽的混合味道,很原味吧!再有一个印象就是这里的人生活的都很安逸印象特别深的是进入了一个大户人家,里面的一位阿婆是山寨的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寨子后面山上有一个土匪当年居住的山洞,名为“雷公洞” ,如今变成了必游览的景点;还有一个精华之点情人谷,它才是我们的大爱,爱它天然而成的地势;爱它的吊桥与小溪;爱它小溪上的竹筏;爱它的原汁原味。在这里,我们感受到

14、了童年,男生伐着竹筏笑闹戏水,女生为之加油。在此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印迹。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回程的车中,一个个早已没有起初的活力,已然昏昏欲睡的模样。回到凤凰古城,在古城的最后一晚,当然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游个遍,不留一丝遗憾在此处。三、德夯苗寨离开古城之后的下一站便是德夯苗寨,又是一个苗寨,当时我们都怀着此种心情,并不特别期待。只是达到之后,才恍然感悟,苗寨也有各自的风格。德夯苗寨是一个鼓乡,沿途有许多鼓的造型立在道路两旁。首先进餐馆,各自在桌前就好坐等着填肚子,可是每人跟前的饭碗上就摆着一根筷子。大伙正纳闷着,阿妹发话了,要大伙用这一根筷子的“一”字打头说成语。那倒好说,什么“一帆风顺” 、

15、“一心一意” 、 “一鸣惊人” 、 “一醉方休” 、 “一举两得” 大伙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阿妹单选了“一心一意”为标准答案,说是苗家人就讲究个一心一意。这下可以吃饭了吧?主人可还有招呢:她要大伙闭上眼睛。大家顺意,但大多都只半眯着双眼想要看个究竟,不知阿妹的双手从哪里抹来了黑黑的锅底灰,然后动作麻利得让在坐的三个男生一个都躲闪不及就被她给每人的两颊留下了三个黑黑的指印。午餐在一片乐呵声中开始。到得德夯苗寨,首先要去观看的一个景点是寨中深山处的一个瀑布。一行人沿着由大青石埔就好的山路蜿蜒而进。来到德夯瀑布,那是一条不宽但很高的瀑布。据导游介绍说这条瀑布的落差高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五。真实与否无人知晓

16、,我们只能感叹大自然如此神奇。下午,在一个以特大牛头为标志的场地上,一场集苗族文化与服饰展现的文艺表演将人们对苗族人文的了解带到了极至。就要离开苗寨了,我们却仍沉迷在浓浓的苗家风情中。与之惜别,开始我们的下一站芙蓉镇。四、芙蓉镇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据说,里面的古街目前划分为景点需要门票,起初,我们为此失望不已,只是瞎逛悠罢了。一大群聚在一起,那我们不如“探险”小路,于是乎,我们偏离正街,穿越一条条小溪与田野,往着不为人知的前处前进。沿途自然风光无限美,田园气息十足,使我们已然忘记都还未就餐的事。 “探险”进入了需要门票的景点后

17、,自然是大快朵颐的满足自己的胃。其实,此处的古街无外乎凤凰古城,甚至没有那么精美。尽头,等待我们的是一艘艘船,没有疑问的我们游船继续欣赏,却没有在沿岸返回,而是选择在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地登陆的。然而,我们只是想继续“探险”返回罢了,虽然途中崎岖不断,我们还是有足够的精力返回休息地。在此停留一天而已,却感悟十足,与同学的欢声笑语都是将会是最美好的回忆。篇三:敦煌艺术考察报告篇一:西安嘉峪关敦煌艺术考察报告西安艺术考察报告班级:美术学 101 班 姓名:张鸿辉 学号:1020141124 为期十二天的西北艺术采风活动结束了。怀中激动的心情来述说我的艺术之旅。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

18、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怀念的地方。一路走来,我们去了西安、嘉峪关、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一些地方,十二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第一站:西安大雁塔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由门口走进大雁塔墙脚,大概有 500 米左右,大雁塔正对面是人工的一个大型水做的景观,两旁有是雕饰品,有各种雕像和陈设饰品,眼看雁塔,气势宏伟。有些紧忙的感觉,想进入,毫不犹豫的走进大雁塔,里面一进门,正对们的是大慈恩寺,这进雁塔,走完大雁塔,被很种的唐朝文化所感染。第二站:陕西秦

19、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样,不去兵马俑就谈不上去过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 30 公里的临潼城区东。1974 年 3 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随后 1976 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和二号坑都经过人为的火焚,据说是项羽所为,三号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坏的痕迹最早是在 1974 年发现的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深约 5 米,总面积 14260 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 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 3 米架起

20、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兵马俑发现之后,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 1979 年国庆节开放。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1978 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我所看见的兵马俑,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 5 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 1.8 至1.97 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

21、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 32 匹。陶马 4 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性,能使欣赏者减少隔离之感,好像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正是宗教宣传所需要的,画传也因较多地反映了生活百态,而成为富于现实意义的宋元社会风俗画卷,这是一号坑。二号坑为“左军” 呈曲尺形方阵 有陶俑、陶马 1300 余件,战车 89 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弩兵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有武士俑 68 个,战车 1 辆,陶马 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的陵

22、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 。兵马俑以它无穷的魅力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宏伟,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这真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第三站: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西安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面积 11600 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 2700 多件,展线总长 2300 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博物馆的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博

23、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陵石狮复制品) ,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该陈列展出面积 5051 平方米,展线长 1247 米,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一单元人猿揖别 ,以距今 115 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第二单元凤鸣岐山 ,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

24、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第三单元东方帝国 ,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第四单元大汉雄风 ,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第五单元冲突融合 ,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第六单元盛唐气象 ,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

25、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七单元告别帝都 ,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一路走过整个展览馆,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领略了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追求,更惊叹于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是流连忘返。第五站:陕西碑林博物馆第二天紧接着我们就去了传说中的碑林,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 1078 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

26、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乾陵修建于公元 684年,经过 23 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第六站:甘肃嘉峪关离开西安我们向嘉峪关进军,沿途的风景不断地变化,来到嘉峪关,这里依然游客很多,景区前景绿树环绕,有亭台小湖,风吹柳絮动?一切都那样的美。走近城门下,才知它的雄

27、伟。它不愧是河西走廊第一,登到城楼上,遥望远方,雪山近在咫尺,一切都那么广阔,双手触摸着古城墙,感受着它的沧桑。望城外,一片戈壁,狂风肆虐,似乎在咆哮游人对他的窥探。在城楼上向下望城内,一切尽收眼底。城中有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和城楼,城中也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墩台、游击将军府、官井等。“天下雄关”的石碑屹立在城楼之下,走过这个石碑,便是关外。让我想到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不远处的一群骆驼,更为古城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去博物馆,直接走出了嘉峪关,上路向敦煌出发。车窗外的景色依然是无尽的戈壁,却无心去欣赏,长时间的颠簸,让我们一个一个都睡着了。看完万里长城,我们

28、下午来到素有“地下画廊”的魏晋壁画墓。这些壁画,大多为魏晋时期的作品,它们色彩绚丽,内容丰富,与丝绸之路地上的石窟壁画长廊上下呼应。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魏晋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状况。 第七站:鸣沙山月牙泉我们到达了我们本次考察的终点地敦煌我们首先到的是鸣沙山月牙泉,它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 150 米,宽约 50 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

29、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在这里,我们和沙漠亲密接触,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我们爬到沙山的顶部,俯瞰月牙泉?虽然很累,但却很快乐。 第四站:敦煌莫高窟 我们来到了终点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 25 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 1600 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

30、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还看到了“东方的蒙娜丽莎”在导游的现场演示下,我们集体见证了这个奇迹:光从不同的方向打,佛像的笑容就会随之改变。莫高窟壁画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

31、不竭激情。看完了莫高窟,我们的考察之旅基本结束,5 月 29 的早晨,我们怀着朦胧的睡意,离开了这里。这次考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更是一次生命历程中心灵的感悟和启迪。篇二:敦煌考察报告敦煌考察报告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班级: 历史学 1 班姓名: 唐业森学号:时间:敦煌考察途中的所见所思所得来到历史文化学院就在想,传说中的敦煌考察到底在什么时间启程,有人说是在 9 月末,有人说在 10 月初,也有人说是在 10 月中旬。终于国庆之后去敦煌考察的时间最终确定在 10 月 17 号了。怀着些许激动的心情,我们盼望着的这一天到来了。2014 年 10 月 18 日凌晨 4 点 43

32、 分,历史的年轮定格在这一刻时,我们站在了甘肃嘉峪关站台下。为期一周的敦煌考察正式开始。按照预期的行程安排,我们首先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嘉峪关城。从规模来看嘉峪关算不上多么的宏伟壮阔,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堪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雄踞在祁连山和黑山之间,地势险要,扼守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通往西域的首要门户,因此,又称“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与东部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震天下。我们登上嘉峪关城楼。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嘉峪关关城周长 733 米,面积 33500 平方米,距今约有 600 年历史,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

33、和城壕组成。内城东有“光华门” 、西有“柔远门” ,南北无城门。城楼居中,上有鼓楼。四角有角楼,城墙上有了望垛口。东西二门外有瓮城,西门门额上有“嘉峪关”三个大字,是出塞入关的必经之道。根据导游小姐介绍,西门还有罗城,原有左宗棠亲书“天下第一雄关”之匾,现已荡然无存。瓮城西门外有方形重关,为诱敌深入之用。关城东、南、北三面都有黄土夯筑的围墙,称为外城,其西端与罗城相接。这种建筑形式,使嘉峪关城外有城,形成重关并守之势,并与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共同构成古代坚固的防御体系。站在这嘉峪关城楼,你才能真正领略到“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威武

34、雄壮,也才能切身体会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凄凉!莽莽戈壁掩埋了多少边关将士的累累白骨,恐怕只有这血染的荒漠沙场知道,只有这无言的嘉峪关城知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声声羌笛、缕缕春风,仿佛在向人们倾诉那些客死异乡的幽灵怨魂的征战之苦、思乡之痛!俯视脚下的城楼,练兵场,跑马院仍然可以依稀感受得到当年森森威严的气息。城墙上的龙旗随风飘荡,眺望远方祁连雪山若隐若现,不禁感觉到些许的寒风刺骨。再往北望去,四海之内一片萧瑟。我想如果不是这座关城,雄踞宇内的中原文明不知道要被草原民族冲击成个什么模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座关城,也许才有繁荣

35、了几个世纪的丝绸文明吧。看完了关城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墩长城第一墩即长城之上的第一座烽火台。这座孤零零的烽火台从远处看像一座不起眼的土堆,但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它耸立在了高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上,仿佛现在还能看出当年它傲视天下的巍峨气势来。油然而生敬意。对于它的雄险,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有过生动的吟咏:“嘉峪关,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 。如果说看完了关城和烽火台还不足以给今天的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翻过天下第一墩,行走在百余米高的铁索桥上看滚滚河流水的时候,那种紧张而激动的心情足以给今天的旅行划上令人满意的句号。跨过铁索来到彼岸的悬崖峭壁上,这儿有一座虽已沉

36、睡了多年但依然可见其当年巍峨雄姿的练兵场,边塞儿郎们边关生活的不易在这里就能深深切切的感受得到。略带着疲倦的身躯我们参观完了嘉峪关城的城防构造,天下第一墩。随后又继续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途。尽管长达 4 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更加增添了旅途的辛苦,但看见了沿途白雪覆盖更显神秘的祁连雪山,中途休息时还吃到了当地居民送的哈密瓜,于是更加坚定了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念。下午 7 时许我们来到了久违的敦煌市。边关的城市比我想象的要繁荣昌盛得多,也比内陆城市要干净得多。也许因为这是旅游城市的缘故吧。天气貌似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也许是赶上了好天气的缘故吧。分发好宾馆钥匙后,美美的睡上了一觉。考察的第二天我们先后来到

37、了雅丹地貌风景区,汉长城,玉门关和河仓城。曾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不来大西北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戈壁荒滩。巍峨盘旋的雅丹地貌,这本来在地理课本上才能见到的地貌奇观今天终于亲眼目睹了。沙漠上的雅丹在瑟瑟秋风中更显磅礴大气。这一路走来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沙漠,戈壁就是荒滩。尽管流年岁月已经埋没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见了当年的盛世繁华,但历经沧桑之后,依稀模糊的边防城池依然不屈不挠的屹立在历史的天空中,岿然不动。曾经绵延不绝的汉长城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蚀现在看来已没有了当年的威武雄壮,但历史的遗迹也足以让人喟叹岁月的无情,流年的感伤。假如当年的汉武大帝穿越到现代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会不会也有一种流年容易催人老

38、的感叹呢?很难想象眼前的长城是怎么抵挡住匈奴人来势汹汹的铁骑的侵扰的。也许最大的功劳不在边关长城而在于边塞将士的誓死报国,浴血奋战吧。现在的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城堡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 600 多平方米,矗立在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砂石岗上,四周城垣至今保存完好,城垣东西长 24.5米,南北宽 26.4 米,城墙残高 9.7 米,上宽 3 米,下宽 5米。城堡东南无门,西北开门,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从马道可直上城顶,登高远眺,沼泽遍布四周,蜿蜒逶迤的汉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望无际,每隔 5 里 10 里,就筑有一座方型烽火台。 河仓城坐南向北,夯土版筑,呈长方形,四垣皆坍,仅有残基。东

39、西长约 132 米,南北宽约17 米,残垣最高处 6.7 米,城内稍北部建有仓房一座,宽17 米,长 132 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墙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间隔距离交错相等,可能是通风设施。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第一重虽残破但尚有断墙,四角有土墩痕迹。第二重仅存北面土墩痕迹。行走在玉门关城外的浅滩上,突然想到临行前于赓哲的讲座,他曾提到过玉门关外是一处藏宝之地,在这里可以发现汉代的钱币,陶片,铁戟,箭簇等遗留下来的文物。于是怀着几许侥幸的心态开始了文物探寻之路。也许是上天眷顾,或是求物心切,

40、还真让我发现了一片瓦片,于是我就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般的将陶片收藏了起来。接着又发现了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就收集齐了大大小小六七块瓦片,我将它们一一收齐以备返校以后的学习研究之用。怀揣着心爱的陶片,本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又来到了河仓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 60 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玉门关 20 公里。河仓城位于东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约 50 米处,是一个大湖泊,水平如镜,蔚蓝透明,岸边长满芦苇、红柳、甘草,东面是深不呆测的沼泽地。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 3 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南北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怀抱,使河仓城极为隐

41、蔽。不来到河仓城附近,是很难发现这座仓城的。由此可见,古人选择这块地方修军需仓库,确费了一番苦心,是经过周密勘察和设计和。戈壁滩还建有好几座守卫仓城的烽燧,就像城堡的眼目,在那里警惕地瞭望。 在这里看到了了屹立在风沙中千年不朽的胡杨林,尽管它早已经干涸,但仍然岿然不懂的守卫着千年不倒的河仓城,临走前隔着车窗还抢拍了一张胡杨林的照片,尽管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说今天所看到的景色多少有一点让人不太满意,那么在归途中同学们欢快的歌声也足以让所有的阴霾烟消云散。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旅行。旅途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敦煌莫高窟。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藏经洞” , “释迦摩尼涅槃像” 、

42、“第一大弥勒佛坐像”等洞窟。尽管不是很专业但仍然被洞窟艺术之精湛所折服。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 20 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东方卢浮宫”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 735 个,壁画 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

43、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但是这座人类难得的艺术宝库却历经了岁月的磨难和历史的沧桑。所有的困窘归咎于一个人,王道士。即我们所说的王圆箓。正是因为他为了一己之私而将莫高窟里面大量珍贵的文物低价倒卖给了斯坦因等人。当然这也跟当时政府部门的失职有关。不过所幸的是在近代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的文物鉴定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的细心保护和经营之下,我们才有幸还能目睹莫高窟的真面目。这也是不幸的万幸。莫高窟里面壁画浸透最多的就是宗教艺术。敦煌佛教石窟艺术,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她的规模和水平并不能反映敦煌历史上人们对佛教的信仰程度,我们从前面的分折中可以看出,它更多的是比较明确地反映了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敦煌的历史与社会。反映人与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时,人们想的和做的更多是的如何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