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为了批判的继承我国历史上法律思想遗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历时约4000年之久,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同时扩大知识领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其他部门法学的理解。二、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的内容、本质、特点、作用、演变的过程和发
2、展规律。教学内容也是围绕着中国法律思想的研究对象的展开的,对历史上的重要学派和众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有价值的理论和主张着重理解。(二)、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发展,掌握一些重要的学派思想和价值理论,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分析研究各种法律思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历史经验,为我们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服务。三、本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学时24学时,自学48学时,考核方式:实行闭卷考试。考试成绩为:平时成绩+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卷面成绩占80%。四、课程教学大纲第一
3、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神权法和宗法思想占统治地位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的内容和神权法思想的变化,以及周公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教学内容:(一)、夏、商、西周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 1、夏代的神权法思想 2、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二)、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1、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 2、“以德配天”说的意义阅读资料:梁著:中国历史研究法。 陈顾远著:中国法制史,1934年商务印书馆版。思考题:1、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表现形式是什么? 2、周公“明
4、德慎罚”思想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周公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源头?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有管仲、子产、老子和孔子等人。尤其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本章着重了解管仲,子产,邓析对西周礼治的思想及特点。了解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沿革。教学内容: (一)、管仲的法律思想 1、“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修旧法”与“令顺民心” (二)、子产的法律思想 1、注重人事,厉行改革 2、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三)、老子的法律思想 1、崇尚自然法 2、抨击人定
5、法 3、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四)、孔子 1、礼仁结合的思想 2、德主刑辅的思想 3、“为政在人”阅读资料:见:礼记、月令 见:史记思考题:1、春秋时期法律思想方面的争论是什么? 2、老子法律思想的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3、如何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教学目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时期的形成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进社会改革,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地主阶级的胜利。这时的学术界学派林立,思想活跃的生动局面。本章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掌握儒、道、墨、法的学术斗争,研究其法律思想,探索其理论价值。教学内容: (一)、墨子 1、“兼相利,交相爱” 2、法律
6、的起源论与刑赏论 (二)、孟子 1、仁政思想 2、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乱 3、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 4、重教化,省刑罚 5、性善论 (三)、荀子 1、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礼法起源论 2、重礼思想 3、重法思想 4、贤人治国论 5、性恶论 (四)、庄子 1、崇尚自然法,批判人定法 2、批判礼乐仁义 3、批判“圣者”与“知者” 4、批判君主与权势 5、“绝对无为”论与“至德之世”说 (五)、商鞅 1、变法思想 2、“垂法而治”的法治论 3、刑无等级思想 4、重刑思想与以刑去刑 5、“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六)、韩非 1、韩非法治观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观与人性论 2、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 3、韩
7、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4、韩非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阅读资料:陈顾远著:中国法制史,1934年商务印书馆版。 肖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史,1948年,商务印书馆。思考题:1、墨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商鞅是法家理论的奠基者? 4、怎样评价韩非的法治学说?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正统思想的形成时期,本章学习应该着重了解秦汉时期之际法律思想的变化,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教学内容: (一)、秦始皇与李斯 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维
8、护极端君主专制 3、崇尚“法治”,推行严刑峻法 4、实行文化专制 (二)、贾宜 1、“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 2、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3 、特权思想 (三)、 刘恒 1 、奖励农耕,轻徭薄赋 2 、约法省刑,去严除苛 3、严于律己,虚怀纳谏 (四)、董仲舒 1、独尊儒术 2、三纲五常说 3、德主刑辅说 4、春秋决狱和“原心定罪” (五)、王符 1、为政之要,首在安民 2、重德化 3、明刑罚 4、用贤才 (六)、仲长统 1、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2、德教为本,刑罚为辅 3、变革制度,利时便物阅读资料:礼记 公孙龙子 汉书 思考题:1、秦汉时期封建法律思想演变的原因何在? 2、董仲舒的法律思想的
9、内容和特点? 3、如何评价王符与仲长统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历代封建统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很重视法典的编定和运用,因而这一时期关于立法、司法的理论以及法律的注释学说有很大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魏晋时期的“名法”思想、玄学思想、律学思想,掌握杜预、张斐律论的主要内容,以及魏晋玄学家的法律观点。 教学内容:(一)、曹操 1、“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2、“惟才是举” 3、赏罚分明与以法治军 (二)、诸葛亮 1、审势立法,厉行法治 2、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三)、王弼 1、“名教本于自然”说 2、无为而治论 3、反对严刑峻法
10、 (四)、嵇康 1、“越名教而任自然”说 2、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 3、“刑本惩暴,今以胁贤” (五)、杜预 1、“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2、立法“必审刑名” 3、“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六)、张斐 1、“以礼统法”与“以礼率律” 2、刑名篇的内容和意义 3、若干法律术语的界定 (七)、刘颂 1、“复肉刑”论 2、“划一法律,简而不漏”的立法思想 3、“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的执法思想阅读资料:瞿同祖: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思考题:1、曹操、诸葛亮的法律思想有何特点? 2、玄学法律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3、晋代律学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11、什么?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立法趋渐完善,礼法结合已用法典形式固定下来。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唐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了解李世民、柳宗元、刘禹锡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教学内容: (一)、杨坚 1、抑制兼并,减轻赋税和徭役 2、“以轻代重”,削烦除苛 3、慎狱恤刑,秉公执法 4、整顿行政体制,选用良吏 (二)、李世民 1、“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 2、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 3、纳谏任贤 (三)、柳宗元 1、国家、君主与法律起源论 2、反对天罚和司法时令说 3、礼法统一论 4、定经界,核名实,均徭
12、役 (四)、刘禹锡 1、依靠法制,人能胜天 2、法大行,则国大治 (五)、白居易 1、刑礼道迭相为用 2、先富后教,止狱措刑 3、理大罪,赦小过 4、慎选司法官吏 5、废肉刑阅读资料:旧唐书卷79, 韩昌黎文集进学解 文集原道思考题:1、隋唐时期法律思想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2、柳宗元、刘禹锡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在其法律思想上有何体现? 3、白居易在法律思想方面提出的见解是什么?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我国的封建社会到了宋朝开始已经进入衰落时期,与宋元时期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在法律思想方面有几个特点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其中要注意朱熹理学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宋时期改革法律思想家的核心内容及
13、其历史地位。教学内容: (一)、包拯 1、立法当以恤民为本 2、肃吏治,选清官 3、执法严明,不避权贵 (二)、王安石 1、革除弊政,因时立法 2、创立善法,抑制兼并 3、礼法兼并,德主刑辅 (三)、朱熹 1、“法者,天下之理” 2、德治与重刑并用 3、变法改革与仁治 4、义礼决狱,明谨用刑 (四)、耶律楚材 1、崇尚儒学,标榜文治 2、立法定制,宽刑慎杀 3、赏罚必信,不徇私情,不畏权贵阅读资料: 白居易集 宋史记事本末 范文正公集、文集思考题:1、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特点? 2、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及其立法、执法思想? 3、朱熹法律思想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 第八章
14、 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进一步衰落的时期,统治者加强了思想上的钳制,法律思想方面也进一步显示出各种文化的冲突,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明清时期背景的前提下掌握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的特点,尤其是丘浚对封建正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教学内容: (一)、丘浚 1、德、礼、政、刑兼用 2、“应经合义”,因时立法 3、执法“坚如金石,信如四时” 4、慎刑恤狱 5、立法以便民为本 (二)、黄宗羲 1、批判君主专制 2、君臣共治 3、学校议政 4、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5、工商皆本 (三)、康熙 1、“力行教化”,“尚康缓刑” 2、重视吏治,惩治
15、贪蠢阅读资料: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贡百家、全祖望合著:宋元学案 魏源:海国图志叙思考题: 1、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有何新的特点? 2、如何评价丘浚的法律思想 3、黄宗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特点是什么 第九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教学目的:自1840年到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强烈的影响,本章的学习就是要理顺中国近代历史上法律思想变革的脉络和历史背景,主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和君主立宪思想,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和“权能分立”说。教学内容:(一)、洪秀全与洪仁 1、洪秀全反对封建,主张平等的法律思想 2
16、、洪仁 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思想(二)、康有为 1、“公羊三世”说与变法思想 2、鼓吹君主立宪 3、大同书中的“治至刑措”论 (三)、梁启超 1、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思想 2、提倡名主和君主立宪 3、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 (四)、沈家本 1、重视法理学研究 2、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五)、孙中山 1、法治与民主相结合 2、五权宪法思想 3、锐意改革法律制度阅读资料:法学会杂志序,中华书局1986年版。 法学名著序 曾宪义、范忠信编著: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通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思考题: 1、如何评价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君主立宪思想? 2、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历史地位。 3、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的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