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作業成本法原理與應用模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99485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業成本法原理與應用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作業成本法原理與應用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作業成本法原理與應用模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作業成本法原理與應用模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作業成本法原理與應用模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第一部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 1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

2、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

3、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

4、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间接计入费用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产 品第一步 第二步作业动因资源动因产品的技术层次、项目种类、复杂程度不同,其耗用的间接费用也不同,但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所有产品都根据其产量均衡地消耗企业的所有费用。因此,在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的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的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联系资源和产品的中介,以多样化成本动因为依据,将资源追踪到作业,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提供了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以财务为导向,从分类账中获得主要成本(如,间接费

5、用)项目,进而将成本追踪到作业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侧重于对历史成本费用进行分析,是成本分配观的体现。1 2 作业管理成本分配观的认识使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得以提高,而要有效地控制成本的发生并降低成本就必须立足于过程分析观来进一步认识成本与作业的关系。过程分析观以业务为导向,从实物流动及其与数量化、非财务的产品与劳务的关系的层面来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具体而言,首先要确定实物的消耗量;其次是确定生产经营过程消耗了何种资源。耗用资源就会发生成本,一旦明确了消耗形态,就可以直接追踪资源耗用作业的全过程,从根源上对成本进行控制,支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过程分析观承认多层次作业,既强调

6、在一个过程中作业的相对独立性,又强调作业的链接关系。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作业管理得以实现。作业管理就是将企业看作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而成的作业集合体,在管理中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的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改善。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以及增加顾客价值但无效率的作业称为不增值作业, 由不增值作业引发的成本称为不增值作业成本。作业管理一般包括确认作业、作业链和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评价以及报告不增值作业成本四个步骤,主要采用如下方法降低成本:(1)作业消除作业消除就是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即先确定不增值的作业,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例如将原材料从集中保管的仓

7、库搬运到生产部门,将某部门生产的零件搬运到下一个生产部门都是不增值作业。如果条件许可,将原料供应商的交货方式改变为直接送达原料使用部门,将功能性的工厂布局转变为单元制造式布置,就可以缩短运输距离,削减甚至消除不增值的作业。(2)作业选择作业选择就是尽可能列举各项可行的作业并从中选择最佳的作业。不同的策略经常产生不同的作业,例如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会产生不同的销售作业,而作业引发成本,因此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引发不同的作业及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作业成本最低的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成本。(3)作业减低作业减低就是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或者改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的作业,例如减少整备次数,就

8、可以改善整备作业及其成本。世界著名机车制造商 HardleyDavidson,就通过作业减低方式减少了75的机器整备作业,从而降低了成本。(4)作业分享作业分享就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即增加成本动因的数量但不增加作业成本,这样可以减低单位作业成本及分摊于产品的成本。例如新产品在设计时如果考虑到充分利用现有其他产品使用的零件,就可以免除新产品零件的设计作业,从而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说,发展至今,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以作业为核心、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二维导向、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如下图所示:成本分配观资 源作 业 业绩计量成本动因过程分析观成本分配观

9、导向下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分析各种决策,过程分析观导向下提供的信息反映作业过程的动态关系,为从根源上控制成本、评价业绩、持续改善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第二部分 作业成本法在决策与成本控制中的应用2 1 作业成本法在决策中的应用传统成本性态分析以产量作为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中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这种成本性态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成本变化的原因。但在高科技生产条件下,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这种性态分析就掩盖了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无法准确反映成本变化的原因。作业成本法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基于成本与成本动因的关系,可将成本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三类。短期变动成本一般

10、在短期内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故仍以产量为基础(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原材料耗用量等)来归属这些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往往随作业(如:生产批次、产品项目)的变动而变动,故以非产量基础(如:检验小时、定购次数、整备次数)作为成本动因宋归属成本。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性态分析,拓宽了变动成本的范围,更大部分地明晰了投入与产出间的联系,是对传统成本性态分析的扩展。成本性态分析是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相关成本决策法的基石之一。作业成本法扩展了成本性态分析,因而对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以及相关成本决策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1对变动成本法的影响变动成本法以传统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划分为固

11、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为前提,将与产量变动无关的固定成本视作期间成本,将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其目的是适用于短期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下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概念的提出,使许多不随产量变动的间接成本可以明确地归属于各产品,产品成本不仅随产量变动,而且随相关作业变动,这动摇了变动成本法的基础。特别是适时制条件下,单元式制造使大量的制造费用(如:折旧、辅助生产)由间接成本变为直接成本;零库存意味着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这些对变动成本法造成了更大的冲击。总之,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变动成本法的重要性在日趋减弱,约翰李认为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总制造成本中,变动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

12、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 10;二是把各项固定费用按期间归集处理,并不能为控制日益增长的固定成本提供良策。与此同时,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陷,因此,作业成本法有可能实现成本会计发展史上的否定之否定而取代变动成本法。2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本量利分析是进行成本决策分析的基础模型。传统的本量利模型为:R=PS-VS-FR税前利润 P一销售单价V单位产量变动成本 S产销量F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下非产量基础成本动因的采用,放宽了原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条件,改变了原本量利模型中税前利润仅与售价、产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模式,建立起税前利润与售价、产销量、单位产

13、量变动成本、作业变量、单位作业成本及固定成本的关系,扩展了本量利模型的使用范围。与作业成本法相适应的本量利模型为:R=PSIVlSIV2S2VnSnFR税前利润 P销售单价V1单位产量变动成本 S1 产销量成 本 目 标V2Vn单位作业成本 S2Sn作业量F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下,单位产量变动成本更为准确,原假定随产量变动的成本可能被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更好的解释;固定成本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成本转化为非产量基础的长期变动成本;最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一系列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变量,利用本量利模型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各作业量和产量的对应关系。3对相关成本决策法的补充相关成本决策法是管

14、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决策方法,它将同某项决策相关的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作出决策。其主要特点是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略去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传统的相关成本决策分析往往将固定成本作为非相关成本而在决策中不予考虑。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原本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由于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而在决策中从非相关成本变成相关成本,有助于提高相关成本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传统决策的成本核算假设是决策引发成本。作业成本法引入作业中介,将成本核算假设发展为决策引发作业,作业引发成本,进而以成本动因为依据将成本与资源消耗作业联系起来,指明了影响成本动因的决策又如何影响着成本的发生。因此,在给定管理决策所影响的成本动因

15、条件下,作业成本法有利于较准确地建立模式的“如果怎样”分析,产生未来型信息。传统决策法假设决策只对成本在短时间内发生影响,并且多项决策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现实中,企业总是面临多项决策,从长远看,一项决策对其他决策尤其是后续决策会产生影响,也就会对其成本产生影响。实际上,某些成本就单个决策而言是固定的,但就一系列决策而言是变动的。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作业间的链接关系可更好地解释决策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为分析、掌握长期战略决策最相关信息长期变动成本创造条件。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动摇了原有决策方法的基础,扩展了许多原有决策方法与模式的用途。在实践中,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生产决策、定价决策

16、、长期投资决策,可以提供更具准确性、及时性、相关性的决策信息,可以提高决策模式和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帮助企业优化决策。22 作业成本法对计划和执行会计的影响责任会计、标准成本制度以及弹性预算是执行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成本法从开阔的视野研究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追踪资源消耗作业的动态过程,从根源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影响了执行会计的上述组成部分。1对责任会计基础的更新传统责任会计强调成本管理,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制定责任预算,并据此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评价,强调责任中心成本、收入以及利润的绩效衡量,关注成本本身的降低。由于受职能和权限所限,传统责任会计忽视了许多可控间

17、接费用的责任归属,突出表现在没有规范对分布在不同部门却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的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上。此外,传统责任会计还可能以团体业绩掩盖员工个人业绩,不利于对从事不同作业的员工进行业绩考评。作业成本法强调作业管理,重视成本发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成本本身。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有:作业是否必要?是否会增加产品或劳务的价值?作业能否改善?其核心是消除无附加价值的作业,提高附加价值作业的效率。作业成本法以同质作业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使用更合理的分配标准,使控制主体与被控制对象间的因果关系增强,可控成本的范围拓宽,从而将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规范了责、权、利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在评价指标上,作业成本法在保留

18、有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提供了许多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辅助管理人员从非财务角度进行业绩评价。特别是运用作业成本法可按作业将原有责任中心细分若干个子中心,这样,各部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同质子中心,如部门的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作业中心。这些子中心的信息既可与原有责任中心的信息汇总而得到该部门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信息,又可汇总出同质作业的信息,按相同作业标准在不同部门间进行考核与评价。2对标准成本制度及弹性预算的发展传统的预算制度和标准成本制度过分强调对耗费差异与效率差异的计量与控制,而且“费用库”过于浓缩,费用分配标准过于单一,可能引发不当行为。例如,采购人员为了追求有利的价格差异,可

19、能购买质量较差的原料,或大量采购以获取数量折扣的利益,结果造成废料、生产返工的增加,或使原料堆积如山;又如,为了避免出现不利的材料数量差异,员工可能将不良品转入下一道工序,造成废品的产生及生产的中断;再如, 为了追求有利的制造费用差异,员工可能减少机器的防护性维修费用,致使设备经常损坏引起生产中断。作业成本法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强调产品的顾客驱动,以是否增加顾客价值为标准,将作业区分为不增值作业及增值作业,将作业成本区分为不增值作业成本及增值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控制就是要强调事前、事中控制,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效益,从而消除不增值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法下多样化成本库的设置和多样

20、化成本动因的采用使标准成本控制深入到作业层次。增值作业成本及不增值作业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增值作业成本二作业标准消耗量 X 单位作业标准价格不增值作业成本二(作业实际消耗量作业标准消耗量)X 单位作业标准价格如前文所述,不增值作业包括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以及增加顾客价值但无效率的作业,不增值作业成本是由不增值作业引发的成本。因此,增值作业成本为作业标准消耗量与单位作业标准价格的乘积,代表标准成本;而不增值作业成本代表不利的作业成本差异。不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为零,不必考虑价格差异,其作业量差异就是不增值作业成本;增值作业需要综合考虑价格差异与作业量差异,增值作业产生的不利成本差异是不增值作业成本

21、。相应地,弹性预算也应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编制。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执行会计中的应用,将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控制转化为以作业为中心的控制,改进了责任会计、标准成本制度以及弹性预算,提供有助于业绩计量和考核、预算制定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有重要意义。23 作业成本法融合的先进管理思想1、作业管理作业管理以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为着眼点,以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为方向。其先进性在于:其一,适应企业面临的买方市场的新特点,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及时满足不同顾客的特定需要放在首位;其二,改变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成本本身水平高低的状况,以资源的消耗是否对顾客发生价值增

22、值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的标准。2、过程分析过程分析认为,起始于企业供应商,经过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最终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企业业务过程,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的,企业就是将它们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一条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因而企业又是价值在作业链上各作业之间转移所形成的一条价值链。过程分析有利于找出企业业务活动中各个环节上的症结,提高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效率。过程分析的先进性在于:其一,将管理的重点由产品成本的结果转向作业成本的形成原因。从作业成本计算原理可知,产品成本的高低不仅与其消耗的作业量的大小有关,还

23、与每种作业上的资源占用量有关,作业量的减少并不能自动地减少该项作业所占用的资源(如没备、人员)。因此,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不仅要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要提高生产过程之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高度重视产前调研和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其二,使企业整体成为多个局部的动态有机结合,而不再是局部的简单总和,这有助于企业协调局部关系,实现整体最优化和持续改善,也有助于实现“业务的根本革新” 。第三部分 作业成本法应用模式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般来说,具备下列特征的企业将从作业成本法的采用中更多获益:其一,高额的间接计入费用;其二,产品种类繁多;其三,各

24、产品需要的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其四,各次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其五,随时间推移作业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较小;其六,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业成本法与适时制生产系统配合使用,可实现技术、管理和经济的统一,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灵活性,并不绝对为环境条件所限制。普通企业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进管理思想改善企业管理,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部分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31 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1、框架设计框架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明确作业成本系统的特征,为此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现

25、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何,能否提供作业成本法所需的原始信息?若不能,是改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还是作业成本信息独成体系?(2)要求相对准确还是高度精确的成本信息?(3)初始设计复杂化还是初始设计简易化,应用过程中逐渐完善?2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需要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因此在设计开发作业成本系统之前,必须使企业组织内部对作业成本系统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认同,明确作业成本系统的两个基本目的:(1)计算成本;(2)为日常成本控制和企业的持续改进提供信息支持。可以说,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是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的综合。此后,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分析和确定生产

26、经营过程消耗的资源分析生产经营过程消耗的资源可以从账目和预算科目入手,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将账目和预算科目进行组合或分解,从而将消耗的资源重新分类。第二步,作业的认定与整合由于企业的原有部门往往已将同类或相关的作业归并在一起,作业的认定可以从组织框图开始,细分并描述原有各部门所包含的作业。这阶段中一种有用的方法是询问部门经理或车间主任使用每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目的。当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被充分分析后,可以肯定列示的作业是完整无缺了。在作业认定的同时,可以发现并消除一些不增值作业。作业认定完成后,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打破部门界限,对同质的作业进行作业整合。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有:(1)作业整合应粗细得当

27、,以保证成本控制和各种作业成本信息的分类组合,如:按产品、按顾客的组合; (2)整合在一起的作业不但要有同质性,而且要属于同一层次;(3)关注作业在成本上的重要性,将重要的作业单独列示,次要的作业合并列示。第三步,作业链的描述根据过程分析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一系列作业由此及彼,由内及外推移而形成的作业链。作业链的描述可以以业务为导向,跟踪资源耗费向已认定作业的转移,描述作业与作业以及作业与产品的联系,如下图所示:作业链描述旨在明确作业间的链接关系, ,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为成本控制和作业链重新构作 业 A作 业 J作 业 I产 品 2产 品 1作 业 E作 业 F 作 业 G 作

28、业 H作 业 D作 业 C作 业 B建服务。作业链的描述过程中会发生作业链中断现象,这往往是由不增值作业造成的,如图中的作业 H就是不增值作业,尽可能避免或消除不增值作业是改进管理的方向。作业链的描述过程也是现有作业链的修正过程。作业链的描述重在为作业管理服务,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作业成本计算提供了辅助性思路。第四步,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动因的选择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选择资源动因;二是根据产品对作业的消耗,选择作业动因。作业链的描述为成本动因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思路。确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1)与作业对资源、产品对作业的实际消耗密切相关;(2)尽可能在保证上述相关性的

29、前提下,选择易于计量或有现成计量记录的成本动因;(3)有助于控制成本和激励业绩的改进;第五步,设置作业成本库,建立作业成本计算的两阶段分配体系设置作业成本库要考虑作业链所描述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并特别注重作业成本库的同质性,注重对成本动因的选择,否则会导致成本分配的扭曲。这一步骤的工作要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企业设计并推行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认识作业成本法的本质与现行成本计算、管理方法的差异,设计作业成本系统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独特需要出发。2认识到作业成本法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作业的确认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并不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因此它不是能满足所有成本信息需要的面面俱到的系

30、统。3作业成本系统设计完成后,仍需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完善,否则将前功尽弃。3 2 作业成本法的灵活应用1、应用作业管理思想。企业应适应买方市场的环境特点,深入开展增值性分析、因果联系分析,关注增值性及成本与产品服务、顾客的因果联系,以高质量、低成本、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2应用过程分析思想。企业应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与整体最优化,一方面重视产品开发和设计的管理,关注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关注销售、售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发生的作业成本。3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

31、;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根据这一结论,对那些产品规格特殊且无明显市价规则、价格弹性也很低的产品,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售价,赚取高额利润;对那些产量高、复杂程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售价,扩大市场占有率,赚取较高利润。4企业参照市场、行业、竞争对手等相关信息发现传统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不够准确,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时,可以部分地采用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例如,企业产量较高的某类产品的定价如果出乎意料地高于市场价格或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价格,则有可能是传统成本计算高估了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又如,两类产品的工艺复杂程度相差很大,但会计资

32、料却显示二者的产品成本相近,这也可能是传统成本计算低估了工艺复杂、产量低的产品成本;高估了工艺简单、产量高的产品成本所致。5企业可根据导致成本发生的不同作业,采用多个分配标准分配间接成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不再局限于直接人 I 或机器工时标准。6对于相对重要或者管理难度大的部门,企业可以局部使用作业成本法,立足于作业层次进行管理,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结合财务信息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7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对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经常性的作业分析和过程分析,进行作业链、价值链管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局部或整体的优化组合。第四部分 作业成本法实例ART 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

33、 X、产品 Y、产品 Z。产品 X 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 10000 件;产品 Y 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 20000 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 Z 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 4000 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 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4 1 传统成本计算法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 合计产量(件) 10000 20000 4000直接材料(元) 500000 1800000 80000 23800

34、00直接人工(元) 580000 1600000 160000 2360000制造费用(元) 3894000年直接人工工时(小时) 30000 80000 8000 1180002、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RT 公司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 合计年直接人工工时 30000 80000 8000 118000分配率 3894000/11800033制造费用 990000 2640000 264000 3894000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直接材料 500000 1800000 80000直接人工 5800

35、00 1600000 160000制造费用 990000 2640000 264000合计 2070000 6040000 504000产量(件) 10000 20000 4000单位产品成本 207 302 1264 2 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1、公司的定价策略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 125设定目标售价,如下表所示: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产品成本 207.00 302.00 126.00目标售价(产品成本125) 258.75 377.50 157.50实际售价 258.75 328.00 250.002、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

36、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 状 况 正 常 , 产 品 Z是 一 种 高 盈 利 低 产 量 的 优 势 产 品 , 而 产 品 Y是 公 司 的 主 要 产 品 , 年 销售 量 最 高 , 但 现 在 却 面 临 困 境 , 因 此 产 品 Y成

37、为 公 司 管 理 人 员 关 注 的 焦 点 。 在 分 析 过 程 中 , 管 理 人 员对 传 统 成 本 计 算 法 提 供 的 成 本 资 料 的 正 确 性 产 生 了 怀 疑 。 他 们 决 定 使 用 作 业 成 本 计 算 法 重 新 计 算 产 品成 本 。4 3作业成本计算法1 管 理 人 员 经 过 分 析 , 认 定 了 公 司 发 生 的 主 要 作 业 并 将 其 划 分 为 几 个 同 质 作 业 成 本 库 , 然 后 将间 接 费 用 归 集 到 各 作 业 成 本 库 中 。 归 集 的 结 果 如 下 表 所 示 :制造费用 金额(元)装配 121260

38、0材料采购 200000物料处理 600000起动准备 3000质量控制 421000产品包装 250000工程处理 700000管理 507400合计 38940002、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成本动因:作业量制造费用 成本动因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 合计装配 机器小时(小时) 10000 25000 8000 43000材料采购 定单数量(张) 1200 4800 14000 20000物料处理 材料移动(次数) 700 3000 6300 10000起动准备 准备次数(次数) 1000 4000 10000 15000质量控制 检验小时(小时) 4

39、000 8000 8000 20000产品包装 包装次数(次) 400 3000 6600 10000工程处理 工程处理时间(小时) 10000 18000 12000 40000管理 直接人工(小时) 30000 80000 8000 118000单位作业成本:制造费用 成本动因 年制造费用 年作业量 单位作业成本装配 机器小时(小时) 1212600 43000 28.2材料采购 定单数量(张) 200000 20000 10物料处理 材料移动(次数) 600000 10000 60起动准备 准备次数(次数) 3000 15000 0.2质量控制 检验小时(小时) 421000 20000

40、 21.05产品包装 包装次数(次) 250000 10000 25工程处理 工程处理时间(小时) 700000 40000 17.5管理 直接人工(小时) 507400 118000 4.33、将作业成本库的制造费用按单位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产品X 产品 Y 产品 Z 产品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量作业成本(元) 作业量作业成本(元) 作业量作业成本(元)装配 28.2 10000 282000 25000 705000 8000 225600材料采购 10 1200 12000 4800 48000 14000 140000物料处理 60 700 42000 3000 180000 6300 378

41、000起动准备 0.2 1000 200 4000 800 10000 2000质量控制 21.05 4000 84200 8000 168400 8000 168400产品包装 25 400 10000 3000 75000 6600 165000工程处理 17.5 10000 175000 18000 315000 12000 210000管理 4.3 30000 129000 80000 344000 8000 34400合计 734400 1836200 13234004、经过重新计算,管理人员得到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直接材料 500000 1800000

42、80000直接人工 580000 1600000 160000装配 282000 705000 225600材料采购 12000 48000 140000物料处理 42000 180000 378000起动准备 200 800 2000质量控制 84200 168400 168400产品包装 10000 75000 165000工程处理 175000 315000 210000管理 129000 344000 34400合计(元) 1814400 5236200 1563400产量 10000 20000 4000单位产品成本(元) 181.44 261.81 390.854 4问题的解决采

43、用 作 业 成 本 计 算 法 取 得 的 产 品 成 本 资 料 令 人 吃 惊 。 产 品 X和 产 品 Y在 作 业 成 本 法 下 的 产 品 成 本都 远 远 低 于 传 统 成 本 计 算 法 下 的 产 品 成 本 。 这 为 公 司 目 前 在 产 品 Y方 面 遇 到 的 困 境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解释 。 如 下 表 , 根 据 作 业 成 本 法 计 算 的 产 品 成 本 , 产 品 Y的 目 标 售 价 应 是 327.26元 , 公 司 原 定 377.5元的 目 标 售 价 显 然 是 不 合 理 的 。 公 司 现 有 的 328元 的 实 际 售 价 与

44、 目 标 售 价 基 本 吻 合 。 产 品 X的 实 际 售 价258.75元 高 于 重 新 确 定 的 目 标 售 价 229.30元 , 是 一 种 高 盈 利 的 产 品 。 产 品 Z在 传 统 成 本 法 下 的 产 品成 本 显 然 低 估 了 , 公 司 制 定 的 目 标 售 价 过 低 , 导 致 实 际 售 价 250元 低 于 作 业 成 本 计 算 得 到 的 产 品 成 本390.85元 。 如 果 售 价 不 能 提 高 或 产 品 成 本 不 能 降 低 , 公 司 应 考 虑 放 弃 生 产 产 品 Z。单 位 : 元产品 X 产品 Y 产品 Z产品成本(传

45、统成本计算法) 209.00 302.00 126.00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法) 181.44 261.81 390.85目标售价(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125)258.75 377.50 157.50目标售价(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125)226.80 327.26 488.56实际售价 258.75 328.00 250.00ART 公司的管理人员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较传统成本计算法更为准确的产品信息,对公司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及时调整,并进一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相对准确的信息对公司的其他决策进行分析调整。45 自制或外购决策最近,公司生产产品 X 使用一种主要零部件 SFA 的

46、价格上涨到每件 106 元,这种零件每年需要10000 件。由于公司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其他用途,只需再租用一台设备即可制造这种零件,设备的年租金为 40000 元。管理人员对零件自制或外购进行了决策分析。1根据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这种零件的预计制造成本如下:单位零件成本 成本总额直接材料 0.6直接人工 2.4变动制造费用 3.6共耗固定成本 30000传统方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自制差别成本直接材料 (100000.6) 6000直接人工 (100002.4) 24000 变动制造费用 (100002.6) 26000专属固定成本 40000 合计 96000外购差别成本 购买成本 (

47、1000010.6) 106000自制零件节约的成本 10000上述成本项目中,共耗固定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在分析中不予考虑。分析结果显示,自制差别成本为 96000 元,小于外购差别成本 106000 元,自制零件可节约 10000 元,管理人员应选择自制零件 SFA。2、经过作业成本计算,管理人员发现有一部分共耗固定成本可以归属到这种零件,其预计制造成本如下所示:成本动因 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量直接材料 产量(件) 0.60 10000直接人工 产量(件) 2.40 10000装配 机器小时(小时) 28.22 800材料采购 定单数量(张) 10.00 600物料处理 材料移动(次数) 60.00 120起动准备 准备次数(次数) 0.20 200质量控制 检验小时(小时) 21.05 100产品包装 包装次数(次) 25.00 20作业成本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自制差别成本直接材料 (100000.6) 6000直接人工 (100002.4) 24000 装配 (80028.2) 22560材料采购 (60010) 6000物料处理 (12060) 7200起动准备 (5000.20) 100质量控制 (20021.05) 4210产品包装 (15025) 3750专属固定成本 40000 合计 113820外购差别成本 (1000010.6) 106000外购零件节约的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