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四 评价与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冰心的文学之路1919 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1918 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
2、,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 ”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 “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
3、。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 ,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
4、新潮 新青年 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2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 ,如斯人独憔悴 去国 秋雨秋
5、风愁煞人 庄鸿的姊姊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 1921 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相关链接】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选自冰心自述)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 ,在她“逾
6、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 ,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选自茅盾冰心论)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B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C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D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答
7、案】C【解析】强加因果关系, “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文写作并署学名”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第 4 段前两行可知,原文并无此意。用笔名,还因为“冰心”二字,简单好写,又是“莹”字的含意。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B “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
8、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 。3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答案】CD【解析】A.“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分析不当。开头的对比带有作者明显的评价,且发生在冰心弃理从文之后,不能说是铺垫。B.“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分析不当。原文中没有说原因是“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 ;且“写宣传文章很积极”是在被选之后。E.“在文
9、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冰心变得柔软文静了”分析不当,明显是对相关链接内容的错误理解, “勇猛的狮子”是说冰心的个性在追求中体现出的一种精神, “光华轻柔”是说文艺的特点和文艺给冰心的审美感受。3冰心曾说,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创作道路的。请结合材料,就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_【答案】时代产生作家(作家随时代产生),冰心就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或:冰心受到“五四”文化革新运动的时代潮流影响,从写宣传文章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时代影响作家的创作,冰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都促使冰心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作家创作反映时代,冰心创作的“问题小
10、说”反映了当时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解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从事件中分析概括出作家与时代的关系。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作品,多半是问题小说 ”等语句可以分析时代与冰心的关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朱希祖 1919 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
11、授中国文学史。 “五四”前后的北大, “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 ,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 ,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4序言中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
12、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但另一位章门弟子黄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学的课堂上,黄侃公开讽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 ”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回“监者,太监也。太监,下部没有了。 ”引得学生大笑不止。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 ”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在内忧外患的
13、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自从 1935 年开始,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辛与悲凉一文可知朱希祖为藏书东奔西走的情形:“9 月 16 日开始运书至徽州,暂存徽州师范学校。19 日,先生返回南京处理事务,途中遭遇轰炸。20 日,连夜抵宣城,督运书籍。10 月 2 日,运书完毕,先生返回徽州。时上海战事,日趋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决计迁屯溪,并由水路运书前往,存三门呈洪宅。后,先生又觉不妥,乃于 18 日至隆阜,与学生戴伯瑚商议,最后决定将
14、书藏于戴震藏书楼,托戴伯瑚保管。 ”从朱元曙的记录来看,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1934 年 8 月 13 日,朱希祖看报纸得知,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在陆军省被刺死,他在日记中写道:“永田为稳健派中心人物,激进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难。日本军人不服从命令,不守法纪,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 ”后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希祖日记中的预料。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 ”
15、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 “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 ,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 年 5 月 28 日,朱希祖日记中写着:“上午 8 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 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 时半放紧急警报。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51944 年 7 月 5 日,朱希祖病逝
16、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 “及身未见中原定” ,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 。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副,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 ,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著述流传,成就甚伟”。(节选自名人传记 ,有删改)【相关链接】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
17、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研究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 伪齐录校补四卷等,揭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为保存藏书四处奔波,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还是编撰书籍揭露敌人奸谋、汉奸秽迹,都体现了朱希祖深沉的爱国情怀。B朱希祖待人恳切温厚,他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批评中肯,而且只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不似黄侃那般尖刻。C朱希祖对形势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从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的被刺,精确地预料到了我国华北形势的变动。D因为没有支撑到抗战胜利就含恨而逝,所以朱希祖
18、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 。国民政府高度赞扬了他在学问方面的成就。【答案】D【解析】 “因为没有支撑到抗战胜利就含恨而逝,所以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 ”强加因果。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朱希祖却并不看好他,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严厉批评。B “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C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里,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四处奔波和操劳,最终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D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这促使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E朱希祖因病逝世
19、,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6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答案】CE【解析】A.“并不看好他”言过其实,朱希祖只是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批评,并没有说不看好他本人,而且也谈不上“严厉批评” 。B.“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无中生有。D.应是“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 ,表述不够严密。3文章标题是“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结合文本,探究朱希祖的“痛”与“梦”的内涵。_【答案】朱希祖的“痛”主要表现在:呕心收藏的书籍四处飘摇;饱受战乱之苦,客居他乡,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为国担忧,深痛国难严重。而朱希祖的“梦”主要是: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之复兴;山河重光,抗战胜利,国家统一。【解析】题干要求探究标题的内涵,实际上是要求概括文章的内容。先找出传主朱希祖的事迹,结合事迹概括他的“痛”与“梦”的内涵。 “痛”表现在藏书四处飘零,饱受战乱之苦,为国担忧,深痛国难。 “梦”表现在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复兴,光复山河,国家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