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福鸟教学反思幸福鸟蛋糕店 成都幸福鸟沙发图片 幸福鸟沙发怎么量尺寸 幸福鸟家纺四件套 篇一:幸福鸟教案和反思 湘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 25 课 幸福鸟 执教:郴州市第八完小 谭丹霞 一、教材分析 幸福鸟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幸福鸟,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动人的西藏民间故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课文用三件事情来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明这个道理,为此课文中还符有形象生动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采取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理
2、解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加深学生对课文道理理解。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小组之间进行多样化的比赛,进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成长。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
3、、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3、培养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堂堂网在线课堂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对比分析,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然后仔细的想一想:旺嘉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排比句的学习与运用:“没有没有也没有” 3、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探究 1、过渡学习: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为有么大的变化?读课文第 7 自然段到
4、第 9 自然段,说说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难 关?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 2、齐读后小组交流讨论,填写表格 3、集体探讨第一关。 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旺嘉第一关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学生展示表格,教师点拨。通过第一关体现旺嘉什么精神。 4、合作探讨第二关、第三关。 分析旺嘉第二关、第三关遇到的困难,学生展示表格,教师点拨,旺嘉通过闯关体现什么品质? (五)交流小结、领悟中心 1、旺嘉会对幸福鸟说什么? 2、你想对旺嘉说什么?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向旺嘉学习一点什么呢?遇到困难我们要如何面对? (七)板书设计: 乱石滩 (勇敢
5、) 盼望幸福 大沙漠(坚强) 幸福鸟 得到幸福 大雪山(坚持不懈) 六、教学反思 直至今日 11 月 11 日,我在本校(八完小)多媒体室进行了多次的试教,在众多的试教中,尽管我努力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精神,但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是处理的不到位。主要有以下不足:1、板 书应该在课中边讲边写,而不是课前写好。2、措辞不得当,过渡语言太生硬。3、提问要精简,语言要精练。4、时间没设置好,内容没授完。5、主次不得当,次要内容花费时间太多。6、堂堂网使用还不够熟练。7、实战经验不足,还有一些紧张。以上是试教时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多听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
6、自己正式的授课能给予大家最大的惊喜!篇二:幸福鸟教学反思 幸福鸟教学反思 幸福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在西藏的民间故事,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闯过三道难关,寻找到了幸福鸟,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文章歌颂了旺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节生动,描述具体,语言通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语言。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旺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前因后果。 这篇课文是个生动的民间故事,课文在结构
7、上前后照应,中间的主要情节是写旺嘉勇闯三道难关找到幸福鸟,写闯难关的三段话结构相似。根据课文特点,我采用对比朗读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前因后果,然后再通过自学,方式了解故事的主要经过。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接下来,我让学生先谈自己对主人公的初步印象,通过初步的学习交流,学生对主人公勇敢坚强,不畏艰险的品质已有所感悟,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人公的这些品质的?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学生再次自学,由于学生读得细致,大都能找到直接描写旺嘉闯难关的句子谈体会。但是还不知道联系环境描写来体会,于是我稍加提点,学生马上就知
8、会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联系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了。另外我还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品质特点的学习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自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读的方式还不够多样,教学语言的过度还不够自然,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提高。篇三:幸福鸟 一、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出示幸福鸟图片)它叫 幸福鸟,它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它的的本领可大了,它飞到哪儿哪儿就有幸福。喜欢它吗? 喜欢它就把它的名字读三遍。
9、板书课题:幸福鸟。 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幸福鸟。 二、感知课文大概内容。 1、问“想听这个故事吗?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他做了什么?” 2、生听光盘朗读,听完后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旺嘉做的是:找到幸福鸟,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第 211 自然段)的内容。 1、过渡:“旺嘉是怎样寻找幸福鸟的呢? ” 2、自主学习第 211 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的默读课文第 211 自然段,思考: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经历了哪几道难关?他是怎样克服每道难关的。 (2)找出相关句子,作好记号。 (3)检测自学效果。 3、
10、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第一道难关。 (1)指名读第 7 自然段。 (2)分析第 7 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小黑板的表格相机把第一关的相关内容填好。) A、问: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进一步说明道路的艰险。 B、旺嘉怎样克服的? 光盘播放句段一 “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hu)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引导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相机指导朗读)旺嘉过乱石滩时,双脚疼痛难忍,但他坚持走完了这段路。 4、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第 8、9 自然段。 A、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 96 页第 2 题中的表格。 B、小组汇报。相机指导第 8、9 自
11、然段的朗读。 5、学习第 10、11 自然段。 问:“假如你就是旺嘉,幸福鸟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幸福鸟说什么呢?” 幸福鸟是怎样做的?(齐读 10、11 自然段) 6、小结全篇故事 (1)简单回忆第一课时讲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2)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让学生明白:旺嘉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 难,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B、旺嘉怎样克服的? 光盘播放句段一 “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hu)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引导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相机指导朗读)旺嘉过乱石滩时,双脚疼痛难忍,但他坚持走完了这段路。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同
12、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学到了旺嘉的什么? (幸福来之不易,只有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 2、读了旺嘉的故事后,说一说今后遇到困难你会怎样面对? 3、师总结课文: 同学们,只要你们都能付出自己的努力,幸福鸟也一定会来到你们的身边,好好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4.课后作业:收集民间故事读一读。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有一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鸟
13、儿,它叫幸福鸟。(生齐读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民间故事。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打开书 94 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自己试着说一说。 4、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对比朗读,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1、旺嘉找到幸福鸟前后家乡人们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吗?(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没有? 没有?也没有?”这是个什么句子?这个排比句突出表现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艰苦)。 3、找到幸福鸟之后,家乡人们的
14、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指名读最后一段。 4、两段话,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与生活,该怎么读好呢?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最后一段 5、这两段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交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 1、了解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我们再来看故事的经过,默读 411自然段,想一想: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关?他是怎么克服的,每次的结果怎样?读完后,和同桌合作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补充填表)。 2、汇报填表情况。 (五)读中感悟,了解人物品格 1、通过刚才的学习,旺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旺嘉的这些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再仔细地读
15、一读闯难关的三段话,画出相关的句子。 2、汇报交流。 第 7 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相机出示句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2)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能联系当时的环境说说吗? 理解比喻句“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 ”,环境的凶险更衬托了旺嘉的勇敢。 3)谁能读出旺嘉的勇敢? 4)师生合作读这段,师读写环境的句子,生读写旺嘉的句子。 第 8 自然段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相机出示句子“旺嘉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当他走出沙漠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2)你在读这句话时有什么感受?你有过忍饥挨饿的感觉吗? 3)在荒芜人烟的大沙漠上行走,旺嘉还可能遇
16、到哪些困难?(口渴,风沙?) 4)再联系前文可知旺嘉刚走过乱石滩,他的双脚怎么样?是啊,尽管双脚痛如刀割,尽管腹中饥肠辘辘,尽管沙漠上困难重重,可他还是(引读: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当他走出沙漠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旺嘉是多么勇敢,坚强啊! 5)请三大组的同学齐读这段。 第 9 自然段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相机出示句子“旺嘉用手摸索着,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爬到雪山顶。” 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旺嘉?能联系当时的情况,比如他的身体状况,当时的环境,具体说说吗? 3)这句话改成这样行不行?“旺嘉用手摸索着,往上爬,爬到雪山顶。” 说说不能改的理由。(“一步一步”“终于”两个词突出了爬山的艰难)
17、4)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旺嘉艰难爬山的过程?指名读(指导:“一步一步”“终于” 这两个词要读得重而慢),齐读。 3、旺嘉闯难关的三段话就像电影中的三个特写的镜头,让我们想象当时的画面齐读这三段。 4、旺嘉为什么能克服千难万险找到幸福鸟? 5、美美地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总结拓展 1、学了课文,相信同学们都被这个民间故事传奇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奇幻的想象所吸引,课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像这样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阿凡提的故事,阿拉伯民间故事,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五、板书设计 25 幸福鸟 盼望幸福寻
18、找幸福得到幸福 (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个生动的民间故事,课文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中间的主要情节是写旺嘉勇闯三道难关找到幸福鸟,写闯难关的三段话结构相似。根据课文特点,我采用对比朗读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前因后果,然后再通过自学,合作填表的方式了解故事的主要经过。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接下来,我让学生先谈自己对主人公的初步印象,通过初步的学习交流,学生对主人公勇敢坚强,不畏艰险的品质已有所感悟,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人公的这些品质的?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学生再次自学,由于学生读得细致,
19、大都能找到直接描写旺嘉闯难关的句子谈体会。但是还不知道联系环境描写来体会,于是我稍加提点,学生马上就知会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联系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了。另外我还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品质特点的学习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自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读的方式还不够多样,教学语言的过度还不够自然,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提高。篇四:幸福鸟教学设计doc 幸福鸟教学设计 暖水完全小学 钟丽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0、层次,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3、培养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师生共同欣赏。 师述,刚才大家听了这首歌,你从这首歌中听懂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寻找幸福的歌。 生:幸福在哪辛勤的劳动中。 生:幸福在那勤奋的工作中。 师:这首歌写出了现代人对幸福的感悟。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人都盼望得到幸福
21、,渴望拥有幸福,但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西藏有个 叫旺嘉的孩子,他为了父老乡亲得到幸福,孤身踏上了寻找幸福的征途。他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幸福鸟。 二、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前后对比,加强感悟 1、旺嘉的家乡在西藏,原来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后来他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地的大变化。想想旺嘉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翻开书 94 页,先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两幅灯片 课文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画面。 课文最后自然段所描述的画面。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抽生说,用自己积累词语描述) 3、看看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两幅画面的?(出示文
22、字灯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抽生读第一自然段。 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没有?没有 ?也没 有? ),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文中用了排比进一步说明什么?(人们生活环境的艰苦) 住在那儿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盼望得到幸福。板书:盼望幸福 导朗读。齐读(语速要慢,语调低沉,读出悲凉、对幸福的渴望)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旺嘉的家乡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出示文字灯片) 教师引读,板书:到得幸福 指导朗读(语调略高,语速适中,读出欢快、喜悦心情)。 (3)、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出示文字灯片) 男(悲凉、对幸福的渴望) 女(欢快、获得幸福的喜悦) 4、思考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
23、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联系?(出示文字比较)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这两段都进行了景物描写,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句子几乎是一一对应,开头写了起因,结尾写了结果, 把 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的十分清楚,这就叫做首尾照应。 (二)过渡 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抽生说说) (三)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三道难关,他是怎样克服的?每次结果怎样?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1)旺嘉为了西藏人民得到幸福,勇闯三道难关,你觉得旺嘉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旺嘉勇闯难关的句子。默读课文 2-11 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灯片) (2)分小组讨论,
24、画好相关句子。 (3)全班交流。 请学先说,再出示文字灯片,请一个合作小组的同学朗读第一段难关的段落,指导朗读,读出妖怪的凶狠,读出旺嘉的坚强。 出示句子: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进一步说明道路的艰险。) 旺嘉怎样克服的?出示句子。 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hu)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引导学生画记动词踩、划、割,从动词中能体会什么,体会旺嘉的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分两大组有感情地比赛读。 旺嘉为了得到幸福,虽然疼痛难忍,痛彻心扉,但他还是勇敢的从困难头顶上跨过去,甚至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前进的道路。板书:乱石滩疼 这时,旺嘉又遇到了
25、一个黄胡子妖怪,他面临的第二道难关是什么呢? (出示灯片,齐读)旺嘉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当他走出沙漠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忍饥挨饿 ”“瘦得皮包骨头”体会旺嘉的坚强,有毅力,指导读出坚强的语气。) 篇五: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 ”等 5 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 12 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 等 13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 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村”、“丧” 的字形,“磨” 、“坊”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