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docx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7864646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1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docx
    资源描述:

    1、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 福克纳是20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美国意识流的先驱者,其所著小说皆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对小说的大胆创新。在他的著作中,约克纳帕塔法系列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因此有众多的学者都将眼光投向于对他的长篇小说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他的短篇小说虽然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文章的布局却很讲究技巧,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叙述策略。在福克纳一生的创作中,共有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其中夕阳这部短篇小说就是一部在谋篇和布局上都堪称典范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的作品一贯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的没落为主题,体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在小说夕阳中,也是以种族压迫为主

    2、题。小说并没有单纯地将眼光放在对黑人待遇的不公平的揭露上,而是更深层次的分析了种族歧视对下代人的影响,从而向人们解释了种族歧视的消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这一主题的完整揭示离不开作者在整部作品中谋篇的叙事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夕阳的叙事策略,来挖掘作品中所具有的成功的叙述技巧和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一、叙事与主题的体现 根据现代叙事学观点,所谓叙述时间是指整部作品通过行和页来进行衡量的文本长度。对于短篇小说而言,如何在较短的叙事时间内将小说的多种功能都实现,需要作者进行精心的设计叙述时序和视角,对整部小说进行精心构思。对于作品,故事的发生时间是立体的,而叙事的时间却是线性流动的。 在小说的过程

    3、中,可以同时发生几个事件,但是进行话语叙述却需要按照顺序进行。对于事件的叙事顺序先后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很多优秀的作者,他们经常将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打破,而是从审美与思想倾向的角度进行人工衔接,从而使作品达到预想的美学效果。 小说夕阳以一种完全开放的、放射性结构进行叙述。在作品中,叙述事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作者却并不运用直接的方式来介绍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小说的安排并不遵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安排,而是根据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关系来进行安排。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叙述时间完全是跟随小说的叙述节奏和速度进行变化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时间跳跃性运动。这样的谋篇布局,

    4、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时间观念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文章结构和主题渲染的一种良好支配。小说夕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主要讲述15年前的故事。在小说的开始四个自然段,主要是以一位约24岁左右的成年男子的口吻,通过回忆来描述他童年时期的所有见闻。在第五段以后,小说的故事叙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跳跃,变成由一个内心充满困惑的9岁男童来进行叙述。这时,如果我们将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叙述时间完全分开,就会体会出小说开始的叙述语气和故事角色中语气的完全不同。在已经有了柏油马路,人们已经拥有了电灯、汽车和电话的美国,为什么还存在如此严重的种族歧视,为什们直到今天,美国的种族意识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如此长的时间,美国虽

    5、然在物质文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的精神道德却仍然是停滞不前的。小说中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完全分离必然将引起读者的关注,将我们的阅读时间、故事的发生时间和作者的叙述时间进行全面思考。这种时间上的跨度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让他们更加充分地体会作者的预言意义。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理解到,几十年前的福克纳就已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进行了很好的预见,并指出其铲除将是难之又难。这样,我们就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语言与主题的结合 语言暗示是解决观众视角和作品主题的一种矛盾需要。语言暗示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都会让读者产生疑问,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现代主义作家

    6、会考虑到读者的参与性,因此会通过这种语言暗示来让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对于暗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名字暗示、话中有话、用某一件物体来暗示一种意思等。在夕阳中,作者所采用的语言暗示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陌生化”。这一方法也被称为“间离效果”或者“陌生化效果”,源自德国史诗的创作人布莱希特。在布莱希特的喜剧理论中,“陌生化”便是让演员在观众面前显得很陌生,完全感觉到一种意外。简而言之,“陌生化”就是让观众感到可疑且奇怪,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小说夕阳中,我们将布莱希特中所描述的“演员”变为“人物”,把“观众”变为“读者”,把主动变为被动,于是便有了作者精心编排的“陌生化”的距离感效果验证。如小说中,

    7、在描述南茜被斯托费引诱这一事件时,有这样一句话,“黑鬼若吸饱了可卡因,他们将不再是黑鬼”。此时读者心中就会产生疑问:原来的黑鬼是什么?不再是黑鬼又是什么?经过独自思考,读者就会了解到贫困中的黑人为什们要吸毒,从而了解到在早期黑人吸毒的社会历史原因。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受人欺辱的、惶恐不安的贫困局面,他们希望通过吸毒来产生幻觉,让自己也变成有钱的白人富翁,通过这种幻觉来让他们获得短期的精神解脱。这种暗示便将小说的锋芒直指当时的种族歧视。在白人眼中,他们只能看到这种表面现象黑人吸毒以后的异常表现,而读者却更能体会到黑人的这种痛苦,他们希望改变现实的期望,但却无能为力,吸毒只是一种他们饮鸩止渴的行为而已

    8、。 在小说中,南茜所生活的世界是无人问津的,她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甚至在很多次危急时刻,她很绝望地喊道:“我不想做黑鬼,可是我出生是黑鬼,并不是我的错。”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如此写道:“父亲啊,以后谁来给我们洗衣服?”当读到这些时,读者对小说的主题便一目了然,深刻体会到种族歧视对人们的侵害。小说没有安排故事结局,作者是在向读者说明,南茜的窘境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并不是很容易被解决的事情。作者福克纳通过深邃的思想向我们展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景象,对于处于苦难中的人们,他表现出无比的同情,并用自己的人道主义为他们呼吁。在福克纳的笔下,很多小说人物都是生活的失败者,他们无法改变生活现状,他

    9、们在向世界宣布,他们需要对世界进行改变。 三、首尾与主题的呼应 在小说夕阳的开始,文章的叙述者是三个白人小孩中的一个,但是他是以成年人的身份出现的。从叙述的语气来看,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杰佛逊城的物质文明和进步的。叙述者的语气是冷峻的,他并没有将杰佛逊城说成是自己的故乡。这样的选词体现出了作者对这种文明变化的爱恨交织的情感。他用“鬼似的”“肿胀的”和“没有血色的”来形容路边的灯泡,用“令人讨厌的喇叭声”“鬼似的逃跑”来形容街道上穿行的汽车。叙述者在肯定这种城市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发出这样的微词,为了栽电线杆子,有越来越多的遮阴树,如枫树、橡树等被砍掉。从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家乡的物

    10、质文明进步带来的不全是好处。 小说以儿童的视角来对主题进行描述。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珀西路博克在关于小说技巧中讲到,小说中对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解决完全受叙述者角度的支配。叙述视角是作者对小说叙述故事的方式、角度安排,并通过这种安排来更为详细的对故事事件、人物、主题等进行介绍。一部成功的小说与作者所选取的叙述视角是密不可分的,对整部小说的构思和主题表达上都会起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在小说夕阳中,作者福克纳选取儿童视角来进行故事叙述。小说虽然篇幅较短,但是作者却对三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性格上的清楚刻画,被歪曲的黑人形象在他们的内心有着非常不同的表现。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他

    11、不能对故事进行清晰讲述,但是他却能对家中的女佣和与她相关的事情进行清晰讲述,并且他还有很多困惑。很显然,这个小孩是非常单纯的,对于成年人的心理,他完全不理解。作品正是通过小孩的这种理解与当时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营造一种讽刺效果。另外,小孩较为肤浅且片面的理解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让他们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小说中,作者通过康家的大孩子昆丁来对15年前的事情进行描述。在这位15岁的孩童口中,我们知道昆丁和凯蒂对于黑人女佣是非常同情的。尤其是昆丁,他非常不理解父母对南茜的态度,但他能隐约感到其中一定有原因,因为他发现每次父亲送南茜回她的小屋,父亲都会和黑人女佣调情。这样母亲就开始怀疑父亲

    12、,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不信任现象便被昭然揭示。在康家的三个孩子中,凯蒂是一个女孩,心肠很软,她对南茜是最为同情的。她充满好奇,经常在大人讲话的时候插嘴,会提出一些很敏感的话题。 四、结 语 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始终以南北战争后的南方名门没落为主题,从而揭示出美国南方阶级社会中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小说夕阳以对种族压迫的揭示为主题,但是与其他同类作家所不同的是,作者在主题揭示方面并没有单纯停留在对黑人不公平待遇的批判上,而是从更深的层次和角度揭示了种族歧视对下代人的影响,进而预示种族歧视的彻底清除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小说所采用的叙事策略将作者对美国南方社会的爱恨交织的情感表露无

    13、遗,这种矛盾在作品中表现为痛苦、愤恨、向往和幻灭等。作者对当时的腐朽社会、种族歧视充满痛恨,对贫困的黑人无知、有钱人的自私自利深恶痛绝,所有的这些思想都增强了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唐雪峰.论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的不确定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2 周伟.福克纳小说夕阳艺术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 孔庆华.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4). 4 白爱宏.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浅谈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That Evening Sun”中的神态刻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1). 作者简介 刘元秀(1975 ),女,四川隆昌人,硕士,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78646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