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86074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 叫三声夸克 【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2 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自主学习】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3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4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 ,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

2、明排队的理由。5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6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7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8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合作探究】9 分析讨论:课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 (交流总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文章重点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全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是按由假想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 ) 10 小组交流讨论:课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除此之外还用到了什么其他的说明方法?(

3、交流总结: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分类说明,只有恰当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此外还综合运用了比喻、举例说明。 ) 11 小组交流讨论:“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交流总结:内容方面,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结构方面,以此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中间以此为过渡,结尾紧扣它收笔,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 12分析讨论: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夸克的?这中间的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体的字、词、句回答。 (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进行有依据的分析,并且适时点拨,

4、如: 1、 “人们有点泄气了”:写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艰辛。 2、五个“又”: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 孟疃初中语文科导学提纲(交流总结: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 13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兴趣吗?为什么感兴趣? (明确:1、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2、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2、采用设问、发人深思。) 【课文结构】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二(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三(2226

5、)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当堂训练】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4 分)(1)档( )案 (2)泄( )气(3)禁( ) (4)隧( )道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0 分)(1)好奇心 q_使,再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2)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 h_,如何自xun_。(3)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 20 年,也没发现夸克的zng_迹。(4)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 3 这个数字特别有 yun _。(5)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 ci_测,J 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3读句子,回答问题。 (6 分)(1)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

6、你能从以上句子中找出词语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吗?)(2)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如果把句中的“也许”去掉,那么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如果把句中画线的话去掉,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它起什么作用呢?)阅读题:(1)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进入 20 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 10

7、 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可是,后来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 300 多种,据新报道说达到了 700 多种。(2)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 (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强子,科学家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

8、更小的结构吗?这时候,科学家也只有发挥想像力了。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模型” ,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 3 种夸克构成的。知道了有夸克这种物质,那就得把它找出来。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 20 年,也没有发现夸克的踪迹。人们有点泄气了。没想到 1976 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 J 粒子。J 粒子的 J 与中文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这种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了种种猜测,J 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好奇( ) 强子( ) 丁肇中( )2解释下列词语驱使:_踪迹:_泄气:_3在 20 世纪以前,人们

9、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什么?_4根据语段(1)对原子的描述,请你画出它的结构示意图。5基本粒子分为哪两类?依据是什么?_6阅读语段(2) ,你在内容上还有那些不理解或难理解的问题?请把这些问题写在下面。_7从科学家研究原子寻找夸克的过程中,可得到哪些启迪?_8第二段最后一句“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 ”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_【自主学习问题答案】(1)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

10、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3)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4) “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理由:见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阐述。(5)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6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 (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7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 (提出假想研究证实。 )8科学家们。 (

11、或善于探索之人)基础题1 (1)dng(2)xi(3)jn(4)su2 (1)驱(2)荷旋(3)踪(4)缘(5)猜3 (1)句子中用“几乎” ,说得准确。句子的意思是说原子核的质量接近于原子质量的全部,而电子只占十分微小的质量,所以用“几乎全部”的词语来表述。(2)如果把“也许”去掉,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原句中用“也许” ,表示对这是物质的最小结构这一点不能肯定。事实上这种结构还可以再分。如果把“也许”去掉,那就表示它肯定不能再分了。(3)用比喻,使说明形象生动,引起阅读的兴趣。(一)1ho qing zho 2驱使:推动。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泄气:泄劲,失去信心和干劲。 3原子45基本粒子可分为轻子和强子。是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划分的。 6不设统一答案。问题有价值,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7不设统一答案。只要依据文章内容言之有据即可,如“好奇” “坚持(不泄气) ”“钻研” “思考” “热情”等。 81976 年,旅美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 J 粒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