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对沈阳市皇姑区8家爱婴医院20042007年度中2 02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且各种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上升是不合理的。加强孕妇产前宣教,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00-02 随着围生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手术技术和
2、方式的改进,抗生素、输血支持,麻醉及监测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20042007年度我区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在剖宫产手术指征中排列第一,社会因素是使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现将既往4年度区内8家爱婴医院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进行探讨,寻找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20042007年度沈阳市皇姑区妇幼保健所卫生信息质控表,8家爱婴医院分娩登记簿及病例。共实施剖宫产手术 8 707例,其中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2 026 例,占剖宫产总数的23.27%,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凡是孕足月及待产过程中无明确剖宫产指征或手术指征的归纳
3、为社会因素,即无手术指征剖宫产,包括产妇和家人要求的,高龄产妇、珍贵儿、不愿试产的,医生放宽手术指征的。 1.2 方法 通过8家爱婴医院分娩簿收集资料,经皇姑区妇幼保健所核实、汇总、填写皇姑区妇幼卫生信息质控表,收集足月剖宫产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2 026例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因社会因素而进行剖宫产的原因。 2 结果 20042007年度我区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状况见表1,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表2。 3 讨论 3.1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初产妇占极高比例,缺乏分娩经验的孕妇普遍存在对分娩产痛的紧张、恐惧及对母儿安全的担心
4、,且很多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认为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难产再行剖宫产是经受两次痛苦,不值得,而剖宫产则可满足社会所期望的“完美母婴结局”。故因考虑疼痛因素、母儿安全而选择剖宫产占首位。 家属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负面影响亦不可忽视,调查中发现,在家属陪伴分娩中由于丈夫对分娩知识知之甚少,当面对妻子疼痛时感到不安、恐惧和急躁,反而对剖宫产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可能与目前严峻、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由于医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的互动交流,使医生为避免医疗纠纷而实施防御性医疗。目前大多数医院实施的陪伴分娩使医务人员因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处于家属的“监视”之下而倍感压力,因而也不愿承担坚持孕妇阴道分娩
5、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摒弃阴道助产。另外,孕期保健时受初级保健人员及B超医生的暗示,认为自身有潜在的胎儿不安全因素,如胎盘老化、脐带绕颈、羊水混浊、过期妊娠等,从而选择剖宫产。 3.2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也同步发展,特别是无菌技术、输血技术、麻醉技术和抗菌药物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剖宫产手术的不断改进,剖宫产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剖宫产相关的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了12,因此剖宫产术被广泛地采用,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3.3 干预措施 3.3.1做好孕产妇健康教育宣教工作 对孕产妇及家属可设立产前学习班,普及妊娠分娩知识,通过宣教学习,使广大孕妇
6、及家属认识到手术的利弊和自然分娩的优越性,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增加产前宣教的次数,重点宣教孕期营养及并发症的防治,加强对有关分娩方式选择的正确引导,使人们认识到女性生育是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从阴道分娩是人类自然的本能,也是分娩的最可靠的方式,对母婴都有利。加强产后恢复体型指导,消除产妇对阴道分娩的思想顾虑。普及专科医学知识,研究表明经阴道分娩的胎儿,在产道挤压过程中,躯体体验到强烈刺激,有利于婴儿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的发育3。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婴儿运动能力较差,可能是由于缺乏阴道分娩时产道对新生儿皮肤的感知觉,失去了第一次理应经受的锻炼和考验,对运动能力造成了影响4。 3.3.2 转变服务
7、模式,建立康乐待产和实行无痛分娩,推广分娩全陪制度 使产妇得到有生育经验的妇女自然适度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消除产妇孤单感、恐惧感,以温馨的环境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的条件,增强阴道分娩的信心,有利于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避免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 3.3.3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若遇到产妇及家属要求无指征剖宫产时,必须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明剖宫产的利与弊,有关部门要将剖宫产率与产科质量考核及经济效益相结合,由于医生是剖宫产的最终决策者和执行者,医生的认知和行为直接影响剖宫产率的高低。 总之,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使之合理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不懈努力,涉及到医疗观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医疗
8、护理技术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普及、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单凭医疗卫生部门一己之力恐难以胜任,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医学组织、社会群体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分娩重新成为一个自然、正常、健康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385. 2徐键,陈亚侠,石一夏.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0,21(4):15. 3赵东菊.6个月儿566例智能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2):75. 4罗莹莹,陶芳林.社会因素剖宫产婴儿的智力、运动发育及气质评定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19. (收稿日期:2007-11-0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