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科学 Copyrigh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 刘浩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论坛http:/ 级临硕一系专版 Seadoctor 制作 第 13 页外科感染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General Conception Surgical infection is an infection that operative intervention is usually required. Occurs in an operated site or after trauma. 比例高,占外科疾病的1/31/2History review 1676年,荷兰
2、人 Leenwenhook发现微生物;法国Pasture, 德国Kock 发现细菌,并证实与伤口感染有关 1808年,McDowelld 在抗菌法发明前为Crawford切除卵巢囊肿。可喜的脓液 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 Lister用炭酸处理创口、喷洒手术室、手术区域及术者双手 1877年,德国 Bergman对膝关节损伤病人伤口消毒包扎,出现无菌术 1886年,Bergman 介绍蒸汽灭菌(即无菌术) 1889年, Frbringer提出医师手臂消毒法 1890年,美国 Halsted提倡医师带橡皮手套做手术,使无菌术完善 1890年,柏林第十届国际外科年会宣布治疗创伤的无菌术原则 192
3、8年,Fleming 发现青霉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商品生产 1935年,德国 Dcmagk发现磺胺药 1950年,问世的青霉素类有链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B、金霉素、新霉素 1960年,土霉素、制菌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新生霉素、两性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90年代 Classification ( infectious agent)1. Non-specific infection (suppuration or mixed infection): staphylococci, streptococci, escherichia coli character same
4、 pathogen cause dif inf; dif path cause same inf local symptom2. Specific infection: TB, tetanus, gas gangrene, AIDSClassification (duration of ill)1. Acute infection: course of disease within 3 weeks.2. Subacute infection: 3w2m.3. Chronic infection: course of infection lasted more than 2m.分类(病原体来源与
5、侵入时间)1、原发性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2、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 在愈合过程中造成的感染3、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造成的感染4、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经空腔脏器(肠道、胆道、呼吸道、泌尿道)侵入造成的感染分类(发生条件)1、条件性(机会性)感染: 当人体局部和/或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栖居于人体但不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感染2、二重感染 (菌群交替症) (superinfection): 在抗菌药物治疗原发感染时发生的新感染(如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白念珠菌)3、医
6、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包括外原性感染及内原性感染(美国6万人/ 年,死于医院感染)。Patients acquire infection in hospital through contact with the surgical team or a nonsterile operating room病因(病菌的致病作用) 1、粘附因子,荚膜或微荚膜(抗拒吞噬)2、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胞外酶: 蛋白酶类、磷脂酶、胶原酶,玻璃质酸酶外毒素: 溶血素,肠毒素、痉挛毒素内毒素: 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发热、白细胞、休克)3、病菌的种类和数量: 健
7、康个体 ,伤口污染的细菌10 5感染病因(人体受感染的原因)1、局部情况皮肤或粘膜缺损管道阻塞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缺血皮肤或粘膜原发病变(癣、口腔溃疡)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严重的损伤或休克、糖尿病、尿毒症、肝功能不良肾上腺皮质激素、化疗、放疗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白血病、白细胞过少艾滋病预防(防止微生物污染)1、医院卫生管理2、无菌术3、正确处理伤口预防(支持机体的抗感染能力)1、特异性免疫疗法2、治疗糖尿病、尿毒症等3、改善营养状态病理(非特异性感染) 病菌入侵繁殖酶、毒素;中性粒细胞、单核- 巨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补体反应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急性炎症(局部组织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
8、出)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反应 病变演变结果1、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3、炎症扩展4、转为慢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病理(特异性感染)1、结核病: 菌体的磷脂、糖脂、结核菌素等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寒性脓肿2、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 肌肉强直痉挛3、气性坏疽: 产气荚膜梭菌多种毒素 红细胞、肌细胞等死亡崩解,组织水肿、产气4、真菌感染: 属条件感染,在适宜条件下,原来寄生于宿主体内的真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主要是念珠菌。临床尚无理想抗真菌药,治疗手段少、进展缓慢诊断(临床检查)1、全身状态: 体温、意识、脉搏、血压、营养状态等2、局部表现: 疼痛和触(压)痛;肿胀、肿块或硬结;皮色发
9、红、皮温升高;波动感3、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4、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随意肌强直痉挛5、有关外科感染的其他病史: 抗菌素治疗史、家庭成员的有关病史等诊断(医技科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12109/L,或学生园地-2002 级临硕一系专版 Seadoctor 制作 第 14 页4、中西医结合5、治疗原发病变(糖尿病)6、并发脓毒性休克MODS时的监护和治疗浅部化脓性感染疖(furuncle) Furuncle: An infection of hair follicles and its belonging sebaceous gland and generally spreads
10、 to subcutaneous tissues. Pathogens: staph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cus epiderminis.3、病因: 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降低4、病理: 局部组织充血、渗出、中性粒细胞聚集 + 凝固酶脓拴 脓拴临床表现 Clinical findings: surrounding erythema and induration. Systemic symptoms are rare.皮肤毛囊处红、肿、痛,脓拴 危险三角Dangerous triangle (鼻、上唇及周围)病菌呲静脉、眼静脉颅内颅内化脓性感染 疖病(furun
11、culosis) : multiple and recurrent fuuncles. Usually occurs in young adul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ormonal changes resulting in impaired skin function.(小儿、糖尿病、原因不明)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临床表现,血糖、尿糖2、鉴别诊断痤疮皮脂囊肿(粉瘤)痈预防和治疗1、红肿阶段: 理疗,外用鱼石脂软膏2、脓肿阶段: 针尖或刀尖将脓拴剔除3、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抗菌素4、疖病: 综合治疗痈(痈( carbuncle)1、定义: 邻近的多个毛囊及
12、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carbuncle is a necrotizing infection of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originating as a cluster of furuncles.2、Pathogen: staphylococcusaureus.3. Carbuncles are seen almost exclusively in diabetic patients (WBC retardation migration). It appears on the back of the neck.4、病理: 病变区域皮肤血运障碍
13、、坏死,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向外周扩展临床表现1、发病部位: 项部、背部2、小片皮肤硬肿、色暗红,有几个突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继之病变扩大,中心紫褐色,蜂窝状3、全身不适,畏寒,脓毒症Carbuncle:clinical findings Carbuncles usually start as furuncles, infection dissects through the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Many of these small extensions open to the surface, appearance of large furu
14、ncles with many pustular openings.Carbuncle:clinical findings Clinical findings: As carbuncles enlarge,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skin is destroyed and the central tissue becomes necrotic. The patients is usually febrile and mildly toxic.诊断与鉴别1、诊断: 发病部位 + 临床症状,血糖、尿糖2、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预防与治疗1、及早应用抗菌素2、局部治疗早期:
15、鱼石脂软膏切开引流: 切口要超过皮肤病变边缘,清除化脓和坏死组织,填塞生理盐水纱布Acute cellulitis A soft tissue infection with intact blood supply and viable tissue, marked by an acute inflammation response with small vessel enlargement and stasis, endothelial leakage with interstitial edema, polymorphonuclear leakocyte infiltration. orbi
16、tal cellulitis皮下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1、定义: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病因:皮肤粘膜受损等4、病理: 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溶血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作用, 感染扩散较快, 淋巴结炎,菌血症、脓血症临床表现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患处肿胀疼痛,表皮发红、边界不清、指压后可少退色,局部温度升高。体温升高、过低,意识障碍,中性粒细胞升高2、新生儿皮下坏疽(金黄色葡萄球菌): Subcutaneous gangrene of newborn 新生儿背部、臀部红肿硬,继之中心部位变
17、暗变软、浮动感。拒乳、哭闹3、老年人皮下坏疽(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大片皮肤红、肿、疼痛,继之,皮肤变为暗灰色,波动感。烦躁、昏睡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颌下肿胀,红,压痛。高热、不能进食,呼吸急迫5、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厌氧菌,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拟杆菌、兼性变形杆菌、或产气荚膜梭菌。进展快、皮下捻发音。全身症状重,恶化快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临床表现 + 体征 +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2、鉴别诊断新生儿皮下坏疽与硬肿症小儿颌下蜂窝织炎与急性咽峡炎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与气性坏疽预防和治疗1、全身治疗: 抗菌素2、局部治疗: 切开引流丹毒(Erysipelas )1、定义: 皮肤和
18、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2、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病因: 皮肤粘膜受损、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4、好发部位: 下肢和面部临床表现1、局部皮肤稍微隆起、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边缘清楚、压之退色,松压后红色即恢复,热,疼痛,淋巴结肿大2、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3、象皮肿治疗1、全身治疗: 抗菌素2、局部治疗: 50%硫酸镁湿敷3、治疗足癣等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1、定义: 致病菌由破损皮肤、粘膜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称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ngitis)。感染经淋巴管扩散,致所属区域淋巴结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称急性淋巴结炎 (acu
19、te lymphadenitis)2、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3、病因: 皮肤粘膜受损、手足癣、化脓性感染病灶4、好发部位: 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颌下、颈部淋巴结炎上肢、乳腺、胸部、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 外科学 Copyrigh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 刘浩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论坛http:/ 级临硕一系专版 Seadoctor 制作 第 15 页会阴和臀部的感染腹股沟淋巴结炎临床表现1、网状淋巴管炎: 丹毒2、管状淋巴管炎(见于四肢,下肢多,常有手足癣感染)浅层淋巴管炎: 皮肤表面一条或多条红线,质硬、压
20、痛深部淋巴管炎: 患肢肿胀、局部深压痛3、急性淋巴结炎: 早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压痛。严重者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扩散,多个淋巴结感染、互相融合成炎性肿块。坏死或形成脓肿预防和治疗1、治疗原发感染灶,抬高患肢、休息2、抗菌素治疗3、淋巴结炎,理疗、药物外敷,脓肿切开引流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1 、定义: 手部皮下、指甲下、指头、腱鞘及手掌筋膜间隙等部位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3 、病因: 皮肤受损,如刺伤、擦伤、小片切伤、剪指甲过深、逆剥新皮到刺,等手的解剖特点1、掌面皮肤皮层厚,角化明显。皮下脓肿难破溃,形成皮下的哑铃状脓肿2、掌面皮下有很致密的垂直纤维组织束,连接真皮
21、层与骨膜(末节手指部)或掌筋膜(掌心部 ),将掌面皮下分成许多坚韧密闭的小腔。感染后难向四周扩散,可向深部或指骨蔓延,引起腱鞘炎、骨髓炎3、手背部皮下组织较松弛,淋巴引流大多由手掌到手背。手掌感染时,手背常肿胀明显4、手部组织结构致密,感染后组织内张力高,神经末梢受压,疼痛剧烈5、手部腱鞘、滑囊与筋膜间隙相互沟通,感染后可蔓延全手,累及前臂Paronychia and Felon定义:甲沟炎(paronychia): 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脓性指头炎(felon): 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由甲沟炎加重或指尖、指末节皮肤受伤所至临床表现甲沟炎: 一侧甲沟皮下红肿、疼痛波动感(形成脓肿
22、)扩展至甲根、另一侧甲沟。全身感染症状指头炎: 指头轻度肿胀、发红、刺痛肿胀加重、跳痛,恶寒、全身不适疼痛减轻、皮色由红转白(局部组织趋于坏死)皮肤破溃溢脓(指骨骨髓炎)治疗甲沟炎: 理疗、鱼石脂软膏外敷,抗菌素切开引流拔甲指头炎: 平置患手和前臂,热盐水浸泡,理疗、鱼石脂软膏外敷,抗菌素切开引流指头炎指神经阻滞麻醉,末节指侧面纵切口,远端不超过甲沟的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切断皮下纤维索,剪去突出的脂肪,必要时在对侧也做切口,乳胶片引流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深间隙感染1、手指和手掌的腱鞘、滑液囊: 五个屈指肌腱被同名腱鞘包绕。小指的腱鞘与尺侧滑液囊相通,拇指的腱鞘与挠侧滑液囊相通。某
23、些尺、挠侧滑液囊互相沟通2、手掌深部的间隙: 位于手掌屈指肌腱和滑液囊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其前为掌腱膜和肌腱,后为掌骨和骨间肌表面的筋膜,被掌腱膜与第三掌骨相连的纤维中隔分为尺侧(掌中间隙)和挠侧两个间隙(鱼际间隙)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深部刺伤感染后发病,发展快,24h后疼痛及局部炎症反应即较明显,小指或拇指腱鞘炎能引起尺侧或挠侧滑囊炎。1、腱鞘炎: 患指明显的均匀性肿胀(末节除外),皮肤极度紧张;患指所有关节轻度弯曲;微小的被动伸指能引起剧烈疼痛;整个腱鞘菌有压痛,波动感()。发热,等。肌腱坏死、指功能丧失。 2、尺侧滑囊炎: 小鱼际处和小指腱鞘区压痛,小指及无名指半屈位,伸直可引起剧烈
24、疼痛3、挠侧滑囊炎: 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和伸直,拇指和大鱼际处压痛治疗: 早期切开引流,防止肌腱坏死1、腱鞘炎:手指侧面作长切口(纵行于中、近两指节侧面),认清腱鞘,勿损伤血管和神经2、滑囊炎: 尺、挠侧滑囊炎,分别在小鱼际和大鱼际作切口引流手掌深部间隙感染1、掌中间隙感染多由中指和无名指的腱鞘炎蔓延所至2、鱼际间隙感染多因食指腱鞘感染后引起3、直接刺伤后感染临床表现和治疗1、掌中间隙感染: 手掌心的正常凹陷消失,隆起、皮肤紧张、发白、压痛明显。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半屈曲位,被动伸直剧痛。手背部水肿明显。全身症状治疗: 及早切开引流。纵行切开中指和无名指间的指蹼,撑开皮下达掌中间隙2、鱼际
25、间隙感染: 大鱼际和拇指蹼明显肿胀、压痛,掌心凹陷仍在,拇指外展略屈、不能对掌,食指半曲、活动受限。全身症状治疗: 大鱼际最肿胀、波动处切开引流全身性外科感染1、脓毒症(sepsis): 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2、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称菌血症(脓毒症中的一种)3、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感染、创伤、休克等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全身效应,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时:体温 :38 或 90次/分;呼
26、吸: 20次/分或 PaCO2 12109/L或 10% 4、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又称脓毒性休克,严重感染或严重脓毒症病人在给予足够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流状态(乳酸中毒, 少尿或急性意识状态改变)或器官功能改变5、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全身性外科感染(病因) 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1、严重创伤后的感染或各种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静脉导管感染(cat
27、heter-related infection)3、肠源性感染(gut derived infection):肠道是“储菌所”是“内毒素库” 。屏障功能。细菌和内毒素移位4、糖尿病、尿毒症、长期或大量应用皮质激素、抗癌治疗中等病人的感染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致病菌的变迁: 40年代以G +球菌(金葡菌等)为主,70年代逐步被G -杆菌(大肠杆菌等)替代,80年代以后以混合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为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 产生内毒素 脓毒症重(三低现象,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感染性休克 外科学 Copyri
28、gh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 刘浩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论坛http:/ 级临硕一系专版 Seadoctor 制作 第 16 页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液播散,转移性脓肿;高热、皮疹、休克表皮葡萄球菌: 附在医用塑料制品肠球菌3、无芽孢厌氧菌: 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腹腔脓肿、肛旁脓肿、脓胸、脑脓肿4、真菌(fungal infection): 白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新型隐球菌,等。条件性感染全身性外科感染(临床表现) 脓毒症: 寒战、高热,或低体温;全身症状重(神经、精神);体症: 心率、呼吸、肝脾肿大、黄疸、皮下淤血斑 实验室
29、检查: 白细胞计数: 12109/L或 10% ;酸中毒、氮质血症、血培养+ MOF1、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 稽留热或驰张热,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干燥、皮疹、转移性脓肿,休克时间晚、血压下降缓慢2、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 间歇热、四直厥冷、发绀、少尿或无尿,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3、真菌性脓毒症: 酷似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全身性外科感染(诊断)临床症状+ 体症 +实验室检查全身性外科感染(治疗)1、原发感染灶的处理: 清除坏死组织、异物、消灭死腔、脓液引流2、抗菌素治疗3、支持治疗4、对症处理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破伤风(tetanus): 病因与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为G +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属
30、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机体外毒素:痉挛毒素、溶血毒素1、损伤后、疖、甲沟炎, 虫蛇咬伤,打针、拔牙2、产后3、隐源性破伤风cryptogenic tetanus:占14.2%痉挛毒素( 神经亲和力 ) 延神经内膜和外膜的淋巴间隙或运动神经的神经轴上行脑干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随意肌紧张、痉挛,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心率体温自汗破伤风(tetanus): 临床表现1、潜伏期: 612天,12天,月年2、前驱期: 12天,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3、发作期: 34周,6 周以上 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间歇其长短不一 神志清楚 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肺部并发症 缓解期:
31、12周破伤风(tetanus): 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 临床表现外伤2、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狂犬病子痫、癔病破伤风(tetanus): 预防1、自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2、伤口处理3、被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15003000U破伤风(tetanus): 治疗综合治疗: 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 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1、伤口处理2、抗毒血清: TAT,1万6万U,i.m 整个肢体水肿、变色、坏死3、全身表现: 外毒素性毒血症,极度软弱、烦躁不安伴恐惧感或欣快感、神志清醒、皮肤苍白、出冷汗、脉率100120/min;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32、酸中毒气性坏疽(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1、伤口周围触诊念发音2、渗液涂片G +粗大杆菌3、X线肌群内气阴影 鉴别诊断1、食管、气管等手术、损伤后的皮下积气2、一些兼性需氧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感染少量气体,无特殊臭味3、厌氧链球菌蜂窝织炎、肌炎预防 严重损伤、挤压伤1、尽早彻底清创2、早期大剂量 PN、甲硝唑 iv治疗1、手术治疗: 急症清创2、抗生素疗法: PN 1000 万U/d;甲硝唑3、高压氧治疗4、全身支持疗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与外科感染 aids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抗菌素的应用原则外科治疗抗菌素1、及早确认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2、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及其不良
33、反应3、按照病人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4、慎重用药5、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计量和疗程6、综合治疗适应症 1、未局限化的外科感染2、结合手术治疗外科感染: 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气性坏疽经验治疗对症治疗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给药方法1、途径: 严重感染 静脉给药 分次较好;感染较轻 口服或肌注给药 外科学 Copyrigh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 刘浩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论坛http:/ 级临硕一系专版 Seadoctor 制作 第 17 页2、剂量: 高于血清最低抑菌浓度 (MIC); 毒性较小的抗菌素 通常采用成人标准剂量, 毒性较大的抗菌素 按瘦体重量(le
34、an body weight)计算; 儿童按体表面积计算; 抗菌素剂量间隔 : 一般选择34倍的药物半衰期(t 1/2)外科常用抗菌素1、青霉素类抗菌素2、头孢菌素类抗菌素3、氨基甙类抗菌素4、大环内酯类抗菌素5、喹诺酮类抗菌素6、抗真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素- 内酰胺类抗菌素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 内酰胺环 的一大类抗菌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等,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改变侧链可形成许多不同的抗菌素1、青霉素G(Penicillin G)对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球菌等感染疗效好皮试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抗菌谱较广,G
35、有效,需氧G 有效,对克雷白菌和绿脓杆菌无效可口服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均为口服剂型,对肠球菌和沙门菌属的作用较氨苄青霉素强2倍4、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又名哌拉西林,为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对G 细菌的效能略低于氨苄青霉素,对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等的抗菌活性优于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一族广谱半合成抗菌素,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低1、第一代孢菌素2、第二代头孢菌素3、第三代头孢菌素4、第四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孢菌素可被许多G 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所破坏,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G 菌感染头孢噻吩(Cepha
36、lothin,头孢号)头孢氨苄(Cephalexin ,头孢号)头孢唑啉(Cefazolin,头孢号)头孢拉定(Cephradine,头孢号)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第二代孢菌素对多数-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G 菌作用较第一代强1、头孢呋圬(Cefuroxime)又名西力欣,几乎原型从尿中排除2、头孢呋圬酯(Cefuroxime Axetil)又名新菌灵,口服吸收好3、头孢西丁(Cefoxitin)又名头抱甲氧噻吩,或美福仙,注射后迅速进入体液,如胸水、腹水和胆汁第三代孢菌素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头孢哌酮除外);对G 菌活性甚强,对 G 菌较第一、二代弱;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37、1、头孢噻圬(Cefotaxime) 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半衰期1.2h,肾脏排泄2、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又名先锋必、头孢氧哌唑。对绿脓杆菌好、胆汁浓度高,半衰期2h,胆汁和尿中排泄3、头孢三嗪(Ceftraxone. Rocephin) 又名头孢曲松。血浆半衰期8h, 1次/ 日,2/3通过肾脏、1/3通过胆汁4、头孢他定(Ceftazidime)又名复达欣。半衰期1.61.8h5、头孢甲亏(Cefmenoxime)又名倍司特克。半衰期0.9 1.2h,肾脏排出常用的其他内-酰胺类抗菌素1、伊米配能(Imipenem) 为硫霉素的脒基衍生物,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很强2、氨曲
38、南(Aztreonam) 又名君刻单。强效抗G 需氧菌3、舒巴坦(Sulbactam) 为半合成的 -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抗菌作用弱,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协同: 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舒他西林氨基甙类抗菌素杀菌类抗菌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肾毒性和耳毒性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抗菌谱较窄,快速抑菌剂,用于轻、中度感染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喹诺酮类抗菌素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门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G 球菌有抗菌作用分第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临床常用第三代:诺氟沙星(Norfloxac
39、in,氟哌酸); 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氧哌酸)其他类抗菌素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 硝基咪唑衍生物,用于厌氧菌感染抗真菌的药物1、制霉菌素 (Nystatin) 可口服或局部应用,对全身性真菌感染无作用2、二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静脉给药,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毒性大,肾脏损害、贫血、低血钾症、静脉炎3、克霉唑 (Clotrimazol) 毒性低、口服吸收好,效果不如二性霉素B4、氟胞嘧啶 (Fluorocytosine) 二性霉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可用本药5、酮康唑 (Ketoconazole) 治疗浅表和全身性真菌感染,毒性很小,可在较长时间内服用6、 氟康唑 (Fluconazole) 又名大扶康 ,可口服或注射,治疗各种真菌感染,但对曲菌作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