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九年级物理下册11.1能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814212.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物理下册11.2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814211.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物理下册11.3能源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814210.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物理下册11.4核能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81428.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物理下册11.4核能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81429.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物理下册11.5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8142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 节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各种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实例,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2.通过观察实验及课件演示,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并能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独立地分析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的转化过程,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2.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自然规律之美。3.通过讲解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自然规律,使学生形成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并应用其解释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教学突破】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如人类利用火炉散发的热量取暖来说明这一原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模拟单摆从运动到停止的整个过程,分析能量转化守恒问题)、滚摆、空气压缩引火仪等。◆学生准备玩具小车、悠悠球、细线和小球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老师演示:滚摆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能量转化过程。滚摆实验现象直观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研究兴趣,而且滚摆自由转动的过程中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慢慢停下的过程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2二、进行新课1.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学生讨论:列举出自己知道的能量存在形式——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核能、化学能等。学生活动:分析教材第 39 页如图 11-1-3 所示的几个情景中能量转化情况,并自己利用课前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对教材第 39 页如图 11-1-3 所示的第三个图的观察,可以发现推动带滚动轮的小车效果更好。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学生活动:讨论从能量利用和转化角度讲,现代化生活以电为中心的能量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各种电池、发电机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电饭锅、电动机、日光灯等用电器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2.讨论交流能量从哪里来学生活动:结合教材第 40 页如图 11-1-5 所示的太阳能的转化和利用,讨论人们利用太阳能的过程。——太阳能:直接加热物体(太阳能热水器,内能的转移)、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电能)、风能和水能(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动植物生长(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等。3.能量守恒定律学生活动:做小实验,分析能量转化或转移情况。学生讨论:打台球时,两颗台球之间发生了动能的转移;人们通过热水袋取暖,就是热水的内能转移至人体。要求学生回忆,并举出一些例子,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或转移情况。结论: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当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总量不变。这称为能量守恒定律。4.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能量是维持我们的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源泉。正是这样,在历史上,许多人煞费苦心,希望能够制造出一个不需要向其提供能量,就能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也就是永动机。然而,我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就可以知道,这样的机器是不存在的。举出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永动机,多媒体展示图片,说明设计初衷。如达芬奇的永动机等。学生活动:观察永动机图片,展开讨论,分析永动机不能永动的原因。再让学生分析教材如图 11-1-8 所示的永动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指出其中的不可能之处。特意指出“完全转化”往往是不可能的。教师引导说明:永动机是非常美妙诱人的设想,多少人为了永动机熬白了头发,甚至耗尽一生精力。但是,在科学规律面前,幻想终究是幻想。课前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涉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单摆实验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研究对象中哪几种能量相互转化,哪种能量减少,哪种能量增加,以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各种各样永动机设计的失败,能够使学生明确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3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2.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活动:安排学生课外做“魔筒”实验。┃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 1 节 能量守恒定律1.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2.讨论交流能量从哪里来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当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总量不变。这称为能量守恒定律。4.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反思】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量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在本套教材中也贯穿始终,本节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能量守恒定律往往不便采用探究活动式的教学来开展,在本节教学中,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给出这一重要定律,并把教学重心后移,着重通过其应用让学生理解并巩固。这一构思基本符合教学实际与一般的教学思维。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也较为重要,需让学生接受物理的守恒思想,并具有通过物理规律去伪存真的意识。1第 2 节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设计思路】关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人们利用能源的几个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2.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各种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实例,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2.通过观察实验及课件演示,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并能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独立地分析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的转化过程,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2.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自然规律之美。【教学重点】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并应用其解释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教学突破】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如人类利用火炉散发的热量取暖来说明这一原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模拟单摆从运动到停止的整个过程,分析能量转化守恒问题)。滚摆、空气压缩引火仪等。◆学生准备玩具小车、悠悠球、细线和小球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一、演示举例,引入新课1.能量转化中的效率举例: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变成了内能。教师可以以抽水机抽水为例,向学生说明抽水机将电能转化为水的机械能,同时抽水机工作中会发热,即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了抽水机的内能。提出问题:烧水的时候,如果我们计算所消耗的电能,它与水所增加的内能是相等的吗?学生回答,并指出:烧水时,周围的物体,如水壶、空气也得到了热量,它们的内能也增加了。总结: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的转化或转2移是我们所不愿意但必须发生的,称为输出无效能量,其余部分称为输出有效能量。输出有效能量占总输出能量的比例,就是能量的转化效率。转化效率永远小于 100%。学生活动:任举一个例题,如烧水、机械搬运、汽车行驶等。分析哪部分是输出无效能量。提问:能量的转化效率和热机的效率、简单机械的效率有什么关系?它们是等效的吗?总结并指出三者本质的一致性。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学生活动:分析人们利用火炉散发的热量取暖来说明这一原理。散失的能量虽然还存在于自然界,但是它们却不能全部自动聚集起来,从而说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材料:正是这种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要求人类需要树立节能意识。节能的意思是节约能源,与浪费能源相对。要让学生清楚节能与能量守恒并不矛盾,节能是让我们不要浪费燃料,比如汽油等,否则我们的资源很快就会用完。物理上的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在总量上保持不变。虽然“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在本节“发展空间”中只有极小的篇幅,但它却是实现终极目标“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学生分析活动,明确能量传递的方向性问题,提高学生们的节能意识。二、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2.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活动:安排学生课外做“魔筒”实验。┃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 2 节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1.能量转化中的效率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教学反思】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量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在本套教材中也贯穿始终,本节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能量守恒定律往往不便采用探究活动式的教学来开展,在本节教学中,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给出这一重要定律,并把教学重心后移。着重通过其应用让学生理解并巩固。这一构思基本符合教学实际与一般的教学思维。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也较为重要,需让学生接受物理的守恒思想,并具有通过物理规律去伪存真的意识。1第 3 节 能 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区别能源从不同角度划分的种类,并且能够举出实例。2.了解某些常规能源储量的有限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能源的划分种类,认识到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2.通过对各种新能源利用的构想,锻炼科学想象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能源储量有限性的过程中,产生能源危机感,形成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意识。2.通过学习新能源的开发情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形成能源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区别能源从不同角度分类的情况。【教学突破】通过举例、学生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能源的不同分类标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 PPT 课件(一些新颖的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例子,课件或图片)。◆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举出一些新能源的例子,以及使用前景。┃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一、展示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多种利用各种能源的图片(野炊的篝火、煤炉、汽车、天然气做饭、火箭升空、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火电站、核电站、电灯发光、电风扇工作等)。提出问题:图片中利用的能源有哪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人们利用各种能源所带来的问题。利用媒体说明: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能源不断消耗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又反过来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 2l 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要发挥物理学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方式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兴趣。2二、进行新课1.能源分类学生活动:自学并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问题 1:能源的分类标准有哪些,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能源分为哪几类?——按能源的利用程度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能源的再生性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问题 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举出各种能源中的几种。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能、蒸汽等。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2.世界能源储量及需求学生活动:自学讨论教材第 48 页有关内容。学生讨论:能源并不是永不枯竭的,而是有限的。如果目前的常规能源用尽了,人类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能源,那么人类生存的前景将非常黯淡。通过这些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节能意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 3 节 能 源1.能源分类按能源的利用程度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能源的再生性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2.世界能源储量及需求3.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使科学的规律得以凸显。通过让学生搜集事例和事实,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关注人类使用能源的前景,教师则帮助学生体会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第 4 节 核 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原子的行星模式结构,了解模型提出的实验依据。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3.知道原子核的转变及核能的应用。4.知道核反应堆和核电站。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分析“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 ,知道原子核的组成。2.观看核裂变模拟动画,获得对核裂变过程比较直观的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学习科学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真理的精神。2.通过常识性介绍控制核聚变中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教学重点】知道核能利用的两种方式。【教学难点】核结构的探索。【教学突破】先让学生自学讨论有关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 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图片、铀核裂变模拟动画、动画“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 粒子散射实验”)。◆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资料:你知道广岛吗?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 22 万。出示原子弹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上空的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爆炸成功的吗?展示资料: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 1961 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齐心协力,用了短短 4 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若没有录像设备,可以出示挂图。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2弹。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教师: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二、进行新课1.放射现象与核结构提出问题:原子核的结构发现过程是怎样?原子核的结构是怎样的?活动:阅读讨论教材第 49 页有关内容。教师讲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真理的精神。点拨:电磁波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不胜枚举。利用多媒体展开“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粒子散射实验” 。结论:(1)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2)α 射线是________,β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________,γ 射线是________。(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2.放射性的应用和保护学生讨论活动:学生阅读并讨论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如何知道地球的年龄?(2)放射性的应用有哪些?(3)如何处理核废料?3.核能及其利用学生讨论活动:学生阅读并讨论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什么叫裂变和聚变?(2)核能的获取途径有哪些?(3)核电站的特点有哪些?老师用视频展示核裂变模拟过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 50页~53 页,让学生领会核裂变以及核聚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有效地利用裂变、聚变产生的核能,是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的。阅读分析:中国核电站建设已有 20 年的历史,截至目前中国共有核电站 8 座,15 台机组,其中已建成运行的 9 台,正在建造的 2 台,已报送国务院并得到批准近期将开工的 4 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营运的原子堆核电站,位于中国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山麓北侧,杭州湾之畔。展望未来: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氘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教材内容设置理论性知识较少,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的视野,故可以采用带着问题自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利用录像、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研意识。3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三、反思总结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2.老师利用板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 4 节 核 能1.放射现象与核结构(1)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2)α 射线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β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 射线是贯穿能力很强的电磁波。(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2.放射性的应用和保护3.核能及其利用(1)裂变和聚变及其区别。(2)核反应堆和核电站。【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们间存在着矛盾,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 ,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111.4 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过程与方法 本节的学习方法应以阅读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利用核能利与弊的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了解核能的和平利用过程,认识到科学之路是艰苦的,激发学生献身于这一事业的决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难点: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人类现在主要利用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在注意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学生们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由此引入核能)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质子和中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解读探究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核能”一段内容. 想一想:什么叫做核力?什么叫做核能?说一说:原子核内各个粒子间的吸引力,称为核力;原子核在发生变化过程中而产生的能量,叫做核能.思 考:怎样才能让原子核里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呢?点 拨: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看一看:用多媒体播放用巾子轰击铀时,铀核裂变(同时有释放能量的信息),裂变过程中释放的中子又轰击其他铀核,使其他铀核发生裂变,从而放出更多的中子,使这一过2程自行地继续下去,干下万万个铀核在极短时间内相继分裂.想一想: 铀核裂变的过程还伴随着什么过程? 说一说:还伴随着能量释放.点 拨: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同学们可参阅信息库进一步了解.议一议:能否让链式反应缓慢平稳地进行,从而达到计核能服务于人类的目的呢?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核电站”一段.说一说:核电站的主要组成及工作过程.点 拨: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8—2一l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最后南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巩固提高A 级训练1.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也叫 .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 和 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 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 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 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 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6.核电站有很多优点:消耗很少的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 成本低、污染小;还可以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但核电站也存在 污染.7.在核反应堆中,铀核 释放出大量的核能,为了利用它,可利用 把它引出来,为了防止核电站的污染,在核电站里,循环水可分成 个回路.8.“链式反应”发生在 ( )A.核裂变时 B.核聚变时C.氢弹爆炸时 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9.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 )A.核能一内能一电能 B.核能一机械能一内能一电能C.核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D.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310.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11.关于裂变和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可以人工控制,使核能和平使用B.目前轻核聚变可以人工控制,使核能和平利用C.原子反应堆既能控制裂变反应速度,也能控制聚变反应速度,使它们都能和平使用D.裂变和聚变目前还不能做到人工控制,所以都不能和平使用12.电子依靠 力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而质子和中子是依靠 力才结合在一起的.13.原子弹是根据对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会释放出巨大核能,发生爆炸的原理制成的.原子弹爆炸时产生强烈的 和 ,能使建筑物烧毁,使动植物烧死.爆炸形成强大的 ,使建筑物倒塌.设备毁坏和人员伤亡,裂变时放出大量 的 ,对动植物造成放射性伤害.14.1kg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约为8.2×10 13J,相当于完全燃烧 kg无烟煤放出的能量.(无烟煤的热值为3.4 × lO 7J/kg).15.我们已经知道,利用 能发电的电站叫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 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16.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 ,以免造成 性污染.17.下列关于核电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核电站B.核电站里用核能转化为蒸汽的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C.核电站的核心是发电机D.核电站消耗燃料少,可获得较多的能量18.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带电情况是 ( )A.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B.质子、中子都带正电荷C.质子、中子都带负电荷 D.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19.以下不属于核能优点的是 ( )A.核电站只需要消耗很少的核燃料 B.它属于可再生能源C.核电站不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核电站成本低于火力发电站20.在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循环水分为两个回路,说明它们的作用21.如果你是一名工程设计师,要负责设计建设一座核电站,你认为对核电站的建设地点4的选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能写出一条即可)22.前苏联建造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乌克兰境内)的一个反应堆1982年发生严重事故,造成核泄漏,切尔诺贝利市民已全部迁移,该市已成为一座空城,该核电站于2001年全部关闭.(1)核电站是利用 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2)核泄漏为何给环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1第 5 节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区别能源从不同角度划分的种类,并且能够举出实例。2.了解某些常规能源储量的有限性。3.了解利用能源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4.了解新能源的种类以及广泛的利用前景。5.进一步认识科学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能源的划分种类,认识到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2.通过对各种新能源利用的构想,锻炼科学想象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能源储量有限性的过程中,产生能源危机感,形成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意识。2.通过学习新能源的开发情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形成能源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难点】让学生区别能源从不同角度分类的情况。【教学突破】通过举例、学生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能源的不同分类标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 PPT 课件(一些新颖的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例子,课件或图片)。◆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举出一些新能源的例子,以及使用前景。┃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一、展示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多种利用各种能源的图片(野炊的篝火、煤炉、汽车、天然气做饭、火箭升空、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火电站、核电站、电灯发光、电风扇工作等)。提出问题:图片中利用的能源有哪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人们利用各种能源所带来的问题。利用媒体说明: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能源不断消耗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又反过来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 21 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要发挥物理学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方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二、进行新课1.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学生活动: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55 页,结合教材了解能源利用中的问题所包括的三个方面,及其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2.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讲演教材所述的三种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情况。学生活动: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55 页~第 57 页,结合所学知识,展示自己收集的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这一部分重在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新能源开发的科技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兴趣。三、反思总结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2.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作业:完成教材第 58 页走向社会“家庭使用能源变化情况调查”。┃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 5 节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2.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使科学的规律得以凸显。通过让学生搜集事例和事实,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关注人类使用能源的前景,老师则帮助学生体会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