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7794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道德与品德的含义(一)基本内涵1、道德:道德是由舆论力量和良心驱使来支持的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法律:强制力)2、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二)联系与区别,二、品德的形成与实质 (一)品德的形成(德育)德育:西方称“moral education”, 指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外在道德要求的内化过程如:与人为善、拾金不昧、乐于助人,(二)品德发展的实质P332,1、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2、内部矛盾推动下的内外因共同作用基本矛盾:道德要求品德现状 (外在内在)故:自我教

2、育是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3、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品德的心理结构与发展1、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按照道德原则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 4、行,即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它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道德意识,强调:1、知、情、意、行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可从任一处切入2、当前德育重点是儿童行为的操练和情感的培养(养成教育)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小资料,第二节 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

3、与教育,一、道德发展阶段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一)皮亚杰的道德判断二水平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 (1932)1、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打碎玻璃杯】 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我了帮妈妈做事,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另一个为了偷柜上的糖果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谁更错?2、发展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我行我素 (2)权威阶段(68岁) 他律 (3)可逆阶段(910岁)自律 规则可变,共同遵守 (4)公正阶段(1112岁)利他

4、 逐渐向“公道性”过渡,皮亚杰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假日的下午,妈妈带了她的孩子们去河边散步,四点钟,她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卷饼,他们各自吃着自己的卷饼,但小弟弟没有吃,不小心把卷饼掉在河里了。妈妈将怎样处理这件事?再给一个吧?哥哥他们会怎样说呢?”,总结观点:儿童品德依赖于其思维的发展; 品德发展阶段是连续不可逆的; 3、评价:研究有创造性;但当时影响不大,(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 判断无所谓对错,关键是他采用了什么样的标准 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故事”,【海因茨故事】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城市有个药剂师,研制

5、了一种治癌症的特效药,但要价极高,每剂要2000美元。海因茨家穷,他变卖了家产,从亲友中借贷,共凑到1000美元。他求药剂师降价卖给他一剂药,或者分期贷款,药剂师不同意。妻子病危,药又买不上,海因茨不得已晚上去破门偷药,结果被抓进警察局。,2、基本观点:(1)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 (2)儿童的道德成熟首先是道德判断的成熟 (3)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 3、发展水平与阶段:“三水平六阶段”模式前习俗水平:道德观念是纯外在 惩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利取向 习俗水平 :服从各种规范准则 “好孩子”取向 /遵循权威取向后习俗水平 :服从内部的道德命令 社会契约取向 /普遍原则取向,(

6、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为了解儿童提供视角和工具提示教师重视年龄特征提供有用的道德教育方法 (小组道德讨论和公正社区法),返回,(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主要观点: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 2、经典实验:攻击行为实验:抗拒诱惑实验:,下一理论,攻击行为实验:程序:分三组。一攻击奖励(成年人攻击受奖励);二攻击惩罚(成年人攻击受惩罚);三控制组(攻击无奖无惩)放儿童到与影片相同情境,观察其行为。结果:攻击惩罚组没有人模仿攻击行为。结论:替代惩罚降低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模仿。,抗拒诱惑实验:目的:抗拒诱惑可学习而得程序:让儿童进入有玩具和字典的房间(指

7、导语:这些玩具不可以玩,但可以翻翻字典)分三组:一是榜样奖励组(不听话玩玩具受奖);二是榜样指责组;三是控制组(不看电影)儿童进入上述房间单独15分钟,记录其反应结果:克制时间:二三一结论:榜样的示范有一种替代强化的作用。,影片: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返回,(二)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1、背景和理论假设 背景:在60年代,一纽约少妇在居民区街中心当众被戮死,围观38人无一帮助和报警。 更多不良消息 假设:对困难者的设身处地设想的能力以及掌握有效帮助别人的知识或技能。 2、实验过程 分成四组,采取表演游戏法(角色扮演)和“诱导”法,用以增进儿童帮助其他处于困难中的儿童的意愿。 主动帮助 /自愿报告

8、(间接帮助)/没有帮助3、研究结论 :表演游戏组的效果最好 ;应避免枯燥的道德说教和强迫训练。,认真总结,请欣赏分析小影片:,我的儿子冷酷无情,1、孩子的冷酷无情表现在哪?2、为什么这么个年轻人观点会让人如此难以接受?3、造成他这样的世界观原因何在?4、如何去教育、帮助带有如此偏执观点的孩子?,四、影响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一)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奠基作用 (二)社会现实环境不可低估 (三)儿童心智发展与成熟基本条件(四)学校教育教学关键作用,返回,返回,返回,道德训练教室,返回,返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

9、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感动中国”颁奖现场,一位绍兴女大学生志愿者三年支教西部的故事,2005年6月 ,她从绍兴文理院毕业,放弃了一份待遇颇丰的外贸岗位,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行动”,成了一名志愿者。怀着西部建设的一份热情,揣着放飞志愿服务的梦想,至今她仍在支援西部建设的征途中。,成茜,成茜与浙江三叶园林资助的孩子们在一起,第三节 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认识是一种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动准则及其意义

10、的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 (一)道德观念的产生 道德观念是指社会道德现象在人脑里留下的表象 (通过感知活动实现;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二)道德概念的掌握1、道德概念是指社会道德本质特征的反映。 其形成过程:具体抽象;个别一般2、道德概念形成的条件: 1)依赖于形象的事物和感性经验 (观念)2)对不同情况的动机、效果进行比较和概括 3)把道德行动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结合起来,(三)道德信念(belief)的确立 1、含义:个体坚信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伴随着内心体验而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特点:无须外力推动 ;辨析:道德信念道德理想(

11、未来)2、形成阶段:模仿、信服、内化 3、确立的表现:1)懂得道德规范,掌握道德概念,并相信其正确性;2)按照道德规范行事,能体验到相应的道德情感;3)用坚定的道德行动去实践道德信念。,(四)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含义:道德评价是应用已有道德知识对道德行动进行判断的过程。(智力活动)2、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对人”到“对己”:4)从片面到全面:,“意义障碍”的原因:1)知识经验有局限2)要求需求不符合3)手段强制伤自尊4)问题处理不公正5)朝令夕改无所从6)言行不一惹人厌,二、道德情感的激发,有了情感化的认识,才能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 (一)道

12、德情感是个体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动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二)情绪情感情操 (三)道德情感的形式: 1、直觉的道德感(直接:迅速启动,无明显意识) 2、想象的道德感(联想:持续、强烈) 3、伦理的道德感(理论:自觉、概括),三、道德意志的锻炼,(一)意志和道德意志回顾:意志就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体现在道德行为中(二)道德意志的分析 1.决定的阶段 (1)动机的斗争和行动目的的确定 (2)行动方法的选择 2.执行的阶段 克服困难,四、道德行动习惯的训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通过训练培养道德行动习惯 (养成教育):

13、1.简单重复 2.模仿 3.有意练习 4.与坏习惯作斗争,视频:好人林秀贞,边看边思考:1、林秀贞是何许人也?人们为何赞许她?2、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媒体是否夸大?3、看影片的过程中,你的心态是怎样变化的?4、本片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我们的学校德育有何启示?,第四节 学生品德培养的整体设想,罗素说:“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反思:传统的教育是要孩子受教育,而不要孩子们生活,使得受教育者要么厌倦接受教育,要么不觉得所受到的种种教育的确是人生所必须的,是人在生活实际中应该做的。,第四节 学生品德培养的整体设想,一、确立德育新理念 参见江苏新德育课

14、程低年级内容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在教学中引导儿童爱生活,学做人 3)强调童年生活价值,尊重儿童权利 4)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交往 5)强调德育的基础性和实效性 6)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参与,链接到具体的教案,二、掌握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二)角色扮演 (三)榜样学习 (四)奖励、惩罚 (五)小组道德讨论,第五节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第五节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一、学生品德不良的类型: () 过失型 () 品行不端型 () 攻击型 () 压抑型,二、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认识具有模糊性 (二)情绪具有对立性 (三)意志具有脆弱性 (四)行为具有逆

15、反性,三、学生品德不良原因的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 1.家风不正 2.家教无方 严厉/溺爱 3.家境突变 5.家长不检点 (三)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 1.忽视经常性的德育工作 2.对歧视压制品德不良学生 3.学校领导和教师不负责任 4.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刘德华的控诉,道德观察:狼子野心,请观看视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四、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设想 (一)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展现教师的真心实意 (二)善于发现积极因素,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的火苗 (三)抓住醒悟和转变的关键时机,促使学生转化 (四)点燃自尊心的火把,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16、 (五)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动习惯 (七)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一个工读学校女教师的感悟,27”,心,耐,愛,放,用,關,廣結善緣遠離仇怨,送人鮮花手有餘香,台湾学界德育观念,三、领会具体德育设想,(一)道德认识的培养 1、形成积极的德育态度定势和学习准备 2、运用情理交融说服法,提高儿童认识能力 3、运用集体讨论法提高儿童道德判断能力 4、消除儿童道德认识的“意义障碍”,“意义障碍”的原因:1)知识经验有局限2)要求需求不符合3)手段强制伤自尊4)问题处理不公正5)朝令夕改无所从6)言行不一惹人厌,(二)

17、道德情感的培养 1、使道德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2、创设教育情境,引起情感共鸣,陶冶道德情操 3、正确训练儿童移情能力,提高自控和调节能力 4、关注儿童道德情感,消除消极不良因素,(三)道德意志的培养 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 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1、提供日常规范,掌握行为样式 2、培养良好集体,营造育人情境 3、运用榜样学习,内化儿童品质 4、通过角色扮演,训练良好行为 5、运用奖励惩罚,强化道德行为,第1册:1. 我上学了-进行角色意识教育,让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已,激励自己。2. 老师,您好-适应群

18、体训练,了解老师,敬爱老师,沟通老师;6.遵守课堂纪律、7.课间活动守秩序、8.排队快、静、齐-适应环境和纪律意识教育,学会约束,学会自控,遵纪守纪;10.愉快的学习生活、13.从小爱学习-适应学习,激发兴趣,树立自信,乐于学习。第2册:1.说话有礼貌、2.热情待客、3.学会做客-适应群体,乐于交往,愿意合群,善待他人;11.集体生活多快乐;12.讲谦让;13.友爱互助-培养集体意识,学会关心,学会凝聚,热爱集体;第3册:9.不说谎话、10.知识认清、11.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12.借东西及时归还、13.做勇敢的孩子-解剖自我,勇于坦露,认识自己,学会调整。第4册:5.认真完成作业、6.独立完成作业、7.勤奋学习-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厌学、克服依赖,克服挫折;,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