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索.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7513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8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索.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索.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内容摘要 本论文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初步形成的背景下,在借鉴国内外矿产商业性矿产勘查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商业性矿产勘查运行机制、融资方式、盈利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对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流程、探矿权管理模式、风险控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其特点,旨在为我国建立规范有序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以及矿业勘查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论文认为建立商业性矿产勘查运行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矿产勘查企业应充分认识商业性矿产勘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根据不同勘查阶段不同风险程度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上市融资、矿业权证券化等新兴融资模式;积极利用现有各种政策和市场优势,实

2、现盈利模式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风险,实现矿业权获取、管理、转让的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同时,针对我国社会商业性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共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历史与现状和西部矿业集团的背景情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商业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运行机制、融资方式和盈利模式;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西部矿业的矿产勘查实践。 关键词: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矿权模式,西部矿业实践 Abstract This thesis analyzed venture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China W

3、estern Mining, such as its the work flow, prospect title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comparing the venture exploration theori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in view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forming of the venture exploration mechanism. The foll

4、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It is a systemic project to establish the venture exploration mechanism. Enterprise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risk and high profit and select feasible and possible financing way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risk in different exploration p

5、hases, and try new financing models, such as IPO and mining title securitization etc They are also expected to take advantages of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various profit models and a normativ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l. Industrial and social resources, inclu

6、ding capit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 resources shall be fully used to raise work effec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respon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venture exploration industry. The thesis has three major sections

7、. The first is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venture exploration industry and the profile of China Western Mining.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running mechanism, financing ways and profit modes. The third is about the venture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China Western Mining. Key words:venture exploration、r

8、unning mechanism、financing ways、profit modes, practice of China Western Mining.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9、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1第一章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大幅增长促进了矿业市场的繁荣。作为矿业的上游产业,矿产勘查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商业性矿产勘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矿产勘查

10、投资和矿业权转让活跃,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社会资金在全国矿产勘查市场的投入比例不断提高。矿产勘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重要进展。然而,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刚刚起步,运行并非十分顺畅,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矿产勘查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矿业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仍需完善,矿业权市场混乱、管理、监督机制不健;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矿业资本市场缺失,融资方式单一、退出机制不健全;政府的信息服务只能不到位, 第三方服务体系不健全;投资环境仍需改善;地勘人才紧缺。此外,矿产勘查投资主体企业对商业性矿产勘查运行机制、操作模式和风险认识不足也常常导致投资的投机性和盲目性,造成重大

11、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我国商业矿产勘查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特别是运行机制的研究,对我国建立合理有序高效的商业矿产勘查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西部矿业集团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商业矿产勘查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商业矿产勘查工作经验,建立矿产勘查了商业地勘的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其实践中的经验值得探讨与思考。 1.1 矿产勘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1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工业和农业原材料的主要来源。我国90%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水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支撑了70%以上的国民经济总量及相关部门

12、的运转。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有色金属矿产品的需求激增,未来仍将呈现不断上升(见表1-1)。然而我国现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供应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外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矿物原料不能自给不足,依赖进口,中国的铜矿自给率只有20%左右,铅矿自给率只有30%左右,锌矿自给率不足70%,氧化铝自给率不足80%,目前国内阴极铜产量的60%以上,原铝产量的40%左右,1地质学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指赋存于地下或地表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价值的

13、天然富集物。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规定:“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细则所附分类细目将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168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性质。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2精炼铅产量的20%,锌锭产量的15%是利用进口原料生产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这样必然会使我国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积极实施海外战略的同时,必须首先加大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力度。 1.2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概况 商业性矿产查是我国地质工

14、作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质工作实行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分开运行分开管理的机制2。商业性矿产勘查与农业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灾害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旅游地质勘查、大比例尺的区域调查等商业性勘查行为统称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商业性矿产勘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以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的社会生产活动。目前,我国参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经济实体包括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地勘局队,矿业公司的勘查机构,矿产勘查劳务承包公司、行业协会、咨询、评估、律师事务所、信息媒体等中介机构以及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等投资机构3。矿产勘查是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山生命周期的

15、起点,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先行性的产业。 1.2.1 历史沿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地质工作实行的是统一的事业管理模式,没有划分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国家对地勘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计划,地质勘查队伍分别隶属于多个部门。地质勘查由国家财政投入,地勘单位生产的全部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通过调拨的方式供矿山企业无偿使用。矿产地勘查与矿业开发的上下游分离。这种事企混合的模式,产权不清,效率低下,阻碍了我国矿业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逐步实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实行事企分离,出现了商业性矿产勘查新模式。 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以及1998年国务院矿

16、产资源三办法的出台(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出现。我国开始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矿业行政授予方式。随着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商业性勘查市场,市场对矿业权的需求的增加,在国家出让矿业权的一2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公益性地质勘查是按经济属性划分的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此种划分方式不是我国特有的,而是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划分方式。公益性地质勘查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地质成果不具有排他性,而商业地质勘查以盈利为目的。详见:蒋承菘. 试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分会网站,http:/

17、 3刘益康,对“习惯概念”的再认识,中国矿业报,2004年3 月6 日 3级市场外,出现了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矿业权二级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1999年,我国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实现重大变革。地质工作实行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管理,分体运行的机制;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的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矿产地质勘查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矿产勘查市场”和“完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步入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轨道。 1.2.2发展现状 徐向阳在分析我国商业性矿产地质

18、勘查政策、环境和投资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已初步形成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4。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初步形成、宏观管理体系正逐步形成和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投资活跃,第三方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初步形成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管理,初步建立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管理分开运行的机制。 二、商业性矿产勘查宏观管理体系正逐步形成和完善 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宏观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正逐步制定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

19、增国家资本金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价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出台为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过程中的矿权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2006年设立中央地勘基金,对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信息服务制度正逐步完善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等政策陆续出台;国家级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已建立,发布了中4徐向阳,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探讨,指导教师:雷涯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期刊网高校硕士学位论文库,2006年5月 4国矿业投资指南、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等权威信息,为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投

20、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逐渐形成 ()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活跃 近几年,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持续增长。据统计,2006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为416 亿元,同比增长20.6%。这是我国地质勘查投入自2003 年以来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108 亿元,同比增长63%,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矿权明显增加,2006年,全国探矿权数量约2.64 万个(石油、天然气除外),比2005 年增加约21%,比2002 年增长3倍多;2006 年全国有色金属探矿权达9035个,占全国总数的34.2%,有色金属探矿

21、权与金矿探矿权共占全国探矿权总数的55.4%,比2005 年的52%略有上升。2005年,我国铜、铅、锌的探矿权为6020个,占有色金属探矿权的66.6%。 (二) 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家和地方财政增加投入和同时,社会资本和外资逐渐涌入矿产勘查市场。企业逐渐成为投资的主体。据统计,2006年,在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中,属地化地勘单位投资88 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拨款35 亿元,比上年增长67.3%;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投资53 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增幅大于财政拨款。 (三) 商业性矿产勘查第三方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提供矿业权价值评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和储量价值评估、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以

22、及环境质量评审等中介机构逐渐出现,构成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1.2.3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活跃,但总体来说,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尚未突破的瓶颈严重阻碍我国商业矿产查的发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最终会影响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2005年,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贺冰清主任在分析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矿产勘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5,其中一些问题至今有所好转,但多数问题依然明显。 一、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 5贺冰清,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J ,2

23、005年11月 5一方面表现在我国国有地勘单位商业矿产勘查属地化管理、企业化运行体制尚未完全确立。1999,国务院做出地勘队伍改革以来,地勘单位逐步走上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道路。但是,我国地勘单位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事业性运行机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矿业体制改革落后,国有矿山改革困难,许多国有矿山仍然强调特殊身份,力求继续获得矿产资源使用上的差别待遇。以上两个方面构成了目前我国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内外双重性体制障碍,导致 “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二、商业性矿产勘查权益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首先,我国的矿业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对

24、滞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核心制度矿业权的财产权地位不明确,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保障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矿业权运作的公开公正,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其次,矿业权管理不规范,矿业权市场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不健全,对现行的矿业权管理制度认识不统一,执行不到位。存在政府干预较多、审批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混乱、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再次,政府的信息服务职能不到位。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地质信息并没有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缺少服务程序、规范和标准,公众不易获得有关的地质资料,增加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中国矿产勘查开发投资环境的投

25、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第三, 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化程度不高 首先,矿产勘查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矿业资本市场缺失,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债务融资仍然是我国矿产勘查融资的主要形式。其次,矿业权市场混乱,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运行规则、标准、服务不规范,矿业权信息披露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矿业权二级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探矿权流转不畅,地质成果经济价值的实现形式单一。第三,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 当然,商业性矿产勘查运行不畅仍然有其他方面诸多的原因,如地质勘查人才紧缺、人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缓慢、公益性勘查资料的共享未到位等。总之,在国家及其他社会投资主体的

26、共同努力下,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有序化的道路。西部矿业集团正是其中一员,并在其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独特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61.3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及矿产勘查业务介绍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矿集团)是对原锡铁山矿务局进行整体改制,于2000年5月8日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其注册资本16亿元,主要经营铅、锌、铜、铝等常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锡、锑、镍、钼等稀贵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盐湖资源开发,商业地质勘探以及能源等业务,具备独立运营能力。西矿集团基本上形成了由有色基本金属、稀贵金属、商业地质勘探、能源、黑色金属、盐湖化

27、工、国际资源、非金属矿产和其他产业板块(以金融板块为主)的九大业务板块。其中,商业地质勘探业务主要通过西部资源来开展,铅、锌、铜、铝等基本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由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开展,锡、锑、镍、钼等稀贵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采业务由青海西部稀贵金属有限公司来开展,能源业务主要由青海西部矿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西海煤电来开展。盐湖资源开发业务主要由青海锂业有限公司、青海西部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开展,。西矿集团自身作为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负责对各业务板块的统筹管理。西矿集团未来仍将通过投资控股方式发展矿产资源及能源等方面业务。 1.3.1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简

28、称西部矿业,证券代码:601168) 2000年12月1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具关于同意设立“青海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青股审200010号),批准由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06年7月18日更名为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鑫达金银开发中心、株洲冶炼厂(现已改制并更名为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广州保税区瑞丰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该公司。2000年12月28日,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050万元。公司设立时的名称为青海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9日变更为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位居前列

29、的基本金属矿业公司,同时也是西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开发企业之一。公司由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于2000年12月28日发起设立,总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公司注册资本为23.83亿元,主要从事铜、铅、锌、铝等基本金属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2007年7月12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46,000万股A股股票并成功上市,融资62亿元。 根据安泰科提供的行业统计资料,以精矿所含金属量计算,2006年公司为全国第二大铅精矿生产商、第四大锌精矿生产商及第七大铜精矿生产商。2006年,公司的精矿产量(以精矿所含金属量计算)分别为:锌精矿76,635吨、铅精矿60,397吨和铜精矿25,967吨,分

30、别占当年全国锌、铅和铜精矿产量的3.6%、8.2%7和3.4%。 目前,公司全资持有或控股并经营四座矿山:锡铁山矿、获各琦矿、赛什塘矿及呷村矿,此外公司还持有玉龙铜矿51%的股权。公司全资拥有的锡铁山矿位于青海省,是我国年采选矿量最大的铅锌矿。根据贝里多贝尔的评估,于2006年12月31日,锡铁山矿矿产资源储量为2,299万吨矿石量,其中含约37.64万吨锌、99.77万吨铅、1,549吨银和19.97吨金。公司全资拥有的获各琦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储量排名第六的铜矿。根据贝里多贝尔的评估,于2006年12月31日,获各琦矿矿产资源储量为8,283万吨矿石量,其中含约50.32万吨铜、70

31、.46万吨锌和61.29万吨铅。公司拥有51.0%股权的赛什塘矿位于青海省,是青海省采选能力最大的铜矿。根据贝里多贝尔的评估,于2006年12月31日,赛什塘矿矿产资源储量为4,883万吨矿石量,其中含约57.96万吨铜。公司拥有51.0%股权的呷村矿位于四川省,是四川省储量最大的银多金属矿,主要生产锌、铅、铜和银。根据贝里多贝尔的评估,于2006年12月31日,呷村矿矿产资源储量为1,328万吨矿石量,其中约含87.04万吨锌、52.05万吨铅、8.07万吨铜、1,863吨银。公司公司控股的玉龙铜矿位于西藏自治区。根据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年鉴(2006年),玉龙铜矿有潜力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矿。根据

32、贝里多贝尔的评估,于2006年12月31日,玉龙铜矿矿产资源储量为42,165万吨矿石量,其中含约320.02万吨铜。 2006年,公司冶炼板块的产量为30,782吨电解锌、20,890吨电解铅和95,960吨电解铝。除核心开采和冶炼业务外,公司还开展基本金属贸易业务,主要贸易产品包括电解锌、电解铝、锌精矿、金属铜及铅精矿。 公司秉承“矿业报国、资源报国”的发展理念,发扬“信念、忍耐、奋进、成功”的企业精神,倡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工作作风,坚持六个协调发展,(即坚持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发展和坚持员工自身

33、素质进步的协调发展;企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收入和员工收入的协调发展;坚持企业内部大多数优势群体与少数弱势群体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 1.3.2 西部矿业青海西部资源有限公司简介 目前,西矿集团商业矿产勘查业务主要通过青海西部资源有限公司经营。 青海西部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是国内第一家从事商业地质勘探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目前下辖北京西蒙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中色国际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控股公司和7家参股公司,资产总额14亿,主要从事铅、锌、铜、铝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矿产地质工程咨询;地8质勘查技术开发与咨询。公司具

34、有丰富的矿产勘查和开发的经验,成功运作了锡铁山铅锌矿勘探,内蒙古获各琦特大型铜矿勘查,新疆图拉尔根大型镍矿勘探等项目,使西部矿业集团铅、锌、铜资源储量跃居全国首列。 公司目前拥有探矿权72个,采矿权10余个,矿区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涉及的矿种有铜、铅、锌、金、银、钼、锡、铁、锑、铋、铬等。 公司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多年矿业领域经验、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同时,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此外,公司在大力发展自身规划设计、地质工程能力的同时与国内其它专业地质工程团队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伙

35、伴关系。 1.3.3 西部矿业可持续发展与矿产勘查 西部矿业首席地质专家,西部资源董事长邓吉牛博士认为:“矿产勘查是矿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锡铁山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论述: 一、矿产勘查可以延长矿山服务寿命 锡铁山铅锌矿床原勘探地质储量为258万吨铅锌金属量,矿山建设设计时(1982年)的可采储量为236万吨铅锌金属量,通过基建勘探发现可采储量降低为186万吨铅锌金属量,矿山生产能力由原设计的年处理100万吨矿石调整为75万吨,后来通过努力又提高到年处理100万吨矿石的规模。在锡铁山铅锌矿经过10多年的生产后,矿山保有储量大幅度减少,至2000年底,矿山保有储量已不足100万吨铅

36、锌金属量,矿山稳产(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只有6年的时间,已被有色行业列入危机矿山名单中。一旦锡铁山减产或者关闭,则西部矿业公司的发展会非常艰难。 为此,西部矿业公司从2000年开始自行出资在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深部与边部开展大型地质研究与勘探, 2001年开始靶区验证,于2002年2月储量审定后新增铅锌金属量80多万吨,此时的矿山保有储量约170万吨,2002年继续勘探,2003年,锡铁山的保有储量达到240万吨左右,此时已超过1982年时的矿山基建储量。矿产勘查使锡铁山的寿命在原有基础上延长了20年以上。 二、矿产勘查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锡铁山是原有色系统第一个实行采矿新机制的企业,即自

37、1982年基建期开始矿山采矿采取对外委托承包的方式,公司只进行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其它环节,所以,锡铁山铅锌矿年处理100余万吨矿石,实际从事矿山生产的不足500人,9而年产值约3.8亿,人均年劳动生产率达70万元以上。现在,通过地质勘查发现了锡铁山深部较大的资源储量,为了使资源优势尽早变成效益优势,西部矿业公司决定对锡铁山进行技改扩建,将生产能力提高到150万吨,实现矿山年产值5.5-6.0亿元,矿山不但不增加任何生产人员,反而会由于其它项目投产继续减少生产人员,从事矿业生产的人均年劳动生产率将会超过100万元。如果没有地质勘查,则矿山生产能力在2006年以后只能由100万吨降为50万吨,人

38、均年劳动生产率将会大幅度降低。锡铁山扩产基建的投入仅约6000万元左右,这比新建一个50万吨生产能力的矿山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基建时间均大大减少,这就充分体现了地质勘查的作用与意义。 三、矿产勘查可以实现企业的减员增效 国有企业为了提高效益与劳动生产率,通常的措施是采取减员增效,如果没有新的就业岗位,则只能是一部分人员分流,如下岗、买断、提前退养等措施,但西部矿业公司是利用公司员工的技术特长与技术优势通过投资新的矿业开发项目的方式来进行减员增效,即让一部分员工到新投资的矿业项目中并使他们成为新项目的骨干,使原有矿业项目的从业员工进一步减少,即通过发展来增加就业机会。 四、通过矿产勘查可以获取新的矿

39、业投资项目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发展,国家在地质勘查上已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即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所有找矿勘查完全由国家投资“转变为“国家主要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各种商业性地质勘查完全是市场行为“。此时,企业获取矿业项目必须有偿取得。如果一个矿业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找矿勘查投入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西部矿业成立以来,勘查投资逐年增加。公司的地质勘查主要是三类项目,一是生产矿山的深边部进行找矿,形成资源消耗-补偿体系;二是购买国家投资勘探后的矿权进行补充地质勘探,作为新建矿山项目准备;三是同地勘单位合作进行风险地质勘探,以便尽早储备项目。通过这些措施,使公司快速取得矿业投资

40、项目,实现企业的快速做大做强。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结构 本文在借鉴国内学者对国内外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运作模式、融资方式、盈利模式、风险控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对西部矿业的商业矿产勘查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我国建立规范有序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以及矿业勘查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0本文之所以选择西部矿业作为研究案例,一是因为本人就职于西部矿业资源公司,工作实践中的思考是本文的主要来源和动力。二是在西部矿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地质勘查、矿权运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和不断创新。 文章有三章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商

41、业性矿勘查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北京西蒙公司为例分析了西部矿业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实践。文章的主要结构如下: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商业性矿产勘查基本理论框架 第3章 西部矿业商业性矿产勘查实践探索 null 矿产勘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null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现状 null 西部矿业集团简介 null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null 基本概念界定 null 商业性矿产勘查运作模式 null 商业性矿产勘查融资方式 null 商业性矿产勘查盈利模式 null 北京西蒙公司简介 null 矿产勘查工作流程 null 探矿权管理模式 null

42、 获各琦项目实例分析null 结论和建议 11第2章 商业性矿产勘查基本理论框架 “商业性矿产勘查”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是我国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分开运行的产物。商业性矿产勘查主要由涉勘企业、市场环境及政府行为三部分组成。本文商业性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涉及的是第一部分矿产勘查企业的运行机制,包括运作模式、融资方式、盈利模式。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矿产勘查 国际上,采掘业分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和采石业,它们的市场运作方式、资源管理模式差异很大。矿业特指对固体矿产,包括煤和铀的勘查、采掘、加工。矿业的运作由矿产勘查、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和闭坑复垦6个

43、阶段组成。 “矿产勘查”是矿山生命周期的起点,是矿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6。 一、矿产勘查概念的界定 矿产勘查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利用所有可能采用的手段如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方法,针对某地区某一种或某几种矿产资源所进行的勘查活动。 在根本性质上属于一种经济活动。矿产勘查的目的,是发现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开采利用,并能通过开采活动获取利益的矿产资源。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矿床, 未经地质勘查劳动和其他劳动滤过之前, 不过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物质, 是一种自在之物, 没有现实使用价值, 当然更没有任何价值。但经过地质勘查劳动和其他科学劳动滤过之后, 查明了它的确切空间存在位置以及数量和质

44、量, 使它由原来的未知自在之物变成了已知可用之物, 变成了某一确定的产业劳动对象要素,也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7。 二、矿产勘查的工作阶段划分 矿产勘查是矿产资源开采的前续阶段,根据联合国1997年推荐的矿产资源分类框架,勘查阶段划分为:踏勘普查一般勘探详细勘探;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GB/T17766-1999),矿产勘查划对应地分为预查(踏勘)普查详查(一般勘探)勘探(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6刘益康,对“习惯概念”的再认识,中国矿业报,2004年3 月6 日 7贾芝锡.,矿产资源经济学M ,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2 12一般

45、而言,预查(踏勘)阶段主要是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初步的野外观测以及极少量的工程,目的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普查阶段是在选定的区域进行露头检查、地质填图、少量取样及物化探工作,大体查明普查区的地质、构造概况,该阶段最终要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定出详查区的范围。 详查(一般勘探)阶段则是对详查区进行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状况及矿体的特征。 勘探(详细勘探)阶段是在一般勘探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矿体进行详细的钻探等各种采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矿体(层)的连续性和特征以及矿石的特征。 三、矿产勘查投资的特

46、点 矿产勘查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所谓风险, 一般是指发生不幸事件或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后果的概率。地质勘查风险就是地质勘查工作项目投入失败的可能性, 亦即地质勘查项目成果与单位收益的不确定性8。 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找矿风险,或称自然风险。“工作区内有无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品位、组分如何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找矿是认识地质客体(含矿体) 的过程。由于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找矿风险无疑是存在的”9。这是矿产地质勘查最直接风险。从发现众多矿点到探获一个经济矿床的成功率很低, 一般只有1 %2

47、 %,例如,加拿大COMINCO公司在1929年到1969年四十年间,经批准进行矿点检查的项目有1000多个,经检查转勘探的有78个,最后投入开发的仅有18个矿床10。矿产勘查从预查阶段到勘探阶段,勘查区域逐渐缩小、集中于矿体本身,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加大、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度增加,地质工作程度逐步加强,对矿产资源的认识逐步加深,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逐步减少。 二是市场风险, 是由于金属价格、矿产品市场价格不确定性对矿产勘查经济8董晓方,地质勘查风险与风险勘查投资, 中国矿业J ,2000年第9卷第5期 9郭远生,试论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及其控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J,2003年第12期 10中国国土

48、资源经济研究院,矿业权评估指南,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P96 13效果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 三是技术风险或称生产风险,是由于勘查技术、找矿方法和生产管理决策水平的差别而导致矿产勘查效果的不确定性。 (二)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高收益性 高风险的勘查投资一旦发现有效的矿产资源储地后,潜在的收益一般会很高。其投资回报低则为原始投资的数倍,高则达原始投资的数十倍、上百倍甚至更高。例如,加拿大温哥华的西南资源公司,由于在中国云南找到了金矿,使公司的股票从2加元涨至10多加元11。 (三)资本的可撤出性 一旦项目成功其勘查成果可以转让或合作开发,勘查阶段的成本可以迅速变现或形成新的股份资本。 2.

49、1.2商业性矿产勘查 一、概念的界定 关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钱丽苏等12认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生产活动”,“它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进行反复不断观察与研究,力求正确认识和反映其规律性的过程。” 郭远生等13认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是一种按照经济属性划分的地质工作, 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经营成果是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地质储量, 要通过转出矿业权或转入矿产品生产实现勘查投资的回收和盈利。” 徐贻赣14认为:“商业性矿产勘查特指从矿业权市场取得矿业权后,投资人通过勘查投入风险性资金并将所获取的勘查成果出售或转让合作的方式,旨在获取赢利的某一具体的勘查活动,它属于一种风险投资行为”。 2007年,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指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商业性矿产勘查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出资人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