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吉利海峡衛星圖 英吉利海峽地圖 英吉利海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English channel)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 峡(英语:English Channel,法 语:la Manche,布列塔尼语: Mor Breizh,威尔士语:Mr Udd),是分隔英国与歐洲大陸 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 海的海峡。海峡長560公里(350 英里),寬240公里(150英 里),最狭窄處又稱多佛海峡, 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国 的多佛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 望。 目录 1 地理 2 名稱 3 洋流与气候 4 歷史 5 参见 地理 英吉利海峽的長度通常以Lands End及Us
2、hant作為西 端开始算起,最東端為多佛海峽。多佛海峽是整個 英吉利海峽中最狹窄的部分,其最寬處大約在水道 中段的Lyme Bay以及Saint Malo灣之間。相较于一般 的海洋,英吉利海峽较浅,最寬處的平均深度只有 約120公尺;而到多佛海峽时,深度则減至約45公 尺;向東到Broad Fourteens時,深度減少到約26公 尺。 在海峽中的几个重要岛屿中,最著名的是維特島。 远离英國本土西南方的錫利群島則通常因距離太遠 而不被列入海峽中的島嶼。海峽的海岸線,特別是 法國沿岸特別崎嶇。法國的高屯廷半島突出到海峽 中,而維特島则形成了一個因與英吉利海峽平行而聞名的索倫特海峽。 英吉利海峽在
3、地質上仍相當年輕,大部分曾經是更新世的陸地。它被認為於 450000年至180000年之前由兩次因為處存大量冰湖的Weald-Artois Anticline山脊斷 坐标:北纬50度11分01秒,西经0度31分52秒 2009-7-3 英吉利海峡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 wikipedia.org/English_channel 1/3法式地圖 裂所導致冰湖引發的大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淹沒,現在Weald-Artois Antic line因此沉沒在北海中。這場大水持續了數個月之久。使得當地的冰大約以 每秒一百萬立方公尺的速率融化成水。這也使得Weald
4、-Artois Anticline山脊的斷裂 原因不得其解,有可能是火山爆發,或單純的是受不了冰山下的水壓。一當連接 英法的地峽被破壞掉,大水立即湧入把原本的溪谷切成現在的海峽,留下取多流 線型的小島,以及縱向侵蝕的溝槽,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名稱 英吉利海峽這名稱以在18世紀早期時就 被廣泛地使用了。可能出自於16世紀 前荷蘭的航海圖中。在這之前這被西元 二世紀時的地理學家托勒密稱做為英國 海(Oceanus Britannicus),這名字也沿 用到義大利的地圖中,直到1450年時給 了另外一個名稱“canalites Anglie“,法自 17世紀起用的字“La Manche“ 是因為
5、英吉 利海峽長的就像是袖子一般 。 洋流与气候 海峽位於中緯度帶,位於西風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盛行吹拂西風,氣 候溫和,雨量豐沛。由於受到北大西洋暖流支流的影響,氣溫會較同緯度地區高 些,濕度也會更重一點。 歷史 英吉利海峽是不列顛島天然的防禦關鍵,它可以允許歐陸國家介入國內一些事 務,但又不讓來自歐陸的衝突產生危險的威脅,歷史上著名的威脅有在拿破崙執 政時期的拿破崙戰爭,二戰期間的納粹等 這裡也是為數眾多的入侵行動或意圖 入侵的重要場景,包括了羅馬入侵不列顛,1066年諾曼人入侵 1588年西班牙無敵 艦隊,1944年諾曼第登陸等,海峽上的重要海戰則有1652年古德溫暗沙戰爭, 16
6、53年波特蘭戰爭,1692年 Battle of La Hougue 。 在大部分和平時期,海峽則扮 演著連接大眾文化以及政治的樞紐,尤其在1135-1217年安加望帝國統治時期特別 明顯,近千年來,海峽也提供了凱爾特地區上及語言上的連接。 参见 欧洲地理 英法海底隧道 来 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5%90%89%E5%88%A9%E6%B5%B7%E5%B3%A1 ” 分类: 欧洲海峡 2009-7-3 英吉利海峡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 wikipedia.org/English_channel 2/3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18:08。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记的501(c)(3)免税、非营利、慈善机构。 2009-7-3 英吉利海峡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 wikipedia.org/English_channel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