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两首教案篇一:诗经两首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 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过程与方法: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课时安排:
2、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 ,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
3、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 诗始关雎 。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睢鸠(j ji)一种水鸟。窈窕(y o ti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配偶。
4、荇莱(x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 m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笔(mo):挑选。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 ,曰“乐” ,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多媒体显示:关 雎关雎鸟关
5、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在河心小小洲上。尽翻身直到天光。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长和短水边荇莱,采荇人左采右采。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采荇菜左右东西。弹琴瑟迎她过来。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水荇莱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睁眼想闭眼也想。娶她来钟鼓喧喧。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 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6、之情,想追而不得。生 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 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成果展示: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
7、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听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语约义丰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 ,或
8、说它是“刺康王晏起” ,名义上是“以史证诗” ,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3学生再读关雎 ,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 1:题目取自句首。生 2:每句话都是四字。生 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生 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教师小结:诗经 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 。所谓“重章叠咏” ,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
9、,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
10、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1、”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生 1:我认为它是“兴” ,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生 2:我认为是“比” ,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生 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六、试背全诗七、布置作业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2、预习蒹葭 ,结合注释,串解大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朗读全诗,整体感知;美读全诗,重在鉴赏;比读全诗
12、,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开阔视野。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2教师
1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投影显示: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蒹葭伊人溯洄唏湄跻坻浚选两个同学注音。明确:jinjiy rn s hu xmi jch s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蒹 葭芦花一片白苍苍,逆着曲水去找她,清早露水变成霜。越走越高道儿难。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人儿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逆着直水去找她,
14、绕来绕去道儿长。一片芦花照眼明,逆着直水去找她,太阳不出露水新。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芦花一片白翻翻,逆着曲水去找她,露水珠儿不曾干。曲曲弯弯道儿拧。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那人正在隔水滩。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生 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生 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生 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生 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
15、、闪烁不定的。?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 ,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成果展示:篇二: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 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 赋比兴的艺
16、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305 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
17、诗” ,编为“风” 、 “雅” 、 “颂”三部分。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 160 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 105 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
18、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 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6 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二、学习关雎 1顺畅朗读:2注意读音:雎鸠(j ji) 窈窕(y o tio) 逑(qi) 荇(xng)菜 寤寐(w mi)3有感情地朗读。4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想象、交流)5译诗:(1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
19、双。(2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3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4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5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6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 , “情意相与而未尝狎” ,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贴切
20、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 ,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 ,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 ,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 、 “钟鼓乐之” ,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7主题: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的地方
21、。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8表现手法: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初读、感知1配乐朗读课文,
22、体味感情。2读后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情境。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还有其他的理解) ,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学生欣赏、感受)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三、品读、欣赏1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各抒己见)示例 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示例 2:这首诗
23、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示例 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示例 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点拨】看来本诗的确“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3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字含蓄。以表
24、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2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着、 “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3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 ,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4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1 )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2 )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
25、心情浑然一体。(3 )诗人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4 ) “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5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点拨】 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四、表现手法1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起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
26、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2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篇三: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 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 的相关知识,掌
27、握 氓中的写作手法。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能力与方法:1、诵读法与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氓中女子的悲惨命运,结合现实探讨她的命运的社会性。教学重点:1、 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教学难点:1、 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乐府诗中的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
28、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 (板书:诗经两首氓。 ) 氓选自诗经卫风 。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 蒹葭 ,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 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共 305 篇 又分为风,雅,颂。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
29、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 3000 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 300 首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关雎 蒹葭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氓看大家觉得诗经中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同学们有谁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诗经六艺?所谓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板
30、书: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之体,也就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则是诗之用,就是诗歌的写作手法。风指十五国风,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共 160 篇,诗歌中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是诗经的核心内容,也是诗经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是宫廷正乐。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风遥的作品。颂共 40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曲。赋: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兴:本义是“起” ,因此又多称 为“起兴”,先言
31、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 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比兴是经常连用的。二、整体感知:1、教师初读课文,正字音。2、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看看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故事。明确:本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最终因为年老色衰被丈夫遗弃的爱情悲剧。三、梳理文本:氓是指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蚩蚩:忠厚的样子。 “之”是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没有具体意义。 “匪”通非,不是的意思。愆:拖延。 “秋以为期”是倒装句式“以秋为期” 。 载:是动词词头,没有意义。体:是卦象。咎:灾祸。说通脱,摆脱。“三岁
32、”并不是指具体的三年,而是指多年。爽,过错。 “靡”是没有的意思。夙兴,早起。夜寐,晚睡。 “言”在这里是助词,没有意义。咥,是笑。泮通畔,边,岸。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是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看不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33、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四、重点研
34、习:1、请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故事情节发展把诗歌分段。(1 )诗歌的前两章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恋爱婚姻所以我们把前两章分为第一部分,恋爱(12) 。(2 )三四五章描写女主人公的婚变过程所以我们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变(35) 。(3 )诗歌的第六章写女主人公清醒坚决的分手,把它概括为诗歌的最后一部分决绝(6)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赋、比、兴 )2、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明确:女子
35、的感情变化则是由恋爱时的热情幸福到婚变时的怨恨沉痛最后到决绝时的清醒刚烈。“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温言相劝,善解人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天真痴情,甜蜜温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沉痛告白,告诫女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忠于爱情,却遭变心。“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勤劳辛苦,无怨无悔,却遭虐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亲人误解,独自伤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认清现实,清醒刚烈。3、请同学们用具体的诗句来列举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是叙事诗通篇用赋
36、的手法来叙述故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使用比兴手法,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谊深厚,用斑鸠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句也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前后对比把桑树落叶前的新鲜润泽和落叶后的枯黄进行对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谊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来越远,不知回头。4、大家说说诗歌中塑造的两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男主人公没有好的媒人就来求亲从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生气说明他性格怎么样?任性。婚后
37、氓不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还因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对女主人公拳脚相加,充分体现了他的易变,专横暴躁。婚前真挚的誓言和婚后的变心也体现了他的不负责任。女子在温柔的劝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没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坚定地约好了婚期,虽然在诗经时代男女婚姻还没有受到那么深的礼教束缚,但是娶妻还是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和媒人提亲的。女子自己决定了婚期更显她的有主见和一往情深。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则描绘出了恋爱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为体现了她的痴情。婚后女子没有抱怨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任劳任怨,表现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专一。婚变后女子清醒坚决的分
38、手也体现了她的坚强,自爱。女子从恋爱到决绝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妇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5、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说主要责任在于氓。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也有同学说责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与他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
39、,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男子可以变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社会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婚姻不稳定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诗中说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但是这种说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说的难免带有主观抱怨的成分,也没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败的原因。女子婚后任劳任怨,勤劳持家确实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但是却失去了原来的个性光彩,变成一个乏味,没有情趣的木头人导致氓的变心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 诗经两首 氓一 诗经原名 诗又称诗三百 共 305 篇 又分为风,雅,颂。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40、六艺:风雅颂赋比兴。二氓情节:恋爱 婚变决绝情感: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手法:赋,比,兴,对比人物:氓:急躁,任性,易变,专横暴躁,不负责任女子:温柔体贴,有主见,痴情,勤劳,任劳任怨,刚烈,自爱教学反思:采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2、理解征人的情感。3、背诵。能力与方法:1、诵读法与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士兵为国奉献及思想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
41、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 ,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二、研习文本: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2、何以见得?明确:“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3、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明确:“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
42、我哀”总结: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4、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 “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反复!前三章都以 “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 多数学生:重章叠句5、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反复咏叹“曰归曰归” ,渲染突出思归心切!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6、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明确: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