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的古今意义(文档 6 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秋的古今意义的资料 6 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第 1 篇古今异义1 安: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 “安全”等。 马说2. 鄙:蜀之就鄙有二僧。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为学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曹刿论战3.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出师表2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 孟子二章 如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
2、“这样”的意思。桃花源记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木兰诗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口技耳:不习渡水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宋定伯捉鬼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 愚公移山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孟子二章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口技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陈涉世家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出师表郭:青山郭外斜。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于姓氏。 过故人庄盖:
3、盖为不识者。盖:古义,句首发语词,表示3推论;今义,盖住、盖子。 荔枝图序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山坡羊. 潼关怀古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陈涉世家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愚公移山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核舟记 借第:借第令毋斩。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义,表示次序。 陈涉世家经纶:经纶
4、事务者。经纶:古义,治理,筹划;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与朱元思书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孟子二章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 出师表间: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曹刿论战4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送东阳马生序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桃花源记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出师表 可: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核舟记可以:可以一战。可
5、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曹刿论战 戾: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与朱元思书烈士:烈士暮年。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龟虽寿情: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曹刿论战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桃花源记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孟子二章5其实: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
6、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晏子故事两篇儿女:儿女共沾巾。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r 如入:入则无法家拂。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孟子二章社:箫鼓追随春社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 游山西村虽: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或: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口技十九:死者十九。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19) 。 塞翁失马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出师表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
7、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陋室铭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出师表6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师表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送东阳马生序 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桃花源记无为:无为在歧路。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往往: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 陈涉世家 闻: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口技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
8、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曹刿论战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陋室铭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小石潭记鲜美: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桃花源记 爷:卷卷有爷名。爷:7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木兰诗义:引喻失义。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 出师表益:不治将益深。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扁鹊见蔡桓公喻: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孟子二章狱:小大之狱。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
9、的地方。 曹刿论战 子:子何恃而往。子: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为学 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曹刿论战 识:默而识之。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论语十则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木兰诗坐: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晏子故事两篇曾:曾不能魁父之丘。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 愚公移山征:征于色。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孟子二章钟:万钟于我何加焉。钟:古义,一种容器;今8义,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鱼我所欲也忠: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曹刿论战第
10、2 篇古今意义【信】 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今义:书信【金】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 ;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币】 古义:礼物;如: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钱币【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今义:年长之人【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9【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它来。 。 。 。 。 ;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有意】 古义:同意
11、,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今义:故意【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今义:照顾,考虑,顾及【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今义:缺少钱财【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走】 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今义:行走)【提】 古义:读作 d,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今义:
12、垂手拿着【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10今义:称中医医生【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今义:量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周围侍从;左右既前,斩荆轲 今义:方位名词,或大约。【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今义:残废【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今义:往复,重复,复习【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今义:相遇,遇见【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今义:将来,以后【不顾】古义:不回头:如:终以不顾今义:不顾及【亲】 古义:亲近,近身:如:则秦王未可亲也;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课改只要求
13、掌握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第 3 篇11谈古代礼仪在现在的作用和意义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足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礼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身份,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遵礼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和前提。礼成为一种外在的规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对于处理和维系社会政治关系及人际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 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综合国力的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14、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滑坡、腐败现象的滋生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合理、及时地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这就要求我们要批判地继承“礼”,汲取内在精华,并大力倡导推广。这对于现今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有序运行,净化改善社会风气,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融洽的氛围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礼”是人际关系中最公平中正的表现形式,人人都必须约之以礼、行之以礼。对个人来讲,让生命过得有意义并使自己完美,同样需要礼待自己。心灵12秩序的建立就是礼的道德的现实践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就是约束自己,复礼就是符合礼制。这种自我约束和礼待他人,有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
15、成,调和各种冲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文明与礼貌是紧密相联的,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达到这样的道德规范,即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群体的和谐和团结。讲礼貌是文明涵养的一种表现,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客观需要。由此礼成为人际关系的粘合剂、社会和国家的内向凝聚力。第二, “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有序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居的前提,是人们的一种需要,礼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法。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依靠礼乐制度来保障的,通过礼的约束、调节和控制,能使国家成为一个稳定而有序的国家,社会成为一个安定而和谐的社会。和谐有序,是人类社会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追求目标。社会由各种层次按
16、一定的结合方式构成一个整体,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呈现出一定的秩序性。透过“礼”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和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第三, “礼”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达到一种社会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高度相统一的状态,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同样应该守礼。人类的生存离不13开自然环境,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总量相适应。人类对自然的无量开发和无情掠夺所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中国古代礼仪中,吉礼为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中国古代的礼仪中保留了这份原始的对
17、天地的崇敬,我们今天更加应该继承并发扬,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 第四, “礼”与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关系。 “礼”构筑了“法治”之外的人情世界,为营造温情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与国家的和谐与喜乐建起了一座桥梁。 “礼”从人的心灵和美德塑造方面弥补了法治的空缺,通过这一途径提高了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了群体、社区的关系,促成了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建立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礼”的世界意义在于对自我的克制和对他人的尊重,以实现最大范围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友好与和谐。因此,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礼仪。今日人们在礼仪上的成就远不如先人。
18、而先人的礼仪之道的理解在今日的世界中依旧有着很深的影响。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这值得我们这些后人们去好好效仿,掌握。 中国古代礼仪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是交友之道、修身之本,而且也是为政之道、立国14之本。今天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诸多领域出现所谓“礼崩乐坏”的情况下,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古代礼仪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 4 篇可以 古义: 今义: 谤 古义: 今义:再 古义: 今义:所以 古义: 今义: 开张 古义: 今义: 痛恨 古义: 今义: 卑鄙 古义: 今义: 感激 古义: 今义: 牺牲
19、 古义: 今义: 何苦 古义: 今义: 地方 古义: 今义: 涕 古义: 今义:虽 古义: 今义:等 古义: 今义:诚 古义: 今义:亡 古义: 今义:乘 古义: 今义:得 古义: 今义:下 古义: 今义:鲜美 古义: 今义: 交通 古义: 今义:15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走 古义: 今义:股 古义: 今义:会 古义: 今义:比 古义: 今义:可 古义: 今义:简 古义: 今义:其实 古义: 今义: 病 古义: 今义:坐 古义: 今义:答案: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谤 古义:指责别人过错 今义:诽谤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或行为重复所以
20、 古义:用这些办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连词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设立后营业痛恨 古义:痛心和遗憾 今义:深切憎恨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产生好感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何苦 古义:何愁,愁什么 16今义:何必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地域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待诚 古义:果真 今义:诚实亡 古义:逃亡 今义:死乘 古义:量词,辆 今义:乘坐得 古义:发现 今义:得到下 古义:攻下 今义:与上对立鲜美
21、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品味道好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走 古义:跑 今义:走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会 古义:适逢 今义:能比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可 古义:大约 今义:是简 古义:挑选 今义:简易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 病 17古义:辱 今义:生病坐 古义:犯罪 今义:身体不舒适第 5 篇研究古代文学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摘 要 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历经淘洗而不衰,现在看来,仍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然而,在现在一个
22、市场经济社会,非功利的古代文学少有人问津,那么研究古代文学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价值与意义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关键词 古代;当今;文学;社会意义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了一鳞半爪。尽管零星破碎,但却是最早为人知的历史,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虽语言简陋,却记载了原始生民真实的生活。至文字产生之前,文明就已经存在,文字的产生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卜辞,再到钟鼎铭文,文化借助文字延伸,如果说原始社会,诗乐舞一体,18那
23、么到春秋时期,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产生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便是文明的一种进步,而先秦文学文史哲不分的状况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互有侧重,经学之于两汉文学、禅学之于唐宋文学、理学之于宋明文学;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等都标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在漫漫文明长河中流光溢彩。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我们不难了解,古国的成长与曾有过的辉煌。第 6 篇6 月 12 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 2016“崂山论道”在千年古道观青岛崂山太清宫举行。数百名国内外高道大德、专家学者与会。四观书院廖彬宇(笔名:周易玄)院长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旨发言。在开幕式上,中国道教
24、协会会长李光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致辞,围绕道德经的当代诠释、道教洞天福地与环境保护、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刻阐述。随后,中国(崂山)道家文化书画院在崂山太清宫弘道院揭牌。揭牌后,书画院迎来“浸润国学文化感悟崂山道风”19首场书画艺术展,邀请广大市民和海内外专家学者参观浏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等参观“浸润国学文化感悟崂山道风”首场书画艺术展。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经过 2008 年及 2010年中国崂山论道活动等大型道教文化活动,崂山道教的文化魅力不断提升,崂山在道
25、教文化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此次论坛将进一步彰显道教文化在崂山文化长卷中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崂山卓立于国内道教名山打上深深的文化印记。据介绍,崂山道教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在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长河中,涌现出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丘处机等高道大德,形成了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文学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并留下了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演绎了崂山道教最悠远、最绚烂的传世经典。2016“崂山论道”的举办地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 50 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
26、的一处道教殿堂,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 904 年) ,20道士李哲玄来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等在此弘阐全真道,信众甚多,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全真随山派之祖庭。四观书院廖彬宇(笔名:周易玄)院长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执古御今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的主旨发言,引起现场嘉宾们的热烈反响。青岛市宗教局孙宗子局长在会后专门找到周易玄先生,告诉他早在贵州省安顺市担任市长时他就曾关注到易玄先生的思想言论,他同时约请周易玄先生此次在岛期间能抽时间再到宗教局讲学;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浙江天台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
27、告诉周易玄先生,他曾读过易玄先生的论著,希望有时间能邀请周易玄先生到桐柏宫讲学。下为周易玄先生的论文纲要:21 世纪的今天,科技日益昌明,物质日益发达。然而,科技文明向上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关切人心,是否在向下滑落。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现代社会就是处在一个充满目眩神迷、靡靡之音、贪图口腹之欲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现代人的心灵能否不随着物质的飞速发展而膨胀,依然保持那一份坚守、坚定、坚毅和坚持?21老子在第十四章中提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句话,说明了老子提
28、出来“道”的思想,是穿越时间,没有空间局限的概念。换言之, “道”,就是真理。因为只有真理,才能够与时俱进、永恒不易,颠扑不破,并且对今天的人类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老子的智慧包含在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修性炼命等多个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道?我在拙作老子汇通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借现代西学设喻,而使人明了“道”为何物。现代西学中,有投影与投影源之说。譬如,就维度空间言,低维空间是高维空间之投影,高维空间乃低维空间之投影源。线、面、体分别是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一维空间是线,由无数个点结合而成,点便是一维空间之参数。人若站在一维空间之上,要想把握住一维空间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为一
29、维空间这条直线可以从正无极到负无极无限延伸。然而人若能离开一维空间一点,即把境界升华一格,进入二维空间层面。便能驾驭和把握一维空间了。二维空间乃是一个面,一个面由无数条线结合而成。换言之,二维空间乃由无数一维空间结合而成,再换言之,二维空间便包含了一切一维空间,即一维空间乃二维空间22之投影,二维空间乃一维空间之投影源。二维空间比一维空间仅仅多出一个维度,却多了无穷多倍的信息与能量自由度。线便是二微空间的参数。人若站在二维空间里,要将二维空间一切的信息都把握住,亦是绝无可能。因为二维空间这个面亦可向周边无限延伸。但是若能升华我们的境界一格,进入三维空间,便能驾驭和把握二维空间了。?(嘉宾们步入
30、会场)三维空间乃是一个体,一个体由无数个面结合而成。换言之,三维空间乃由无数二维空间结合而成,再换言之,三维空间便包含了一切二维甚至一维空间,即二维空间乃三维空间之投影,三维空间乃二维空间之投影源。三维空间比二维空间又仅仅多出一个维度,却又多了无穷多倍的信息与能量自由度。面便是三维空间的参数。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世界里,要想将三维空间里一切信息都把握住,亦是绝无可能。因为三维空间这个体亦可无限增大。但是若能升华我们的境界一格,进入四维空间,便能驾驭和把握三维空间了。四维空间乃是在长宽高此一体之外加上一条时间轴。换言之,四维空间便跟时间有了关联。故而古人对时间极为看重,譬如老子在后文中所言“
31、道曰远,远曰逝,逝曰反”等,实则亦可理解其为在描述时间。如前文而知,每多出一维空间,便多出无穷多倍的信息23与能量自由度。要驾驭低维空间,便须升华到高维空间。然而四维空间亦非究竟的。在四维之上还有五维、六维,乃至万维。最后现代物理学中,将最终的维度空间,称为“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换言之,一切维度空间,皆是“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之投影。一切 N 减一维的空间,皆由“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所投影。它是一切维度空间的总投影源。而物理学不知其名,故称之为“N 趋于无穷大”;老子知道了它,亦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印度佛教不知其名,故将之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意思是没有比之更大更上层次的
32、了;西方耶稣基督不知其名,故称之为“上帝”,一切皆是上帝之子,意即一切皆是其所投影。如此便好理解,老子后文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若从此之物理学角度言,道便是“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所生之一便是“N 减一维宇宙空间”,照此类推,又不断投影,最后投影出了万物,即投影出所有维度空间。我们亦可如是理解,老子唯恐论述过于繁琐累赘,故简明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类的肉体局限于三维空间之内,但是由心所生之意识能量却能超越三维空间抵达四维、五维、乃至万维。由此而言,人心无有局限。可以直抵 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亦即古人所谓人心可以直抵天心,人心便是天心,人心便等于
33、一切维度空间之总投影源。人心能直抵 N 趋于无穷大24宇宙空间,那么也就是说人心就是 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这就是佛家所谓“一切由心所造,一切由心所生”,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而人心被三维空间中种种欲望、杂念等牵缚与遮盖。故人心十分难以超越三维空间之外。故而要想超越三维空间乃至抵达 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证得真如境界,这便要取决于人心修行之精纯度。人心越宁静越精纯,其意识能量便能进入更高维度空间。能够如此,便是所谓的成圣,所谓的成佛。心完全不受牵缚与遮盖,佛家便称之为“心性光明”或“自性光明”。后面老子所谓“使人心发狂”便是指心地不再光明,而受污染与牵缚太多。老子又有所谓“不如守中”
34、,便是守护那颗真心之不受遮盖、不受污染、不受牵缚,如此一来,也就不受阻碍,直抵 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亦即所谓直抵真如。?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与易玄先生而老子所谓“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亦可如是理解,无名者,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万物万维之空间皆由其所生。有名者,N 减一维空间是也,投影源之谓,故称为母。一切投影皆来自于投影源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就是在 N 减一维空间里,投影源与投影都是一体。如三维空间是二维空间的投影源,但是三维空间又是四维空间的投25影。如此一个维度空间投影一个维度空间,称为“玄之又玄”,即不断连环投影之
35、义。连环投影,而形成万有乃至万维宇宙空间,则称为“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一句亦可由是理解。道是 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它真实不虚存在,甚至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亦是它的投影,也就是它。如此称为“道,可道”。即可以见到道的现象,是我们三维空间,甚至二维空间、一维空间。但是这个现象,又不是究竟的道的现象。因为其亦只是一个道的投影,故名“非常道”。所以名可以如此去称呼,但是又并非真正所称呼的这个名。因为你没有真实的证到,没有真正的体认到 N 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则一切都只是现象,只是投影出来的现象而已。故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譬如道德经第十六章率先立训:
3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四十七章所谓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三十七章所谓“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又有随时入于定境之教,第二十六章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故而玄者,旋也。周转而完满,则自含一切,天道已备地德,已涵万物,故天者高高在上,覆盖万有。既含地德,则老子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则知,同者玄也,玄26者,同也。由天道而玄同地道、玄同人道、玄同万法万有。故玄之又玄者,同之又同之谓也。天地合同而生物,天地玄同而生有。故言“天圆地方”,乃天地玄同之象矣
37、。方者本也,固守其本,抱元守一,而天道自成, “善抱者不脱”之故也。盖因其有根本,不为外物所牵,内心方正静定,如来自见。放之于外,则圆融完满,如佛陀之境,视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平等,甘露普降,周遍三界。为人实当若此,外圆内方,以象天地,则必顶天立地而成圣也。内守其方,则内圣内明,随性使然,皆是王道,自成神功,故天地之象,外圆内方,后人括之而曰“内圣外王”者是也!所以通过这样一段表述,我们知道,道是最高维度空间,能驾驭一切低维空间。这个高维空间其实就是人的境界和智慧,现代物理学所谓的意识能量;而低维空间就代表了物质能量。人只有进入了高维空间,就自然能够驾驭低维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驾驭物质,
38、易经所说的“厚德载物”。道家文化所给我们最大的指导,就是让我们的精神不断地升华,境界不断地提升,格局不断地放大。所以老子的思想,无一处不是在为我们能够升华境界、促进修为而做出具体的指导。我们将这样的指导称为“修道”。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在这里,无为其实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至27高无上契合于道的境界。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有两条途径,一条叫为学,另一条叫为道。为学的方法就是不断广泛深入地学习,汲取智慧;为道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去欲。去欲就是损,损掉自己的欲望。这一点在第十九章中有很完整的表述与参证,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39、,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里“绝学”的概念并不与前面的“为学”相矛盾。这个“绝学”是绝奇技淫巧,是绝掉因为欲望膨胀而引发的机巧。去欲所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就是归真。老子提出的无为也好、知足也好、寡欲也好、弃智也好等等,全部都是为了进入归真的状态。只有进入归真的状态,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能够达到无为的境界,才能达到道的境界。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是什么呢?是人心。守好自己这颗真心,也是归真的状态。把心守好了,叫做“深根固柢”,就能够直达 N 趋于无穷大,也就是进入最大投影源、最高维度空间。达到这样的境界,好处是什么呢?老子在第三十五
40、章的表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就是你占据了制高点,俯瞰一切,统领一切,驾驭一切。你把最大的东西抓在手里,天下都会跟着你走,而且走得畅通无28阻,最后还圆满吉祥。所以老子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我看来,就对应了易经的三易思想,道对应了不易;可道对应了简易;非常道,对应了变易。怎么去理解呢??(中国道教协会张高澄副会长与易玄先生交谈)道是真理,是“不易”。而当你达到道的境界时,你就能够提纲挈领驾驭一切,把所有纷繁复杂的事情都能简单化处理。纷繁复杂是呈现出来的一种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变易”。老子讲“万物负阴以抱阳”、 “长短相形
41、”、 “高下相顷”、 “前后相随”、 “祸福相依”等等,都是对这种规律的一种把握。本次论坛 13 日落幕。三天时间,青岛大剧院祈福音乐会、“崂山论道”主题论坛、 “浸润国学文化感悟崂山道风”书画艺术展、专题研讨等多项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 200 余位海内外道教界人士、专家学者,阐经释道,分享智慧,近万名市民参与其中。“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在“天人合一”和谐之美的崂山胜景中,中国道教协会、各省市道教协会高道大德、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中国道教传统文化研究盛典,展示了博大、多元、包容、开放的传统道家文化,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写下了光辉的青
42、岛篇章。29本次闭幕式由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王卡研究员做学术总结,随后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江敦涛、青岛市宗教局副局长周晓春、中国道协副会长、山东省道协副会长张诚达道长、中国道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相继发表致辞。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王卡研究员总结表示,道教的发展正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活动期间召开的道协常务理事会上启动的两个重大学术研究项目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了对道教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江敦涛在闭幕式致辞中说,本次崂山论道活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启迪和启发,为崂山这座中国道教名山增添了活力和魅力,充分体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所在。崂山文化源远流长
43、,底蕴深厚,是起始于 8000 多年前东夷文化的历史厚重之地,是以“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著称的道教文化名山,是以山海文化、茶文化、渔文化为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乡,也是旅游文化、节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方兴未艾的现代文化之城。我们将进一步发掘崂山文化的价值、优势和特色,努力把“崂山论道”活动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推动崂山文化与生活同行、与经济同行、与时代同行。?中国社科院王志远教授与易玄先生交流30闭幕式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致辞表示,2016 崂山论道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道德经的当代诠释、道教洞天福地与环境保护、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
44、新性发展等议题的深入讨论,体现了道教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适应社会、努力寻求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的探索与追求。来自道教界的同道和学术界的朋友们围绕主题从教内教外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秉持随方设教、与时偕行的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道教教义教规进行系统的整理,作出恰当的阐释,论道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荣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熊铁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吉宏忠在本届论坛上就探讨老子的“生态文明”论、对道教文化的新思考、优秀道教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发表了内容丰富的主旨演讲。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还应该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发掘出来,让人们在观光中去体验。蒲松龄的故事里有好多关于崂山的传说,我们应该赋予景点更多人文特色”,他认为,青岛崂山既有“洞天福地”幽深静僻的自然风光,又有大量道教历史名胜文化遗存,是人们冲洗精神尘垢、平息浮躁心灵的理想之地,有条件将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