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tp:/ 研究棉纱的毛羽指数和捻度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 cTT 纱线性能测试仪,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与机件的磨损,并测试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毛羽指数和不同捻度的棉纱磨损性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棉纱在相同线密度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纱线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纱线的磨损性能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如何更有效地改善纱线的磨损性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测定纱线磨损性能的方法无统一标准,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纱线磨损性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多种来自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线密度的环锭精梳棉纱作为测试对象,模拟
2、了棉纱在高速运行中对机件的磨损。通过测试不同棉纱的磨损性能,探索并建立了在线密度相同条件下棉纱磨损性能与毛羽指数和捻度问的关系。1 试验部分11 试验仪器本文测试棉纱磨损性能和毛羽指数所使用的仪器均为美国劳森一亨谱希尔(Lawson?Hemp hill)公司生产的 CTT(Constanf tension tansport)纱线性能测试仪。磨损性能的测试原理如图 1 所示。仪器采用高速运动的棉纱对铜丝的磨损程度来模拟织造生产时棉纱存高速运行状态下对机件的磨损程度。铜丝由两个钳口固定,棉纱跨过铜丝在一定的初加张力和速度下运行,直到铜丝断裂,通过测长装置测最铜丝断裂时棉纱的运行长度,用这一长度反映
3、棉纱对纺织机件的磨损性能。CTT 对纱线毛羽的测试原理是利用 CCD 摄像头精密地扫描纱线直径,CCD 感光阵列将感应到的光姒转化为电压信号,再由其中的模数转换电路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得到一幅纱线外观的数字图像。并根据设定的灰度域值得到纱线的主十轮廓、纱线的毛羽图形以及相应的纱线毛羽指数,、所谓“毛羽指数” 即单位长度纱线内,纱线单侧面上伸长出长度超过某一设定长度值的毛羽根数的统计值。棉纱捻度的测试办法采用的是退捻加捻法,测试标准为 GBT 2543?1989。12 试样及测试条件本文所使用的试样是来自 44 个不同企业的环锭精梳优级棉纱,其线密度值如下:纱线编号 线密度texAl A 10
4、182B1B12 145C1 C13 97D1 D9 72测试条件:温度 20,相对湿度 65,初始张力 1 cNtex。2 结果及分析21 测试结果在实际生产中棉纱对机什的磨损都是在高速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本文采用 360 mmin 的纱线运行速度进行测试。通过记录铜丝被磨断时棉纱运行的长度来表征棉纱埘铜丝的磨损情况。此外,由于公认的棉纱有害毛羽长度为 3 mm,本文在利用 CCT 测试毛羽指数时选取的设定毛羽长度为 2687 mm。测试结果如表 1 所示。2。2 结果分析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由表 1 所测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试样均为优级的环锭精梳棉纱,即条干均匀度基本一致,但是由于纱线的线密
5、度、毛羽指数和捻度的不同,测试由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有很大差异,即各种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和不同毛羽指数的棉纱对铜丝的磨损是不同的。本文分别采用 182tex、145 tex、97 tex、72 tex棉纱,对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与其毛羽指数、捻度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如下所示。在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后,在显著水平 =010 的条件下,本文还埘其显著性进行了相关系数 r 的检验、F 检验以及 t 检验,具体计算结果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以看出,在线密度一定和显著水平 =010 的条件下,相关系数 r 均接近于 1,F 值也均大于 F。所以认为 x1、x 2 与 y 有显著的线
6、性关系,即回归效果显著,也就是说毛羽指数和捻度从整体上能较好的反映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通过对每个自变量的 t 检验,?T 1?和?T 2?均大于 说明毛羽指数和捻度单独对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对于线密度为 182 tex、14 5 tex 和 97 tex 的棉纱,回归系数即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与毛羽指数是正相关的,与捻度是负相关的,说明棉纱的磨损性能会随着毛羽指数的增大、捻度的减小而增强;而对于线密度为 7 2tex 的棉纱,回归系数 即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与毛羽指数和捻度均是负相关的,说明线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棉纱的磨损性能会随着毛羽指数的增大、捻度的增大而
7、减弱。222 回归模型的比较通过上述回归模型的建立不难看出,在棉纱规格相同、条干均匀以及线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棉纱的磨损性能与其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毛利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也均是显著的。但是对于相同线密度的棉纱,回归模型中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为了比较各自变量作用的大小,本文将样本数据作了标准化处理,求得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各纱线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如下所示:纱线 毛羽指数系 捻度系数数的绝对值 的绝对值A 棉纱 1 44045 107413B 棉纱 1 71082 83345C 棉纱 2 31956 49422D 棉纱 3 24211
8、137692从以上可以看出,标准化处理后毛羽指数的系数均大于捻度的,说明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是大于捻度的。此外,毛羽指数的系数是随着纱线线密度的减小依次变大的,也就是说随着线密度的减小,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会增强;随着线密度减小且不小于 97 tex 时,捻度的系数是变小的;随着线密度进一步减小,捻度的系数却又迅速变大,表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是随着线密度的减小先减弱后增强的,并在线密度达到 97 tex 左右时最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纱线捻度和毛羽情况来改善棉纱的磨损性能。3 结论(1)棉纱在线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
9、线性关系,而且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也均是显著的。(2)182 tex、145 tex 和 97 tex 棉纱的磨损性能随着毛羽指数的增大、捻度的减小而得到改善,而线密度较小的 72 tex 的棉纱其磨损性能则是随着毛羽指数的减小,捻度的减小而得到改善。(3)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是大于捻度的。随着棉纱线密度的减小,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增强;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是先减弱,然后大幅增强,并在线密度到达 97 tex 左右时最低。关于减少浆纱毛羽的探讨2008-04-21 随着无梭织机应用的不断扩大,织机速度越来越高,减少浆纱毛羽是浆纱的主要目的之一。浆纱毛羽
10、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无梭织机生产的坯布产品质量。因此,如何减少浆纱毛羽己成为广大浆纱人士共同关心的热点课题。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浆料和浆纱技术 2007年会”上对其作为主题进行研讨,本文是在学习和消化会议研讨内容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的一些数据,提出了减少浆纱毛羽的有关工艺措施,并从工艺创新方面作大胆设想,提出进一步减少浆纱毛羽的一些新举措,供浆纱同仁们探讨。1 对织造有害毛羽的认识在织机的织造过程中,普遍认为毛羽长度超过 3才会对织造产生有害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在开口过程中,经纱毛羽与相邻经纱发生缠绕而造成梭口不清,从而增加经纱断头和纬向阻断,影响织机效率的提高,并且会影响布面质量(雨状条影)
11、和增加织造疵点。所以研究减少浆纱毛羽这一课题,应把毛羽长度锁定在 3以上的毛羽为研究对象,将 3以上的毛羽降低率作为浆纱质量的重要指标。2 重视上浆前的纱线毛羽状况从现有的上浆工艺条件看,短纤纱线通过上浆只能减少毛羽,而无法消灭毛羽,所以必须重视纱线上浆前的毛羽状况,尤其是毛羽长度的分布,毛羽长度越长,浆纱贴伏的难度越大,对织造的危害越大。2.1 Uster 公报的毛羽指数(H)毛羽指数(H)是表示在检测纱线长度内,所有伸出毛羽的总长度与检测长度的比值。纺纱厂提供的筒纱毛羽指数(H) 是一项重要参考数据,但对提高浆纱可织性存在以下两点不碓定性:一是毛羽指数(H)包括对织造影响几乎很小的 3以下
12、的毛羽;二是不同毛羽长度对织造的危害不同,同一毛羽指数值,对提高浆纱可织性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山东某公司生产的 CJ 7.3tex 纱,各项质量指标(包括毛羽指数)均达到Uster 公报 5% 25%的水平,但由于超长毛羽多,最长毛羽达 15mm 以上,最后浆纱质量无法满足织造要求,喷气织机效率只能达到 60%左右。该公司生产的 CJ7.3tex,几乎没有一家织厂能用得满意;相反,毛羽指数(H)值在 75%水平,但短毛羽多,结果织厂反映很好,喷气织机效率高达 95%以上。这说明 Uster 毛羽指数(H)无法正碓反映原纱毛羽和浆纱质量的关系。2.2 建立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鉴于上述分析,
13、建立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就有一定实用价值,可让其指导生产实践,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普遍认为,毛羽对织造发生危害的长度是指 3以上的毛羽,长度3毛羽,一般认为较小,可以略计。在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中可以不予计数。而毛羽长度越长,对织造的危害就越大。为了体现毛羽对织造危害的程度,并且要易于操作,采用毛羽长度分挡评分制,分值越大,对织造的危害就越大,其评分标准建议如下:(1)毛羽长度在35,每根毛羽评 0.5 分;(2)毛羽长度在 510,每根毛羽评 5 分;(3)毛羽长度在 10以上,每根毛羽评 50 分。2.3 毛羽检测方法的讨论2.3.1 检测工具(1) 毛羽检测板在黑色绒面板(
14、深色纱用白色板)上分别划有纱线位 10 条,每根检测纱线长度为 10,并在纱线位两端设有夹纱槽,以便固定纱线位置; 在纱线位的上方,分别划出与纱线位相距 3、5、10三根测量线;(2) 纬密镜(3) 织物分析针(4) 记录统计卡: 每张卡上可记录 10 根纱线长度为 10的毛羽数,分别统计35、510和 10以上毛羽根数,并分别按标准评分,总分即为 1m 纱线的毛羽评估。2.3.2 检测操作及步序(1) 检测纱线依次固定在毛羽检测板的纱线位上;(2) 用织物分析镜和织物分析针清点纱线 10长度内,35、510和10以上毛羽根数,并分别记录到统计卡。对倾斜状态的毛羽长度可用分析针轻轻拨正后测长,
15、要避免毛羽与纱线连接处被损伤;(3) 统计不同毛羽长度区间的平均值和 CV 值;(4) 按评估标准计算分值。收集不同纱号、织机效率、纬停次数的浆纱样品进行实际检测,以寻找出碓保浆纱质量的毛羽分值。2.4 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的特点(1)工具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2)能正确反映纱线毛羽对织机生产的影响,为织厂采购机织用纱提供可靠的依据;(3)为广泛开展减少浆纱毛羽的试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3 减少浆纱毛羽的讨论3.1 正确选用浆料上浆不用 PVA 是减少浆纱毛羽的基础。由于 PVA 浆膜的断裂伸长高达 200%以上,在模拟浆纱干分绞状态做浆膜撕裂强度时发现,PVA 浆膜的撕裂强度等同
16、于浆膜强度,加之 PVA 对纤维的粘结强度高,在对浆纱进行干分绞时,当浆膜撕裂强度和对纤维粘结强度都大于纤维在纱线内的摩擦阻力时,纱线内纤维的一端就会被迫拉出浆纱表面,形成浆纱再生毛羽。虽然使用 PVA 时,大部分均混有淀粉类浆料,其混合浆的浆膜断裂伸长大致在 4%5%左左,但各组分之间仅是物理混合,上浆纤维中肯定会有部分纤维直接由 PVA 相粘结,这部分纤维干分绞时,就有可能成为再生毛羽的根源。目前我国浆料市场已出现能等量完全取代 PVA 的淀粉类浆料 PR-Su,其对纤维粘结性优于或接近 PVA,而该类浆料浆膜的撕裂强度仅为浆膜强度的 6%左右,所以在浆纱干分绞时的阻力很小,浆纱再生毛羽较
17、使用 PVA 上浆明显减少。PR-Su 在高号高密纯棉产品、涤棉混纺产品、纯涤纶产品和纯毛单纱产品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普遍反映 PR-Su 完全取代 PVA 后,浆纱干分绞阻力明显降低,浆纱再生毛羽少,纱身光洁滑爽,喷气织机纬向阻断停台减少,织机效率提高,并且用浆成本亦有较大幅度下降,己为国内很多织造企业推广使用。3.2 正确配置上浆工艺正确配置上浆工艺是减少浆纱毛羽的关键。影响浆纱毛羽的工艺因素很多,而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和压浆辊压力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最关健的工艺因素,对提高浆纱质量和减少浆纱毛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常生产中,工厂之间的浆纱设备条件、原纱质量、操作习惯、 织造要求等等方
18、面,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差别,各工厂应根据自身具体条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寻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工艺条件。3.2.1 对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三者的定性分析(1)浆液含固量。浆液含固量是确保上浆率最重要的工艺指标,同时它又受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的影响,相同的浆液含固量在不同的浆液粘度和压浆辊压力的工艺条件下,上浆率、浆纱毛羽及浆纱质量会有很大差别,这是指用相同调浆配方为前提。如果采用不同浆料,由于对纤维粘附性发生较大变化,则上浆效果将会发生更大的差异。一般浆液含固量可以掌握在上浆率上下浮动 20%范围内,即上浆率(0.81.2) ,具体工艺参数要由上浆纱线种类、浆料配方和浆纱设备而定。
19、(2)浆液粘度。浆液粘度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浆液被纱线吸附量的多少,还直接影响到上浆质量和浆纱毛羽的降低程度。尤其是在我国推行“二高一低” 上浆新工艺以来,对浆液粘度偏低掌握有了新的认识,主要认识如下:一是,浆液粘度低,有利于浆液对纤维的润湿和铺展,有可能形成分子级的紧密接触,以提高浆液对纤维的粘结强度。同理,纱线的毛羽在低粘度浆液中,毛羽表面容易获得均匀的润湿和铺展,能更好地粘附在纱身表面,达到贴伏毛羽的目的;二是,浆液粘度低,压浆时浆液在纱线之间的空隙中流速高,有利于毛羽贴伏各自纱线的主干,并且能贴伏得较紧密;三是,浆液粘度低,纱线通过浆液时,能提高浆液对纱线的浸透程度,而吸附在纱线表面的
20、浆液相应减少,在达到同等上浆率的前提下,其浆纱表面被复量减少,并分布均匀,最终使浆膜厚度减薄,这样将为提高浆纱质量带来下列好处:第一,浆液粘度低,在含固量保证上浆率的前提下,压浆辊压力可比高粘度浆液降低,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和减少对压浆装置的磨损;第二,浆液粘度低,湿分绞时阻力小,特细号纱不会发生断头,湿分绞棒不易结浆皮,所以对用好湿分绞能起很好作用;第三,是浆膜厚度减薄后,在烘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时的阻力小,有利于浆膜完整度的提高,当然浆纱毛羽同样会得到减少;最后,是浆膜厚度减薄后,在干分绞时的分绞阻力可以得到明显降低。可进一步减少浆纱毛羽、减少分绞断头和减少落浆落物。(3)压浆辊压力。压浆辊压力
21、的大小,与压浆辊包覆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有很密切的关系。假定压浆辊处在较好的状态时,适当加大压浆辊压力,有助于浆液对纱线的浸透,同时可使浆料与纤维接触得更紧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浆料对上浆纤维的粘结性,亦有利于浆纱毛羽的减少; 另一方面是压浆辊压力加大后,浆液在纱线之间流出时,侧向的压力加大,无疑对贴伏毛羽具有很大帮助。3.2.2 对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三者的定量分析由于浆纱装备差异很大,尤其是压浆装置差异就更大。这里仅分析国内常见的两种: 一种是以 G142 型为代表的国产老式低压浆纱机,压浆力几乎是压浆辊自重,弹簧加压调整范围很小;另外就是常见的进口浆纱机,压浆力可高达 40kN,压
22、力并可随速度变化而得到调整。(1)低压浆纱机浆液含固量: 通常为上浆率的 70%80%。浆液粘度: 由于压浆力小,必须降低浆槽粘度,以保证浆液必要的渗透。用3#漏斗测量浆槽粘度时,以 7s 为宜。(2)高压浆纱机:浆液含固量: 通常为上浆率的 90%110%。浆液含固量与上浆率比值高低还处决于以下因素:一是比值随纱线号数提高而降低;二是比值随纱线对浆液吸附性能的降低而提高;三是比值随纱线覆盖系数提高而提高;四是坯纱上浆时的比值高于色纱上浆。浆液粘度: 对浆液吸附性较好时,用 3#漏斗测量浆槽粘度时,以 7s 为宜。对浆液吸附性较差时,可适当提高浆槽粘度。压浆辊压力:是上浆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工艺参
23、数,在保证上浆率的前提下,以偏高掌握为好。按含固量设定的要求,根据出浆槽湿纱带浆多少加以调节。以 PR-Su 全部替代 PVA 后,不同纱号的常规品种,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三者的设定值见表 1 和表 2。表 1 不同粗细的常规品种纱线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纱线细度/tex含固量/%浆液粘度/s浆纱速度/mmin -1压浆力/kN上浆率/%回潮率/%36.4 9 7 60 28 8 91027.8 10 7 10 30 9 91018.2 11 7.5 80 35 10 91014.6 11 8 70 32 11 91011.7 12 8.5 70 28 12 9109.7
24、 14 9 60 25 14 9107.3 15 9 60 20 16 910表 2 不同粗细的常规品种纱线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纱号/tex含固量/%浆液粘度 /s浆纱速度 /mmin-1压浆力 /kN上浆率 /%回潮率/%CVC13.0 12 8 70 28 12.5 56T/C13.0 13 8 70 30 13 45纯腈 18.2 9 9 60 22 10 67纯涤 13.0 14 9 70 18 13 34纯毛 38N 10 9 50 20 11 1314天丝 9.7 12 9 60 25 13 12133.2.3 减少浆纱毛羽的其他上浆工艺(1)浆纱速度从理论上讲,浆纱速
25、度越高,纱线毛羽越易被贴伏,因为上浆时纱线作高速直线运动,空气和浆液等流体对其产生的阻力,会把松散在纱线主干外围的毛羽,顺沿纱线运动方向紧贴。可从生活中常见的毽子从高处下落时,鸡毛会自动向中心集聚这一事例看出,这就是空气阻力的作用。纱线通过浆液时,处于高速运行状态,浆液对纱线毛羽的集聚作用要比空气大得多,所以浆纱速度的提高对减少毛羽具有重要的作用。萧汉滨总工曾对 CJ/T 9.7 和 CJ 7.3 两种纱线上浆在不同速度下,作毛羽降低率试验见表 3。表 3 CJ/T 9.7 和 CJ7.3 两种纱线在不同速度下上浆毛羽降低率试验纱线号数浆纱速度/mmin-1主压浆力/N原纱毛羽浆纱毛羽毛羽降低
26、/%32 14.2 157.1 83.4 46.964 21.9 335.9 119.0 64.69.772 23.3 393.3 138.2 64.850 19.4 322.5 170.1 48.870 23.7 443.8 202.0 54.57.3100 30.0 680.4 296.9 56.4(2)湿分绞棒湿浆纱出浆槽后经湿分绞棒的抹纱作用,对减少浆纱毛羽起很大重要。我国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和试验数据。现列举几组试验数据: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对使用湿分绞棒的毛羽降低数据见表 4,山东泰丰纺织集团对有无湿分绞棒的对比试验数据见表 5。表 4 使用湿分绞棒的毛羽降低数据方案号湿分绞棒使用情
27、况浆前3毛羽数/根m -1浆后3 毛羽数/根m -1毛羽降低率/%比较/%1 不 用 20.7 6.5 68.6 2 加在纱片一侧 20.7 5.7 72.5 5.73 加在纱片两侧 20.7 4.6 78.814.9表 5 无湿分绞棒的试验数据据毛羽根数/根m -1湿分绞使用情况 1 2 3 4不使用 46.58 11.24 4.86 2.5使用 42.35 8.9 4.11 1.89比较/% 9.08 20.82 15.43 24.4从表 4 和表 5 的试验数据和大家的实践经验,普遍认为使用湿分绞棒对降低浆纱毛羽是具有很大作用的。但在工厂中,却经常看到有湿分绞装置而不使用的情况。这里涉及
28、到许多因素,包括湿分绞棒内腔通水温度不够低;化学浆料使用比例过多;浆槽粘度偏高;压浆力偏小,带浆过多;湿分绞棒位置距烘房太近;湿分绞表面不光洁或不平直等等客观问题的存在,亦有操作工怕麻烦而不愿用的主观原因。(3)分层预烘湿浆纱分层预烘,浆纱在烘筒上预烘密度降低一倍,减少了浆纱毛羽间的相互干扰,降低干分绞阻力,对提高浆膜完整度和减少浆纱毛羽极为有利。萧汉滨高工曾做过专题试验,其测试数据见表 6。表 6 湿浆纱分层预烘的效果毛羽降低率/%品 种 浆纱覆盖率/%上浆率/% 未分层烘燥分层烘燥J14.6/14.6 622/37442.8 12.5 45.1 64.0J9.7/9.7 582/520 2
29、9.2 13.7 66.0 73.0从表 6 可以看到,分层烘燥的毛羽降低率较未分层烘燥的提高 10%40%。但日常生产中,往往有许多原因而不能实行分层烘燥。如分层后两层纱线张力差异大;品种变换频繁,有些品种头份过少不宜分层烘燥,改成分层烘燥就很麻烦,影响设备运转效率,甚至造成供应脱节等严重问题时只能放弃分层预烘。(4)烘燥温度和烘燥时间在保证浆纱回潮率和浆纱速的前提下,合理设定烘筒温度对提高浆膜完整度和减少浆纱毛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湿浆纱贴到烘筒表面后,其水分的蒸发要冲破浆膜才能完成。如果烘筒表面温度过高,则水分蒸发时对浆膜的冲击和破坏就越大,最终降低了浆膜完整度和增加了浆纱毛羽。有资料3显
30、示,不同筒烘温度对浆膜完整度影响见表 7。从山东鲁泰就各组烘筒温度的设定对毛羽降低率的影响作了专题试验,其测试数据见表 8。表 7 不同筒烘温度对浆膜完整度影响烘燥条件项 目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第一组烘筒/ 135 125 90第一组烘筒/ 80 90 90烘筒温度第一组烘筒/ 80浆膜完整度 /% 65.5 71.6 84.7表 8 各组烘筒温度的设定对毛羽降低率的影响专题试验方案烘筒温度设定(预烘 1/预烘2/主烘)浆前3毛羽/根m -1浆后3毛羽/根m -1毛羽降低率 /%方 案 一 130 / 90 / 98 26.7 7.8 70.8方 案 二 115 / 100 / 98 26.
31、7 6.9 74.2方 案 三 115 / 115 / 98 26.7 6.6 75.2从表 7 和表 8 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在保证浆纱回潮率和浆纱速度的前提下,三组烘筒温度设定差异较小时,更有利于提高浆膜完整度和减少浆纱毛羽。(5)后上蜡浆纱烘干后导出烘房时,浆纱之间仍有部分毛羽相互粘连着,并且它们都粘附着浆液,其刚性和强度较未上浆前明显提高。一方面,当片纱通过上蜡辊表面时,浆纱表面相互粘连着的毛羽首先接触到上蜡辊上的蜡液,毛羽被浸润后,相互粘连强度大为减弱,在干分绞时毛羽易于分开,可有效地减少再生毛羽;另一方面,片纱局部被蜡液浸润后,浆纱表面的浆膜被软化,对减少干分绞时浆膜被强行撕裂,破坏
32、浆膜完整度会有所减轻。山东鲁泰测试使用或不使用后上蜡对毛羽的影响数据见表 9。表 9 使用或不使用后上蜡对毛羽的影响数据项 目 后上蜡与否浆前3毛羽数/根m -1浆后3毛羽数/根m -1毛羽降低率/%方 案 一 不 用 22.1 5.9 73.3方 案 二 使 用 22.1 4.8 78.3(6)浆纱回潮率浆纱回潮率是浆纱质量的重要工艺指标,不仅对浆纱物理机械性能有很大影响,对降低浆纱毛羽亦有重要关系。尤其在淀粉类浆料全部替代 PVA 后,适当提高浆纱回潮率对提高浆膜完整度和减少浆纱毛羽,都会有很大帮助的。以前使用 PVA 等化学浆料时,浆纱回潮率稍有提高,会造成织轴退绕时,浆纱之间粘连成片状
33、,严重影响顺利织造,所以一般把浆纱回潮率设定得较低。而不用 PVA 等化学浆料后,浆纱回潮率提高后,不会发生浆纱之间粘连成片的状况。现将不同浆料在各种纤维浆纱回潮率见表 10。表 10 不同浆料在各种纤维浆纱回潮率纱线种类 棉 粘胶 苎麻 CVC T/C 涤粘 纯涤 纯腈 纯毛用化学浆(含 PVA 等化学浆料)67 78 8 9 34 23 45 1 23 78用淀粉浆(不含 PVA)910111291056 45 67 34 45 11123.3 减少浆纱毛羽的设想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要做强做大,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善于创新,只有不满足现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高,亦就是不断创新,
34、才有可能超过竞争对手而取得成功。我国是世界的纺织大国,但不是纺织强国,其最根本的一条是创新能力差,几乎所有纺织设备和工艺,都是沿袭或购买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和成熟工艺。这里仅就减少浆纱毛羽方面,提出一些设想,供对减少浆纱毛羽有迫切要求的工厂和技术人员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减少浆纱毛羽的工作做得比国外更好。(1)提高湿分绞棒的抹纱效果。原用湿分绞棒与湿浆纱的接触是点,只能对湿绞棒与纱线接触点上的毛羽起到抹纱作用,而纱线接触点上的毛羽占总量比例小,所以用湿分绞后,毛羽降低率提高幅度受到限制。如果能把湿分绞棒与湿浆纱的点接触改成面接触,即把湿绞棒表面刻成很密很细很浅的圈状凹纹,使湿浆纱
35、在凹纹内接受抹纱,由于纱线接受抹纱的面积扩大,则浆纱毛羽降低率将会有大幅度提高。为此,下列几点要加以重视:圈状凹纹的具体设计非常关健,其宽深(0.10.15)0.05-0.1为好,圈与圈的间距可在 0.5以上,圆弧与直线交接处要呈圆角,要求纱线在湿绞棒上能作自由横向移动;操作上要加强湿分绞的清洁工作。(2)从单纱上浆的浆纱毛羽很少这一启示,引发了为什么片纱上浆毛羽没有单纱上浆减少得那么彻底的问题。从上浆过程来看,基本上都是经过退绕、浸浆、压浆、烘干、卷绕。影响毛羽的关健是浸浆工序,单纱上浆是单根纱浸入浆液,由于浆液对高速运动纱线产生的摩擦阻力,使纱线毛羽顺着运动方向集聚和紧贴在纱干上,并且压浆
36、时不受其他纱线的干扰,最终使浆纱毛羽全部贴伏,毛羽降低率几乎达到 100%。 减少毛羽方面,片纱上浆与单纱上浆最大的区别在于片纱浸浆时,纱线的毛羽被多层经轴纱线相互覆盖着,浆液对高速运动纱线产生的摩擦阻力,不足以克服其他纱线覆盖在毛羽上的粘附力,尤其是较长毛羽,它往往会与相邻的多根纱线发生粘附,其粘附力会大大超过浆液对纱线产生的摩擦阻力,所以部分较长的毛羽无法集聚和紧贴在纱干上。要降低其他纱线覆盖在毛羽上的粘附力,唯一办法是把浸入浆液的片纱分成多层,使每根纱线周围有足够的空间,纱线毛羽不受其他纱线的粘附。要实现上述要求,浆纱机的浆槽引入部件就必须作适当的改进,具体有以下几项:一是适当增加浆槽后
37、部的深度和长度,使纱线进入浆槽后,浸浆 10长后接触浸没辊,同时浆槽可容纳片纱浸浆时分成 8 层10 层,每层间距 35;二是进浆槽前的导纱辊位置适当提高,确保片纱分层用绞棒位置;三是增设片纱分层装置。分层棒位置的合理确定非常重要,要求能将各分层纱片张力做到基本一致。如果分层纱片张力存在较大张力差异,则会影响到干分绞的顺利进行。具体见图 1;四是分层数量的讨论。从理论上讲,能每个经轴分成一层,对降低浆纱毛羽的效果将会最佳; 但从实际操作和效果出发,每两只经轴合为一层比较合理,这样片纱的密度不大,每根纱线的毛羽没有被其他纱线覆盖,毛羽集聚到纱干的阻力几乎很小,对减少毛羽效果不受影响。但对设备改造
38、和实地操作要简单得多。图 1 分层进浆槽示意图 4 结论减少浆纱毛羽是当今织造行业产业升级对浆纱提出的新要求,在“浆料和浆纱技术 2007 年年会上作为主题进行研讨,本文是在学习和消化会议研讨内容后,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减少浆纱毛羽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1)检测毛羽的方法要改进,使之每个工厂都能简单易行地检测出毛羽多少,并可以相互比较;(2)不用 PVA 上浆,是减少浆纱毛羽最基本的办法之一;(3)合理配置上浆工艺,是减少浆纱毛羽的关键。包括浆液含固量、浆液粘度、压浆辊压力、浆纱速度、湿分绞棒、烘燥温度和烘燥时间、后上蜡、浆纱回潮率等多个因素对浆纱毛羽都有直接影响;(4)提出减少浆纱毛羽
39、的设想,供对减少浆纱毛羽有迫切要求的工厂和技术人员参考和讨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我国减少浆纱毛羽的工作做得比国外更好。参考文献:1 王方水,张建祥,张守刚等降低纱线毛羽的探讨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07 年年会资料汇编2 汪吉艮,周建才,丰亦军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指标影响的初探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 2007 年年会资料汇编3 萧汉滨新型浆纱设备与毛羽关系的研讨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 2007 年年会资料汇编4 李登祥高号高密纯棉坯布浆纱减少毛羽的研究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07 年年会”资料汇编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和风格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纱线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随着
40、针织产品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来对针织用纱的毛羽问题也相应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由于环锭纱线的毛羽状态与纺纱号数、纱线捻度、细纱锭速、卷绕成形大小等纺纱工艺参数有直接影响,同时由于环锭纱线的毛羽形态无规则性,在纱线表面的分布呈随机性,即使同一纱线大小纱各段长度反映的毛羽平均值,各种长度的毛羽值往往差异也大。因此如何分析与评估本厂环锭纱线的毛羽状况,建立和加强针织用纱毛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纱线毛羽测试仪检测手段,制定有关毛羽的质量标准,防止毛羽不良现象的产生,满足用户的要求。(一)毛羽不良的几种现象:从检测分析和客户反映,所谓纱的毛羽问题有下列种现
41、象。1. 毛羽总体值较高,导致针织布面不清晰,严重影响染色效果。2. 毛羽 CV 值较高,客户反映布面欠平整,影响染色差异。3. 少数纱线毛羽浓密,导致针织通道形成棉球,棉结影响断头及布面质量。(二)原因分析和对策措施:1. 毛羽总体值较高 产生原因:(1)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不合理。对策措施:a)采用新型钢领、钢丝圈如自润滑钢领、镀氟钢丝圈等,可以有效降低毛羽。B)根据不同号数要求制定钢领、钢丝圈使用和调换周期。C)对于经常性进行品种翻改的机台可以采用自润滑合金钢领,有利于消除翻改时钢领跑道对钢丝圈的影响,克服品种翻改时往往出现的毛羽增加过多。(2)细纱捻系数偏低。对策措施:适当提高细纱捻系数
42、。对于一些对布面光洁度要求的针织纱,适当提高捻系数是有效办法。(3)粗纱含短绒率偏高。对策措施:适当提高精梳落棉率,提高精落棉含短绒率,降低精梳机台落棉差异。(4)细纱工序相对湿度过低,纱线发毛。对策措施: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加强空调调节工的巡回调节。2.毛羽 CV 值较高 在良好的机械状态下,环锭纱的毛羽 CV 值相对于不同号数均能保持在相应的一定的数值上其 CV 值水平与环锭纱号数成正相关,即纱线细,CV 值高;纱线粗,CV 值低。另外,长绒棉和细绒棉按一定比例混合纺纱时,其毛羽 CV 值会比相同号数单一长绒棉或细绒棉所纺时 CV 值高。分析影响用户质量的毛羽问题,往往也与个别机台或号数锭
43、子的机械状态不良有关。从日常检测跟踪分析造成批次或机台间毛羽 CV 值高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1)细纱锭子歪斜,产生歪气圈,这种情况下,毛羽指数会比一般正常情况下高出 23 倍,甚至更高。(2)钢领板定位松动,出现歪气圈,这在我厂偶尔出现。这种现象最为恶劣,管纱毛羽长而密,肉眼观看十分明显,检测数据高出 35 倍。(3)隔纱板松动、歪斜,导纱钩松动产生的歪气圈。(4)钢丝圈烧焦、磨损,钢领座起浮。(5)细纱管变形,管腔磨损产生“ 摇头”纱管。总而言之,主要由于细纱机卷绕部件的不良状态所造成。对策措施:(1)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机台维修责任人制度,保证钢领板的平整,隔纱板、清洁器、导纱
44、钩的位置准确,控制小纱的气圈形态,校正运转中的歪气圈现象。(2)加强专件(锭子)的维护保养。(3)加强细纱筒管使用管理,保证纱管的使用质量。(4)挡车工结合巡回操作,加强机械守关。3.少数杀纱线毛羽浓密,导致经针织通道的形成棉球、棉结影响断头及布面破洞 产生原因:主要是钢领严重衰退,钢领内壁毛刺及严重歪锭子,或隔纱板严重歪斜等造成。对策措施:加强钢领使用管理,严格钢领质量检查,及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综上所述,环锭纱线的毛羽问题有固有的形成规律,近年来从改善毛羽,满足用户要求的目标出发,我们从改善前纺半制品的短绒率和纱条光洁度开始,在分析了纱线毛羽的成因和对策后,着重做细做实细纱工序的维修保养
45、,特别是加强卷绕部件的合理选配和状态管理,为此我们在过去对管纱毛羽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内部纱线毛羽的控制标准,主要控制 3mm 以上有害毛羽,指标内容分别为单锭3mm 以上毛羽最高值及每批管纱 3mm 以上毛羽 CV 值。并且作为质量日常检控,制定相应的周期,并落实专人负责。通过检测,对超过内控指标要求的不良纱锭、或机台进行复试、返修,以确保检测数据达到内部控制要求,进而满足客户的毛羽要求。2002 年一年内,我们对 12 只纯棉精梳针织用纱进行了 200 个批次的管纱毛羽检测,通过检测反馈,控制了管纱毛羽不良状况,收到了成效。以精梳针织纱 CJl4.5texKD 为例,
46、2002 年检测情况与2001 年比较下表。注:检测仪器:YGl72 毛羽检测仪 检测方法:每批 10 只管纱,每只管纱检测 10 次,每次检测长度 10 米。从上述数据对比看,通过结合企业实际的毛羽质量管理工作,同品种的毛羽总体平均值和毛羽 CV 值均有明显的改善,单管纱毛羽不良的状态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几年来对改善环锭纺纱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低捻度的纯棉精梳针织用纱,其毛羽状态不可能比机织纱低,但完全可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这就需要我们从纺纱的系统工程来研究,首先要保证前纺半制品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和相对较低的短绒率,重点是抓好降低毛羽的 CV 值水平,要过细地做好细纱工序的设备维修和器材专件(钢领、钢丝圈和锭子)的使用管理,要象隙抓细纱的条干机械波那样抓毛羽不良锭子,使环锭纱线的毛羽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