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30301,授法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格规范的学风;2具有扎实的社会学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视野,熟练掌握中外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3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本学科或本领域中做出创造性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社会问题研究 2农村社会学3城乡文化研究 4政治社会学5经济社会学 6人口社会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5 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4-6 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 学分。硕博连
2、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 学分。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 53 学分 29 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硕士一外 2 学分;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 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 学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 4 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 2 学分(任选)专
3、业课 4 学分(任选)修课学分36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10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 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 学分研究环节 19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19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学位论文 15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注: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
4、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408.602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社 会 科 学 方 法 论 18 1 春/秋 马院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院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语学院人 文 类 或 理 工 类 或 其 它 类 课 程 1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 学分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秋 马院公共必修课程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秋 外语学院博士必修4 学分404.503 社会研究方法(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社会学
5、系404.508 社会学理论专题 32 2 春 社会学系404.506 人 口 社 会 学 专 题 ( 高 水 平 课 程 ) 32 2 春 社会学系一级学科基础课 404.509 文化人类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必修8 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04.612 高级统计分析(一)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18 定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2 2 春 社会学系二级学科基础课 404.504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32 2 秋 社会学系限定选修4 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04.513 发展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17 政治人类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14 经
6、济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02 社会学范畴理论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10 社会问题研究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03 社会工作理论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16 家庭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20 农村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12 政治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631 社会心理学专题 32 2 秋 社会学系学位课程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04.51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2 2 秋 社会学系4 学分404.426 宗教社会学(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21 组织社会学 32 2
7、 秋 社会学系404.522 分类数据处理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24 高级统计分析(二)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525 老年社会学 32 2 秋 社会学系404.804 社会学研究前沿 32 2 春404.802 农村社会学前沿 32 2 秋404.808 城乡文化研究专题 32 2 秋404.810 政治社会学前沿 32 2 秋404.818 经济社会学前沿 32 2 秋404.813 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研究 32 2 秋博士专修课程404.806 人口学前沿 32 2 秋社会学系4 学分(其中社会学研究前沿、全专业同学必选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8、) 32 2全体必修2 学分404.503 社会研究方法(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社会学系非学位课补修课程 404.508 当代社会学理论 32 2 春 社会学系本科非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生必修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1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650.804 发表论文(博) 1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社会学系 博士阶段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1650.502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活动或发研究成果(硕) 1研究环节650.503 学位论文(硕)
9、10社会学系 硕士阶段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性导师负责制,根据需要,可以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博士生指导小组由 35 名教授(含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副导师)组成。2博士生专题研讨课和专业学术实践博士生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和研究动态,撰写研究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每完成一次研讨内容,得 1 学分。博士生专业实践是指按照培养计划,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著名图书馆(或资料中心) 、著名企业或事业单位、社会调研基地或导师指定的特
10、定研究区域进行专业科研活动、实地调查,每完成一次专业学术实践,得 1 学分。3博士生申请论文资格审查博士生论文资格审查由系教务科和主管系主任负责。博士生申请论文资格的基本条件是:(1)必须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2)完成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1)选题的由来、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包括成就、问题、原因及发展趋势等;(3)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或框架;(4)研究中的难点、重点与拟创新之处;(5)在论文资格考核时已完成的相关工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应及时向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
11、或有关专家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听取质疑和商讨改进意见。论文撰写中期应作一次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报告。5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CSSCI 论文 3 篇,或 1 篇 D 类刊物论文及 2 篇 E 类刊物论文,或 1 篇 B 类及以上刊物论文。6学位论文预审导师审定且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初稿须由校内外 3 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授或同级专家评阅通过,方可申请论文答辩。7博士生论文开题和答辩前要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由系分管副主任负责。通过资格审查后方能进入论文开题和答辩程序。8博士生培养和毕业的其他方面事宜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30301,授法学
12、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较为全面地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有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2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真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3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高校、科研单位中社会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一般教学、科研工作;能胜任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社会团体中有关规划、决策、管理、政策研究、市场调研、效果评估、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能胜任新闻媒体、宣传、出版等部门的策划、采访、编辑、深度报道、宣传等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人口社会学; 2文化
13、人类学3政治社会学; 4城乡社会学;5经济社会学; 6社会工作;7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 3 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 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 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6 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学分;硕士一外 2 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 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 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 2 学分(任选)修课学分24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 学分补修课程
14、、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 学分研究环节 12 学分学位论文 10 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季节 开 课 单 位 备注408.602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社 会 科 学 方 法 论 18 1 春/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 国 语 学 院公共必修课程人 文 类 或 理 工 类 或 其 它 类 课 程 1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15、 6 学分404.503 社会研究方法(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08 社会学理论专题 32 2 春 社 会 学 系404.506 人口社会学专题(高水平课程) 32 2 春 社 会 学 系一级学科基础课 404.509 文化人类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必修8 学分404.612 高级统计分析(一)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18 定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2 2 春二级学科基础课 404.504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32 2 秋限定选修4 学分404.513 发展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17 政治人类学专题 32 2 秋
16、 社 会 学 系404.514 经济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02 社会学范畴理论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10 社会问题研究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03 社会工作理论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16 家庭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20 农村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12 政治社会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631 社会心理学专题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1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626 宗教社会学(国际化课程) 3
17、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21 组织社会学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22 分类数据处理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04.524 高级统计分析(二)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04.525 老年社会学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4 学分(所有选修课都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位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可在本系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中选,也可在我校新闻、法学、经济、管理、哲学类课程中任选一门32 2 xx 学 院 2 学分社会学概论 32 2 秋 社 会 学 系社会调查方法 32 2 春 社 会 学 系非学位课补修课程社会心理学概论 32 2 春 社 会 学 系本科
18、非社会学类的硕士生必修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650.502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活动或发研究成果 1研究环节650.503 学位论文 10社 会 学 系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研究环节(1)650.502 向系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做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2)650.502 发表 1 篇 CSSCI 刊物论文;或提交论文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1 次;或参加系学术活动(讲座、喻晨学术沙龙等)不少于 8 次;或实地调查 15 天以上,写 1 篇调查报告。并且,参加导师要求的科研工作和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至少发表 1 篇 CSSCI 刊物论文。
19、2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必须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2)论文开题答辩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经导师审查同意后,向系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或专家做开题报告和答辩,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的论文研究和写作工作;(3)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全过程执行学校有关硕士学位论文的规定。社会保障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20404,授管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格规范的学风,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具备扎实的社会保障专业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视野,熟练掌握中外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本学科或本领域中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
20、专门人才。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2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障管理4就业政策与人力资源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5 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 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 学分。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 53 学分 29 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学分;硕 士 一 外 2 学 分 ; 英 语 论 文 写 作 2 学 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1 学分校级
21、公共必修课程4 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 学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 4 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 2 学分(任选)专业课 4 学分(任选)修课学分36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10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 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 学分研究环节 19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22、 1 学分19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学位论文 15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季节 开 课 单 位 备注408.602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社 会 科 学 方 法 论 18 1 春/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
23、国 语 学 院人 文 类 或 理 工 类 或 其 它 类 课 程 1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 学分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公共必修课程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秋 外 国 语 学 院博士必修4 学分404.625 社会保障理论专题 32 2 秋404.602 社会保障原理 32 2 秋404.503 社会研究方法(高水平课程) 32 2 秋一级学科基础课 404.507 社会政策 32 2 春社 会 学 系必修8 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04.622 社会保障经济学 32 2 春404.612 高级统计分析(一) 32 2 秋二
24、级学科基础课社 会 学 系限定选修4 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04.614 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32 2 秋404.616 养老保障专题研究 32 2 秋404.611 就业与失业保障专题研究 32 2 秋404.615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2 2 秋404.60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2 2 秋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04.618 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 32 2 秋社 会 学 系 4 学分404.811 社会保障问题前沿 32 2 秋博士专修课程 404.817 社会保障理论前沿 32 2 秋社 会 学 系 4 学分学位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32 2全体必修
25、2 学分非 补修 社会保障原理 社 会 学 系 本科非社学位课课程 社会政策分析会保障类的硕士生必修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1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650.804 发表论文(博) 1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社 会 学 系 博士阶段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1650.502 参 加 校 内 外 公 开 学 术 报 告 ( 硕 ) 1研究环节650.503 学位论文(硕) 10社 会 学 系 硕士阶段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性导
26、师负责制,根据需要,可以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博士生指导小组由 35 名教授(含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副导师)组成。2博士生专题研讨课和专业学术实践博士生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和研究动态,撰写研究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每完成一次研讨内容,得 1 学分。博士生专业实践是指按照培养计划,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著名图书馆(或资料中心) 、著名企业或事业单位、社会调研基地或导师指定的特定研究区域进行专业科研活动、实地调查,每完成一次专业学术实践,得 1 学分。3博士生申
27、请论文资格审查博士生论文资格审查由系教务科和主管系主任负责。博士生申请论文资格的基本条件是:(1)必须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2)完成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1)选题的由来、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包括成就、问题、原因及发展趋势等;(3)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或框架;(4)研究中的难点、重点与拟创新之处;(5)在论文资格考核时已完成的相关工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应及时向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专家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听取质疑和商讨改进意见。论文撰写中期应作一次与学位论
28、文有关的学术报告。5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CSSCI 论文 3 篇,或 1 篇 D 类刊物论文及 2 篇 E 类刊物论文,或 1 篇 B 类及以上刊物论文。6学位论文预审导师审定且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初稿须由校内外 3 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授或同级专家评阅通过,方可申请论文答辩。7博士生论文开题和答辩前要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由系分管副主任负责。通过资格审查后方能进入论文开题和答辩程序。8博士生培养和毕业的其他方面事宜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20404,授管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在社会保障领域掌握全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较系统的
29、专门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2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能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在社会保障及相关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能胜任劳动社会保障、民政、银行、保险公司、医疗单位等部门中相关的实际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2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障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 3 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 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 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6
30、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学分;硕士一外 2 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 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 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 2 学分(任选)修课学分24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 学分研究环节 12 学分学位论文 10 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季节 开 课 单 位 备注408.602 马 克 思 主
31、 义 与 社 会 科 学 方 法 论 18 1 春/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 国 语 学 院公共必修课程人 文 类 或 理 工 类 或 其 它 类 课 程 1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 学分404.625 社会保障理论专题 32 2 秋404.602 社会保障原理 32 2 秋404.503 社会研究方法(高水平课程) 32 2 秋一级学科基础课 404.507 社会政策 32 2 春社 会 学 系 必修8 学分404.622 社会保障经济学 3
32、2 2 春404.612 高级统计分析(一) 32 2 秋二级学科基础课社 会 学 系限定选修4 学分404.614 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32 2 秋404.616 养老保障专题研究 32 2 秋404.611 就业与失业保障专题研究 32 2 秋404.615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2 2 秋404.60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2 2 秋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04.618 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 32 2 秋社 会 学 系4 学分(所有选修课都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位课程(注明全英课程和国际一流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可在本系社会学专业的课程中选,也可在我校新闻、法学、经济、管理类课程中任选一门32 2
33、 社 会 学 系 2 学分社会保障概论 32 2非学位课补修课程 社会福利思想 32 2 社 会 学 系本科非社会保障类的硕士生必修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1650.502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研究环节650.503 学位论文(硕) 10社 会 学 系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研究环节:(1)650.502 向系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做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2)650.502 发表 1 篇 CSSCI 刊物论文;或提交论文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1 次;或参加系学术活动(讲座、喻晨学术沙龙等)不少于 8 次;或实地调查 15 天以上,写 1 篇调查报告。并且,参加导师要求的科研工作和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至少发表 1 篇 CSSCI 刊物论文。2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必须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2)论文开题答辩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经导师审查同意后,向系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或专家做开题报告和答辩,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的论文研究和写作工作;(3)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全过程执行学校有关硕士学位论文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