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照 相 机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并加以记录的我国古代科学家是A孔子 B墨子C韩非子 D沈括2作用在于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的是A镜头 B快门C取景器 D测距器3现代相机的镜头均是A凸透镜 B 凹透镜C复式透镜组 D 平面镜、凹透镜结合而成4物和像之间的关系称A共生关系 B.对应关系C.比例关系 D.共轭关系5用一固定焦距的镜头,在不同距离上拍摄时,物距大则(A 像距大、影像也大 B像距大,但影像小C 像距小、影像也小 D像距小,但影像大6镜头感光能力强弱的计算公式中分母是A. 光束直径 B镜头焦距C物距 D.胶片感光度7光圈系数的标法中 f2 的通光量比 f56
2、A.多 2 倍 B.多 4 倍C 少 2 倍 D.少 4 倍8135 相机所用 135 胶片的对角线长度是A.36mm B43mmC.60mm D79 2mm9120 相机的标准镜头大约是A.43mm B60mm C.80mm D120mm10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长短的是A.镜头 B测距器C.取景器 D快门11.位于焦点平面位置,紧挨在感光片前面的快门是A.镜间快门 B 焦平快门C 程序快门 D.电子快门12率先发明了眼控自动测距技术的是A.柯达公司 B富士公司C,美能达公司 D佳能公司13构成影像的最基本单位是 A. 图像 B元素C像素 D单元14获 19981999 年度 TI
3、PA“欧洲最佳摄影产品”奖的“最佳民A奥林巴斯 C3030 B.可达 DC520 C佳能 EOSD2000 D.奥林巴斯 Camedia C -1400L15率先推出了 APS 胶卷 APS 系列产品的是A佳能公司 B尼康公司C富士公司 D柯达公司16率先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 APS 摄影系统的是A富士公司 B柯达公司C美能达公司 D柯尼卡公司17APS 摄影系统的最大优越性是A成像质量高 B传递方便快捷C操作简便 D冲印方便、便于携带18拍摄的人像,看上去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于拍摄人物故又被为人像镜头的是 A长焦镜头 B中焦镜头C广角镜头 D鱼眼镜头二、多项选择题1照相机的结构包括A镜头
4、B.快门C.取景器 D.测距器 E机身和暗箱2按快门构造和操作方式不同,可将相机快门分为A机械式 B镜头快门C电子式 D焦平快门E程序式3测距装置的类型有A反光式 B连动测距式C自动测距式 D.后部磨砂玻璃测距式E对焦测距系统4自动测距式包括A电子视测系统 B.超声波系统C眼控自动测距 D.红外线测距系统E激光测距系统5取景器的作用是A观察被拍摄景物B用于界定拍摄事物的范围C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进人镜头D汇集来自景物的光线E用于确定景物和取舍、安排画面的布局6现代相机取景器的种类有A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B单镜头反光平视取景器 C. 框式平视取景器D光学直透式取景器E双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7新型专业数
5、码相机的特点是A综合性 B拍摄时间短C多功能 D操作简便 E成像质量高8在数码摄影中,像素数量的表示方法主要有A数字表示法 B总量表示法C陈列法 D曲线法 E单位面积像素表示法9影响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影像质量的因素有ACCD 辨析率 B影像辨析率C色彩还原性 D镜头质量 E像质调节10焦距长于标准镜头的是A广角镜头 B鱼眼镜头C. 望远镜头 D长焦镜头 E中焦镜头11下列属于固定焦距的镜头有A超广角镜头 B鱼眼镜头C中焦镜头 D长焦镜头 E望远镜头12常用的摄影附件有A三角架 B遮光罩C快门线 D增距镜 E近摄接圈13下列有关照相机的维护说法正确的是A镜头表面或机身内有尘土污迹严禁用手擦B防止
6、强烈的震动及挤、压、碰等C应防水、防潮、防阳光直射D相机在不用时,应将焦距调在处E自动相机的电池应充足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D 5C 6B 7B 8B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C 16B 17C 18B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E 3ABCD 4ABCD 5ABE 6ABCD 7ACDE8BCE 9ABCDE 10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E三、名词解释 1焦点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2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
7、常视角,约为 50 度。3电子对焦镜头EF(Electronic Focusing)镜头由日本佳能公司为 EOS 系列相机设计、制造,融现代化的电子技术、精确的机械性能及精密的光学技术于一身。4测距器用于调整距离的设置就是测距系统,也称测距器,或称对焦系统。5 “傻瓜相机 是一种全自动相机,既能自动曝光,又能自动对焦,当然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如自动识别胶片感光度、自动卷片、自动倒片等。6相对口径尽管镜头的有效口径是固定不变的,但随着光圈的开大或缩小,实际的通光孔大小却在相应地改变,这种可变的口径称作相对口径。四、简答题1简述镜头的作用答:镜头的作用在于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也就是
8、汇集来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来自发光体的光线,并使被摄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潜影。2简述快门的作用答: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对动体摄影而言,它还用来抓取动态,使动体在胶片上形成清晰影像的保证。3简述 120 相机的优缺点和性能答:120 相机的优点是:(1)没有视差现象。(2) 有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3)有可置换后背的特点。120 单反相机的缺点是机身和镜头体积都比较大,分量也重,携带不便。此外,其快门震动大。性能:(1)其画幅可调整。 (2)拍得的底片数也不同。 (3)由于其底片画幅大,所拍底片放大到较大尺寸,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照片。4简述镜头的种类答:(1)固定焦距
9、镜头: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2)变焦镜头。(3)微距镜头。(4)TS 镜头。(5)电子对焦(EF)镜头。五、论述题1试述数码相机的特点答:从总体上看,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具有以下不同特点:(1)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数码相机则采用数字方式将影像信息存储在数字存储器或存储卡上。(2)图像的呈现方式不同。数码相机拍得的影像可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影像可直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或直接进行传真。(3)图像质量上的差异。数码摄影影像要想达到传统摄影的影像质量,必须达到 200 万像素以上的分辨率。(4)从传递方式来看,数码影像传递方便快捷,保真度
10、高。用数码相机拍得的影像可直接通过电脑网络及时传送。 、新型专业型数码相机的特点:综合性,多功能,成像质量高,操作简便。2试述数码相机的结构性能答:数码相机采用 CCD电子耦合器作为图像传感器把光线转变为电荷,再通过模(拟)+ 数(字) 转换器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经压缩后存储在相机内置的存储器内或存储在存储卡上。数码相机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传输等部件,采用数字化存取模式,可在电脑上直接处理,是光、电、机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3试述各种镜头的性能特点答:(1)广角镜头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距离内拍摄大场面。另外,由于广角镜头焦距短,所以景深长,在使用大光圈时,也能获得较
11、大清晰范围。广角镜头还能夸张空间纵深感。鱼眼镜头,拍出的景物畸变十分严重;其画面中间亮,四周暗,画面感光不均匀。(2)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焦距长于标准镜头是这类镜头的主要特点。它们的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浅。(3)变焦镜头,其原理是在镜头中间装有一组能活动的镜片,用变焦环来控制。使用变焦镜头,一般先调焦,后变焦。(4)微距镜头就是应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而设计的,它可以拍出与原物大小相等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5)TS 镜头可沿着与镜头轴线垂直的方向左右或上下移动,作 360 度的旋转,其作用主要在于消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条的畸变。(6)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并由内置
12、微型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操作时声音轻微,对焦效能准确。其大多数镜头还可作手动调焦。4、135 相机的优缺点及性能135相机的优点是: (1)体积较小,分量较轻,便于携带。(2)所用胶卷为画幅 36 毫米 X24 毫米的 135 底片,常见的有 24张、36 张等多种包装,可根据拍摄需要选择使用。 。(3)可根据不脚摄需要随时更换镜头。(4)135 相机镜头有效口径大,感光力强,对不同光线适应能力强。(5)多采用焦平快门,能满足新闻摄影拍摄高速动体的特殊需要。135 相机的缺点有:(1)不能达到很高的快门速度。 (2)在拍摄高速动体时,如所用快门速度过高,会出现影像变形现象。性能:现代 135
13、相机多配有多种可置换镜头,从广角、中焦、长焦到各种变焦一应俱全,可根据不同拍摄需要随时更换,这也符合新闻摄影的特点。135 相机镜头有效口径大,感光力强。在光线较暗又不能或不准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仍能拍摄;又能记录自然光线特有的气氛和效果。二、曝光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曝光值A增大 B减小C相应变化 D没有变化2曝光量的单位是A秒 B勒克司C勒克司秒 D勒克司时3控制一定量的光照度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的是A光圈 B镜头C快门 D取景器4景物约 23 受光、13 在阴影中的情况是指A前侧光 B正侧光C逆光 D顶光5如对某一景物顺光时的曝光值为 f11x1250 秒,则正侧光时的曝光
14、值为 A. f11 x160 Bf8 x160C. fII x1200 Df8 x12506如仍以上述情况为标准,则逆光时曝光值应为Af8 x1250 Bf11x1125C56 x1250 Df11x1607光线最强、景物最亮是在A. 日出时 B正午时C. 日落时 D. 月明时8如果拍的是太阳本身而非地面景物,则曝光依据是A. 景物的反光能力 B天气情况和太阳位置C. 一天中时间的变化 D太阳本身的亮度9如果在晴天朗日的天气条件下曝光值为 f11x1250 秒,则在多云天气里,曝光值应为 A. f56x1125 Bf56 x1250C. f8 x1250 Df8 x112510典型夏季某地的曝
15、光量用 f11x1250 秒,到了春秋则为Af8 x1250 Bf8 x1125C. f56x1250 Df56 x112511夏季北京,使用 GB21的感光片,上午 9 时左右,顺光,不加滤光镜拍某一景物的曝光值为 f11 x1250 秒,则加上因数为2 的滤光镜后其曝光值为 ( )Af16x1125 Bf8 x1125C. f11 x1125 Df16 x16012以上其他条件不变,天气变阴欲雨,则曝光值应为A. f16x1125 Bf8 x1125Cf11 x1125 Df16 X16013又被称为重点式测光表的是 A. 入射光式测光表B反射光式测光表C入射、反射光两用型测光表D光点读数
16、测光表14早期的自动测光相机和许多现在的“傻瓜” 相机多采用的测光方式是A平均测光式 B重点测光式C中央重点测光式 D矩阵测光式15又称为分区测光式的A重点测光式 B多点测光式C平均测光式 D矩阵测光式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于彩色负片而言,曝光过度一级比曝光不足一级要差些B对于新反转片而言,曝光不足半级比曝光过度半级要好些C彩色反转片比彩色负片对曝光精确度要求更高D彩色摄影比黑白摄影对正确曝光的要求更高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曝光量不足的底片的说法正确的有A. 不能正确记录景物中暗的部位的影纹B整个底片银盐堆积较薄,透明性太强C印成的照片,景物中明亮的部位才有影纹D景物明亮部位因银盐堆
17、积太厚会失去影纹E从整个画面来看,密度太大,颜色太黑,透明性差2对拍摄时曝光不足的胶片,为使整个底片显影程度增强而采用的方法有 A延长显影时间 B提高显影液温度C加强显影时的搅动 D放大景物照片的尺度E显影液的浓度增大3倒易律失效的情况有 A在光线极亮的情况下做极长时间的曝光B在光线极暗的情况下做极长时间的曝光C. 在光线极亮的情况下做极短暂的曝光D在光线极暗的情况下做极短暂的曝光E. 在光线明亮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曝光4影响感光的因素有A感光片的感光度 B光线变化C. 景物本身的反光能力 D滤光镜的因数 E地域变化5根据照射方向不同及景物受光情况,可将晴天的自然光照明分A顺光 B. 测光C. 逆
18、光 D. 顶光 E晴天阴影6,相机内装的自动测光系统的测光方式有A平均测光式 B重点测光式C中央重点测光式 D矩阵测光式 E多点测光式7相机内置的自动曝光模式有A光圈优先式 B快门优先式C. 速度优先式 D机械式 E程序自动式8新型相机的曝光补偿装置有A光线补偿钮 B曝光补偿钮C,AK 锁定装置 DPE 锁定装置E括弧曝光法9主要的暖调色彩有A. 蓝 B. 红 C. 紫 D. 橙 E. 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如果按景物明亮部位的亮度来曝光,景物阴暗部位的层次就得损失掉一些B在拍摄取景时,一定要区分出重要的,非重要的部位,给予不同的曝光量C从一定意义上讲,正确曝光只是个相对的概念D在对某些特
19、殊景物进行曝光时,可采用曝光过度或不足的办法,来对景物进行特殊的表现E在拍摄以灰、黑色为主的低调人像照片时,人们常采用的是适度曝光不足的办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C 4A 5D 6C 7B 8D 9C 10A 11C 12B 13D 14A 15D 16A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 3BC 4ABCDE 5ABCDE 6ABCDE 7ACE 8BCE 9BD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1曝光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光学效应,生成潜影,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2正确曝光正确曝光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
20、,来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上。3曝光不足曝光不足指其不能正确记录景物中暗的部位的影纹,整个底片银盐堆积较薄,透明性太强。4曝光过度曝光过度即曝光量太多,景物的明亮部位因银盐堆积太厚会失去影纹。5测光表来自景物的光线量是可以用仪器来测定的,这种测量光线亮度的仪器,就是测光表。6倒易律从曝光公式可以看出,光照度和时间的量值可以互相置换,只要曝光量相同,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效果应当是一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倒易律。四、简答题1简述曝光控制与彩色摄影的色彩表现。答:彩色摄影由于需要正确地再现被摄景物的色彩,对曝光准首先,彩色摄影图片一般都有个基调,依基调的色彩不
21、同分为冷调、中间调和暖调。冷调的色彩以蓝、紫色为主,暖调的色彩以红、橙、黄为主,介于二者之间的则为中间调。确保基调色彩的正确还原是曝光控制的第一重要的依据,也就是说彩色摄影正确曝光的主要依据是基调色彩的景物的亮度。在拍摄取景时,就应当确定好以什么色彩作为基调,才能确保曝光的正确彩色摄影需要再现色彩斑斓的自然景物,稍不注意,拍出的景物就会因色彩繁复而变得杂乱无序,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因此,选准基调十分重要。其次,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对正确曝光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彩色反转片比彩色负片对曝光精确度的要求更高。彩色反转片所允许的曝光误差不得超过半级;彩色负片的曝光误差不得超过一级。总体来讲,彩色摄
22、影比黑白摄影对正确曝光的要求更高,更严。另外,对于彩色负片而言,曝光过度半级到一级与曝光不足半级到一级相比,曝光过度些的色彩还原更好些;对于彩色反转片而言,曝光不足半级则比曝光过度半级更能得到较好的色彩再现。2简述影响曝光的各种因素。答:(1)感光片的感光度对感光的影响。(2)光线变化对感光的影响。(3)景物本身的反光能力对感光的影响。(4)滤光镜的因数对感光的影响。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曝光值应相应变化。五、论述题 1. 试述正确曝光的理论与方法。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开大光圈,放慢快门速度,曝光量就增大;缩小光圈,提高快门速度,曝光量就减小,正确的曝光是通过光圈和快门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在光线
23、条件好、来自景物的光线强时,可以收缩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以获取适当的曝光量;在光线较弱、景物较暗时,则应开大光圈或放慢快门速度,以获得正确的曝光量。2试述曝光与影调的表现。答: (1)对于亮度差别不大、受光均匀的被摄景物,只要正确曝光,再经过正常的冲洗、印放处理,被摄对象原有的影调变化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再现。但是,如果被拍摄景物明暗差别太大,超出了感光片宽容度所能允许的亮度反差范围,曝光的控制、曝光量的选择就直接影响影调的再现。(2)正确曝光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被摄景物主体重点部位来讲影调能否正确再现。如果主体主要部位的影调得到了正确的呈现,曝光就是准确的,影调的再现也是恰当的。(3)在对
24、某些特殊景物进行曝光时,也可采用曝光过度或不足的办法,来对景物进行特殊的表现。(4)在拍摄以灰、黑色为主的低调人像照片时,人们常常采用的则是适度曝光不足的方法。各种测光方法的实际运用(1)平均测光式在顺光拍摄时,曝光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在侧光和逆光时,由于背景高度增强,主体的一些部位或主要部位处在阴影中,这时平均下来,主体会曝光不足,应采取补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2)重点测光式在相机的取景器中央,有一小圆圈,拍摄前,把这一小圆圈对准主体主要部位,半按快门,便可测得主体主要部位的亮度。手不离开快门,保持半按快门,重新取景拍摄,相机仍按主体主要部位的亮度曝光。(3)中央重点测光式当拍摄主体位于中央
25、部位的画面时,可采用这种测光方式,或者说,如果采用的是该种方式,应在拍摄时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央。(4)在任何光线条件下和各种光比情况下都较可靠的自动测光方式是矩阵测光式。 (5)多点测光式拍摄都可根据拍摄的需要,对测光方式进行选择设定。该种方式比平均测光方式要准确,但在主体和背景反差极大时,仍难以保证主体正确曝光。三、 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摄影一、单项选择题1摄影的主要光源是A自然光 B人造光C顺光 D逆光2初学摄影者最容易掌握曝光的光线是A顺光 B逆光C侧逆光 D顶光3摄影最常采用的光线是A顺光 B侧光C逆光 D顶光4晴天阴影下的光线不是直接来源于太阳,而是来自苍穹和环境景物的A侧影 B反映B.
26、 阴影 D反光5在下雪的天气里,天空的亮度和地面景物的亮度都要比雨天A高 B低C强 D弱6因拍摄夜间新闻照片著名的是A维吉 B李少穆C怀特 D亨利卢斯二、多项选择题1顺光具有的优点是A被摄景物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B顺光拍摄的景物最接近于其原型C顺光有利于质感的表现D顺光拍摄的彩色片,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E顺光拍摄的彩色片,色彩饱和度高,比较鲜艳2下列有关侧光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B根据受光面积和阴影部位比例的不同,可分为斜侧光和侧光C是摄影最常采用的光线D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E如需追求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的表现,则不宜采用3晴天的光线按照景物受光情况后的变化可分为A
27、顺光 B侧光B. 逆光 D侧逆光E顶光4下列属于自然光的是A阳光 B.灯光 C.火光 D.月光 E.星光 5雨天摄影的注意事项是A如拍正在下着雨的情景,应选择操色背景B如拍自然景物,宜选择有远、中、近对比的景物 c如拍彩色片,应注意在取景画面中摄取红、黄等艳丽的色彩D应注意地面雨水的反射光对曝光的影响E应注意保护好相机三、名词解释1侧逆光光线来自侧后方时,称为侧逆光。2逆光光线从被摄体正后方射来时,称逆光。3熊猫眼“熊猫眼 指用顶光拍摄人物,人物眼窝鼻子下端、下巴底下都会出现浓重的阴影,会造成人们俗称的“熊猫眼”一样的黑眼圈。4二次曝光二次曝光法是指利用相机的多次曝光功能,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
28、次曝光。四、简答题1简述多云天气的拍摄特点及方法,答:多云天气时,阳光变成了散射,景物受光面与阴影面难以区分,投影很淡或几乎没有投影的天气情况;光线散射、柔和而均匀。2简述阴天的拍摄特点与方法。答:阴天的整个天空和地面景物都很暗淡。由于阴天整体光线较弱,曝光也不易把握,应注意充分曝光。阴天的景物受光均匀,全无明暗面的差别。阴天时拍摄的人像也会因平淡而失去光彩和魅力。拍彩色片,会出现偏色。宜用较鲜艳的色彩来装点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3简述雨天拍摄的特点答: (1)自然景物层次丰富,色彩浓淡有致; (2)景物影像朦胧,若隐若现,生动而富于变化; (3)光线柔和,景物反差小;(4)增强环境的亮度,也
29、能造成景物的倒影,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趣4简述雪景的拍摄特点和方法答:雪景光线的特点也是散漫而柔和,能见度较差。洁白的雪反光律极高,有雪覆盖的地方和没有雪的地方比起来,反差往往极如拍摄雪天里的人物或景物,都应找准曝光参照点;拍摄人在雪地上活动的照片,应以人物面部的受光情况作为曝光依据。如表现雪的质感,则须采用侧光、侧逆光和逆光,以增强立体效果。拍黑白感光片时,还可以利用橙、黄、红滤光镜吸收来自雪的反光中的蓝紫光。5简述雾景的特点和拍摄方法答:雾能造成柔和的光线效果,能隐去一些景物。拍摄雾景应注意选择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的位置,以加强空间深度感的表现。亮丽的色彩能增强雾景画面的活力,应注意利用。摄影拍
30、摄的雾应是薄雾,浓雾时能见度太低,不宜拍摄。有时需要加强雾的表现,有时需要削弱雾的效果,应根据表现的需要,灵活掌握。有时雾中水气太多,应注意保护好相机镜头,防止沾上雾水。6简述夜间光线的特点答:夜间的主要光源是月光、星光及火光、灯光等人造光。月光的亮度很低;火光、灯光的亮度因光源、环境不同而不同,光线较弱,而且不均匀。7简述夜间拍摄的方法答:人们拍夜景多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 B 门做长时间曝光。还应充分利用相机的二次曝光或多次曝光功能来拍夜景。五、论述题1试述晴天光线变化情况及拍摄方法答: (1)顺光。如果拍摄对象就是需要平均用光的大场面或无须追求立体感或空间深度感时,
31、采用顺光也符合表现的需要,也应当而且必须采用顺光照明。(2)侧光。在反差太大时,还应采用补光的办法来使得被摄景物明暗两面都能出现影纹,从而增强对于层次感的表现。如需追求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的表现,则不宜采用侧光。(3)逆光。逆光摄影是按景物阴影部位来感光,应注意感光要正确、充分。(4)顶光。只有在需要用顶光来表现景物轮廓时,才用这种光线,一般拍摄,都应避免顶光照射。(5)晴天阴影下。由于光的成分不同于日光,蓝紫光成分偏多,容易出现偏色的情况,应予以注意。晴天阴影下拍摄也难以表现立体空间感和空间深度感。2. 试述日出、日落的拍摄方法。答: (1)曝光控制应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量。最好是采用
32、测光的方法来控制曝光。(2)在太阳看上去不刺眼时,可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如刺眼,则可能在相机镜头表面产生反光。(3)为了造成空间深度感,应以选择适当的前景的办法来造成远、近对比,形成纵深感。(4)如欲表现太阳光芒四射的效果,则应采用小光圈,如采用f16 到 f11。(5)注意霞光和彩云对日出日落景色的装点作用。(6)把握好拍摄日出、日落的时机。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D 5. A 6. A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DE 4.ADE 5.ABCDE四、 景深与超焦距本章主要考核景深和超焦距的原理,掌握控制景深的拍摄方法及超焦距的运用。一、单项选择题1形
33、成焦点以外的景物的影像的是 A点 B图像C景深 D分散圈2摄影上对分散圈的大小有明确的规定,明视距离为多少厘米左右A10 B. 20C25 D. 303严格地讲景深范围是可以根据拍摄的A时间 B地点C方位 D具体情形4光圈对景深的影响为:光圈越大,景深范围准确地计算出A越短 B.越长C越一般 D.不变5现代相机采用的景深表是 A机械式的 C转环式的B表格式的 D自动式的6为了便于把握和控制景深相机上多设有显示、查阅景深范围用的A景深表 B查阅表 C控制表 D显示表7已知主体景物位于距拍摄者 4m 至 7m 的范围之内,则全景深为A4m B3mC5m D6m8前景深与后景深的比大约为A.2:1
34、B.1:2 C.1:1 D.1:3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景深的基本因素主要有A. 光圈口径 B拍摄距离C镜头焦距 D拍摄角度E物体状态2若要获得最小景深,则常用A长焦距 B大光圈C短焦距 D小光圈E近距离拍摄3景深预测装置的主要作用是A测定景深范围和相机光圈大小B用于对景深范围进行有效的观察,便于控制景深范围C在景深范围有限时,用于观察被摄体是否处于有效的景深范围内D用于控制景深范围决定超焦距E以上说法都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D 4A 5D 6A 7B 8B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E 3BC三、名词解释1景深现象在拍摄时,我们对某一景物进行调焦。在调焦的过程中,尤其在使用
35、长焦距镜头,采用大光圈拍摄特定性画面时,会发现在对焦物体的前后形成了一个清晰区域,不仅对焦物体清晰可见,清晰区域内的其他事物也清晰可见,这个清晰区域的范围就是景深范围,这种现象就是景深现象。2超焦距超焦距是指当调焦在无限远处时,从相机镜头到最近清晰景物之间的距离。四、简答题 1简述制定景深的标准。答:摄影上对分散圈大小有明确规定:25 厘米左右的观察距离为明视距离,在 25 厘米左右的距离上观看照片,当分散圈直径不超过 110 毫米时,影像仍是清晰的,仍被作为清晰影像看待,这就是制定景深的标准。景深范围内的物体所结成的影像都应达到这个标准。2简述自动景深表的特点。答:自动景深表的特点是将相对应
36、的两级光圈系数刻在了调焦环的近旁。在拍摄调焦时,随着对焦环的转动,采用各级光圈的景深范围便能自动指示出来,两个相同的光圈值间的距离范围,即为采用该光圈时的景深范围。3. 简述超焦距与镜头焦距的关系答:镜头焦距和超焦距之间的关系是:焦距长的镜头,超焦距焦距短的镜头,超焦距小。4. 简述超焦距与光圈口径的关系。答:光圈 p 径和超焦距之间的关系是:光圈大,超焦距也大;光圈越小,超焦距也越小。每相邻两级光圈之间的超焦距相差拒5. 简述超焦距与景深的关系。答:超焦距和景深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也就是说,超焦距逸大,景深就越小;超焦距越小,景深就越大。论述题1试述自动景深表的用法。答:自动景深表的用法有
37、如下几种情形。(1)测定景深范围求光圈值。如需获得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十有景物的清晰影像,则应先考虑采用哪一级光圈才能获得必要的景深范围。例如,已知所拍景物的近界限应为 3 米,远界限应为65 米,转动调焦环至对焦点位置,即可看出在哪一级光圈才能获得 3 米至 65 米间的景深范围,然后调整光圈,确定曝光值,即可获得适当的景深范围内所有景物的清晰影像。(2)景深对焦法。在拍摄时,大都是以主体景物作为目标来调焦。在调焦对准后, 自动景深表即会自动显示采用不同光圈值时的景深范围。前景深总是短于后景深,二者的比例约在 1:2 左右。前景深加后景深即为全景深。在拍摄中可以用景深原理来对焦。(3)已知光圈求
38、景深的方法。在摄影实践中,有时需先选择好光圈,然后再找景深。此时,依靠调整拍摄距离的办法来控制景深范围的大小。具体的办法是:如需获得长景深,就离被摄物体远些进行拍摄;如需获得短景深,则应走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2试述超焦距的应用。答:在实际拍摄中,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来利用超焦距扩大景深。(1)先选定光圈系数,查出景深近界限的方法。将自动景深表一侧已选定的光圈值对在无限远处,然后查出景深表上另一侧该光圈所对应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景深的近界限,从这个距离至无限远处都在景深范围之内。如果这个范围仍不够大,则可采用缩小光圈的方法,使景深近界限离镜头更近,以扩大景深范围。(2)先确定景深范围以确定景深近界
39、限的方法。确定了景深范围,也就等于找到了景深近界限。将镜头调焦于 2 倍景深近界限的距离,查看景深表上哪一对光圈系数可以将景深范围包括进去,即采用哪一级光圈来拍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拍摄以名胜古迹或山川风景为背景的旅游纪念照片以及要获取充分前景的照片。五、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 A光影的艺术 B乘法的艺术C除法的艺术 D减法的艺术2严格地讲,拍摄点应当是相机的,就是受众的位置A机位 B焦距C观察点 D所处地点3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A拍摄点 D焦距C光圈 D快门4在影视画面中,远景主要用来A. 交代时间 B. 拍清主体C忽视陪体 D交待环境5
40、以人物作为参照,中景拍摄的是人的A全身 B半身c. 动作 D脸部6对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所用的摄影景别最好是A远景 B.全景C中景 D.近景7拍摄人的眼睛属A近景 B.中景C全景 D.特写8人们专门设计的一种用于调整影像畸变的镜头是ATS 镜头 B丁 A 镜头C。TC 镜头 DST 镜头9突出主体的第一步做法是A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理论 B利用主体和陪体对比的方法C利用透视规律 D利用景深原理10横竖画面的选择主要应根据的特点来确定。A时间 B.地点C角度 D.被摄对象二、多项选择题1摄影的形式法则有A多样统一与照应 B均衡与对照C节奏与韵律 D简化原则E清晰原则2.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
41、A勾画被摄体轮廓 B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C.表现被摄体的质感 D环境气氛的表现E色彩的表现3背景的作用有A说明主题B. 交代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C增强画面的现场气氛D. 衬托突出主体E提供背景信息4陪体的作用有A帮助主体展示情节B对主体有注释、说明作用C衬托主体,加强主体的表现D衬托、丰富主体动作的内涵E增强画面的现场气氛5对比方法的运用有A形态的对比C动静的对比B. 大小的对比D. 影调的对比E色调对比6拍摄的角度有A水平视角B. 仰角C俯角D侧角E反角7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A远景B. 全景C中景D. 近景E特写8特写表现人物的A.眼睛 B.手势 C全身D.局部 E某一动作9下列
42、景物常被拍成横画面的有A. 汽车 B轮船C跳高 D火箭E桥梁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景的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B以人物作为参照,中景拍摄的是人的半身C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面印象D特写注重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E远景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陪体的区别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D 5B 6A 7D 8A 9A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6ABC7ABCDE 8ABDE 9AB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拍摄点拍摄点是指拍播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就是受众的位置。2远景远景是拍摄
43、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3前景前景是指景物及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的物体。4背景背景是指景物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5多样统一律多样统一律是造型艺术表现的基本形式原理之一。多样是指应女&6 的内容丰富,统一是指画面中的内容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6线条透视规律线条透视的规律是近大远小;景物的轮廓线越远越集中;视平线上的线条越向远处延伸则愈往低处走,视平线以下的线条越远自向高处走;视点右边的线条向左集中,左边的线条向右集中。四、简答题1简述新闻摄影取景应考虑的基本问题。答:(1)拍摄点的选择。(2)横竖画面的确定。(3)画面结构中 fc视觉中 c 点。 (4)突出主体。 (5)前景与背景的运用。(6
44、)陪体的作用。2简述拍摄点的选择。答: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1)拍摄距离,随着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不同景别不仅说明了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2)拍摄角度。拍摄角度的第一个问题,是相机的高度或俯仰。人们在“看”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是与眼睛高度一致的平视。因此,人们在看图片时,也就觉得平视拍得的图像看上去最舒服,最自然,这是长期的视觉经验培养咸的一种视觉心理。所以,拍摄时相机的高度,最好能随着拍摄景物的高度的变化而调整,尽可能取得平视
45、的视觉效果。3简述前景的作用。答:前景具有如下作用; ,(1)衬托主体,让读者、观众的视线投向主体。(2)通过前景与主体间的对比,显出景物的立体空间感和景物的深远,增强画面纵深感。(3)用来说明主题。(4)用来平衡画面,起均衡作用,使读者观众获得视觉均衡。(5)用来交待环境、季节、天气,增加图片信息量。4简述背景的作用。答:背景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说明主题、提供背景信息; (2)交待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3)增强画面的现场气氛;(4)衬托、突出主体。5简述横竖画面的确定。答:为了充分利用好感光片,避免放大时作过多的剪裁从而造成对底片的浪费,在拍摄时就应想好画面的横竖。横竖画面的选择,
46、主要应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确定,物画幅形式不同,视觉效果不同。(1)被摄景物的形状在 A 像摄影中,常常采用的是竖画面,有人把竖画面称为人像式画面,而与之相对应的横画面被称为风景式画面。(2)画面中主线条给予视觉刺激力的强弱女果拍摄的景物形状并非典型的横形或竖形,或者画面中线条呈多样分布时,则应以确认主线的形式的办法,来确定画面的横竖。(3)主体移动的方向在拍摄动体时,应根据动体运动方向的特点来确定画面的横竖。同一景物拍成横、竖两个不同的画面,看上去,景物形象也女发生变化。在横画面里,景物会显得更加宽阔,在竖画面里,景物则会变得窄而高。6简述阶调透视规律的运用。答:阶调透视的规律是:距离近的景
47、物明度低,轮廓清晰,反差大,色纯度高;距离远的景物则明度高,轮廓越来越模糊,反差变小,色纯度变低。 在拍摄取景时,充分注意阶调透视的效果,充分利用阶调透视效果,也能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可以利用较暗的前景来衬托主体,使读者、观众将视线集中到主体上,从而获得主体突出的效果。五、论述题1试述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答:各种对比方法及透视规律在摄影拍摄取景方面的具体运用。(1)对比方法的运用大小的对比。大小对比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让主体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让陪体居于次要地位;另一种也可以采用以大衬托小的办法来突出主体,也就是说,让小主体凸现在大背景之上或大环境之中。动静的对比。如果让主体运动而陪体静止,人眼便会首先捕捉到运动的主体,主体突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