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类型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讲解词.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1769968
  • 上传时间:2018-08-22
  • 格式:DOC
  • 页数:45
  • 大小:157.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讲解词.doc
    资源描述:

    1、兴化人文生态景观介绍目 录1、兴化市情12、四牌楼13、三绝奇才郑板桥展厅64、兴化历史名人史料115、楚水流长兴化简史陈列馆136、施耐庵文物史料187、兴化当代名人馆218、李园239、东大街2610、金东门3011、上方寺3412、李中水上森林3413、缸顾3614、刘熙载故居3715、儒学广场景点介绍40高谷故居41任大椿读书楼41李鱓浮沤山庄41中原才子坊41胡公生词碑41吴甡故居42陈五房进士第421一、兴化市情介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 “板桥故里、水 浒摇篮”兴化参观游览。我是水 乡讲解员 ,你们在兴化的旅游将由我全程陪同,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随 时向我提出,我会尽量 满足

    2、大家的。祝大家旅途愉快!(以下市情介绍可用于进入兴化途中的讲解。)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地 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经济发展区中心,属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圈。全市东西、南北跨度各约 55 千米,总面积 2393.35 平方千米,位居泰州市第一,江苏省第四。现有耕地 180 万亩 ,人口 156 万人,辖 34 个乡镇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大 约在 6000 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 动。公元 920 年设县,1987 年设立县级市,至今已有近 1100 年的建县史。 兴化这方神奇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俊杰,著名的有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代文学家、后“七子

    3、”之一的宗臣,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郑板桥、李鱓 ,清代著名学者任大椿、刘熙 载等, 仅 一个明朝就出了三位宰相高谷、李春芳、吴甡, 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清代政治家魏源等著名历史人物也曾在兴化做知县,留下了千古佳话。兴 化古城傍水而建,大街与市河平行,官宅与民居 杂处,桥梁众多,街巷密集,牌坊林立,文化氛围浓 厚,特色鲜明,早在明代中期就已形成了“昭阳十二景”。现存文化遗迹丰富,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 42 处,其中省 级文物保 护单位 5 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6 个,其中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 1 个,省 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 3 个,2001 年被公

    4、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板桥道情、茅山号子、段式板凳龙等特色文化影响深远,茅山号子曾唱进中南海。今天我们将去游览的李园、县丞署、元老府、 郑板桥故居、东岳庙、古城墙、成家大司马府、上池斋药店、赵海仙洋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兴化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兴化地域广大,河流纵横,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兴化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粮棉总产量列全国各县(市)前茅,荣获“全国粮食生产 十大标兵县” 荣誉称号。淡水产品连续 14 年创江苏省之冠。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兴化市跻身全国百 强行列。 兴化质优、绿色、环保的螃蟹、青虾、中庄醉蟹、沙沟大鱼圆、无公害粮食、蔬菜

    5、享誉海内外,中庄醉蟹一百年前就参加了万国博览会。朋友们来兴化一趟可别忘记品尝一下原汁原味的兴化特产哦。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良好的生 态环境让兴化这方神奇的土地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八方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本段撰稿 杨爱国)二、四牌楼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四牌楼。我们看到,四牌楼是个重檐攒 尖顶的四柱四门牌坊,始建于明代,原名四攒坊,楼内悬挂了 47块匾额,表彰兴化历史上的杰出人士。著名的如宗臣、李鱓、 郑燮、任大椿、刘熙载以及被称为兴化第一位进士的时梦拱、明代“ 三宰相”高谷、李春芳、吴甡等人,最早的是兴化第一位进士南宋2进士时梦珙,最晚的是民国百 岁老人康龄。四牌楼原本在 县 府前东、西大

    6、街交汇处的十字路口, “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仅保存了“五岳朝天”金属顶和七块匾额。20 世纪 80 年代人民群众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纷纷捐资捐物要求重建。1987 年为了方便交通,四牌楼在十字路口原址东北侧 10 余米处的现址处重建,并被公布 为兴化县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逐步恢复了里面的匾 额,到 1991年原有的 47 快匾额重新挂满了四牌楼内外。 这些匾额少数是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旧匾,大多数是按原内容邀请全国各地的当代书画名家重新题写、重新制作的。四牌楼以它特有的风貌再现在世人面前,默默叙说着兴化历史的 辉煌。令人称奇的是,四牌楼以一座 单体建筑汇集了这么多书画名家的作品,不仅仅是个历

    7、史文物,更可以称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和奇 观,是兴化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逐一介 绍一下四牌楼的匾额。开科第一 为南宋进士时梦珙立。时梦珙是兴化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文科进士,曾任桐庐县知县。题字书家林剑丹先生是中国 书法家协会创作 评审委员,浙江省 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温州书画院院长。忠孝同胞 为明朝孝子顾师鲁 、知州 顾师胜立。顾师鲁曾协助徐达攻克盐城、宝应、兴化、淮安,立下了功劳。江淮平定后,回归故里侍奉祖母。其弟 顾师胜于洪武十三年出任四川眉县知县,与叛军作战而死,后追赠知州官 衔。 题字书家为著名学者、图书馆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古

    8、籍整理出版 规划领导小组顾问 等职。第一元勋 为明朝左丞张骐立。元末张骐跟随张士成起义,驻扎杭州、湖州,后归顺明朝,任江西行省参政、左丞,被兴化人 视作功勋卓著的元勋。 题字书家为著名学者、书法家、中国佛教 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辽城汉节 为明朝主事陆容立。洪武年间,陆容被征选为礼部主事,因擅长辞令,两次奉命出使朝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题字书家为已故当代著名书 法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武中奇先生。恩荣三锡 为明朝知县邵斌立。邵斌曾任永宁知县,清廉正直,受到百姓爱戴,有较高的美誉度,朝廷多次给予赏赐。题字书家金意庵先生,为当代著名满族书法家,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

    9、书画院名誉院长、吉林省文史馆馆员。台藩衍贵 为明朝御史舒楚立。舒楚于永乐二年任四川道御史,政绩突出,颇有名声。 题字书家吴建贤先生,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育天下才 为明朝进士马忠立。马忠曾任国子监助教。题字书家周志高先生,祖籍兴化,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五朝元老 为明朝大学士高谷立。高谷从政期间历经明成祖、宣宗、仁宗、英宗、景宗五朝,故有五朝元老之称。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两朝忠荩 为明朝尚书成 王 进 立。成琎任蔚州知县、北平布政使参议,当成祖北征时与太子同卧同起。病故后,先后被追赠为 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其 孙 成谐在与俺

    10、答作战中殉职。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状元宰相 为明朝首辅李春芳立。李春芳是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状元,后任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忠极殿大学士。题 字书家沙孟海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生前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等 职务。3中原才子 为明朝福建按察副使宗臣立。宗臣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因触怒严嵩出为福建参议。倭寇进犯,宗臣率众抗击,战功卓著,升任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学政。宗臣是明朝嘉靖“七子”之一。题字 书家谢瑞阶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 历任中国 书法家名誉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东海贤人 为明朝哲学家韩贞立。 韩贞出身贫

    11、寒,成年以后倾心向学,成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经常开展平民教育,接济穷人。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两世炯卿 为明朝宪副赵宋立。赵宋是明朝嘉靖进士,官至山西宁武兵备副使、山西行太仆寺卿,历经嘉靖、隆庆两朝,刚 正不阿,廉洁自持。 题字书家何 应辉先生,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极品封君 为明朝少师李镗立。李镗是李春芳的父亲,父因子贵,被赠封为少师,所以称 为“极品封君”。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省阁名公 为明朝大学士高谷、尚书成 王 进 、侍郎 杨果立。赞誉他们是国家中枢机构内有名的人物。题字书家刘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

    12、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名宦传芳 为明朝主事袁应琪立。袁应琪是明朝万历二年进士,户部主事,有功于家乡,家乡曾建立祠堂祭祀他。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青琐名谏 为明朝御史黄建中立。黄建中任御史,敢于上书直言,权贵多所畏忌。 “青琐名谏”即“宫门内的著名 谏官” 的意思。题字书家周慧 王 君 ,当代著名女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右省名卿 为明朝侍郎魏应嘉立。魏应嘉是明朝万历进士历任汝南粮官、太常卿、大理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等职。题字书家徐一本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书法家协 会副主席,

    13、书法报副社长等 职。五子济美 为明朝赠封御史解汝楫立。解汝楫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显达。 题字书家潘主兰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生前曾任福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福建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等职。 2001 年 与 启 功 一 起 获 得 中 国 文 联 与 中 国 书 协 共 同 主 办 的国 家 级 书 法 专 业 学 术 奖 “第 一 届 中 国 书 法 兰 亭 终 身 成 就 奖 ”。2001 年 去 世 。忠诚正直 为明朝尚书解学龙立。解学龙是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江西巡抚,南明弘光朝任刑部尚 书。 为官忠诚,正直无私。南明灭亡时

    14、投江自杀,以身殉 职。题字书家胡问遂先生,我国当代著名 书法家,中国 书法家协会常务 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平章纶阁 为明朝大学士吴 生 生 立。平章,古官名,即宰相之意;纶阁是为皇帝拟机要文件之处。平章纶阁是赞誉吴 生 生 位高 权重。题字书家曹宝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暨南大学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冠楚廉能 为明朝知县顾士奇立。顾士奇曾任湖南江华等县知县,勤俭廉洁,声名远扬。 题字书家钱君匋,当代著 名 篆 刻 家 、书 画 家 ,在 诗 、书 、画 、印 方 面 都 有 极 高 的 造 诣 和 贡 献 ,历任 上 海 市 书 协 、美 协 常 务 理 事

    15、,西 泠 印 社 副 社 长 ,华东师 范大学教授。1998 年去世。琼林世宴 为明清两朝陈常道、陈爱辄、陈履中、陈以恂、陈广道五进士立。 陈氏一门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出了陈常道、陈爱辄 、陈履中、陈以恂、陈广道五个进士。琼林,苑名,宋代兴国八年曾经在此宴请新科进士,此后成 为定例。所以参加 琼林宴也就是取得 进士身份的标志。题字书家张海4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会主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 专家。九世一品 为明清两朝的李秀、李旭、李 镗、李春芳、李茂材、李思 诚、李祺、李楠等李氏世代九人而立,称他们都是一品高官。题字书家高式熊,当代

    16、著名书法家,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阖门忠孝 为明朝知县李信立。李任信湖广和平县知县,清兵来攻,李信及其二子据城坚守,城破,不降被杀。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畿甸清霜 为清朝巡道吴元莱立。吴元莱是清顺治十七年贡生,由中书历任郎官等职,升至直隶巡道。畿甸指京都一带,清霜形容其为官清正。题字书家朱贫田,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 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烈孝格天 为清朝孝子陈嘉谟立。清朝顺治初年,陈嘉谟之父蒙冤即将被处死,陈嘉谟写血书为父鸣冤,投河而死,感动 众人。此匾按旧匾复制, 题字 书家不详。万邦总宪 为清朝左都御

    17、史李楠立。李楠是清朝康熙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检讨、内阁学士、工部、户部侍郎直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掌管天下御史,左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李楠于任上纠正许多错案,故有万邦总宪 之称。 题字书家启功先生是已故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 员会主任委员。名贤鼎望 为清朝布政使徐 火 旦 及其兄徐熹立。 徐 火 旦 由进士升至广东布政使,很有政绩。其兄徐熹因弟弟出门为官,甘愿放弃科 举选拔回家照顾母亲 。题字书家瓦翁先生,当代著 名 书 法 篆刻 家 、金 石 学 家 、书法家,苏州东关印社名誉社长,江 苏 省 文 史 研 究 馆 馆 员 。2008 年去世,享年100

    18、 岁。兄弟联芳 为清朝知县魏曰祁、魏曰郁立。魏曰祁、魏曰郁于康熙二十一年同时中进士,后分别任职四川高县、福建潭平 县,都卒于任上。题字书家方传鑫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出版社 书法编辑组组长。三凤和鸣 为清朝进士孙兆奎、孙宗绪、 孙麒三人立。 孙兆奎康熙四十二年进士,任广西武缘县知县,后任兵部、吏部主事等职,学识渊博。弟 孙宗绪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任河南安阳知 县,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弟孙麒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崇尚节气。孙氏三兄弟同中进士,皆有美誉,故称三凤和鸣。题字书家刘小晴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 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 海 文史 馆 馆 员 。鸾

    19、廷世美 为明朝举人姚更生立。姚更生远祖姚厚从高帝起义,拜潼关都指挥使,子孙世袭。姚更生的父亲姚珍,任连江、镇远知县,仁慈俭素,姚更生也是举人。题字书家胡公石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江 苏 盐 城 人 ,建 国 前 曾 担 任 国 民 党 元 老 于 右 任 先 生 私 人 秘 书 ,建 国 后 曾 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 夏 书 协 名 誉 主 席 、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 1991 年 12 月 调 任 江 苏 省 文 史 研 究馆 副 馆 长 ,1997 年 去 世 。玉署清华 为清朝庶常赵秉忠立。赵秉忠是乾隆十年进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散馆后,任武英殿纂修。宋太宗曾赐翰林 苏易简“ 玉堂

    20、清署”,后世亦因此称翰林院为“玉署”,清朝庶常馆与宋朝翰林学士院相类似,所以用 “玉署清华”赞美赵秉忠。 题字 书家王学仲先生,当代著名 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 书协主席, 现为中国书法家 协会顾问,天津大学教授。诗画名家 为清朝诗画家陆沧浪、陆震、李沂、李 鱼 单 、顾符真、 顾于观、李恢、李慧火、黎本5淳、魏标、王国栋、顾锡爵十二人立。题字书家为上海已故著名书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应野平先生。才步七子 为清朝进士郑燮立。郑燮官山东时爱民如子,诗、书、画俱佳,有“三绝”之称。题字书家费新我先生,为我国著名左笔 书法家,曾任中国 书法家 协会理事,江苏省

    21、书法家协会顾问、江 苏 省 国 画 院 一 级 美 术 师 。1992 年 去 世 。词林硕望 为清朝文学家黄本泰、黄本纶立。黄本泰、黄本纶姿质过人,黄本泰文章优美,成就后学甚众,黄本纶文章犀利,锋芒毕露,中乾隆三十二年经魁。两人均不足二十岁就已有名气,为时人所推重。题字书家蒋维 崧先生,当代著名 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 国 训 诂 学 研 究 会 学 术 委 员 、汉 语 大 词 典 副 主 编 、山东大学教授,2006 年去世。江左名元 为清朝知县徐步蟾立。徐步蟾是清朝乾隆十二年解元(第一名举人),乾隆十六年进士。题字书家谢稚柳先生,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文

    22、物鉴定家,历 任 原 中 央 大 学 教 授 、中 国 美协 理 事 、上 海 分 会 副 主 席 ,中 国 书 法 家 协 会 理 事 、上 海 分 会 副 主 席 ,国 家 文 物 鉴 定 委 员 会 委员 、全 国 古 代 书 画 鉴 定 组 组 长 ,上 海 市 文 物 保 护 委 员 会 编 纂 、副 主 任 ,上 海 市 博 物 馆 顾 问 。经训贻芳 为清朝进士任陈晋、御史任大椿立。任 陈晋精于易经,著作收入 四库全书,其孙任大椿于乾隆三十四年中进士,后以主事参修 四库全 书,乾隆五十四 岁升至陕西道监察御史,不久病故。任大椿对经学 训诂颇有研究,主要成就在考证名物制度、辑录小学

    23、轶书方面,著作丰富,是扬州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题字书家陈大羽先生,当代著名书画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教授。学冠东南 为清朝进士顾九苞立。顾九苞精通群经,著作宏富,乾隆四十三年考取进士后病故。题字书家尉天池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琼林耆宿 为清朝检讨王月旦立。王月旦工诗善写文章,在家乡很有名气。嘉庆七年为翰林院检讨。题字书家王澄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 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粤西召杜 为清朝知府王志广立。乾隆年间王志广先后任广西梧州、柳州知府。 “粤西召杜”比喻王志广有召、杜两位名宦的声誉

    24、。题字书家伍纯道先生生前任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 会副主席。性静情逸 为清朝中允刘熙载立。刘熙载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帝看重他的学问和人品,书写了“ 性静情逸”四个字赐给他。 题字书 家刘炳森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 员、中国 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行为士表 为清朝进士陈广德立。陈广德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后请假回乡,侍养母亲甚勤,生平交友谨慎,俭衣朴食,行为堪称表率。题字书家沈鹏,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书画主编。望重南宫

    25、 为清朝进士孔广谟立。孔广谟品学兼优,中进士后,因病未能赴知县任,卒于家。题字书家沈觐寿先生,当代著名 书法家,曾任福建省 书法家 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南宫第一 为清朝会元陆殿鹏立。陆殿鹏博览经史,光绪二十年中会元,经廷试中进士,授6吏部文选司主事。回归故里后,努力呈请革除弊政。题字书家肖娴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古之遗爱 为清朝庶常成占春立。成占春于同治十三年任云南易门知县,召集流亡百姓耕种教化,为民谋利,后调升至镇雄州知州,以丧母而归故里,仍关心地方事务。题字书家徐石桥先生,祖籍兴化,长期任职南京博物院。仁寿之徵 为民国百岁老人康龄立。题字书家苏

    26、局仙先生,前清秀才,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 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朋友们,一座四牌楼,浓缩了兴化人文历史的精华,但要对兴化历史文化做进一步的探索和了解,还请大家走进兴化博物馆 。(本段撰稿 杨爱国) 三、三绝奇才-郑板桥展厅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江苏兴化人。生于 1693 年, 1766 去世,享年 73 岁。郑板桥是我国清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 “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他在乾隆元年考中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 潍县知县,清政廉洁,政绩 卓著。 诗、书、画被誉 为“三 绝”,享誉海内外。请看板桥先生小像,画面上板 桥老人面目清癯

    27、,精神矍 铄 ,有一种道骨仙风之气。他非常清瘦,瘦弱秋菊能超俗,清似寒梅不染尘。1693 年 11 月 22 日郑板桥出生于兴化的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十月二十五日,兴化人常称作“雪婆婆生日”,有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 义。 郑板桥成年后,刻了一枚“雪婆婆同日生”印,表明一种愉快的心情。当年,郑板桥故居坐落在城外 护城河边。每天 进出城郑板桥 都必须从护城河上的一座木制板桥上经过,而且他也时常站在 桥上 观赏城东优美宜人的风 景,后来便索性 给自己取号“ 板桥”。 这是古板桥的位置,那边是古城墙 的所在。在 郑板桥故居的东侧 是文人墨客经常聚集,诗酒唱和的文峰塔,西侧则是明朝散文

    28、学家、 报刘一丈 书的作者宗臣读书 及衣冠之冢的所在。这幅木刻对联:“东临文峰古塔,西进才子花洲”表达 郑板桥对老家深深的眷恋和自豪的人文情怀。请看,兴化市竹泓镇郑氏后裔提供的 昭阳郑氏家谱。 这份家 谱记载了郑板桥所在家族的流传演变历程,是很珍贵的历史 资料, 现为郑板桥纪念馆收藏。郑板桥童年时,家境困难,父亲郑之本靠教书维持生计。母亲在他三岁那年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我生三岁我母无,叮 咛难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 还相呼。 ”这是板桥后来在七歌之二中描述自己早年丧母的不幸情感,这一惨痛的情形,不是亲身经历不能写出。幼年的郑板桥是由乳母费氏抚养成人的。家境并不宽裕的费氏每天清晨

    29、都会背着小板桥,穿 过家门前一条长长的竹巷,在竹巷口买一块烧饼给 板桥 吃,童年的 郑板桥得到了乳母费氏的悉心照料,给板桥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郑板桥感到乳母恩重如山,他 总想重重地加以报答, 谁知功名 迟来。四十四岁那年考中进士后,还没来得及报答乳母,乳母费 氏就去世了,他内心深感苦痛和哀婉,流着泪,吟成了一首 乳母诗:7“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 长 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 钟,不如饼在手。 ”深深表达了板 桥对费氏的痛惜和感恩之情。郑板桥资质聪慧,怀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发愤读书,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考取秀才,雍正十年(1732

    30、 年)考中 举人,乾隆元年( 1736 年)考中进士。在此期间,郑板桥曾在兴化、真州读书,在真州等地教馆 ,在扬州卖画。他游历了许多地方,到过江西庐山、湖南洞庭、北京等地。扩大了视野,结识了朋友,思想逐步成熟,艺术风 格开始形成。1715 年(康熙五十四年),郑板 桥寓北京瓮山漱云轩, 书欧阳修 秋声赋。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郑板桥最早的手迹。这种字体被称为“ 馆阁体”,具有 乌、光、方的特征,是封建社会时期, 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必须书写的规范字体。少年时期的板桥在这 种字体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后来考中进士后就把这种字体弃之如敝履了。郑板桥在扬州有过两次卖画经历,分 别是做官前和做官后。做官前指的

    31、是郑板桥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 ,他连续失去了父亲 、儿子和妻子徐氏,靠教 书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还欠下了难以偿还的高利债,只好躲到扬州的天宁寺, 边读书边卖字画。1728 年(雍正六年)春,郑板桥读书天宁寺,手写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各一部。郑板桥 39 岁那年,妻子徐氏病逝后,他的生活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他写了一首告 贫求助的诗给当时的兴化县知县汪芳藻,汪芳藻是安徽省休宁 县人,他慧眼识英才,资助了板桥。第二年,郑板桥参加南京乡试得中举人。当“ 南闱捷音”到达篱门时,他悲喜交集。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用银子打发了报喜人,他反而 伤心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当了二十年的 穷秀

    32、才,靠舌耕、笔耕,仍不能养家糊口,常常还要寄人篱下。 1733 年(雍正十一年) 郑板桥得友人程羽宸资助,赴焦山读书四年,准备赴京考 试。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这幅对联就是在焦山读书期间作的,焦山现存有郑板桥手迹。1736 年(乾隆元年)郑板桥考中进士,异常 兴奋,出仕施展抱负的愿望比较强烈,作诗读昌黎上宰相书呈执政及秋葵石笋图题诗。1742 年(乾隆七年)郑板桥出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兼署朝城,开始了他的十年县令生涯。为官期间,怀着“ 立功天地,字养生民 ”、“得志泽加于民 ”的抱负,关心民瘼,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 “吏治文名, 为时所重”。这是范县志关于板桥做县令的记载。

    33、郑板桥到范县任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手下人在县衙的墙壁上凿了许多孔。手下人不解,板桥说是出出前任官员的浊气。表明自己立志清廉为政的决心。他常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办案公正。从他写的 喝道 、君臣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板桥先生亲近百姓,清廉的风范:“喝道排衙 懒不禁,芒鞋 问俗入深林 ” 1746 年(乾隆十一年)调任山东潍县知县。这是潍县志关于 郑板桥任县令的记载。郑板桥到任的时候,潍县正遭受着 历史上罕见的旱灾。灾民们离乡背井,卖儿卖女,向山海关逃亡,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状。 郑板桥心急如焚,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就果断地开 仓放粮, 赈济灾民。 这是一幅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他在画面上写下了一首

    34、非常有名的 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 县吏,一枝一叶 总关情。 ”题画 诗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之情。他创作的逃荒行、 还家行忠 实 地记录了百姓的生存状况,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颇有杜甫三吏 、三 别的遗风。8他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努力缓解灾民的困苦,如 组织百姓修筑城 墙、文昌祠、城隍庙,勒令富户平价出售粮米,在街头巷尾开 设 了粥厂等等,救活无数灾民的生命,深受百姓爱戴。1751 年(乾隆十六年),海水泛 滥, 郑板桥到禹王台勘灾,作诗记其事:“沧海茫茫水接天,草中时见一畦田。波涛过处皆盐卤 ,自古何曾 说有年!”表现了板 桥与百姓“息息

    35、相关”的情怀和关心民瘼,躬身力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天下 为己任的民本思想。1748 年(乾隆十三年),郑板桥 倡修潍城,作 乾隆修城记 。原碑现存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1748 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出巡, 郑板桥奉命在泰山办理有关事 务,常引以 为自豪,镌“乾隆东封书画史”印章。1752 年(乾隆十七年),郑板桥 作城隍庙碑记。原碑藏于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 1750 年(乾隆十五年),郑板桥 作重修文昌祠记,原石藏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1749 年(乾隆十四年),郑板桥 作潍县永禁烟行经纪碑文 ,体恤小商 贩利益。原石藏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这些是板桥在潍县期间的几份判词,相 传为潍县县衙一小

    36、吏收集,辗转流传至今。郑板桥在赈灾过程中也触犯了一些上司和达官贵人,在官场上受到了这些人的排挤和嘲讽。1751 年(乾隆十六年)九月郑板桥作六分半书匾额“难得糊涂”,抒发他心中的感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 图 后来福报也。关于“难得糊涂” 鲁迅先生在淮风月谈中认为是“ 抒发了名士的牢 骚”。这四个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同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的解释。但 总的说来,郑板桥对个人的名利采取糊涂的态度,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吃亏是福” 是“ 难得糊涂 ”的姐妹作,板桥写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 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

    37、矣。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思想光芒。约于 1751 年(乾隆十六年),郑 板桥书写了七言联“ 作画题诗双搅拢,弃官耕地两便宜”对联,流露出辞官的思想。1752 年(乾隆十七年)底板桥去官,离开官 场。 这幅送别图 表现的是郑板桥离开潍县时,百姓遮道挽留,为他送行的情景,潍县的老百姓还在城中为他建了生祠。郑板桥离开潍县南归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随身带走的仅仅是一把阮咸和两夹板书 而已,但却留下了他清廉正直的官声和人品。1753 年(乾隆十八年)春,郑板 桥离开潍县回到兴化。此后常往来于兴化、扬州等地,重操卖画旧业,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此时他的艺术造诣达到了巅峰,声名远扬。这幅对联“三

    38、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是郑板桥返回扬州后,与老朋友相聚时对答而成,巧妙而精辟地概括了郑板桥的一生。通 过 两个历史名人和典故赞 誉板桥。上 联借中唐诗人郑虔诗书画被唐玄宗赞为三绝比喻板桥,下 联以曾作 归去来兮辞赋的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来作比。这幅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墨竹图是郑板桥回到扬州后画的第一幅墨竹图。画上题诗写道:“二十年前载酒瓶,春 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 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诗中表达了板桥对扬州的眷恋深情。这个时期,郑板桥依旧乐善好施,他常将卖字画所得银两和食物放在腰 间的褡裢中,遇到穷苦百姓,就取出送给他们。他听从好友拙公和尚的建 议制定了一 则润格:“ 大幅六两,中福四两,

    39、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 钱”在我国古代书画家当中,像郑板桥这样敢于明码标价的9十分罕见,也体现了郑板桥与众不同的率真个性。扬州八怪是 18 世纪活跃在扬州画坛的一批画家,代表人物为:金农、 郑板桥、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黄慎、罗聘等人。其 实,所 谓“扬州八怪”,若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是一种贬称,即不过是画坛上的“丑八怪” 。因为他们敢于突破前人的窠臼不拘成法,标新立异, 师法自然,所以受到所谓正统派画家的攻击、贬抑。然而历史常常和人开玩笑,随着时间的推移, “扬州八怪”在中国画坛上异军崛起,开一代画风,愈益显示出他们夺人的光彩, “扬州八怪 ”反而从贬变褒。1766 年 1

    40、月 22 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郑板桥于兴化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葬于今大 垛镇管阮村。郑板桥才怪性高,品行通达。知人情,通事理,度坎坷,经磨难,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可谓机智风趣,才艺怪绝。板桥作为凡人,他也有嗜酒如命的一面,个性放浪形骸、桀傲不驯。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 迟。笑他 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自遣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饮,有口不言,自加桎梏,自抑性情,与墟墓中之陈死人何异乎?宁可乌纱不戴,不可一日无酒。 潍县署中寄李复堂愚兄平生漫骂无理好骂人,尤好 骂秀才。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愚兄

    41、少而无业, 长而无成,老而 穷窘,不得已亦借此笔墨为糊口觅食之资,其实可羞可贱。 署中示舍弟墨我不知是何冤孽,官事不忙,却忙于写字作画,天天执笔,累得人好苦也!本来画是文章经济之余,雕虫小技,不足为贵。昔人课余学画,陶情 寻乐,原雅事也。我今反因作画而忙,官 书簿册,几至不治,我不是做官而来,变了作画而来,此苦事也!苦至 应接不暇,我虽欲画一兰,一竹,一石,一水,又安能画得有神哉? 潍县署中寄靳秋田郑板桥的艺术成就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傅抱石、徐悲鸿等先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代绘画大师徐悲鸿曾在郑板桥的一幅作品上题跋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

    42、诗文及书画,不但想 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这个评 价可谓是至高的 评价。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正值康乾“盛世”,回避现实、趋炎附势、哗众取宠的媚世之风笼罩了文坛和艺坛,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学 艺术的发展。郑板桥和“扬州八怪”的其他人物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里,大胆探索,推陈出新,给清代文坛艺坛画坛增添了一丝生气,对后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郑板桥曾经说出“掀天揭地之文 ,震电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的句子,这对他自己来说实在是太准确了。郑板桥出身于一个衰落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家道 贫 困,生活 艰难,使他对劳动人民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这一点在他的 诗

    43、 文书画中有非常明显的表 现。也是他有 别于一般封建文人、封建官僚的可贵之处。郑板桥的文学成就涉及诗、 词、道情、文(家书)等方面。“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他主张直抒胸臆,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道着民间痛痒 ”。他 诗文直接反映处于社会底 层的人民生活, 现实性很强,而且立意高远,富有情趣,通俗易懂,恰似一股清新之 风吹过文坛。与清代文坛回避现实、脱离生活的创作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在竹石 中写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10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的这些脍炙人口名篇至今仍在广为传颂。当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是这样评价板桥的

    44、: “在板桥的文学作品里,无论是诗、词或是别的,最突出的是使人读了感到作者一种强烈、丰富、真挚的民胞物与 的感情,这种感情深刻地体现在对广大人民的同情上面。他的 绘画,没有孤立地从形式笔墨临摹古人入手,而是首先从生活入手。他的字,是把真、草、隶、篆四种书体而以真隶为主的综合起来的一种新的书体。 ”在清代书坛上,千人一面的“ 馆阁体”盛行,并成 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郑板桥为博取功名,早年也曾长期学写馆阁体,后学苏东 坡和黄庭坚等书体。但他学古而不泥古,力图在继承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自树一帜,有所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六分半 书”,或称“板桥体”。它熔真、草、隶、篆于一炉而以真隶为主,杂以行草

    45、。单个字形式上呈横扁、左低右高,既有篆隶古朴苍劲的金石味,又有跌宕飞动的行草味道,大小相 间, 浓淡并用,章法奇特,被人们称为“乱石铺街”。这里是他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据有关资料,毛泽东主席生前 经常翻看郑板桥的字帖, 对郑 板桥的字大加赞赏,他在批注中说:“你再看郑板桥 的帖,就又感到 苍劲有力。 这种美不仅是秀 丽,把一串字 联起来看,有掷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郑板 桥的每一个字都有份量,掉在地上能 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啊! ”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竹、兰、石 题材的 为多。他提出了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的绘画三阶段了理 论,主 张把深思熟虑的构思和 娴熟的绘画技巧结合起来。他 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反应现实 ,抒 发真情,追求自然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里展示的是被上海、扬州等地博物馆收藏的板 桥的一些代表作。诗书画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讲解词.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76996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