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Animal HusbandryVeterinary Medicine 2007 Vo139 No7 梅花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病的诊治 杨晓洁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2006年,长春市某鹿场有7头梅花鹿先后在10日内发生死亡,并有多头陆续发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及动物试验等方 法,诊断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病。 关键词:梅花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诊治 中图分类号:$858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5130(2007)07-0048-02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
2、种 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脑膜 炎、败血症及流产等症状,死亡率达3040,对畜牧业 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氏杆 菌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 。梅花鹿单核细胞增生 性李氏杆菌病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并可引起妊娠母鹿流产。 1流行情况 2006年,长春市双阳区某鹿场10日内先后死亡4头仔鹿, 2头母鹿和1头公鹿,并有8头鹿陆续发病,病鹿表现为不同 程度的神经症状及败血症,1头怀孕母鹿发生流产,应用青霉 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入我院诊治。 2临床症状 病鹿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饮水,低头垂耳、头颈一侧 性麻痹、眼半闭,呼吸困难,咀嚼
3、迟缓、吞咽困难。共济失 调,步态紊乱,无目的运动,转圈,常以头抵墙不动,遇刺激 则发出尖叫,有的发生阵发性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后期 患畜向一侧斜卧,有的表现为阵发性痉挛,后腿不断抽动。一 头怀孕母鹿流产。体温40415,心跳85100次min。 3剖检变化 对3只病死鹿进行剖检,主要病变为:脑膜水肿、充血、 脑血管扩张,呈树枝状;肝脏肿大、变性,被膜紧张,表面有 零星散在分布的坏死灶;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及冠状沟表面有 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脾软化略肿;肺脏气肿、充血;膀胱内的 尿液混浊;流产母鹿子宫内有大面积广泛坏死,胎盘子叶常见 有出血和坏死;全身淋巴结均肿大;胃肠卡他性炎症变化;胃 肠黏膜
4、充血、出血。 4实验室检查 具体操作方法依照参考文献23。 41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鹿的肝、脾、血、脑脊髓液及脑桥等病料,分 收稿日期:200611-05 作者简介:杨晓洁(1963-),女,实验师,本科。 别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细小的两端钝圆 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多数单在、两两相连或并肩存在,有时 两个菌体排成V形,无芽孢和荚膜。 42分离培养 无菌采病鹿的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血液、普通琼脂和 营养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48 h,在鲜血琼脂平板上生 长出淡灰色、透明、圆形、隆起、光滑、边缘整齐、露珠样小 菌落,B溶血;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菌落更小,生长缓慢;在牛 肉汤培养基
5、中出现混浊现象。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瑞特 氏染色,然后再接种于01亚碲酸钾血液琼脂,37培养 2448 h,生长出黑色针尖大小的菌落。挑取典型菌落分别接 种于10氯化钠的血清葡萄糖甘油琼脂和血清葡萄糖甘油肉 汤,37培养2448 h,初期在10氯化钠的血清葡萄糖甘 油琼脂上生长出圆形、光滑、透明、淡蓝色的针尖大小的菌 落,后期变为不透明的灰白色菌落;在血清葡萄糖甘油肉汤培 养基中,肉汤轻度混浊,管底形成黏稠的沉淀,初期振荡时呈 螺旋状上升,后期振荡时呈颗粒状,不形成菌膜和菌环。 43运动性检查 取营养肉汤纯培养物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37培 养48 h后,沿穿刺线生长,无毛刷样。但在20
6、培养时,除 沿穿刺线生长外,还向周围呈毛刷样生长,证明分离菌在 20培养时有运动性。 44生化试验 取营养肉汤纯培养物,分别进行糖发酵试验、V-P试验、 甲基红(MR)试验、靛基质试验、马尿酸钠水解试验和美蓝 还原等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水杨苷和 鼠李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和甘露醇,不液化明胶、不 产生硫化氢和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和美蓝,水解马尿酸钠, 甲基红和V-P试验为阳性。 45动物试验 用分离菌血清肉汤24 h纯培养物滴加在家兔的一侧眼结 膜囊内,另一侧作对照观察,2436 h内皆发生化脓性结膜 炎;小白鼠腹腔注射此培养物04 mL,接种48 h内小鼠全部 死亡且
7、症状相似。、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肝肿大、坏死;脾肿 大;心耳淤血呈紫黑色;脑充血、出血。从死亡小鼠脑、肝、 脾以及心血中均分离到同样的典型菌落。 维普资讯 http:/ 畜牧与兽医2007年第39卷第7期 49 有效提高集约化猪场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崔艳红,韩庆功,乔玉川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本文从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及传染病等方 面,就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等技术措施做了阐述,为生产实践中合理地利用现有生产条件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可行的、 优化的技术措施,以达
8、到高产仔、高成活、高效益的经济目的。 关键词:母猪;繁殖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8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5130(2007)07-0049-03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 着规模化猪场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也受到了广 大生产者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 速的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出生仔猪的 出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的 去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尚需解决的重要问 题和难题。 1 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
9、选种方法 在选留后备母猪的时候,要注意繁殖性状的选择,采用以 收稿日期:200608-23 作者简介:崔艳红(1975-),女,讲师,硕士。 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改变以单纯的看仔猪断奶体重 大小和体型外貌的单一的表型选种方法,首先要以产仔数高低 作为选种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 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基因纯合度 加大,不断提高猪群的数量和猪群的质量。其次在选留后备母 猪的时候,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数以及仔猪断奶的个体 重量,用制定选种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选种。 2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目标有双重要求:一方面既要保证母
10、 猪有良好的营养储备,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保持其在繁 殖期间良好的体况;另一方面又要使母猪通过摄入营养物质, 以促进胚胎的生长与发育,尽量多产健康和活泼的仔猪。但是 46药物敏感性试验 取分离菌血清肉汤纯培养物,用“L”形涂布棒均匀涂布 于血琼脂平板表面,待平板表面干燥后,用小镊子夹取抗菌药 物纸片,按一定距离分别贴于平板上,置37恒温培养24 h 后取出,用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按照药敏片使用说明,以 抑菌圈的大小,判定其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对 头孢噻肟钠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磺胺嘧啶钠 和磺胺对甲基异恶唑不敏感。 5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再结
11、合流行情 况,确诊该病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病。 6防治 首先将病鹿隔离饲养并将整个鹿圈清扫干净,用百毒杀, 来苏儿交替消毒。根据药敏试验及临床经验,对发病梅花鹿进 行头孢噻肟钠和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Et早晚各1次,重 症病例根据病情可以配合应用甘露醇、碳酸氢钠、维生素c、 维生素B 、可的松、葡萄糖和镇静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等。 在精料中加喂氟哌酸、维生素c粉剂,全群投服连用5 d,病 鹿经47 d治疗后痊愈,鹿群无继续发病。 李氏杆菌有多个血清型,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主要是单核 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此菌可造成食品污染,造成人的食物中 毒。现在由于没有有效疫苗,防治主要以加强卫生防疫和消毒
12、 来控制。平时应做好驱虫防鼠、及早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 疗。由于该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动物发病常与饲料被污染有 关。动物中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其他动物如山羊、牛、猪、 鸡、鸭、鹅、鹿、北极狐和鹿等均可感染,平均死亡率达 32以上,对畜牧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在治疗上,李氏 杆菌为胞内寄生菌,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治疗时, 最好选择敏感药物,以大剂量口服、注射治疗,并按疗程 给药。 参考文献: 1 Makino S I,Kawamoto K,Takeshi K,et a1An outbreak of food borne Listeriosis due to cheese in Japan,during 2001Int J Food Mi- crobiol,2005,lO4(2):189196 2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韩文瑜,何昭阳,刘玉斌病原细菌检验技术M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 骆学农,曹晓瑜,才学鹏李氏杆菌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 进展,2004,25(1):2831 维普资讯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