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对病情变化的评估意义李 凡 蔡映云 唐世和 袁伟忠生命质量是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面评估病人健康状况的指标。病情变化必然伴随生命质量的变化。本文探讨了生命质量评分对病情变化的评估价值。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 符合中华医学会 1992 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1 的成年哮喘病人。下列病人除外 : 1. 慢性支气管炎 ;2. 职业性哮喘 ; 3. 孕妇 ; 4. 合并其它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疾病 ; 5. 语言表达能力太差。二、方法 : 四周非双盲定群研究 , 在 0 周、 2 周、 4 周时考核病人。 26 例病人参加了研究 , 男 20 例 , 女 6 例
2、。年龄 1675 岁 , 病程 6 20 年 , 平均 27. 7 年 , 吸烟者 9 人 , 不吸烟者 17人。未用药者 3 例 , 单用支气管扩张剂 12 例 , 使用糖皮质激素 5 例 , 支气管扩张剂合并吸入激素 6 例。采用三张量表 : 1. 成人哮喘生命质量量表 (AQLQ ) 2, 3 。量表共有 35 条项目 , 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对刺激原反应、心理情绪、自我健康关心。 7 分制评分 , 评分越低 , 生命质量越差。 2. 哮喘症状控制表 4 。 3. 哮喘病情分级表 5 , 以表评分是 0 的为稳定组 , 1 7 分为好转组 , - 1- 7 分为恶化
3、组。以 AQLQ 和症状控制表检测病人 , 然后测定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 20 分钟后呼气峰流速 (PEF)。 2 周及 4 周后分别用 AQLQ 和症状控制表复测病人 , 并让其完成哮喘病情分级表。观察期间病情稳定者维持原治疗 , 恶化者酌情调整治疗方案。研究期间 , 病人每天记哮喘日记 3 。根据日记中 PEF 记录计算 2 周中 PEF 变化率 $PEF=(2 周后早晨 PEF - 2 周前早晨 PEF) 2 周前 PEF 100% ,PEF 增加 20% 以上为改善组 , 降低 20% 以上为恶化组 , 在20% 以内为稳定组。2 周中症状控制表评分差值及 $PEF 与 AQLQ 各因
4、子评分差值之间相关性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好转组、恶化组AQLQ 各因子评分差值与稳定组的比较用非配对 t 检验。PEF 稳定、恶化或好转组 AQLQ 各因子评分差值比较仍用非配对 t 检验。结 果根据哮喘病情分级表判为病情稳定的 25 例次 , 不稳定的 27 次 (好转 19 例次 , 恶化 8 例次 ) , 与日记卡病情判断比较 Kappa= 0. 81 ( 0. 75) , 一致性较好。表 1 显示症状控制表评分变化与 AQLQ 各因子评分差值有较高相关性。依据病情分级表好转组与恶化组 AQLQ 评分差值与稳定组比较见表 2。 PEF 好转、恶化与稳定组 AQLQ 各因子评分差值的比较见表
5、 3。表 1 2 周中症状控制表评分差值、 $PEF 与 AQLQ 各因子评分差值相关性 ( r )活动受限 哮喘症状 心理状况 对刺激原反应 自我健康关心 总均分症状控制表 0. 6584+ 0. 5627+ 0. 5332+ 0. 5121+ 0. 6010 0. 7071+ PEF 0. 6027+ 0. 5580+ 0. 43943 0. 40713 0. 1467 0. 5599+ P 0. 05 0. 05 0. 05 0. 002 PEF 下降 - 20% - 0. 81 1. 27 - 1. 67 1. 44 - 0. 83 1. 33 - 1. 43 2. 02 - 0. 6
6、3 0. 66 - 1. 14 1. 39 PEF 波动在 20% 0. 19 0. 30 0. 13 0. 36 0. 05 0. 35 0. 01 0. 32 0. 03 0. 44 0. 08 0. 22P 0. 02 0. 001 0. 05 0. 001 0. 05 0. 001从本次研究的结果看 , AQLQ 各因子评分及其总均分的变化与症状控制表评分变化有较高的相关性 , 与 PEF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PEF 是反映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变化的一个常用指标。症状的变化、肺功能的改善或下降 , 哮喘病人的生命质量也会出现相应变化。病情好转时 , 病人的生命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病情恶
7、化时 , 其生命质量也明显恶化。在运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估时 , 我们还发现哮喘病人病情变化时的另外一个特点 , 即哮喘病人的心理状况并不随症状的好转或肺功能的改善而得到显著性改善 , 但随着症状的加重或肺功能的下降 , 病人的心理状况显著恶化。由此可见 , 哮喘生命质量量表对哮喘病人健康状况的评估是全面的 , 它既能反映出哮喘病人身体状况变化 , 也能反映出哮喘病人病情变化时 , 心理状况及社会适应状况的变化 , 这也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评估病情的指标中所缺乏的。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 .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 (修正方案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1993,
8、 16 (哮喘增刊 ) : 5.2. 李凡 , 蔡映云 , 王蓓玲 . 成人哮喘生命重量询问表制定与初步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1994, 4: 193 196.3. 李凡 , 唐世和 , 蔡映云 . 成人哮喘生命质量量表的评价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1997, 6: 98 100.4. Juniper EF, Klin PA , V anzieleghem M A , et al. L ong2term effect ofinhaled co rtico stero id budesonide on airw ay hyperresponsivenessand clinical a
9、sthm a severity in nonstero id2dependen A sthm atics.Am Rev Resp ir D is, 1990: 142 836.5. Jaeschke R , Singer J, Guyatt GH. M easurem ent of health statusascertaining them inim al clinically impo rtant difference. Con2tro lled clin T rials, 1989, 10: 407 415.(收稿日期 : 1998- 02- 06 编辑、校对 : 崔立谦 )外科重症监护
10、病房患者使用约束具 6 例利弊分析吴兰笛 吴晓明X 为预防有明显兴奋、躁动等精神症状的患者自伤、伤人或损坏物品、小儿输液以及外科手术后全麻过渡期患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等 , 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 ICU ) 内常用床单、皮革、塑料、绷带、金属等多种材料制成的约束具 (restraint2too l)来限制病人非理智行为或为病人增强安全感。作者试对6 例 S ICU 患者使用约束具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 以提供正确使用约束具的理论依据与方法。病例介绍例 1, 男性 , 65 岁 , 退休工人 坏死性胰腺炎 , 全麻行剖腹探查 , 胆总管引流、胃空肠造瘘、胰包膜切开引流术后。全身放置各类管道 14
11、 根 , 包括口鼻腔插管机械辅助呼吸、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深静脉置管 2 根 , 监测血流动力学和维持静脉营养通道 , 腹部引流管 10 根 , 尿管 1 根。且患者神志稍有恢复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 摸索腹部引流管 , 护士使用约束带约束双上肢 , 但在术后第二天患者仍在无意识状态下拔出腹部引流管 2 根。例 2, 男性 , 68 岁 , 退休干部 右肺癌 , 全麻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后 ,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排气管各 1 根 , 两上肢浅静脉输液管各 1 根 , 尿管、氧气管各 1 根。全麻清醒后 , 患者耐受性较低 , 极其烦躁 , 说服指导效果差 , 术后 2 小时内用镇静剂 3 次 , 效果不明显 , 两上肢使用约束带 , 仍频繁躁动 , 终122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年第 7 卷第 3 期X 作者单位 : 510515 广州同和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 (吴兰笛 ) ;510282 广州工业大道珠江医院重症监护室 (吴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