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慈濟 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1 E8R2822561-F3 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一、 思覺失調症 的可能病因是什麼 ? 綜合國內外醫學研究,關於 思覺失調症 (原中文醫學譯名 :精神分裂病)病因尚未有 明確的 結論,目前 病因學研究 可分: 1. 遺傳 體質 生物學研究 : 目前研究 思覺失調 症的成因往生化學和遺傳學領域發展。 (1) 生化學研究 : 由於 1960 年代抗精神藥物的開發,證實 能治療妄想、幻聽等症狀,以及食用安非他命後可能出現類似 思覺失調症 的症狀,而抗精神藥物和安非他命皆與 多巴胺( dopamine) 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因而有人推
2、測精神 分 裂症的生成與腦中 多巴 胺 量的變化有關。當 多巴胺 在腦中傳遞增加時,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若加以阻絕,使其傳遞減少,則有助於症狀之解除。不過由於無法解釋所有 思覺失調症 症狀的發生,尤其是負向症狀,所以如今逐漸修正認為並非 多巴胺 單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而與其它的神經傳導物質,如 血清素( serotonin) 等失去平衡也有關。 (2) 遺傳學研究 : 一般人罹患 思覺失調症 之罹病率為 0.19%至 1.8%,而患有 思覺失調症 之病人,其同胞手足之罹患率為 7 至 15%;假如父母親有一方患病時,其子女之罹患率增加至 16%;若雙親均患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 為 40%至
3、 68%。異卵雙胞胎之共患率為 2 至 15%,與一般親手足之共患率大致相同;而同卵雙胞胎之共患率則為 61 至86%。故 思覺失調症 與遺傳相關 , 但確切之遺傳機制尚不清楚。 2. 心理環境因素: 除了身體因素外,心理、家庭、社會挫折或生活事件等也都可能是誘發因素 , 而不是病因。但是許多人卻誤以為精神分裂症完全是表面上的一些誘發因素所致,如:聯考失敗、感情受挫、婚姻或家庭衝突,如果只處理這些問題,則往往徒勞無功、也延誤了治療。 二、什麼是 思覺失調症 ? 這是精神疾病裡最嚴重的一種,是思考、知覺、行 動、 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礙,與現實有明顯的脫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有現實感差、不合邏輯的
4、思考、妄想等;或有奇怪的行為,或重覆某動作;可能退縮沈默,不跟別人來往;可能好爭論、有攻擊行為出現;在情感上表現不適當,無緣無故的哭、傻笑、過度的悲傷或快樂;可能產生幻覺或錯覺,以聽幻覺最常見,發病時,最初的表現往往是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發生障礙,例如:不想上學、或學業成績下降,不想上班或工作效率減低,不喜歡出門,也不喜歡和別人說話 , 常想神秘學或 Pseudoscientific 事情 , 之後陸續可能產生一些更嚴重的思考障 礙。 思覺失調症 的特徵 佛教慈濟 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2 E8R2822561-F3 根據布洛爾 (Bleuler)的長期觀察,認為精神分裂病有四個的特徵,為其最
5、原始、核心的症狀。這四個代表四個層面障礙:聯想( association)障礙、自閉( autism)、情感( affect)冷漠及情感矛盾( ambivalence)。換句話說,精神分裂病病人常常較自我封閉,思考方式為自閉性(與外界脫節),且在連貫上較鬆散。他們 在情緒的表達上傾向冷漠,有時也會出現思想與情緒不一致的現象。另 一個特徵,則是對人常常出現情感矛盾,即對人同時保有正、負兩種情感。 思覺失調症 亞型 : 1. 妄想型 (paranoid): 病人敏感不安,常有被害妄想。也常出現幻聽,發病年齡約在二十至三十歲。 2. 混亂型 (disorganized): 發病年齡常在二十歲以前。常
6、出現退化現象,例如:傻笑、胡言亂語、退化幼稚行為、自我照顧功能退化等等。 3. 緊張僵直型 (catatonic): 發病年齡在十五歲至二十五歲,這種或呈現緊張、 臉部沒有表情、行動遲緩、呈現靜呆狀態;或者 亂跑、亂喊、亢奮失序,呈現躁動狀態。 4. 未分類型 (undifferentiated) 5. 殘餘型 (residual) 三、 思覺失調症 病程 : 1. 前驅症狀期 (prodromal phase): 在明顯發病前,即漸有生活適應障礙,如社會關係退縮、表現怪異、交談有困難、情感表現不適當,且日常生活及穿著缺少注意、人格變化等等,常不自覺地發生,難以追查實際發生的日期,而且愈緩慢、
7、愈長期發生、每況愈下者將來之預後也較欠佳。 2. 症狀活躍期 (active phase): 特殊之精神病症狀 (psychotic symptoms)或所謂正性症狀 ( positive symptoms),即顯著出現妄想、幻覺、聯想鬆弛、 語無倫次或僵直或激躁等動作行為障礙等等。 3. 殘留症狀期 (residual phase): 負性症狀,特別是情感流露減少或情感平淡的現象較為顯著,有些妄想及幻覺仍會殘留。一般說來,症狀活躍期隨時仍可再發生,與殘留症狀期交替出現。 四、 思覺失調症 的預後 : 思覺失調症 的預後變化有四種可能性: (1) 只發作一次或數次,以後就不再發作,換句話說即痊
8、癒了。幾乎完全恢復、可以履行正常社會功能。 (2) 發作次數較多,每次發作後會好一陣子,但病症未完全痊癒。殘餘部份症狀,需要持續治療與積極復健。 (3) 發作後,雖有治療,但情況仍不好,發作次數仍頻繁。這是最難痊癒的類型。慢性化,逐漸退化。 佛教慈濟 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3 E8R2822561-F3 (4) 發病後,雖然病態會持續不斷,或時好時壞的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像第 (2).(3)型的病程,但最後卻痊癒了。幾乎完全恢復、可以履行正常社會功能。 思覺失調症 的預後,根據國際間的比較研究,在長期治療及追蹤後,大約有三分之一相當不錯,與未發病前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較差,但仍可維持社會功能
9、;另三分之一則則預後不好,多少持續有中等度以上的症狀 及功能障礙,可能須要重複住院治療或長期依賴養護的環境與設備。和其他身體的慢性病預後比較,若接受規則的治療,精神分裂病的預後並不太差,也不必因過分害怕而造成偏見。通常恢復的狀況也將視其發病年齡的早晚、病前性格、社會適應的良好與否、有無明顯誘因、病程的緩急、是否有良好的家庭及社區支持系統而有個別差異。 五、流行病學 : 關於 思覺失調症 的終身盛行率 ( lifetime prevalence)約為 1%。男女罹病比例相當接近, 發病年齡 男性的 為 15 到 25 歲, 女性發病 則較晚 。 六、 思覺失調症 如何治療 ? 隨著神經生物科技
10、及神經精神藥物的研發,對於精神病患的治療提供更好且更優質的療效。 有關 思覺失調症 的治療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 ) 藥物治療: 1. 傳統的抗精神藥物作用為 多巴胺受體拮抗劑( dop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 ,作用在 mesolimibic system 對正向症狀如妄想、幻聽、思考流程變化、 情緒暴躁有良好效果。不僅在急性期須足量給與,在急性症狀改善後仍須給與適當劑量維持症狀的穩定,若病患未持續接受服藥,一年內復發比率約有 75%再發 , 兩年約 80%, 長期停藥約 90%再發病。 傳統抗 精神藥物雖有以上效果,但因同時作用在腦部其他部位之dopamine
11、接受器 , 依患者體質不同,有時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 如 錐體外徑路副作用 (extrapyramidal syndrome) 含: 急性運動不能 (acute dystonia), 抗精神藥物引起之巴金森症(neuroleptic-induced parkinsonism), 靜坐不能 (akathisia), 遲發性運動不能 (tardive dyskinesia)。 影響內分泌造成泌乳激素增加,造成 停經或泌乳症 另外因為抗精神病藥物也具抗乙醯膽鹼作用 , 服用劑量大時可能造成嘴乾、視力模糊、便秘、小便困難等。其他依患者體質不同也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心臟傳導影響、敏感性皮膚疹、黃疸等副作
12、用。 2. 非典型抗精神藥物 的 發展,除 拮抗多巴胺經傳導外 ,對於 血清素 受器亦有 調節的 作用, 主要 藥物 有 risperidone、 Ziprasidone、Paliperidone,平衡多巴胺調節功能的 Aripiprazole 及其他非典型抗精佛教慈濟 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4 E8R2822561-F3 神病藥物,如: Quetipine, Olanzapine 及 Clozapine。 這些非傳統抗精神藥物能改善部份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的正性症狀和負性症狀, 不自主運動發生之機率亦較低,不過仍有其副作用,如 clozapine 可能造成 granulocytosis (
13、1%)、嗜睡、降低痙攣閾值等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常會造成體重增加,增加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 。 一般人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病人吃的是鎮靜劑,只是將症狀壓下去而已,只能治標,治本需要解開病人的心結才行。不過,只有病人服用藥物不再受奇怪想法影響後,他才有能力和現實接觸,醫療人員才能和他討論 其他適應上的問題,即一般人所謂的心結。因此藥物治療對 思覺失調症 病人而言是首先要考慮的,其次再配合復健及心理治療。 (二 ) 心理治療: 在病人症狀穩定至有溝通了解能力時 , 心理治療能夠給予個案支持 , 去面對處理因疾病引起之生活適應問題 , 及改善焦慮、恐懼,以及增進休閒功能。 (三 ) 復健治療: 思
14、覺失調症 和一般疾病不同,由於病的本身會影響到社會生活功能退化,所以必須接受復健治療才能恢復得更好。復健在幫助病人重建社會可接受的行為,適應社會生活而重返社會,透過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達到治療與復健的目的。復健治療內容包括有職能治療,如文書、皮雕、女紅等;團體活動治療,如居家休閒團體、會心團體、社交技巧訓練、求職技巧訓練;娛樂治療 ,如團康、運動、舞蹈等;產業治療,如在工作訓練場藉規律的作息,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與習慣及增進社會功能。 七、 思覺失調症 病人的社區復健 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 思覺失調症 病患者在經過治療以後能夠完全恢復正常,但是仍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病患會變成慢性病患,要想使精神分裂
15、病患繼續增強社會功能,就必須繼續進行社會復健工作。如何幫助病人復建?任何病人的復建方式並不完全相同,因個人的個性、病情、家庭背景及可運用的社會資源均不相同,以下有些原則可茲參考: 1.和社區多接觸。 2.發展工作耐力及好習慣的養成。 3.讓病 人瞭解自己的能力與弱點,以發揮家庭、社會功能。 若病人的症狀須緊急處理或急性治療,則可考慮急性病房的住院;若屬慢性化,需長期療養又無法在家照顧,則有慢性病房住院。另有一些機構亦提功病人復建的功能: a.社區復建中心。 b.康復之友協會。 c.中途之家。 d.庇護性工廠。 e.居家照顧。 八、精神病患家屬的壓力調適 : 佛教慈濟 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5 E8R2822561-F3 1.認識自己所面臨的壓力。 2.告訴自己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越是逃避,壓力也就越大。 3.用理智的方式處理問題。 4.適當地發洩情緒。 5.尋求支持與協助 ,如社區復建中心及康復之支協會等 。 6.安排減輕壓力的生活方式。 7.順其自然的態度。 8.練習肌肉鬆弛法。 敬祝您 身體健康 平安吉祥 台北 慈濟 醫院 院諮詢專線 02-66289779-37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