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放射性药品简介(二).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6340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性药品简介(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放射性药品简介(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放射性药品简介(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放射性药品简介(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放射性药品简介(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放射性藥品簡介 (二) :腎臟造影製劑劉秀娟藥師 醫院藥學 1999;16:57-65前言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之一 ,心臟輸出的血液約有 20 25% 會流經腎臟 ,腎臟經由腎小球過濾作用 ( glomerular filtration )每天產生約 180 公升的濾液 ,再經腎小管的分泌 ( tubular secrtion )及再吸收作用 ( tubular reabsorptin ) ,最後每天產生約公升的尿液 。正常功能的腎臟能維持腎臟血流量的變化在一個極小範圍內 ,以維持人體正常運作 。腎臟具有兩大功能 :一是由體內清除某些 特定的物質 ;二是維持體液之衡定成分 。醫學上 ,也利

2、用這兩種功能而給予病人對比劑或其它化學藥品 ,以測定病人之腎臟結構與腎臟機能 。光檢查所用的對比劑 ,有時候會由於使用之製劑 ,造成病人生理上之變化而顯示錯誤之結果 。有時會因病人對於對比劑之過敏反應 ,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同時 ,病人在做光檢查之前 ,尚得作種種不舒服 ,改變生理狀況之準備工作 ,諸如空腹 、淨腸等 ,均給病人帶來額外的壓力 。至於血液或尿液內化學成份之分析 ,也會因為檢驗手續之複雜而可能造成檢驗誤差 ,以前 ,臨床上使用肌酸酐清除率 ( creatinne clearance )作為評估腎功能的檢查方法 ,但當在測量肌酸酐濃度及尿液收集時 ,常常碰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如

3、慢性腎臟病或長期脊椎受傷的病人 ,其肌酸酐清除率檢查結果均受到影響 ;此外 ,這個方法又無法評估左右腎臟個別功能等等因素 ,均限制了肌酸酐清除率在腎功能檢查上的臨床應用 。核子醫學早在多年前就利用放射性製劑 ,發展了一套腎臟功能及結構的檢查方法 ,因不具侵入性 ,且方法簡單 ,準確性及再現性高 ,至今已成為腎臟功能檢查重要工具之一 。核子醫學腎臟造影檢查 ,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 、排尿機能檢查 ,是一種功能性的檢查 ,可評估腎臟的血流和 血液供應 ,是做為定量的 ;二 、腎臟構造檢查 ,是一種結構性的檢查 ,可顯示腎臟的形態和構造 ,是做為定性的 。核醫腎臟造影檢查對於上泌尿道阻塞性疾病的診

4、斷 、腎臟病變的鑑別診斷和腎臟移植手術後的醫務監護等均有臨床價值 。與常規光檢查比較 ,它不受腸腔內氣體與骨骼的影響 。雖然在顯示腎臟解剖結構變化上 ,鑑別率不如超音波掃瞄檢查和光電腦斷層掃瞄檢查來得好 ,而且影像解析度亦較差 ,但核子醫學造影檢查可以提供功能方面的定量數據 ,便於判斷疾病的轉變和療效 。核醫腎臟造影檢查目前是急性腎梗塞 、急性腎小管壞死診斷的首選方法 ,對於腎臟外傷檢查的敏感性優於其它方法 。解剖生理腎臟位於腹腔後壁 ,脊柱兩側 ,兩個腎臟共約重 30 克 ,約佔體重之 0.4% 。組成腎臟的基本單位稱為腎元 ( nephron ) ,腎元由腎小球 ( glomerulus

5、)與腎小管( renal tuble )所組成 ,腎小管包括近曲小管 ( proximal convluted tuble ) 、亨利氏環 ( lop of Henle )及遠曲小管 ( distal convoluted tuble )三個主要部份 。每個腎臟大概含有一百三十萬個腎元 。在尿液生成過程中 ,腎小球主要進行過濾作用 。腎小球 ,直徑約 200um ,是由一叢微血管套入腎原擴張的盲端 (鮑氏囊 , Bowman s capsule )而成 ,微血管血液由入球微動脈 ( afferent arteriole )帶入而由出球微動脈 ( efferent arteriole )帶出 ,

6、血液中簡單的物質如電解質 、葡萄糖 、氨基酸等 ,甚至一些藥物 ,均在此被過濾進入腎小管而成為濾液 。而腎小管則經由微血管系統 ( glomerular capilaries ) ,按身體內環境需要選擇性重吸收和分泌一些物質 ,達到調節體內的水和電解質 ,以及平衡體液之酸鹼值 。此外 ,腎臟除了具有 上述維持體液恆定和排泄功能之外 ,它同時也是一種內分泌器官 ,可以產生一些諸如腎素 ( renin ) 、紅血球生成素( erythrogenin )等具有活性的物質 。原理核子醫學的腎臟造影檢查 ,係以放射性藥品給予病人靜脈注射後 ,經過一定時間 ,利用核醫造影機器 ,配合專業電腦 ,以 ROI

7、 技術 ,以雙腎的放射性 (腎區計數率)作為縱座標 ,經過時間作為橫座標 ,得到雙腎影像的雙腎時間放射性曲線 ,此曲線稱為腎圖 ( renogram ) 。腎圖可用於腎功能和尿道通暢情況的定量分析 。腎圖作為腎功能檢查的方法 ,優點之一是不必作輸尿管插管而能 反映分側腎臟功能 。如圖一所示為正常的腎圖 ;圖二則為異常腎圖的類型 。放射性製劑核子醫學腎臟造影檢查使用的放射性製劑 ,依其檢查目的 ,大致可分為兩類 :腎小球濾過型造影劑和腎小管分泌型造影劑 ,它們分別反映腎小球與腎小管的定性和定量功能 。表一為幾種常用的放射性製劑之簡單比較 ;圖三則為幾種腎臟造影製劑的化學結構式 。我們可以根據臨床

8、需要選擇適合的放射性製劑 ,也可以同時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放射性製劑來作造影檢查 。如 99m Tc DTPA 注射劑和 99m TcD MS A 注射劑 ,既能評估腎血流灌注 、腎動態顯像和腎小球濾過率 ( GFR )測定 ,又能反映腎臟形態的靜態顯像 ;又如 99m Tc DTPA 注射劑和 131 I HIP 注射劑 ,可同時測定腎小球濾過率和腎有效血漿流量 ( ERPF ) ,計算濾過分數 ( FF ) ;再如 99m TcGH 注射劑 (目前已停用)和 131 I HIP 注射劑同時使用時 ,可進行腎臟動靜態顯像和測定 ERPF 。現分別簡單介紹如下 :表一 核子醫學常用的腎臟造影製劑

9、比較 。放射性製劑 物 理 有 效 光子能量 單一劑量 吸收劑量 ( Gy )半衰期 半衰期 ( keV ) ( mCi ) 腎臟 膀胱 全身131 I HIP 8 day 1 hour 364 0.300 0.0005 0.008 0.000299m Tc DTPA 6 hour 1 hour 140 10 15 0.0004 0.0006 0.000199m Tc DMSA 6 hour 140 6 0.0006 0.0003 0.0001699m Tc GH 6 hour 140 10 15 0.002 0.0008 0.00007一、 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

10、( 131 I Iodhipurate sodium injectio ,或 131 IOrthoiodohippurate injection ,或 131 I Hippuran injection ,簡稱 131 I OIH 或 131 I HIPinjection ) ,其化學結構與對胺基馬尿酸 ( para-aminohippuric acid ,簡稱 PAH )極為相似 。以往 ,因為對胺基馬尿酸可濾過腎小球 ,且可由腎小管再分泌出來 ,又有較高的抽出比 ( extraction ratio )和簡單的化學分析方法 ,常常被利用做 為評估腎血漿流量 。但自從 Tubis 首先以碘 -

11、13 標幟馬尿酸成功後 ,碘 -13 馬尿酸的使用情形隨之改變 ,愈來愈廣泛 。碘 -13 馬尿酸的物理半衰期為 8.0 天 ,以粒子和射線( 364.4keV )方式衰變 ,生物半衰期約為 20 30分鐘 ,血漿蛋白結合率為 60 70 ,同時 ,具有一個高的腎臟抽取率( extracion eficency ) ,約 70 90% 。絕大部份經由腎臟排出 ,靜脈注射給藥後二十五分鐘內 ,約有 50 75% 排出 ,八小時內約有 90 95% 排出體外 ,其中腎小球過濾作用佔 20% ,腎小管分泌作用則佔80% 。由於碘 -13 馬尿酸進入人體後 ,會有少量碘 -13 被游離出來 ;游離的碘

12、 -131離子少量經由母乳排出體外 ,因此 ,一般建議病人必須停止授乳約五天 ;同時 ,約有 25% 游離的碘 -13 離子會聚集於甲狀腺 ,所以 ,檢查前及檢查後數天 ,建議病人最好服用甲狀腺阻斷劑 ( Thyroid blocking agents ) ,如碘化鉀或過氯酸鉀飽和溶液 ,以阻止游離的碘 -131 離子進入甲狀腺細胞內 ,避免傷害甲狀腺 。事實上 ,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 ,雖然具有95% 以上的放射化學純度 ( radiochemicalpurity ) ,但因為碘 -131的射線能量較高 ,並非理想的核醫造影檢查藥物 ,臨床上只能應用於腎圖 ( renogam )和計測有

13、效腎血漿流量( efctiv renal plasmflow , ERPF ) 。圖四所示為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的腎圖 。在國外 ,也有人利用碘 -123 取代碘 -131 ,標幟馬尿酸而成碘 -123 馬尿酸注射劑 ,它的物理半衰期為 13 小時 ,具有 159keV 的射線能量 ,沒有粒子射出 ,其生物特性與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完全相同 ,相形之下 ,碘 -123 馬尿酸注射劑比較適合用於臨床 。可是碘 -123 須由迴旋加速器生產 ,成本較高 ,因此大大地限制了其使用範圍 。目前 ,碘 -131 馬尿酸注射劑已經慢慢被新藥 99m Tc MAG 3 注射劑所取代 。二、 99m

14、Tc Penta 注射劑根據文獻報告 ,我們可以利用 131 I Diatrzote ( Hypaque ) , 14 C Inulin , 131 IIothalamate ,鈷的放射性核種如 57 Co 或 58 Co 標幟的 Vitamn B 12 、 peniciln 等放射性製劑 ,來計測人體腎小球過濾率 (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簡稱 GFR ) , 當然 ,一般使用以 99m Tc Pentetate 注射劑 ( 99m Tc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injection ,簡稱 99m Tc DTPA

15、 injection )最為普遍 。99m Tc DTPA 注射劑 ,分子量 500 ,它是一種腎小球過濾型製劑 ( glomerularfiltrated pharmaceuticals ) 。當靜脈注射給藥後 ,由於藥物本身的水溶性和負電荷 ,它能迅速穿過毛細血管壁而進入細胞外液 ,但並不進入細胞 。當血液內的 99m TcDTPA 經過腎小球時 ,約有 20% 被濾出 ,同時不會被腎小球再吸收及分泌 ,最後隨尿液經過收集管 、腎盞 、腎盂 、輸尿管和膀胱排出體外 。二小時內 ,約有 50%的注射劑量被排出 ,二十四小時約有 95% 左右 。99m Tc DTPA 注射劑由於經尿液排出不夠

16、迅速 ,造影時間內殘留體內劑量較高 ,導致體內背景值較高而影響影像的解析度 ,尤其是當腎功能減低時為甚 ;此外 ,它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 3 5% ,可導致 GFR測定值偏低 (當血漿蛋白結合率為 3% 時 ,誤差可達 50ml min ) ,換言之 , GFR 測定值越小 ,誤差越大 。最好的方法 ,是計測每批放射製劑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對 GFR 值進行適當校正 ,但手續過於繁雜 。而在臨床實際應用上 ,主要是進行個體間或個體自身的對比比較 ,而且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一定值 ,故在一般情形下 ,對於 GFR 測定值並不進行校正 ,不過 ,核子醫學專科醫師在判讀和分析測定值的臨床意義時 ,應予以注

17、意 。99m Tc DTPA 注射劑由於製備方便 ,物理半衰期短 ,射線能量適中 ,不發射粒子 ,病人的輻射吸收劑量低等有利因素 , 1970 年以後 ,便成為核子醫學腎臟造影檢查的首選藥物 。三、 鎝 -9m 二硫醇琥珀酸注射劑鎝 -9m 二硫醇琥珀酸注射劑 ( 99m TcSucimer injecto ,或99m Tc meso-2,3dimercaptosuccinateinjecto ,簡稱 99m TcDMSA injectio ) ,在腎臟的分佈 ( distribution )情形與化合物Chlormedin 極為相似 。由於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 ,使之在血液中有較慢的清除率 ;

18、靜脈注射給藥後一小時 ,約有 25% 的注射劑量停留在腎臟皮質 (renalcortex) ,六小時則增加至 40% ,此乃因為鎝 -9m 二硫醇琥珀酸進入正常的腎小管上皮細胞( proximal tublar cels )內之故 ,導致尿中排泄緩慢 ,給藥後一小時約只有 10%被排除 ,二小時約有 16% ,二十四小時約有 40% 。換言之 ,對腎臟來說 ,鎝 -99m 二硫醇琥珀酸具有較高的攝取劑量和較長的有效半衰期 ( effective half-life ) ,但相對地 ,病人也會接受較高的輻射劑量 。鎝 -9m 二硫醇琥珀酸會進入正常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內 ,因此可以見到正常之腎臟 ,

19、有非常均勻之放射線活性分佈 ,一旦這些正常的組織受到病灶取代例如腫瘍 、梗塞 、膿瘍 、囊腫等 ,皆會造成核醫造影影像冷區 ( cold area )之變化 (如圖六所示) ,藉以評估腎臟 的壞死程度 。由於製備容易和易於取得 ,臨床上 ,主要應用於腎臟之靜態影像 。四、 鎝 -9m 硫基乙醯基三甘胺酸注射劑1986 年 Fritzbeg 等 ,認為鎝 -9m 硫基乙醯基三甘胺酸注射劑 ( 99m TcMercaptoacetyltriglycine injection ,簡稱 9m Tc MAG 3 injection )可以取替碘 -131 馬尿酸注射劑 ,作為腎臟造影用放射製劑 (圖七

20、,圖八) 。自此以後 ,逐漸為人們所重視 ,相關研究報告如雨後春筍般被報導出來 。 190 年 ,正式獲得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 ( FDA )核准上市 。目前 , 台灣已進行臨床試驗 ,相信不久的將來 ,必會廣泛應用於臨床上 。鎝 -9m 硫基乙醯基三甘胺酸注射劑 ,是一種腎小管分泌型製劑 。其生物特性與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類似 ,血漿蛋白結合率 83 93% ,靜脈注射給藥後三十分鐘 ,其尿液排泄率可達 73% ,而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則為 69.6% 。相對於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 ,它有較佳的造影品質 ,同時不受血清肌酸酐濃度升高的影響 ,對於血清肌酸酐濃度高於正常值的腎臟移植患

21、者 ,和疑有尿路梗塞的患者均可以使用 ;同時 ,它既可以克服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因射線能量較高 ,造成 顯像品質較差的缺點 ,又可以彌補 99m Tc DTPA 注射劑在腎功能損害時因背景值放射活度較高 ,而引起診斷上的不方便 。它是一種能反映腎小管功能的理想造影劑 。由於 ,病人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較低 (因碘 -13 釋放射線) ,因此 99m Tc MAG 3注射劑在腎臟動態檢查上已漸漸取代碘 -131 馬尿酸注射劑 。五、 鎝 -9m 雙半胱胺注射劑鎝 -9m 雙半胱胺注射劑 ( 99m Tc L,L- ethylnedicystene injection ,簡稱 99m Tc ECi

22、njection ) ,是一種新的腎臟造影製劑 ,目前仍在臨床 試驗階段 ,其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 24 38% ,但血液清除率卻較鎝 -9m 硫基乙醯基三甘胺酸注射劑高 ,又約為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的 70 80% ,故病人檢查時 ,其體內的血液背景值較低 ,肝腸也無明顯攝取 ,所以泌尿系統影像十分清晰 。由於鎝 -99m 雙半胱胺注射劑的生體分佈與碘 -13 馬尿酸注射劑不盡相同 ,故不能套用碘 -13 馬尿酸的 ERPF運算公式 ,其實用運算式正在研究中 。結論利用傳統的光對比劑以靜脈注射作腎臟攝影檢查時 ,可以穫得不少有關腎臟功能與結構之資料 ,臨床醫師也習慣此法 ;利用放射性藥物進

23、行腎臟 機能與結構的檢查 ,卻鮮為臨床所接受與使用 。這兩類檢查方法中 ,放射性藥物所作的核子醫學腎臟造影檢查 ,可同時作腎動脈血流之檢查 ,這是光對比劑檢查所無法涉及之處 。此外 ,核醫造影檢查能夠不受腹腔內空氣 、糞便等物質之干擾而穫得清晰之影像 ,是為另一優點 。由於使用的劑量非常微量 ,也不必考慮會有副作用 、過敏反應之產生 。加之專業電腦及核醫硬體設備的配合使用 ,提供了快速 、準確的功能性檢查方法 ;與此同時 ,腎臟功能檢查的量化亦由相對數據 (如 : % )進步到絕對數據 (如 : ml min ) 。而核醫儀器與放射性藥物的持續研發 ,將核醫腎臟功 能造影檢查帶向更先進的領域

24、。參考資料1. Gates GF, Gren GS. Transient reduction in renal function following arteriography: Aradionuclide study. J Urol 1983 ; 129: 1107-1110.2. Norman N. Effective plasma flow of the individual kidney. Detrminaton on the basisof the I-131 Hippuran renogram.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1972 ; 30: 395-403.

25、3. Tauxe WN, Maher FT, Taylor WF. Efectiv renal plasm flow: Estimaon fromtheoretical volumes of distributon of intravenously injected I-131 orthoiodohippurate.Mayo Clin Proc 1971 ; 46: 524-531.4. Got CS, Pritchad WH, Young WP, et al. Renal blod flow measurmnt from thedisapperance of intravenously in

26、jected hippuran I-131. J Nucl Med 1962 ; 3: 480-485.5. Farmelant M. A region of interst system to reduc background in renograms. J NuclMed 1970 ; 12: 107.6. Wax SH, McDonald DF. The renogam V. S. the pyelogram ; evalution of thesignificance of upp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J Urol 1966 ; 96: 816.7

27、. Weedeen RP, Goldstein MH, Levitt MF. The radioisotope renogram in normal subjects.Am J Med 1963 ; 34: 765.8. Hauser W, Astkins HL, et al. Technetium-99m DTPA ; a new radiophamaceutical forbrain and kidney scanning. Radiology 1970 ; 94: 679.9. Wax SH, McDonald DF. Analysis of the I-131 sodium iodoh

28、ippurate renogram. JAMA1962 ; 179: 140-142.10. Schleg JU, Hakiopulos HL, Prima R. Detrminaon of filtraon fraction usinggamma scintillation camera. J Urol 1979 ; 122: 447-450.11. Cave CL, Sciagr R, et al. Asemnt of kidney functio with renal sequntialscintigraphy for recognizng renal involemt in child

29、ren affected by urinay tracinfection. Eur J Nucl Med 1990 ; 16( suppl): s97.12. Elisk, Vandevir J, et al. DMSA Scan: A first line investigao of urinay tracinfection. Eur J Nucl Med 1990 ; 16( suppl): s115.13. Gordon I, Gatanash H, et al. Tc-99m MAG 3 : normal values for kidney in paediatrics andits

30、use for indirect radionuclide cystography. Eur J Nucl Med 1990, 16( suppl): s97.14. Verbruggen AM, et al. Technetium-99m-L ,L-ethylenedicysteine: A renal imaging agent.I. Labeling abd evaluation in animals. J Nucl Med 1992 ; 33: 551.15. Fine EJ. Interventions in renal scintigraphy. Semin Nucl Med 19

31、91 ; 21: 116.16. Dubovsky EV, et al. Radionuclie evalution of renal transplt. Semin Nucl Med1988 ; 18: 181.17. 趙英堡 ,劉仁賢 ,葉鑫華 。全般性腎臟功能檢查介紹 。臨床醫學 , 1987 ; 20 :391-394 。18. 曾凱元 。腎臟檢查 。當代醫學 , 1980 ; 7 : 1050-1056 。19. 朱壽芬 ,項坤三等 。有效腎血漿流量及腎圖指數與年齡的關係 。中華核醫學雜誌 , 1986 ; 66 : 611-613 。20. 陳方 ,周前等 。腎功能顯像劑 MAG

32、3 藥盒的研製及初步臨床應用 。中華核醫學雜誌 , 1990 ; 10 : 27-29 。21. 周前等 。 Tc-99m-( Sn)-DTPA 腎動態顯像診斷泌尿系疾病的臨床價值 。中華核醫學雜誌 , 1987 ; 7 : 134-137 。22. 龍明清等 。腎小管分 泌型顯像劑 99m Tc-MAG 3 的臨床應用 。中華核醫學雜誌 ,1992 ; 12 : 7 。23. 劉蘊忠等 。一種新的腎功能顯像劑 99m Tc-EC 的研製及初步臨床應用 。中華核醫學雜誌 , 1993 ; 13 : 17 。24. 胡國英等 。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在移植腎監護中的初步應用 。中華核醫學雜誌 , 1983 ; 3 : 2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