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综 述 天津市河西区的历史文化,既保留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性;既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又显现现代文化发展的脉络。 一 、 天 津 河 西 历 史 文 化 深 厚 底 蕴 的 形 成 天津市河西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是海河西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天津市河西区的历史悠久。区内津门第一庙挂甲寺,旧称庆国寺,相传建于隋末唐初。北宋时期在位于今灰堆附近设立“三女砦”,抵御辽军南下。元代漕运兴旺,灶户沿河而居。多数村落形成于明清时期,当时多只有百户左右人家,在明末清初,又多为天津主要水稻产地,时人称为“小江南”,后逐渐发展起园田种植
2、业。清末民初,该区近代工业发端,人口日渐密集,商业也日趋兴旺。1895年 12 月,清廷与德国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区境内东北部被划为德租界。迫使梁家园、小靳庄、小王庄三村居民迁徙墙子河以南,形成“三义庄”。租界当局修建码头,吹泥垫地,兴建道路,盖起德式楼房,相继建起了轮船招商局、海河工程局、德国俱乐部、起士林餐厅、大华影院、容安别墅(黎元洪故居)等等,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加速。1917 年河北省闹大水,大批难民集聚天津河西区较高的地方就地谋生,逐步形成了谦德庄。 天津河西还是天津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1886 年建立的天津自来火公司(在贺家口设厂),为天津第一家火柴厂,也是天
3、津第二家民族工业企业。1918 年开业的裕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今棉纺二厂),其规模、设备和效益在当时的天津纺织业和民族工业中首屈一指。清末民初,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区境内人口渐多,店铺和流动商贩也日益增多。河西区的近代文化教育也走在前列,全国第一座新式的国立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建在河西。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院”天津工商大学北疆博物院建在河西。这一切为天津河西历史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形成提供了载体,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 、 天 津 河 西 历 史 文 化 深 厚 底 蕴 的 体 现 天津河西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在方方面面,本书分了 11 个栏目,即地名趣话、文艺长廊、园林撷英、建筑览胜
4、、寺庙教堂、校体风采、企业文脉、杏林天使、文博天地、名人荟萃等,是想从 11 个方面概括天津河西历史文化深厚底蕴。 地 名 趣 话 记述的是地名文化。地名是“凝固的化石”,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河西地名包含有河西地域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地名衍生出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与传说,有的地名与天津古代、近现代的社会变革、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如挂甲寺的来历就来源于父老传说:1600 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刘生甲撰重建挂甲寺碑记,对挂甲寺是这样记载的:“大直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于父老传闻,当大唐征辽奏捷,驻师此寺,因更名焉。世远倾颓,遗址尚在。”其它如托塔天王李靖镇守
5、陈塘关,传说他的三儿子哪吒就在今陈塘庄、上下河圈一带闹海。又如黑牛城,传说明初山西人来此开荒种地,在晨雾朦胧中见西南方有一群黑牛移动,雾散消失,人们把黑牛视2为吉祥之物,黑牛城村由此得名,等等。 文 艺 长 廊 记述的是在天津发展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团体、影剧场及相关重要人物,这是河西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天津河西集中了天津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演出团体,如联合评剧团、复兴河北梆子剧团、移风河北梆子剧团、互助北方越剧团 、 天津人艺、歌舞剧院、河北梆子剧院 、 天津京剧院 、 天津青年京剧团、小百花剧团 、 天津交响乐团 、 天津市杂技团、小红旗艺术团、小天使乐团、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团等,集中了天津历
6、史上颇有名气的放映、演出场所。如德国俱乐部、天津乡谊俱乐部、光陆影院、皇后影院、圣安娜舞厅、中央影戏院、宝兴戏院、和平戏院、下瓦房影院、滨湖剧场、河西少年宫、西岸艺术馆等。文化演出团体、场所联系着相关的重要人物及著名演员。如天津青年京剧团与老市长李瑞环的鼎力支持分不开 , 小百花剧团永远不会忘记李耕涛市长的关怀。与文化演出团体、场所密不可分的著名演员更是不胜枚举,只能挂一漏万。文艺长廊里还包括在此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末清初,各种民间花会,包括法鼓、高跷、狮舞等已闻名津门。以“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为例,1731 年 (雍正九年),以明崇祯后妃娘娘所赐予挂甲寺的半副銮驾(即仪仗)为依托,
7、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后于 1801 年(嘉庆六年)传入武法鼓,加入飞铙、飞钹,技艺代代相传,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雨历程,幸存至今。2008 年挂甲寺庆音法鼓连同杨家庄永音法鼓两道历史悠久的法鼓老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扬全国。文艺长廊还包括租界文化,自 20 世纪 20 年代到 40年代,天津小白楼地区就有“俄国城”之称。如俄国侨民多比娜小姐曾开办戏曲学校,教授芭蕾舞、俄国戏曲、歌曲和钢琴等。每逢协约国战胜德国纪念日(11月 11 日),特一区的花市生意异常火爆,人们纷纷购买鲜花,定制花环,纪念“拽铜人节”,形成了另一道风景线。 园 林 撷 英 记述的是园林文化
8、,是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河西园林既有崇尚自然的传统山水园林,如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的直沽皇庄,坐落在早年海河大直沽河湾(其遗址在今天津湾商贸区),依水建园,是天津最早的御用园林,其存世约 150 年光景。大盐商李春城建于 1863 年(清同治二年)的荣园(李家花园),即今人民公园,是天津唯一现存最早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私家园林,也是毛泽东主席唯一亲自题写园名的公园。河西园林也有突出轴线、对称、强调规则美的租界西方园林,并且在发展中达到中西园林文化相互融合。如津海关税务司司长德璀琳建于 18861890 年间(光绪十二年至十六年),位于今河西区马场道 1 号院
9、(今一招东西两院及干部俱乐部)的德璀琳花园别墅(养心园),1895 年其献出 72 亩地建游乐场,1927 年改建乡谊俱乐部。俱乐部中心设在南楼,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庭院式建筑,建筑立面呈对称形式,造型稳重,红砖饰面朴素大方。建筑周围树木与草坪疏密有致,法国梧桐、小叶梣、杨树、海棠及雪松、桧柏等落叶和常绿树群,自然而幽静。是典型的租界西方园林。在德租界中的张勋花园别墅、黎元洪容安花园别墅、雍剑秋西湖花园别墅都突出了中西园林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建 筑 览 胜 记述的是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本身是文化,这些建筑涉及到的众多名人和相关故事也是文化。河西区作为历史上的德租界,从开封道至琼州道的解放南路两
10、侧的德式风貌建筑,是德国境外保存较为完整的德式建筑社区,这里保存的 20 世纪初德式风貌建筑群在世界上是仅有的。比较典型的有浦口道上的王郅隆故居(今市煤建公司)、张勋故居(今市商检局)、台北路上袁克定故居(今河西区委)及德国俱乐部(今解放南路市政协礼堂)、福建路的增延胡同(德国3大院)等,这些建筑呈现以德式建筑风格为主,融入多国多种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特点,成为河西建筑文化的代表。1907 年 7 月建成的德国俱乐部,为德国侨民的政治、社交、娱乐中心。德国人在这里举办化装舞会、圣诞节狂欢、为孩子们的演出。20 世纪 20 年代,在二楼礼堂的舞台上,汉纳根夫人曾主演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 宗 教
11、回 眸 记述的是宗教文化。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河西既有中国传统的寺院、庙宇,除现存的津门第一庙挂甲寺外,还有土城药王庙金仙观,灰堆的关帝庙、娘娘庙、菩萨庙、土地庙,大土地庙村的大土地庙,靳庄子、梁家庄、小刘庄的关帝庙,贺家口的娘娘庙,陈塘庄的土地庙、关帝庙,上、下河圈的土地庙,上河圈村南的哪吒庙等。以挂甲寺为例: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挂甲寺出现过一位雅好诗画的名僧子憨上人,他广交文人墨客,引来大批诗人,为寺院题咏,写下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从而提高了挂甲寺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1931 年的天津志略和 1934 年的天津市概要都记有挂甲寺八景,成为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河西也有从国
12、外传入中国的各种宗教的教堂,如贺家口、三德里、小白楼、纪庄子、津沽大学等处的天主教堂,三义庄、南昌路、中街、宁波道、佟楼等处的基督教堂,德国教堂,德国圣言会,天津圣经学院,东正教的圣谢拉菲姆教堂、圣母 巾并巾蒙 教堂,佛教功德林,伊斯兰教河西区清真寺、柳林清真寺等。中、德合拍的影片拉贝日记主人公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女儿玛格丽特与女婿施拉格 1930 年是在天津德国教堂举行的婚礼。 校 园 风 情 记述的是校园文化,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阵地。在河西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歌、校训和校风,校园文化的积淀及传承,体现了办学的特色。如:1914 年建校的圣功女中校歌唱到:“蒙以养正推圣
13、功,育德基础在幼冲”。新华中学校训是“艰苦必胜”,校风是“严勤实新”。从圣功到新华历经 97 载,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传承优良传统,积淀深厚底蕴,构筑名校文化,创办特色品牌。又如实验中学秉承工商附中“实事求是”校训,高唱“知识日以进,体魄日以强”的校歌,建立起“尊师、爱校、勤学、守纪”的优良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探求”的教风和“勤学、善问、博闻、务实”的学风。再如海河中学被誉为“兴学沃土,教育宝地”。从博文书院、北洋西学学堂、德华中学、大营门中学、省立女中、女一中到海河中学,浓缩了天津近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该校“一馆(教育博物馆)两书(每年出版一部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师丛
14、书和学生丛书)三会(专题音乐会、运动会和学术年会)”承继了各时期的校园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体 育 风 采 记述的体育文化,体育即是文化。在河西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体育家、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和重大的体育赛事等。我国第一座新型大学北洋学学堂(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18951900 年间坐落在河西大营门外(今海河中学及毗连解放南园等),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奥运之父、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在这块土地上,新式体育活动非常活跃,1897 年全校举行首次赛跑比赛;1899 年该校主办了全国首次校际体育运动会天津学生联合运动会;天津海河中学校史馆至今保存着一张 19071911 年间天津德华
15、普通中学堂举行拔河比赛的老照片。中国第一个城市基督教青年会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坐落在河西大营门,1895 年由来会理博士创办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并担任首任总干事,他第一个把篮球从美国引进到天津、引进到中国。天津最早的赛马场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 1886 年建于河西“养心园”,1925 年,又建成“具有远东无双的跑道和设备”,命名为天津英商赛马会,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跑马场4(今自然博物馆附近)。新中国成立后,河西又走出了左氏三兄弟(足球)、杨锡兰(排球)、马文革(兵乓球)等等体育明星。 实 业 春 秋 记述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河西著名的工商和科技企业在发展生产、创造品牌的过
16、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河西是天津地毯业的大本营,创新并引领了中国地毯的现代工艺。天津地毯从 1915 年巴拿马博览会首次获奖到 1986 年一直保持着国内外最高奖项,人民大会堂各厅室几万平方米地毯全部是天津制造的。广州火车站大厅超大型地毯也是天津制造。日本家庭以铺设天津地毯为荣耀,它的出口商标统一为“风船牌”,“风船”仿佛告诉人们天津地毯走向世界的成功。又如,引领西餐名店起士林,1905年由德国人阿尔伯特 起士林在河西创办,不但成为引领全国西餐业的一面旗帜,而且还成了世界的知名品牌。再如,改革开放后的桂发祥麻花,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成为名扬天下的品牌。 杏 林 天 使 记述的是医院与医生,
17、同归于医学业范畴,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西医学业的发展中涌现出许多文化积淀深厚的著名医院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如,如今坐落在河西体院北的肿瘤医院与坐落在解放南路的骨科医院,前身都可追溯到 1861 年天津建立的第一所西医院 马大夫医院(其前身为英国驻屯军在紫竹林开设军医诊所)。肿瘤医院与院长、“中国肿瘤医学之父”金显宅大夫紧密联系在一起。骨科医院与被誉为“骨圣”的院长方先之大夫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如坐落河西佟楼的天津市儿童医院, 前身为美国基督教创办于天津南关大街的 美以美会“妇 婴医院”,这是 中国第一所妇婴医院, 成立于 1873年 。 1951 年 1 月市卫生局接管妇婴医院
18、及护校,更名为天津市儿童医院,首位院长是 著名儿科专家 范权,是他主持了儿童医院的异地重建,使其成为全国当时设备最全、设施最新、床位最多的一所综合性现代化儿童医院。 文 博 天 地 记述的是历史文物。河西区发现和保存的各种文物,是河西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见证。如 l954 年,市政工人在旧墙子河浦口桥西端挖出墓志一合。志盖篆“故明威将军天津左卫指挥佥事黄公暨配封恭人龚氏合葬墓”。铭文载黄溥葬“静海县大直沽河西祖茔之次”,墓志出土之处现为河西区大营门,说明明代河西区境东北称“大直沽”。又如 2006 年 10 月 12 日,在天津第二棉纺织厂拆迁中,在院内挖出了该厂 1924 年所立的故总理王公(
19、祝三)郅隆纪念碑。历史学家罗澍伟说:“这块石碑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对考察天津早期的工业地位以及研究天津工业文化遗产都将有很大帮助”。再如 1971 年 10 月 21 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放在了天津美国兵营大院里的 6 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使天津美国兵营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联系在一起。 名 人 荟 萃 记述的是历史文化名人。在河西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涌现出大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与美国著名教育家丁家立一起于 1895年 10 月在河西梁家园创建中
20、国第一座新型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又如曾被梁启超誉为“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著名教育家严复 1898 年将中国第一所俄文学校天津俄文馆迁移到河西大营门一带。再如家住河西土城的 20 世纪中国杰出的画家,堪称中国画坛的奇才刘奎龄。其上林春色图曾作为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参展作品赴苏联及东欧诸国巡展。1958 年 8 月 10 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天津时,在干部俱乐部接见了刘奎龄父子俩,称赞他:“博古通今,刘门出人才。”河西的历史文化名人犹如天上的群星光彩夺目,数也数不清。 5三 、 天 津 河 西 历 史 文 化 深 厚 底 蕴 的 特 色 天津河西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特色,是多样性、包容性、交融性。
21、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 从河西地域来看,既有天津“洋三不管”小白楼 1,也有河西的“南市三不管”谦德庄。从河西地域早年建成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来看,既有设于德租界的全市第一流豪华影院光陆影院,张学良、赵四小姐经常光顾的圣安娜舞厅,80 年前就上演过歌剧图兰朵的德国俱乐部;也有谦德庄的平民化的书场、茶社、戏院、影院、酒肆、落子馆及“撂地”卖艺的场地。从文化的内容也呈现了中西文化多样性的特色。 文 化 的 包 容 性 。 从河西地域文化来看,由于河西地域民风淳朴、百姓善良、包容性强。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白俄人,其中不少是俄国犹太人,来到小白楼聚居,他们行同难民,但他们在天津这块异邦
22、的土地上又组织起了自己的家园。他们有自己的组织“俄侨协会”,有俄国东正教会、俄国商会、俄国学校、俄国医院、俄国犹太人俱乐部等。开设了大大小小的俄国饭店、酒吧间、食品店、服装店、美容店等。他们将俄国文化、犹太人文化带到了河西地域,这充分体现了河西历史文化的包容性。 文 化 的 交 融 性 。 从河西地域文化来看,其居民来自祖国各地,文化背景各异,他们和谐相处,文化交融。不仅如此,中西文化的交融随处可见。就拿建筑文化来说最为明显,今浦口道 6 号的张勋公馆旧址建于 1899 年,院内深处是两幢砖木结构二层黄色别墅式小洋楼,其外型为典型的德式建筑,西楼是会客楼,铅铁尖状屋顶;东楼为张勋与其眷属的起居
23、楼,建筑整体呈狮子状。立面简洁,四坡蓝瓦顶,局部有尖顶塔楼,上有风向标,底层为圆拱门窗,彩色玻璃。其外墙瓷砖却绘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福禄寿喜的植物、动物。正门院内右侧有一座横卧虎式假山,左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六角凉亭。后院为私人花园,有一座长龙造型假山,将中西文化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再拿画坛奇才刘奎龄来说,他将传统绘画的“没骨点染”与西方水彩画的“湿画法”结合在一起,显示出浓重的民族绘画的审美特色和西方高雅的表现境界,令人耳目一新。 四 、 天 津 河 西 历 史 文 化 深 厚 底 蕴 的 价 值 天津河西历史文化深厚底蕴是无价的财富,是难得的资源,是丰厚的宝矿,有待我们去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她
24、、发现她、开掘她。 以河西地域挂甲寺为例,挂甲寺是津沽大地海河西岸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寺院,相传建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被称为“津门第一庙”。它比建于元延佑年间,即 13141320 年,位于大直沽的天妃宫,也称东庙,要早 600多年;它比建于元泰定三年,即 1326 年,位于现古文化街的天津现存最早的天后宫,也称西庙,也要早 600 多年;它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河北窑洼的大悲禅院更要早。1997 年 7 月重建的挂甲寺落成。挂甲寺在天津的历史地位、历史文化价值及在海河西岸的旅游价值、在河西地域的经济价值很值得进一步认识和发掘。借每年阴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诞辰日,隆重举行开寺朝佛的
25、大型活动,重现历史风貌,举行盛大的挂甲寺庙会,融祈福还愿、赛会演剧、社会交往、商品交换于一体是很有意义的。 再以河西地域德式风貌建筑为例,河西区从徐州道至琼州道的解放南路两侧为主的德式风情区内的风貌建筑,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造型及装饰上具有显著1 小白楼地区开封道属和平区,徐州道是河西与和平的区界。 6的日耳曼传统色彩;二是以德式建筑风格为主,但有明显的折中主义倾向,将各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三是中西合璧,天津被称为“万国建筑展览馆”,而天津德式风情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德式风貌建筑,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大多已不存在。现保存较完整的德式风情区建筑,根据河西区房管局 2003 年统计约 165处、
26、11 万平方米,分布于 16 条路段。德式风情区内,在近代曾经是名人荟萃,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民国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长、市长、清朝的遗老遗少、外国名人、企业家、文化名人等上百位,现保存较完整的德式风貌建筑是我国,也是天津市,更是河西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加上河西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构成河西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也是对外开放,吸收内外资的原始资本。近些年来,河西区政府加大了德式建筑的保护力度,努力开发河西的人文资源,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近几年不少列入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卷)的知名德式风貌建筑群和名人旧居被拆掉了,实为可惜。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27、,没有记忆的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未来。留下城市的记忆,保持城市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事。文物建筑、风貌建筑不可复制,拆一座少一座。因此,应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文化名城负责的精神慎重处理文物建筑、风貌建筑拆除问题;德式建筑的修复要“修旧如故”,尽力恢复过去被改变的部分,拆旧建新不可取。重建的德式风貌建筑应该尽量按原图纸施工,尽量使用原材料;在重建的温州道德式风情区或尚存德式建筑内建立德式风情区博物馆;加大对河西德式风情区的宣传力度。目前,德式风情区的首期开发改造项目温州道德式风情区已经建成,河西德式风貌建筑的历史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与弘扬。 在建设河西文化大区的进程中,愿天津河西历史文化深厚底蕴能够再现辉煌,并发扬光大! 2011 年 8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