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2003 年 7 月第 3O 卷第 3 期山西师大(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xi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u1.,2003VoI.3ONo.3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陈计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摘要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区外转移是实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产业跨越中部地区直接转移到西部,但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特点,潜在的市场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接受东部地区所转移
2、产业的主要地区.中央政府应通过制度安排鼓励东部企业进入中部地区投资,以加快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应根据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东部企业投资.关键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企业投资;中部地区中圈分类号:FO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3)0304106中部地区在我国三大地带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尴尬“ 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但每次都是在东西部地区之间进行选择.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区域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生产力布局集中于沿海地区的状况,因而发展重点转向内地.虽然中部地区也得到国家投
3、资的倾斜,并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国家投资的重心却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在“三线建设 “时期.2O 世纪 7O 年代末,服务于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政府把区位优势明显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又作为政策支持的重点地区,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大,沿海和内地的协调发展重新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基于此,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政府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支持的重点又转向西部地区.纵观 5O 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重点的变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 ,在协调三大地带发展中,中部地区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目前竞争优势不及东部地区,政策支持又不及西部地区的背景条件下,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整
4、体如何发展,不能不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部地区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各省在长期的发展中所积累的现代化基础,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形成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东西部地区发展给本区带来的挑战和收稿日期:20030301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 规划课题.作者简介:陈计旺(196O 一),男,山西永济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一41机遇.本文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为背景,重点分析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由此而产生的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经
5、过长达 20 年的快速增长,目前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占有突出的地位.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意味着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和优化,而且将导致产业的区域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从三大地带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将促使丧失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开发将使我国能源和部分原材料工业发展重点向西部转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开发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一)西部开发使中部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面临挑战西部开发是我国政府既定的长期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西部地区的优势,我国政府首先启动开发的产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水
6、能资源的开发,有色金属的勘探与开发,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同时为西部产品的东运建设各种输送通道,如铁路,公路,超高压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等.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分工中,中西部地区长期扮演着向东部地区输出能源,原材料的角色,而输入的是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产品.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形成的“垂直分工“, 一方面是因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较大的发展差距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所致.但长期以来,由于西部远离东部地区,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运输成本过高,加之东西部地区之间运输通道的“瓶颈 “制约,致使西部地区的大面积国土长期处于勘探的空白区域,即使已勘探的丰富资源也难以得到大规模开发.除在
7、我国独具优势的少数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少数与东部地区经济距离较近地区的优势资源得到开发并与东部地区形成分工外,从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在我国能源,原材料发展中,以及在三大地带的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然而,西部地区大规模资源开发使中部地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受到挑战.从能源工业来讲,中部地区的优势是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虽然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居主体地位,但这种地位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下降,近年来煤炭产量的下降主要是为了压缩库存,实现煤炭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从中长期来看,西部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将产生替代煤炭效应,直接导致对煤炭需求的相对下降,甚
8、至绝对下降.同时,我国政府实施的“西电东送“ 工程,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等西部省区的煤炭资源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也就是说,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将逐步转向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石油的重点产区是大庆油田,其产量一直占全国 30 左右,但由于长期开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维持目前的产量已实属罕见,进一步增产的概率很小.近年来,我国陆地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已经转向西部,随着西部石油勘探和开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取代中部地区成为我国陆地石油最大产区只是时间问题.西部地区蕴藏的十分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对中部地区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挑战.但中部地区这些传统产业受到挑战的还主要在于自身的
9、发展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中部地区参与全国分工的产业基本都依赖于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一42特征是周期性,目前中部地区大多数矿产资源型产业都进入成熟阶段,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衰退阶段,从而使许多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矿业城市的经济陷人严重的衰退.就中部地区整体而言,虽然参与全国分工的产业还不能脱离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但从发展趋势看,根据工业化演进阶段,中部地区将进入向制造业为主的转变阶段.(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给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中部地区参与全国地域分工的产业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但部分制造业也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有些产业甚至在全国还具有竞争优势,如机械工业,交
10、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从省级行政单位看,大多数省都形成了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如吉林的交通设备制造业,医药工业;安徽的纺织,机械,电气制造,食品,饮料等工业 ;江西的医药工业;河南的皮革制品,机械,食品,饮料等工业;湖北的纺织,缝纫,交通设备制造和烟草工业等 .各省既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构成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但作为整体,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由此而产生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在 20 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已经成长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制造业产业带.在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但同时应该认识到,
11、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仍然在参与国内外分工中占主体地位,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其主要专业化产业仍然是纺织,服装,皮革制品,文体用品等传统产业.从产品结构看,虽然相当一部分产业在大的产业分类中属于技术密集产业,如电子工业,但所生产的部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参与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中 ,所承担的生产环节也主要属于劳动密集产品;即使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其产品层次也比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既不符合在三大地带分工中的地位,也难以支撑其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势在必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
12、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基于本国和本地区参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变化,将把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甚至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在这次产业转移中,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加入 WTO,经济高速增长及巨大的市场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国成为多数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对跨国公司投资仍有较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投资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另外,东部地区在 20 多年的快速增长中也成长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的微观基础.而
13、东部地区在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伴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东部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更适合其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产业的空间转移,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机会,而且也是自身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的过度扩展,使得区内的劳动力资源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目前不仅在大中城市传统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而且在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就业的劳动力也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由于外来劳动力不能在当地取得合法地位,这种劳动力及产生的人 IZl 群体给当地公共产品供给带来巨
14、大压力,并产生难以预期的社会问题.毫无疑问,这些传统产业曾经是东部发一43达地区实现经济“起飞“ 的产业基础和资本积累的源泉,但目前这些产业已经构成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经济质量的障碍.因此,东部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必须向更适合其发展的地区转移.二,中部地区具有接受东部地区所转移产业的优势条件在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企业跨地区投资起主导作用.东部企业之所以进入中西部地区投资,是因为在新地区投资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虽然从中西部各省市区来看,各有其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尤其是西部省区还能得到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西部地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但就整体而言,中部地区与西部
15、地区相比,对吸引区外投资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一)区位优势中部与东部地区毗邻,并已形成联系方便的交通运输网络,这对于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及与母公司形成企业内部分工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强吸引力.东部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仍然要参与国际分工,其产品以出口为主.在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投资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运输成本就成为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子.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尤其是与东部地区相毗邻,且有主要交通干线相连接的地区,将成为这类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另外一类所转移的产业,不是产品的整体转移,而是把不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零部件生产或生产的某种环节向外转移,所转移的产品与母公司在本地生产的产品还需
16、要重新进行整合,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对于这类产业的转移,如果对所选择区位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来讲,距母公司越近,越具有吸引力.因此,对于吸引这类产业的转移,中部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二)市场优势占领市场是企业跨地区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中西部地区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但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略高于西部.2000 年,中部人均 GDP5943 元; 西部为 4506 元,西部为中部的75.8.较高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2000 年,中西部地区的最终消费分别为 14498.25 亿元和 10860.37 亿元,西部为中部的 74.9.中部地区的市场优势还在于,与西部相比,其人口
17、密度和经济密度高.2000 年,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248.9 人/KM 和 66.9 人/KM;经济密度分别为 147.9 万元/KM 和 30.19 万元/KM.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使得在有效的服务范围内能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从而获得规模经济.除此以外,西部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饮食,服饰习惯,而这种需求主要由当地供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恩格尔系数较高的消费水平下,由人均收入决定的消费市场将进一步缩小.因此,就平均状况而言,中部与西部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三)劳动力优势在东部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很大比
18、重.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的较大差异是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虽然中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这似乎表明西部地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具有吸引力.但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有关数据计算,第 5759,第 311 页,第 95 页.一44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区选择中,劳动力供给低价仅仅是构成吸引这种产业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素质.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计算,现有从业人员中西部地区受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程度的分别为 34.2%,40.5,40.7,29.7 和 12.9,9.3,3.3,2.6;受到初中以上教育的分别为 56.39/6
19、 和 41.6.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另外,劳动力的流动性意愿也对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区选择构成一定影响,从我国目前劳动力跨省区流动的态势看,主要流出地区,除西部的四川外,基本都位于中部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公告,在我国跨省流动人口中,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五省占全国的 42.9.考虑到劳动密集产业的转移和出口,开拓当地市场等密切关系,因此中部地区对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以上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在吸引出口导向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以占领当地市场为目的的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些产业在东部地区所转移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三,实现东部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