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於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61770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於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於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於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於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於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58 基於 L - P 指数均值分解法对 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分析 以广东为例 覃梓盛 张仁寿 摘要: 本文采用 L P 指数均值分解法, 将 广东省 2000 2006 年的 单位 GDP 能耗按三次产业进行分解,从而得到单位 GDP 能耗变化中三次产业所占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主要归功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 在推动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效率份额中,主要是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尤其是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提高 的提升 ,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L P 指数均值分解法、 单位 G

2、DP 能耗、结构份额、效率份额 一、 文献综述 20 世纪 80 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用因素分解方法讨论经济结构与产业活动问 题,并形成了 Laspeyre Index、 Paasche Index、 Divisia Index 三种指数分解方法。国内专门研究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的文献不是很多,方法也比较集中。 李俊,韩智勇 等用统计指数等方法分 2O 世纪 8O 年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后认为,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变动没有贡献甚至有反向作用,但史丹 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却认为,结构因素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积极的作用。周勇、李廉 运用“适应性加权迪维西亚指数方法

3、” (Adaptive Weighting Divisia IndeMethod ,简称 AWI) 方法 ) ,考察 1980 2003 年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化,全面了解析产业结构要素与产业能源效率要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程度。 另外一种运用得比较普遍的方法是结构分解分析法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它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目标变量的变化分解成若干个组成要素的变化,从而辨别各要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作用较大的因素,按此方法层层进行分解最终把各影响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区分开来。蒋正华 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能源 效率与能源消费

4、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当某一时期结构份额为负的时候,即说明了经济结构不太合理,这样会阻碍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各产业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会促进总的能源效率的提高。 孙天晴 对结构分解分析法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基于结构分解分析 (SDA)方法,他提出了分解万元 GDP 能耗变化中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 Laspeyres Paasche 指数均值分解法 (L-P 指数均值分解法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该分解方法不仅能够消除分解残差的存在,而且解决了现有结构分解方法 (SDA)中存在的双偏现象,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 过程中单位经济产出能耗中的结构和效率份额。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产业结构的

5、变化会对能源消耗产生影响,那么各个行业对 覃梓盛,广州大学商学院。 张仁寿,广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俊,韩智勇,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周勇、李廉,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 基于 AWD 的实证分析。 蒋正华,在他的中国能源展望。 孙天晴,基于结构分解 分析法的 L-P 指数均值分解法的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59 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呢?史丹在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中 进行产出水平与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回归分析,目的是要进一步分析影响单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它以能源消费量作为因变量

6、,以 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批发业 占 GDP 的百分比 等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回归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于 GDP 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 这一结果进一步 说明了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 2008 年,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两税合一政策的逐步落实,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迎来了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已经很难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了,据有关方面报道,大约有六、七千家 港资企业打算把在珠三角的企业关闭或搬迁。这样的局面也为广东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

7、机,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高投入、高污染来作为代价的,从事的产业大多数是低端的加工制造业,充当着“世界工厂”的角色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继续依靠老路子来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已变得不可行,只有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才能继续维持广东作为全国排头兵的地位。那么,产业结构的转型又会对能源消耗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广东省三大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现状 (一) 广东省三大产业发展现状 1. 三大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阶段,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 2006 年达到了 94% 。 在 1997 2006 十年间,广东

8、经济延续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以平均 15%的速度增长,三大产业结构也在不断 调整,从 1997 年三产结构为 12.6: 47.6: 39.8 调整为 2006 年的 6.0:51.3: 42.7(表 1),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 2006 年达到了 94%。 表 1:广东省 1997 2006 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与 GDP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GDP (万元) 增速( % ) 1997 0.126 0.476 0.398 7629.57 19.44% 1998 0.117 0.477 0.406 8687.25 13.86% 19

9、99 0.109 0 .471 0.42 9420.24 8.44% 2000 0.092 0.465 0.443 10592.95 12.45% 2001 0.082 0.457 0.461 12124.12 14.45% 2002 0.075 0.455 0.47 13694.14 12.95% 2003 0.068 0.479 0.453 15750.14 15.01% 2004 0.065 0.492 0.443 18315.17 16.29% 2005 0.064 0.507 0.429 21863.68 19.37% 2006 0.06 0.513 0.427 25741.13 1

10、7.73% 数据来源: 2007 广东统计年鉴,表中 GDP 均以 1997 年不变价格进行折算。 2. 工业增加值不断提高,重工业比例在 2006 年占到 60.4% 。 从 2000 年到 2006 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断提高 。全部工业 总产 值由 2000 年的 16904.47 亿元增至 2006 年的 51131.9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 7 年间 增长 202.48%。全省 规 谭璐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 ,珠三角 5 万家港企转移或转型 N.腾讯网 ,http:/ 08 01.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0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不断提高,从 2000 年

11、的 3422.60 亿元增加到了 2006 年的 11780.89 亿元,增长了约 244.8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则从 1628.13 亿元,增加到 4642.86 亿元;而重工业增加值由 1794.47 亿元,增加到 7138.03 亿元。轻重工业比例由 47.4: 52.6 转化为 39.6: 60.4,7 年间重工业比重上升了 7.8% 。 (二) 广东省能源消耗现状 1. 三大产业能源消耗量呈上升态势。 2006 年 广东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达到了 19616.0 万吨,比上年增长了 10.3。其中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量由 1999 年的 308.31 万吨上升到 2006 年的 436.

12、03 万吨,年均增速为 5.18%;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从 5754.86 万吨上升到了 13393.09 万吨,年均增速为 16.59%,主要是由于广东正处于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旺盛,始终占据 70%以上的比重;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则从 1449.13 万吨上升到 3708.78 万吨,年均增速为 19.49%,高于第一、二产业的增长速度。 表 2:广东省 1999 2006 年 三大产 业能源消费总量 单位: 万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9 308.31 5754.86 1449.13 2000 353.56 6151.36 1655.7 2001 37

13、1.84 6590.45 1817.58 2002 350.43 7487.57 2060.12 2003 279.36 8962.75 2385.54 2004 329.76 10304.78 2855.68 2005 459.58 11831.35 3495.55 2006 436.03 13393.09 3708.7 8 数据来源: 2007 广东统计年鉴, 不包括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量 。 2.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 广东正在适度发展重化工业,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给 节能降耗带来较大的压力。 2006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5.1 % ,比生产总值增幅高 3

14、.7 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 18.9% ,比轻工业的增速快 1.5 个百分点。经济适度重型化伴随而来的高耗能,使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较快, 2006 年,广东工业能源消费 13195.56 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14.4% ,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高出 3.2 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能源消费加快, 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了 66.8 ,比上年提高 1.9 。其中, 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主要高耗能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 2398.56 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22

15、.4% , 增长 20.4% ,增幅比全部工业高 2.1 个百分点。 这些 行业的能源消费 7474.17 万吨标准煤,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 56.6 ,增长 15.6 ,如表 3所示。 数据来源于广东省 2007 年统计年鉴 .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1 表 3 :近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和能源消费量 项 目 2000 2004 2005 2006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3422.60 7439.53 9416.39 11780.89 增长率() 26.6 25.1 工业能源消费量 (万吨) 10150.83 11534.580 13195.56 增

16、长率() 13.6 14.4 注:资料来源 200 7 年广东 统计年鉴。 3. 三次产业的单位 GDP 能耗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节能的投入,节能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能源的使用效率得 到了一定的提升。广东的单位 GDP 综合能耗从 2004 年的 0.99 吨标准煤下降到 2006 年的0.77 吨标准煤( 2005 年为 0.79 吨标准煤,当年 全国最低水平 ) , 下降了 28.6% , 相当于全国 单位能耗 平均水平的 60 % 左右(见表 4 : 广东近三年单位 GDP 能耗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来,第一产业的单位 GDP 能耗由 1999 年的 0.30 吨标

17、准煤下降到 0.28 吨标准煤,下降幅度为 6.7% ;第二产业则由 1.30 吨标准煤下降到 1.01 吨标准煤,下降了 22.3% ,是促使总体单位 GDP 能耗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则下降了 8.1% 。 表 4: 广东省 1999 2006 年三大 产业单位 GDP 能耗 变化情况 单位:吨标准煤 年份 单位 GDP 能耗 ( GDP 已按照1999 年的不变价格折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9 0.894 0.30 1.30 0.37 2000 0.857 0.36 1.25 0.35 2001 0.806 0.37 1.19 0.33 2002 0.793 0.34

18、 1.20 0.32 2003 0.788 0.26 1.19 0.33 2004 0.791 0.28 1.14 0.35 2005 0.790 0.33 1.07 0.37 2006 0.740 0.28 1.01 0.34 数据来源 : 根据 200 7 年广东 统计年鉴 给出的数据整理而来, 00.20.40.60.811.21.4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年份单位GDP能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单位GDP能耗图 2 广东省 1999 2006 年三大 产业单位 GDP 能耗 变化 图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

19、2 三、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基于 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广东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分析 本文将采用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的 Laspeyres Paasche 指数均值分解法 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构分解分析法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它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目标变量的变化分解成若干个组成要素的变化,从而辨别各要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作用较大的因素,按此方法层层进行分解最终把各影响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区分开来。孙天晴在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法的 L-P 指数均值分解法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基于结构分 解分析 (SDA

20、)方法,提出了分解单位 GDP 能耗变化中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Laspeyres Paasche 指数均值分解法 (L-P 指数均值分解法 )。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该分解方法不仅能够消除分解残差的存在,而且解决了现有结构分解方法 (SDA)中存在的双偏现象,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经济产出能耗中的结构和效率份额,故可以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 在 L P 指数均值分解的基础上,将单位 GDP 能耗按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即可得到单位GDP 能耗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别为: 公式 1 :结构份额: +i iiititiiitiitigegeggee)(2)(0000( i=1 、 2

21、、 3 , t=1 、 2 N ) 公式 2 :效率份额: +i iiititiiitiitigegeggee)(2)(0000( i=1 、 2 、 3 , t=1 、 2 N ) 式中: ie 为分产业单位 GDP 能耗; ig 为各产业占 GDP 比重。 上述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公式和效率份额公式分别表示从基期 t=0 以来,到 t 期所发生的能源强度变化总量中,经济结构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的贡献率大小。当两者为正值时,表明结构变化和能 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与能源强度变化方向是同向的;两者为负值时,表明其影响与能源强度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1. 利用 L - P 指数均值分解法求广东

22、2000 2006 年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 结合表 1 和表 4 所给出的数据,由公式 1 和公式 2 可以计算得到广东省 2000 年 2006年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如表 5 所示。 表 5 :广东省 2000 年 2006 年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结构份额 18.48% 15.87% 145.75% 135.90% - 643.36% - 77.19% - 10.59% 效率份额 81.52% 84.13% - 45.75% - 35.90% 7

23、43.36% 177.19% 110.59% 孙天晴 . 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法的 L - P 指数均值分解法的实证研究 J. 商业研究 .2007.6.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3 -800.00%-600.00%-400.00%-20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结构份额效率份额图 3 广东省 2000 年 2006 年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 从表 5 可知,在 2000 年 2006 年间,效率份额有两年为负数,平均达到 159.31%

24、,表明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主要归功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结构份额 在 2004 年 2006年连续三年为负数,平均只有 - 59.31% ,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阻碍了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2. 三大产业对降低单位 GDP 能耗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知道,广东省在 2000 年 2006 年间单位 GDP 能耗下降主要归因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 2003 年以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成为阻碍单位 GDP 能耗下降的原因。因此,有必要明确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分别对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影响。对单位 GDP当期贡献率可以用 L P 指数均值分解

25、法中的分产业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 法,如公式 3 、公式 4 所示: 公式 3 :结构份额: +i iiititititititigegeggee)(2)(0011( i=1 、 2 、 3 , t=1 、 2 N ) 公式 4 :效率份额: +i iiititititititigegeggee)(2)(0011( i=1 、 2 、 3 , t=1 、 2 N ) 式中: ie 为分产业单位 GDP 能耗; ig 为各产业占 GDP 比重。 结合表 1 和表 4 所给出的数据,由公式 3 和公式 4 可以计算得到广东省 2000 年 2006年三大产业对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结构份额

26、和效 率份额,如表 5 所示。 表 6 :三大产业在单位 GDP 能耗变化当中 的 结构份额 和效率份额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结构份额 第一产业 20.81 % 13.60% 9.24% 7.78% 2.98% 1.12% 4.51% 第二产业 28.20 % 21.10% 175.07% 185.52% - 893.14% - 114.21% - 15.33% 第三产业 - 30.54 % - 13.20% - 212.60% - 35.99% 202.23% 34.9 4% 1.74% 效率份额 第一产业 - 23.21% - 3.6

27、1% 9.51% 21.22% - 3.97% - 12.25% 10.56% 第二产业 83.31% 59.22% - 408.64% - 41.34% 1271.60% 262.26% 66.52% 第三产业 21.41% 27.02% 174.26% 42.61% - 464.91% - 62.22% 37.05%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4 -1000.00%-50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图 4 :三大产业在单位 GDP 能耗变化当

28、中 的效率份额 ( 1 ) 效率份额 从三次产业的效率份额比较(见 表 6 )看,第一产业在 2000 年 2006 年的效率份额正负的年份相当,年均仅为 - 0.25% , 从总体上来看 对降低总体单位 GDP 能耗 作用不大。 2000 200 6 年间 (除 2002 年和 2003 年外) 第二产业效率份额在整体效率份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 50 % ,在整个期间平均达 184.70 % ,说明在推动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效率份额中,主要是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而且在 2004 年 2006 年间连续三年为正数,这与广东省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技术投入和贯彻执行节能降耗的政策不无 关

29、系。 第三产业在 2000 2003 年间 的效率份额都为正数,表明它 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也起到了一定正向作用,但在 2004 年以后 其作用方向基本是相反的 ,已经阻碍了总体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广东省需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节能投入 。 ( 2 ) 结构份额 从三次产业的 结构 份额比较(见 表 6 )看,第一产业在 2000 年 2006 年的结构份额都为正数,但年均只有 8.58% ,对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作用不是很大 。 第二产业的结构份额在 2000 年 2003 年间都为正数,年均为 58.55% ,对促进单位 GDP能耗的降低起了主要的作用。在 200 4 年以后,第二产业

30、的结构效率均为负数, 主要是由于广东正处于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旺盛,这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 三 产业在 2004 年 2006 年的结构份额都为正数,对促进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在 2006 年结构份额仅为 1.74% ,广东省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 3. 广东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主要来源于工业行业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通过对三次产业对降低单位 GDP 能耗的贡献度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推动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第二产业,而工业 的比重又占了 40% 以上,所以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一个及其重要的

31、因素,需要进一步对工业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分析,以揭示工业能源强度下降背后的因素。 下面笔者将采用 经济普查系列研究课题之三:广东能源供给与消费问题研究 中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如图 5 所示: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5 图 5 : 广东省工业各行业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 注 :图 5 来源于 经济普查系列研究课题之三:广东能源供给与消费问题研究 ( 1 ) 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 从图 5 可以得到, 广东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在总体上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份额接近20.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

32、织业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结构因素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五个行业的结构变化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份额占到了 23.35 (把这五个行业的结构份额累加起来得出的),它有效地抵消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 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的结构变化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负面影响。 ( 2 ) 工业行业结效率变化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广东工业行业效率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所发挥的作用要比其结构变化的作用大得多。从图 5 中可以看出,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一行

33、业效率提高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影响的份额就达 18.72 。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效率提高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就达 17.56 ,此外,农副食品加工业 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的影响份额也分别达 10 左右。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影响份额也达 5 左右。以上这六个行业的效率提高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总共就达到了 65.4 。由此可以看出,推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实现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 (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益分析 下面 笔者 将通过计算产业结构调整前后的能源消耗总量,来比较说明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对节能降耗有多大的

34、潜力。 2006 年广东三大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为 0.06 : 0.513 :0.427 ,而“十一五 ”的目标是要使三大产业的贡献比例调整为 0.05 : 0.5 : 0.45 。在假定2010 年的 GDP 保持在 2006 年水平的前提下,笔者根据各个产业的比例以及各个产业的单位GDP 能耗计算出各个产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如表 8 所示。经过调整后, 2010 年的能源消耗总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6 量比 2006 年减少了 217.8 万吨,下降了 1.19 。 表 8: “十一五 ”期间广东省三 大 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潜力测算( 2006 年) 按 2006

35、年三产结构算 按 2010 年三产结构算 (“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GDP(亿元) 26204.47 26204.47 (按 2006 年算) 比重( %) 6.0 5.0 单耗(吨标煤 /万元) 0.32 0.32 一 产 能耗量(万吨标煤) 503.1 419.3 比重( %) 51.3 50.0 单耗(吨标煤 /万元) 1.03 1.03 二 产 能耗量(万吨标煤) 13846.2 13495.3 比重( %) 42.7 45.0 单耗(吨标煤 /万元) 0.36 0.36 三 产 能耗量(万吨标煤) 4028.2 4245.1 能耗合计(万吨标煤) 18377.5 18159.7 减少

36、量(万吨标煤) 217.8 降低率( %) 1.19 数据来源:广东省 2007 年统计年鉴 . 四、 研究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研究的主要结论 结论一: 在 2000 年 2006 年间,效率份额有两年为负数,平均达到 159.31% ,表明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主要归功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结构份额在 2004 年 2006 年连续三年为负数,平均只有 - 59.31% ,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阻碍了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结论二: 2000 200 6 年间 (除 2002 年和 2003 年外) 第二产业 效率份额 在 整体效率份额中所

37、占的比重都超过了 50 % ,在整个期间平均达 184.70 % ,说明在推动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效率份额中,主要是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而且在 2004 年 2006 年间连续三年为正数,这与广东省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技术投入和贯彻执行节能降耗的政策不无关系。第二产业的 结构份额 在 2000 年 2003 年间都为正数,年均为 58.55% ,对促进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起了主要的作用。在 2004 年以后,第二产业的结构份额均为负数, 主要是由于广东正处于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旺盛,这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结论三: 第三产业在 2000 2003

38、年间 的效率份额都为正数,表明它 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也起到了一定正向作用,但在 2004 年以后 其作用方向基本是相反的 ,已经阻碍了总体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广东省需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节能投入 。 结论四: 通过 L P 指数均值法,我们知道 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主要归功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提高,而且 工业能耗占我省全社会能耗的 63.9,这一比重决定工业单位能耗的高低对单位 GDP 能耗高低起关键作用 , 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演进,对降低全省工业能耗起了积极的作用 。 结论五: 广东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在总体上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份额接近 20.0% 。区域经济

39、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结构因素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五个行业的结构变化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份额占到了 23.35 (把这五个行业的结构份额累加起来得出的),它有效地抵消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的结构变化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负面影响。 结论六: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一行业效率提高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影响的份额就达

40、 18.72 。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效率提高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就达 17.56 ,此外,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的影响份额也分别达 10 左右。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影响份额也达 5 左右。以上这六个行业的效率提高对广东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总共就达到了 65.4 。由此可以看出,推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实现能源强 度下降的关键。 (二)政策建议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两税合一政策的落实,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令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感到头痛 ,使大批的加工制造企业(像纺织企业、鞋企等)不得不把厂房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

41、湖南、江西等地。这为广东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的下降,广东省在 2008 年应该沿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 加快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减少污染和能耗。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广东省政府可借助税收、法律等手段约束和引导相关产业向低能耗、高能效的方向发展 。 目前在广东省,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过 30.0 ,产值占全省比重在 35.0 以上 ,政府可以利用政策引导 高效低耗的高新技术产业 的 发展 ,如 电子信息 (0.09 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 )、机械 (0

42、.09 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 )、汽车 (0.06 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 )、医药 (0.24 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 )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能 耗水平远低于全部工业 0.9 吨标准煤 / 万元产值的能耗水平 , 而且增长速度快 ,成为 广东省 工业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另外, 努力改造提高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是华南地区出口的最大宗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 1/3 ,继续保持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是华南地区工业品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2. 协调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互为生产要

43、素、互为服务对象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现代服务设施的工业部门,充分利用我省工业资源丰富,加工能力强的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工业中间产品创造新的市场,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另一方面,利用我国加入 WTO 引 蒲公英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 1/3N. 大洋网 , http:/ 12 09.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论文集 568 进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资本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为工业提供生产要素的产业服务业,促进第二产业效率的提高。 同时,我们还要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批零贸易餐饮、交通运输、旅游

44、、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拉动全全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壮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1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2 广东统计年鉴 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3 广东统计年鉴 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4 陈友芳 . 从比较优势看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 J. 珠江经济 .2004.5. 5 广东发展动态 M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5、 .2006. 6 杨大楷,范飞龙 .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实证研究 J . 经济学动态 .2004.5. 7 胡萌 . 再论我国能源强度降低问题 J. 统计研究 .2006. 3. 8 张瑞 , 丁日佳 , 尹岚岚 .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J . 统计与决策 .2007.5. 9 齐志新 , 陈文颖 , 吴宗鑫 .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 工业经济 .2007.5. 10 余甫功 . 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分析 以广东作为案例 J . 学术研究 .2007.2. 11 周勇 , 李廉水 .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 基于 AWD 的实证分析 J .产业经济研究 .2006.4. 12 韩智勇 , 魏一鸣 , 范英 .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J . 数理统计与管理 . 2004.11. 13 孙天晴 . 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法的 L - P 指数均值分解法的实证研究 J . 商业研究 .2007.6. 14 史丹 .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J . 工业经济 .2000.2. 15 李江帆 . 新型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J . 经济学动态 .2004.1. 作者简介: 张仁寿,广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覃梓盛,广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