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0月29日-3915)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0月29日-3915)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多项选择题A、教育教学权B、学术研究权C、学生管理权D、报酬待遇权E、进修培训权 3: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多项选择题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 4: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学的雏形”B、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C、教
2、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5:教学过程的结构的中心环节是()单项选择题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检查知识 6: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时间是单项选择题A、40年代以后B、50年代以后C、6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 7: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单项选择题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 8: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多项选择题A、学生自学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判断题
3、对错 10: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单项选择题A、孔子B、墨翟C、董仲舒D、朱熹 11: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2:如果教学的任务是传授新知识,一般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项选择题A、练习法B、讲授法C、谈话法D、演示法E、读书指导法 1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单项选择题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14: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因此不具有强制性。()判断题对错 1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多项选择题A、社会B、知识C、儿童D、教育制度 16
4、: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判断题对错 17:教育能力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质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判断题对错 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要发展,最终决定性因素在于()。单项选择题A、社会文化B、社会生产力C、生产关系D、教育制度 19: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单项选择题A、家庭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思想品德教育 20: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单项选择题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1: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单项选择题A、认知B、情感C、意志D、行为 22: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
5、量。()单项选择题A、对B、错 2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作用。()判断题对错 24: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多项选择题A、男女性别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25: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多项选择题A、道德素质B、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C、个性素质D、思想素质 26:()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单项选择题A、人口的性别结构B、人口的年龄结构C、人口的文化结构D、人口的阶级结构 27:同辈群体中权威人物往往利用其权力对其
6、他成员进行干涉。()判断题对错 28: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单项选择题A、环境B、学校教育C、遗传D、主观能动性 2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作用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30:“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单项选择题A、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B、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相结合规律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相结合规律D、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大纲中对德育的阐释。 2:答案A,B,C,D,E 解析 3:答案A,C
7、,D 解析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 4:答案D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B,C,D,E 解析 9: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说服教育法是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 12:答案B,C,D,E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见对教育概念的解释。 14:答案错误 解析 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具有强制性。 15:答案A,B,C 解析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
8、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6:答案错误 解析 (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17:答案错误 解析 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18:答案B 解析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
9、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D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21:答案D 解析 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2:答案B 解析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23:答案正确 解析 对 24:答案A,C,D,E 解析 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
10、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 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 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 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 25:答案A,B,C,D,E 解析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本解析由安宝蓝提供) 26:答案B 解析 略。 27:答案错误 解析 28:答案B 解析 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B 解析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