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0月23日-139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0月23日-1393)1: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单项选择题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 2: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教育权的体现。()判断题对错 3: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多项选择题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4: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单项选择题A、4年B、6年C、5年D、9年 5:后定教育法规优
2、先于先定教育法规是教育执法的一个原则。()判断题对错 6:各种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判断题对错 7: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判断题对错 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单项选择题A、实践性B、可行性C、衔接性D、发展性 9: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具体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是()。单项选择题A、依法执教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爱岗敬业 10:教材就是指教科书。()判断题对错 11: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小学德育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判断题对错 1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3、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单项选择题A、知识和技能为重点B、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C、情商和智商为重点D、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3: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单项选择题A、选修课程B、学校课程C、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 14:根据材料回答TSE题: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生”,总是依据教师的标准,主要靠教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一位教师决定改变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具体做法是每人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认为自己能得到”3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旁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这个称号的标准不少于3条。教师说,
4、在新学期中,只要每位同学刻苦学习,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期末肯定会得到奖励。TS你赞成这位教师的做法吗?()单选题多项选择题A、赞成B、不赞成 15:学校教育产生于()。单项选择题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6: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7: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单项选择题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实践D、间接经验 18:学校教育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判断题对错 19: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单项选择题A、北欧的尼德兰
5、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20: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单项选择题A、 剩余价值学说B、 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 劳动力价值学说D、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判断题对错 22: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多项选择题A、男女性别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23:进行体态表达技能的训练,基础是()单项选择题A、 表情的训练B、 与口语表达配合的训练C、 表意的训练D、 表达器官功能的训练 24: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外显性、
6、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特点。()判断题对错 2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单项选择题A、发展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 26: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单项选择题A、备课技能B、教学反思技能C、课堂教学技能D、结课技能 2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单项选择题A、遗传决定论的
7、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8:爱弥尔一书的作者是()单项选择题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29: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单项选择题A、唯一工作B、中心工作C、必要工作D、重要工作 30: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的特点。单项选择题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捷性D、交往性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错误 解析 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权的体现。 3:答案A,B,C,D 解析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4:答案B 解析 1919年的“五四,
8、新文化运动对小学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 5:答案正确 解析 6:答案错误 解析 7:答案错误 解析 8:答案D 解析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错误 解析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严格地讲,教材并不等同于教科书,教科书也不等同于课本。 11: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学校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就我国而言,夏代属于奴隶社会初期,据古书记载,夏代有“序”、“校”,是当时的学校,说明学校教
9、育已产生。 16:答案A 解析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说服教育法是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 17:答案D 解析 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18: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9:答案B 解析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予以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20:答案D 解析 21:答案正确 解析 略。 22:答案A,C,D,E 解析 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 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
10、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 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 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 23:答案D 解析 24:答案正确 解析 2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发展关键期的定义。 26:答案C 解析 27:答案B 解析 28:答案B 解析 29:答案B 解析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非唯一工作。 30:答案B 解析 认识的间接性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