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统计工作的要求 本文作者:杨栗清 包一凡 李昆 包希贵 王如娜 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包头市环境监测站 包头市稀土开发区环保局 1中国环境统计概况 我国的环境统计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土、气象、矿产等方面的统计。从1980年建立第一套环境统计制度,20多年来环境统计范围不断扩展,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十一五”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并同时推出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施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来,各级环保部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统计数据,为综合反映环境状况、服务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
2、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2012年国家环保部开始执行“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实现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及两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报表制度的衔接,加入了农业源、机动车等统计指标,掌握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加强同省级统计、农业和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同时细化了电力、钢铁、水泥和造纸行业的指标信息,减排项目核定数也具体落实在环境统计报表中,实现了与“十二五”污染减排的衔接。如何适应“十二五”规划要求,深化发展,是环境统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从环境统计工作实际出发,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探讨包头市环境
3、统计工作现状并提出工作建议。 2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的现状 2.1落实环境统计工作部门责任为了使环境统计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式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更好的为节能减排服务,结合本部门设置情况,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由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主管,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具体环境统计技术和事务性工作;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督查重点企业环境统计季报和年报工作;各旗县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局、各分局负责督查本辖区各企业环境统计季报、年报及专业报表报送工作。政策法规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规划财务科、环境影响评价科、自然生态保护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宣教中心等部门负责完成专业季报、年报的填报、汇总及软件录入工作。 2
4、.2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数据质量为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将环境统计工作纳入到了包头市环保局目标管理体系中,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金保障和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对各旗县区、高新区、环保分局、市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统计督查工作的考核。要求各旗县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局,局系统各单位要设置环境统计岗位,确定专兼职统计人员,保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变动要做好岗位衔接,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工作经费。要求数据上报前必须把好审核关。季报、年报上报前由市环境监测站初审后上报市局污染防治科,由污染防治科报请分管局领导,组织有关科室、部门通过对比统计数据年际间、指标间逻辑关系
5、,对综合季报和年报数据集中会审后上报,确保了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保障了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 3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统计力量薄弱1、包头市旗县区级行政机构中没有设置统计机构和环境统计岗位,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和借用人员,缺少专职统计人员,导致环境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得不到保证,工作不衔接。企业环境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报表质量差,给环境统计审核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对污染源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低,监测面不能覆盖全部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刚起步,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放系数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标准未能随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
6、环境统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3、环境统计核查开展存在难度,具体环境统计人员日常数据汇总分析工作繁重,对具体企业运行状况了解不够全面,有关管理政策、要求不能及时掌握,只能靠企业报送、电话核实或凭经验来核实统计数据;有些旗县区没有配备必要的统计专用计算机,环境统计人员没有计算机录入数据,直接影响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统计体制不顺1、质量保障体系缺乏,不能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环境统计报表基本上靠企业自报,错报、漏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提供真实环境统计数据,而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只能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对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准确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7、和审核方法,直接影响了包头市统计数据的质量。2、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全市现有环境统计人员31人,学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和统计专业的人员不过半数;部分统计人员环境统计基础理论薄弱,环保知识面窄,工作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数据差错率高,对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4意见建议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随着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问题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统计工作进行改革也被搬上了日程,作者结合过去一年统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4.1修改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借助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明确企业如实报送和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环境统计
8、基层信息工作,努力实现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工作相衔接。 4.2强调监测保证,提高数据质量抓污染源监测,提高对企业申报数据的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增加监测频次,保证重点污染源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扩展监测项目,提高监测质量;二是充分利用服务性监测数据;三是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推广。综合各类监测成果,建立污染源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4.3建立通报制度每个季度对环境统计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内容主要包括完成时间和完成质量,并且建议将环境统计工作通报列入包头市环境保护工作中。 4.4加强统计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1、加强统计机构和队伍建设,要设立环境统计岗位,编备专职环境统计人员
9、,充实统计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环境统计专、兼职人员,加强环境统计工作力量,承担具体环境统计技术和事务性工作。区、旗县级环保局设置环境统计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环境统计人员,指定具体承担环境统计工作的支持单位,加强环境统计工作力量,充实统计专业技术人员。2、强化业务培训,每年至少应组织1期环境统计业务培训,县级以上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和重点调查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人员每3年必须接受1次业务培训。3、落实考察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到环境统计工作做得好的兄弟省、市学习考察,以增强感性认识,启迪思维,更新观念,提高工作能力。4、实施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变动通报制度和岗位衔接制度。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人员变动之前应通报上级环境统计主管部门并征求意见,以保证环境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环境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