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46观潮教案深度解教材: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文,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奇观。课文条理清晰,先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奇观,再分别介绍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奇特景象。作者在介绍潮来时的景象时还运用了由远到近的顺序。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另外,课文的第二部分是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中与时间、方位有关的词语,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知识与能力:1、会认“盐、据、昂、鼎、沸、崩 ”6 个生字,会写“盐、据、卧、塔、沸、震、吼、涨 ”8 个生字。积累词语“笼罩、若隐若现、犹如、山崩地裂” ,积累多音字“涨、笼、薄、号
2、”。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3、能把作者的语言描写想象成画面,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突破重难点:重点:把潮来时的景观想象成画面。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潮来时景观的重点词语,通过反复朗读和结合视频、图片进入情境,从而将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转化成画面。难点: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或者方位的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来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学习课文重点部分时,运用自学辅导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
3、讲解点拨即可。学法:运用自学法,课前搜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利用合作学习法,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及图片。学生: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课时巧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吋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多音字。2、读懂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钱塘江大潮的景象。2、导入课题:看完刚才的视频,大家有没有被雄伟壮观的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传说中的钱塘江大潮,它的声音是那么震耳欲聋,它的气势是那么磅礴宏伟。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观潮吧
4、!(板书课题:观潮)2 / 4【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二、自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把课文中生字读准确,并画出多音字。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组员间相互纠正字的读音。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重点讲解难写的生字和多音字。(1 ) “卧”的第六笔是竖折。(2 ) “震”的笔画繁多,要写得紧凑些。(3 ) “沸”的部首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4 ) “涨”要写得左紧右松,在 “涨潮”中读成“zh ng”,另一个读音“zhng” ,组词:涨红了脸。(5 ) “笼”在“笼罩”中读“ lng”,另一
5、个读音“lng” ,组词:笼子。(6 ) “薄”:薄(bo)饼、薄(b)雾。(7 ) “号” ,号(ho)叫、风号(ho )浪吼、号(h o)角。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并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生字新词问题,达到锻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能力的目的。三、精读课文,把握文章。1、学生组成小组讨论课文五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2、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补充。第一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和观潮人们急切的心情。第三自然段:描写大潮初来时的景象。第四自然段:描写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
6、第五自然段:描写潮去时江面的景象和变化。3、要求学生根据段落大意找出第一自然段和后几个自然段的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第一自然段是总起段,后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找一找能体现表示顺序的词语。(1 )教师举例: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开始、后来、最后等;表示距离顺序的词语有远处、近一点、到眼前了等。(2 )学生根据教师的举例,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归纳:远处、江潮还没有来、潮来了、再近些、越来越近、潮头奔腾西去。(4 )学生边读和这些关键词语有关的句子边思考: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
7、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观的?教师归纳: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观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由远而近)潮来后【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理解段落大意,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总结课文的叙述顺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课文脉络。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对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明白了作者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五、巩固练习。3 / 4打开“基础训练-观潮 ”,一起来闯关吧!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涨潮(zhng zhng) 薄雾(b
8、 bo) 食盐(y ng yn)号角(ho ho) 笼罩(lng lng) 大吼(hu hu)答案:zhng b ynho lng hu第二课吋课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本课需要会认与会写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观潮 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仔细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希望大家能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这一美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生字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
9、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抓住重点,品读语句。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说出钱塘江被称为什么。指名回答:钱塘江被称为“天下奇观” 。教师相机补充“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自古以来”说明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时间久远。明确:这段话引出了下文对钱塘江大潮景象的介绍,是全文的总起句。 (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归纳: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地点 海宁县的盐官镇;位置海塘大堤;江边有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等待观潮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3、指名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4、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潮初
10、来时、潮来时和潮来后的视频,学生观看完后结合第三至五自然段内容填写表格。顺序 时间/方位 听觉 视觉潮初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 隆隆的响声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江面风平浪静;出现了一条白线潮来时 很快;再近些;越来越近山崩地裂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滚动,形成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来后 霎时;过了很久 风号浪吼 潮头奔腾西去、余波涌来;涨了六七米高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上面的表格。5、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1 )出示重点句子一: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点拨:理解这句话要紧抓住“白”和“六七米”这两个词语,这句话从颜色和高度两个方4 / 4面写出
11、了浪潮到来时的恢弘气势。(2 )出示重点句子二: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点拨:这句话连用了两个比喻,具体形象地写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3 )教师再次播放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重点句子想象画面。【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检索课文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填表格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快速理清课文脉络。三、巩固梳理,拓展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12、漫天卷地、风号浪吼。2、拓展练习,出示词语分类框,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词语。ABAC 式: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AABB 式:浩浩荡荡形容人多:人山人海形容声音大: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设计意图】用分类的方法识记词语,使学生对词语特点一目了然,积累词汇。四、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潮来前风平浪静,潮来时如万马奔腾,潮来后依旧风号浪吼。学习了本课后,我们都被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所震撼,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眼去看看钱塘江大潮。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五、巩固练习。打开“阅读训练-观潮 ”,一起来闯关吧!板书设计6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由远而近)潮来后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第二课时作业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成语。1、天空万里无云,海面上也( ) ,是个出海的好天气。2、清晨,雾霾笼罩了北京城,一切建筑都变得( ) 。答案:1、风平浪静 2、若隐若现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_。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齐头并进,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_。答案:1、拉长 变粗 横贯 白色城墙2、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