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辑:付盈娇E-mail:8060171 17qqtom = 线交流 = =j = 仔猪拉稀的原因和防治 孙冲 ,张阳。 (1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农牧水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秦皇岛066300; 25-J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牛头崖动物防疫监督站,河北秦皇岛066300) 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或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 肠绒毛萎缩或脱落。 引发的腹泻 基于仔猪的生理特点,其胃酸及各种消化酶 类分泌不足,将影响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吸收,引发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时由于其神经调节 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较 差可引起应激性腹泻。此外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 低下,易引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导致腹泻。
2、预防措施:饲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一活菌 中药发酵制剂。可以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消 化酶活性;杀菌抑菌;调控胃肠道微生物菌群 平衡;降低猪舍内的氨气浓度。 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 仔猪断奶时 采取去母留仔的方法,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一周;更 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等。 2营养过敏性腹泻 由于仔猪饲料多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其中含 有能引起仔猪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 大豆半球蛋白等。这些物质当仔猪首次采食后,刺 激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的非耐受状态,当第二次接 受同样抗原时,机体马上产生超敏反应(即迟发性 过敏反应),造成肠道绒毛高度降低,绒毛萎缩脱 落,消化酶的活性与浓度降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3、 能力下降,导致腹泻的发生。 营养过敏性腹泻预防:在仔猪断奶前的诱 食补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使仔猪提前对大豆 蛋白产生适应性(但这种豆粕必须是膨化过的), 在日粮中添加活菌微生态中药发酵制剂,预防小 27一 今日畜牧兽区201304 3抗营养因子性腹泻 因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其中 前者在小肠中与胰蛋白酶结合成不可逆性的非活 性复合体,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导 致蛋白质进人大肠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败发酵, 引起仔猪腹泻:后者在小肠中把蛋白质的分解产 物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使得尿素循环中的 氨浓度增高,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 的吸收,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引起仔
4、猪腹泻。 抗营养因子性腹泻的预防:将生大豆用膨化挤 压产生的高温“煮熟”。不破坏抗营养因子和过敏 物质,但提高了香味和适口性。 4营养缺乏性腹泻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 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 时,会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 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营养缺乏性腹泻的预防:仔猪出生后3天内补 铁硒,7日龄的诱食补料要用营养均衡的全价料。 5微生物区系变化引起的腹泻 仔猪在哺乳期间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区系,有 利于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与腹泻,这主 要是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乳酸菌的 生长最适宜于酸性环境。仔
5、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 止乳酸生成减少。此时的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 料中的蛋白质、无机盐阳离子与之结合,失去一部 分原来就不足的盐酸,使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 逐渐减少,大肠杆菌等大量增殖,导致胃肠内微生 物平衡发生变化,引起腹泻发生。 微生物区系变化引起腹泻的预防:饲料中添加 第四代益生素一活菌中药发酵微生态制剂,给猪的 肠道补充大量的活性乳酸菌乳酸菌进入肠道后会 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乳酸,形成了肠道的酸性 环境由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杆菌都不易在酸性 环境中繁殖和滋生,因此达到了抑制病原菌繁殖和 滋生的目的。 6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黄痢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新生仔猪 的一种急性、致死率较高的
6、传染病,以腹泻、排出黄 色黏液状的粪便为特征。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 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的一种常发、多发病。 黄痢的诊断:被污染的环境、母猪的乳头和感 染的仔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最早见 于生后812小时,3日龄以内感染的病情较重,1 周龄以后感染的病情较缓和23周龄的仔猪也有 发生本病的。 临床症状:急性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 迅速死亡,继之其他仔猪相继腹泻,排出水样粪,呈 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 味,肛门失禁,捕捉时由于仔猪挣扎、呜叫,常从肛 门冒出黄色稀粪。 剖检病变: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腹部皮下 常有水肿,黏膜、肌肉和皮肤苍白。胃内充满黄
7、色凝 乳块,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肿,胃底呈暗红色,小肠 各段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肿,尤以十二指肠的病 变最严重。心脏扩张,心肌松弛,肺显著水肿,切面 流出泡沫状液体。 白痢的诊断:本病通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 猪以1O20日龄最多见。 临床症状:发病前吮奶不积极,拉出粒状的兔 子屎,经半天至1天出现典型症状,以排出乳白色 或灰白色的糨糊状粪便为特征,有腥臭味。 剖检:结肠内食物呈灰白色的糨糊状或油膏 状,胃内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有的肠壁 薄而透明。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很低。 黄痢、白痢的预防:加强产房的卫生工作。粪 便立即清理,上床母猪必须消毒洗澡,给母猪喂优 质原料生产的饲料,临
8、产时擦拭母猪乳头,并挤掉 每个乳头中少许乳汁。冬季提高产房温度,接产工 具必须消毒;日粮中添加活菌中药发酵制剂,控 制大肠杆菌的生存环境,抑制其繁殖和滋生;给 母猪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在仔猪出生时口服益生 素,连续7天;加强产房的饲养管理,防止母猪高 烧、便秘;全进金出,产房工作人员不要随意流 动,职工不吃外购猪肉食品。 黄痢、白痢的治疗:一旦发生本病,首要关键 是添加活菌发酵中药制剂,迅速调整肠道的PH值, 抑制大肠杆菌的活力;其次是补液,补液处方:生 理盐水150毫升,5葡萄糖100毫升,5碳酸氢钠 30毫升,青霉素8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 7红痢 猪梭菌性肠炎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
9、炎、 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 内的新生仔猪,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和病程短、 死亡率高为特征。本病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 (或称C型魏氏梭菌)。 诊断要点:本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 猪,47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微。1周 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剖检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 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空 肠病变部分的绒毛坏死。 预防:要搞好卫生工作,定期消毒。接生时给母 猪擦拭乳头并消毒,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疫苗接种:在母猪分娩前一个月注射一次红痢 菌苗。 治疗:药物治疗意义不大,抗猪梭菌性肠炎高 免血清有一定的效果。 今日畜tal-Il 20130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