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芝加哥華嚴學會 能兆 恭敬整 (資節自:海雲法師講華嚴音帶 - 善財童子五十三之第二十八 28 - 2A) 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是藉善財童子一生成就的修學經,彰顯修學成就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第二十七為中心位;前有二十,後有二十。從宏觀的角看,這是一個思惟系統,前二十屬於一個思惟模式,後二十屬於另外一個思惟模式。以第二十七為中軸劃分前半段和後半段。 前半段從文殊師菩薩自善住閣出至福生城東門外,住莊嚴幢娑大塔廟法開始,善財童子從那處初發心,由東方開始向南方一直走訪善知,南方是代表正確的方向;第二十七至普陀迦山,訪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協侍,換話地方雖是普陀迦山,它卻代表西方的
2、極世界,亦是代表成就。在語言模式而言,善財童子是從東方走到西方,東方表開始,西方表終結。他到此就已經是一番成就,一個循環。 從第二十八開始是另一個循環,所以正性無菩薩從東方,這個時候一定要善財童子去;前階段善財童子是沒有基礎的,他沒有基礎初發心,所以要到福生城東門,先向東走從東方開始。現在呢,東方的表法到這也是表示另外一個新的開始,東方表萬物資始、萬法資生,是這樣的一個意思。往後每一還是向南走,南方是正確的方向。 這五十三是寄十住、十、十迴向、十地、十個等覺;然後第五十一彌菩薩寄妙覺位,表佛果位;第五十二文殊菩薩,由果地起大智用,運用後得智;第五十三普賢菩薩以大智皈導法界體性,才重重無盡的圓滿
3、。它是這樣劃分的,這樣是一層的階次。一個是三賢位:三賢位有三分:初賢、中賢、上賢;有十分:十住、十、十迴向;有三十位,叫相似覺。十地位、等覺位叫隨分覺,到最後彌菩薩這邊才叫圓滿覺,叫圓覺、妙覺、究竟覺,是指這個位子;這又是一番的陳述。現在再套上這一番,從二十七是第七迴向劃分前面為一個循環,後面為一個循環,這是另外一個劃分方法,假如把這種重疊起,我們就會發現的這種重重無盡,它已經產生雙重現象,但是這個劃分法一樣,要把它當做矛盾。 這種情況有點似我們穿衣服:內衣褲的穿著是一套系統的穿法;然後外衣、櫬衫的穿著,這是第二重;最後外面大衣的穿著,那又是另一套系統。這三套系統基本上是一樣的,能做比較,它們
4、是矛盾衝突的。這是同的功用,同的作法,大家要能體會這一點。並是每一套系統都要完全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學習華嚴的時候,要建要建自己的思惟模式;同一段經文由於每一個人的思惟模式一樣,感受、悟有所同。 2 華嚴經的無法門是從那的?因為從華嚴得以建無的思惟模式,讓各種情況得以發揮。問題是我們知道華嚴經寶藏的殊勝。華嚴的教海是要讓我們直接去獲得那個東西,是給我們符號,我們要記得這一點。在華嚴的教海裏,譬如告訴你這是時鐘:那時鐘是甚麼?你進入到這個況就好,讓你獲得這個東西這樣就好,那時鐘有甚麼意義?時鐘有甚麼用?這些你都要問。在現今的教育系統,我們一聽到時鐘字就要定義,時鐘的用途、時鐘的樣子、時鐘的意義,
5、我們會一直去追究下去,追究這種定義。為甚麼要有時鐘?有時鐘要怎麼辦?這個是社會教育思惟的一個特色。社會教育的這個特色,我把它稱之為我的的思惟模式,因為你在介紹的都是我的周圍,這是社會教育思惟的一個特色,它一直繞在我的周圍。我們運用積知的方法所得到的資訊是屬於我的這一種,是我們在社會上所學、所教的。;我們很難入它(真實)的本體,沒有辦法到它(真實)的本面目。 華嚴教法直接讓我們認我。佛法,尤其是華嚴,直接讓我們去感受到那個(真實的)東西是甚麼?它跟我們多講,直接讓我們去感受那個東西,我們知道就好,其他的雜訊可以要。問題是我們在這個時候卻剛好相反,我們接納、吸收所有的雜訊,我們沒有辦法拿到真實的那
6、個東西,我們錯! 在善財童子整個修學過程當中,從經典的、經典的文,我們可以看出五十三有好幾重的。前二十是告訴我們在法當中,一個者應該建的基本認,我們稱之為摸階段。到二十七是空性建的一個基本地。這時候觀自在菩薩教導我們持名佛;我們稱南無觀自在菩薩一所求皆滿願,這是把空性當是佛性講。用佛性陳述空性的存在,很少人能夠體會這一點。我們誤認為空性能起妙用;用有解釋空,色空,空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祇有華嚴經能夠空、色很自在地做詮釋;雖然般系統的經典是這樣,但般經典沒有辦法那麼自在地演譯,這是華嚴最大的特色。所以前二十談空性的形成,二十八以後都是空性的妙用,演譯空性的妙作、運用。華嚴經我們稱為性宗的經典
7、,它從始到終都談色、談佛性。這個一樣,以世間法寫這樣的經書,就是二十七以前一定都講空,二十七以後一定都講色。華嚴經為麼在第二十七用佛性講空性,而把者分別呢 ? 這就是華嚴四法界(、事、事無礙、事事無礙)中的事事無礙法界:直接用事解釋事,事事無礙;佛性就是色,色就是事相,直接用事解釋事相,這樣就解得遍及。用空性解釋佛性,是在事無礙法界,還沒有達到事事無礙,這個部分要認清楚。 為麼華嚴經都講事相 ? 從經文可以看到它但講事相而且大,大到可思議的地步,大到幾乎可能,那就是在事事無礙法界。所以整體看,華嚴經是從事事無礙法界講,這個時候前後之間的次第已經都消除:從事事無礙法界講,它是圓融 ; 從先空後色
8、講,它是漸次 ; 從三賢、十聖、等覺、妙覺講,它是次第。那麼經就有三重,就有三重重疊,一般人是看出的,華嚴的殊勝就在這個地方。事事無礙法界的殊勝如何超越事無礙法界,我們要是對四法界解,談及事事無礙法界的殊勝是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充實自己、要超越。華嚴經的殊勝,它的可思議,這一點我們可以肯定、解。但是我們應該如何去超越?如何去體認?這要看個人自己的用功。 華嚴經是在事事無礙法界;般經典是講的、講事的,它上可以告訴你色空,空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麼樣色?怎麼樣色即是空?事實卻講出,而華嚴經就直接從這個地方講,從事相上跟你講,那我們要解華嚴經你必須要有般性空的基礎,否則這一方面你能解,關鍵在這個地方。這是我們先從宏觀的場提供給各位做個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