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研究研究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姓名 XXX 申请学位级别 硕 士 专业名称 旅游管理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中 国 海 洋 大 学谨以此论文献给三年来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的导师XX以及我的父母。 -XXX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研究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独 创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
2、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并同意以下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2、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
3、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研究摘 要旅游季节性可以归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经营随时间变化表现出来的淡、旺季差异。旅游季节性是旅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被称为旅游中最容易理解却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海岸线绵延曲折,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旅游发展旺盛的地区。滨海城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便利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条件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我国传统的热点旅游城市,旅游收益与游客接待量普遍高于全国其他城市。按照滨海地区的气候状况,可以将滨海地区划分为热带滨
4、海地区、南亚热带滨海地区、中亚热带滨海地区、北亚热带滨海地区、南温带滨海地区,不同的地区都有相应的旅游或者经济发达的城市,成为这些地区旅游中心带。不同地区的滨海城市在受到旅游季节性影响因素制约时表现出不同的客流变化规律,各种因素在同一城市及同一因素在不同城市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文中选取了不同气候带的四个滨海城市三亚、广州、上海、青岛作为研究目标。旅游的季节性影响因素综合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和客源地因素等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受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四季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受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影响;人为因素主要受了旅游目的地的客流信息
5、传递和形象宣传与定位以及相应的节假日制度的影响;客源地因素主要包括了客源国家或者地区的风俗习惯、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地集中程度。从这些因素中提取出一些定量的评价标准包括温湿指数与风效指数(自然因素)、节事及事件(社会因素)、休假制度(人为因素)、客源地地理集中度(客源地因素),评价四个目标城市旅游季节性影响力的强弱。滨海旅游城市客流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现其具体的旅游季节性状况,通过计算及横、纵比较四个城市的高峰指数可以发现,四个城市中最低的是上海,其次是广州,再次是三亚,最高的是青岛,这与自然气候条件并不完全相符,再结合四个城市客流量的按月分布图可以发现旅游业对自然旅游资源依赖
6、程度较高的滨海城市(如青岛和三亚)的旅游季节性主要受自然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在自然季节性因素的基础上对季节性强度进行加强或者减弱。旅游业对自然旅游资源依赖程度较低的滨海城市(如上海和广州)旅游季节性并不明显,受自然季节性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客源地的地理集中度对旅游地的客流尤其是入境客流季节性强度影响明显,地理集中度较小的地区会大大削减客流的季节性强度;节假日制度对国内客流影响显著,但对入境旅游影响不明显;普通会展对旅游客流的影响不明显,但与旅游相关的大型节事活动对当地客流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关键词:旅游季节性 三亚 广州 上海 青岛A Study on Tourism Seasonalit
7、y of the Coastal Cities in ChinaAbstract Tourism seasonality sugges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ak and off season of touristes activities and tourism management accompanying with time changes. Tourism seasonality is a common phenomemon in tour activities, which is much easier to comprehend than to s
8、ettle. There is a long coast line with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and developed coastal region becomes the hot spot in Chinese tourism. Coastal city with special tourism resource, highly developed economic and th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hows the biggest advantag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9、and becomes the popular tourist city in China, which has better tourism income and highly tourist receipts.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of coastal reg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tropical coastal region, south subtropical coastal region, amid subtropical coastal region, north subtropical co
10、astal region and south temperate coastal region. Every region has its own popular tourist centre with high development in tourism or economy,where tourist flow changes in different laws subjected to the tourism seasonality. Different impact factor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influence in one city, and
11、 similarly, the same factor behave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ities. This paper chooses Sanya, Guangzhou, Shanghai and Qingdao as samples from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Factors influence tourism season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natural factor, social factor, human factor and source factor etc. Natural f
12、actor is subject to climate, geography and seasons of destination.; Social factor includes customs ,habits, religion, cultural etc.; Human factor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of tourist flow, public image of the city and holiday system etc.; Source factor refers to customs, habits, natural condition and
13、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tourism-generating region, besides, it also refers to concentrative degree of the source around the destination. This paper extracts some quantitative indic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seasonality of the four sample cities, including THI and wind effect index (natural f
14、actor), FSE(social factor), holiday system(natural factor) and concentrative degree of the source. (source factor)Tourist flow of coastal city can show its tourism seasonality. Calculating as well as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comparing between the four cities, it can be found that Shanghai has the
15、 lowest peak index, and then Sanya, Qingdao is the top one, which does not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e climate. Associating quantity of the tourists calculated by mounth,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ourism seasonality of the coastal cities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natural resources (eg.Qingdao and Sanya)
16、 is mainly subject to natural factor, the other factors strengthen or weaken the effect. Well, coastal cities that do not mainly depend on the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eg.Shanghai and Guangzhou) have unapparent tourism seasonality, which has little effect with natural factor, on the contrary, the
17、concentrative degree of the origin affectes the tourist flow esp. in the inbound tourism seasonality,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brings the weaker tourism seasonality. The holiday system affects domestic tourist flow more than inbound tourist flow. Ordinary fairs and exhibitions have little effect with
18、 tourist flow, but the Mega-event brings notable result. Keywords: tourism seasonality; Sanya; Guangzhou; Shanghai; Qingdao目 录1 绪论11.1 选题来源和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 国外研究现状31.2.2 国内研究现状5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3.1 研究目的101.3.2 研究意义11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1.4.1 研究思路111.4.2 研究方法12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21.5.1 研究难点121.5.2 研究创新点122 研
19、究理论基础142.1 相关概念142.1.1 海洋旅游142.1.2 滨海城市旅游142.1.3 旅游季节性142.2 相关理论162.2.1 旅游区划理论162.2.2 地带性规律理论172.2.3 季节时间序列理论183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区划及代表城市203.1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区划203.1.1 中国滨海地区所属气候带情况203.1.2 中国旅游季节气候区划203.1.3 中国滨海地区旅游区划及主要城市213.2 主要滨海城市概述223.2.1 青岛233.2.2 上海233.2.3 广州243.2.4 三亚254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影响因素274.1 自然季节性影响因素274.1.
20、1 气候条件274.1.2 地理位置284.1.3 四季变更284.1.4 其他因素294.2 社会季节性影响因素294.2.1 节庆活动294.2.2民俗风情304.2.3 宗教314.2.4 文化314.2.5 其他因素324.3 人为因素324.3.1 相关政策324.3.2 旅游客流信息334.3.3 旅游宣传334.3.4 旅游地形象定位344.4 客源地影响因素344.4.1 客源地风俗习惯344.4.2 客源地气候条件及旅游资源状况344.4.3 旅游目的地客源集中程度354.5 四城市季节性影响因素评定354.5.1 旅游活动适宜性354.5.2节事及事件394.5.3 休假制
21、度424.5.4 客源地集中度445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检验与分析475.1 季节性检验475.1.1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475.1.2 高峰指数535.2 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分布模式545.2.1 青岛一峰一谷型545.2.2 上海无峰无谷型555.2.3 广州一峰无谷型575.2.4 三亚三峰两谷型586 结论606.1相关结论606.2 论文不足61参考文献62致 谢67个人简历68发表的学术论文681 绪论1.1 选题来源和背景1.1.1 滨海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陆海岸线绵延曲折,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我国滨海旅游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22、、发达的经济和便利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条件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旅游收入还是在旅游接待人数方面都取得飞速的发展,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我国的沿海城市是传统的旅游热点城市,旅游收益和旅游者接待数量普遍高于全国内陆地区。据统计,2008年全国旅游收入排名前29位的城市中,有13个为沿海城市。传统的旅游热点城市在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回报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严峻的弊端,如旅游旺季时期的交通拥挤、旅游超载带来的环境问题等,旅游季节性的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1.1.2 滨海城市是滨海地区的旅游活动中心,为滨海旅游活动提供
23、支撑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具有良好的软件环境和硬件设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进一步凸显了城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滨海城市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较早、经济相对繁华的地区,这些滨海城市一方面拥有普通城市齐全的功能和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又拥有内陆城市所不具有的海洋旅游资源,成为滨海旅游的主要接待地,为滨海旅游活动提供全面的服务和硬件支撑。滨海城市作为国家的门户城市,还是入境客流的主要进入地点,起到入境客流的接待和转移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在滨海城市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注意到旅游业在带动城市各方面发展中
24、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增强了城市本身的旅游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前来游览度假、休闲疗养,城市已不再是旅游活动的某些服务的提供者,而是作为旅游资源本身与旅游业相辅相成的发展。1.1.3 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旅游季节性是旅游客流量随季节的一种规律性变化,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旅游的季节性往往导致旅游目的地淡、旺季的产生,若旅游目的地季节性较强,旅游客流量波动较大,可能会对旅游地的环境、经济、旅游者的游览效果乃至当地的居民感知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旅游季节性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如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四季的交替变化等;社
25、会因素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方面;人为因素比如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旅游地客流信息传递和形象定位等;旅游客源地的相关情况比如客源地的风俗习惯、客源地的气候条件和旅游资源状况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地分布集中程度等。不同的城市之间虽然都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自然旅游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可能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人文旅游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可能主要受当地的风俗民情影响。分析这些城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强弱,可以更好的对旅游客流进行调控,通过人为手段使客流量尽量合理化,减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游客满意度。1.1.4 旅游季节性方面的定量研究较少,滨
26、海城市旅游季节性研究稀缺国外学者在旅游研究方面对季节性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旅游供需关系时十分强调季节性波动的作用。我国旅游学者也逐渐意识到季节性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出现。但相较于旅游其他方向的研究来说还稍显贫乏,且研究的过程中多为描述性分析,定量方法使用较少,专门针对沿海地区的季节性研究更少,缺少南北各区间不同气候带的滨海旅游区的对比研究。2010年10月21日,在知网键入“旅游季节性”,按题名搜索相关文献,仅有8篇文章出现。其中2篇综述类,分别针对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评述和季节性的成因及表现;2篇针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旅游季节性研究,分别是山岳型风景区和湖泊度假旅
27、游区;2篇针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性研究,分别是针对云南省和秦皇岛旅游季节性研究。1999年我国为拉动内需推出黄金周,使游客大量集中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时间段,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各地区旅游的季节性强度。在2008年,国家又对节假日制度进行调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并试图用带薪休假来化解黄金周的弊端,这势必会对各旅游地的旅游客流集中度产生影响。鉴于以上背景,文章选择季节性对滨海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旅游业起步较早,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旅游研究机构对旅游业进行规划和管理,旅游研究相对全面和规范。国外学者在对旅
28、游季节性进行研究时侧重于整个产业的研究。(1)旅游产业季节性研究James William Jordan(1980)研究了英格兰北部的一个村庄游客人数在夏季和冬季的差异,并分析了当地村民的冬季营销策略,将夏季的田园村庄形象推广到冬季,吸引旺季客人(The summer people)。1Rudi Hartmann(1986)在其发表的“Tourism, seasonality and social change”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季节性”一词。他在文章中分析了休闲和旅游季节性的各个方面,指出制度化因素和自然季节的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并建议旅行社提供特别的季节服务,以及运用经济为导向的政策来分散旅
29、游的季节性。2Isaac Sindiga(1996)分析了肯尼亚的国内旅游,指出国际旅游是肯尼亚旅游的旺季,为了鼓励国内旅游,需加强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分散空间设施以满足跨阶层的不同人士的需求,这一变化将使在全国农村地区建立小型和中小型酒店成为可能。3Christine Lim 和 Michael McAleer(2001)分析了亚洲和澳大利亚每月季节性的变化程度,并引入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结合各个国家和地区访港人数的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和移动平均法等定量方法,分析了这些地区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并检查时间序列过程中最能说明澳大利亚国际旅游者的数据。4James Higham和 Tom Hinch(
30、2002)认为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季节性,并探讨了体育的季节性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并用新西兰橄榄球联盟专业发展作为案例,认为体育与旅游方面的联系正变得更加明确。5Antonio Fernndez-Morales(1980)在“Decomposing seasonal concentration”一文中分析了三个地中海地区旅游目地的的季节性强度和基尼指数,并将季节性分为季节间(between)和季节中(in)的不均衡。 经过对这一地区1980-2001年旅馆住宿的每月统计分析显示,季节间的不均衡现象更为严重,大部分目的地的基尼指数到达90%。而且研究发现,基尼指数相对较小的地
31、区往往拥有复杂的旅游产品。6SooCheong(2004)针对旅游季节性这一广泛存在但缺少实际有效地解决方法的难题,提出了用一种定量的方法来减轻旅游的季节性。这篇文章运用了在证券分配决定中广泛应用的金融投资组合理论,通过季节性需求的有效边界,SooCheong认为旅游市场应该结合需求风险选择混合性的旅游产品来应对季节性问题。7Amelung B, Nicholls S, Viner D(2007)在“Impl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for Tourism Flows and Seasonality”一文中指出旅游是一个“气候相关产业”2,文章指出气候
32、变化对全球旅游的潜在影响,特别强调了季节性的作用,而旅游机构和旅行者对旅游的灵活性将会减弱旅游的季节性,延长旅游旺季时间。8Daniel M. Spencer,Donald F.Holecek(2007)分析了秋季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他指出为了缓解季节性对旅游业的影响,必须在非旺季努力吸引游客。通过对大湖区的家庭电话调查发现秋季老年人游客增多,孩子游客减少,而且秋天对色彩观看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要针对秋季游客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旅行活动参与方式来确定旅游营销策略。9Amitrajeet A.Batabyal和Seung Jick Yoo(2010)随机分析了旅游淡季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的分布情况。
33、他们通过建立分数模型分析淡季游客的导游需求和旅游公司提供导游服务情况,并运用平稳泊松过程来验证他们对游客的导游需求和旅游公司提供导游服务情况的分析结果。10(2)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研究John Yacoumis(1980)以斯里兰卡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如何解决季节性的问题。他认为季节性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国家、地区和部门。以斯里兰卡西南海岸区家村为例,它的旺季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5月,分析了该地区客源地的季节市场如瑞典和反季节季市场如印度,以及固有的季节性和突发季节性,并论述了该地区对住宿业的人为操控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11Donatos.G,Zairis.P(1991)分析了希腊入境旅游的
34、季节性问题并寻找延长旅游旺季的方法。通过比较1981-1986年间克里特岛的过夜入境旅游者的季节性旅游模式,发现克里特岛希腊最大的岛屿,季节性强度要低于希腊的其他岛屿,且在旺季的开始和结束时期游客的旅游消费相对较高,因此延长旺季应该集中在高收入的游客,特别是来自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游客。12Bonn,M.A.,Furr,L.,Uysal,M.(1992)以希尔顿黑德岛为例研究了沿海度假游客的季节变化。作者试图分析这一地区的游客在选择出游时间是是否受季节性影响,如果存在不同那么这将成为制定一个季节性的营销战略的基础。通过对1987年12月到1988年11月之间游览希尔顿黑德岛的4000名游客
35、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不同沿海度假游客存在很大差异,游客对于住宿类型的选择影响停留时间,进而影响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选择。13Donald Getzand和Per Ake Nilsson(2004)研究了在极端的季节性条件下,家族企业的策略。文章以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家庭企业主采访,作者发现季节性对当地家庭式经营者影响较深,尤其是那些季节性的经营者。14总结国外研究季节性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多从全局出发,研究整个行业的季节性,对于目的地的研究滨海目的地为例,但缺少对滨海城市旅游季节性的研究。1.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旅游季节性的研究多从理论和实证两
36、方面进行,其中理论研究主要从旅游季节性的现状分析、理论研究、对策分析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山岳型、滨海型、古村落型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以某个城市为主体进行研究。(1)基础性研究现状研究魏遐,吴必虎(2000)以1999年国庆假日旅游潮为例,对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供需关系进行研究。文章在对国内旅游市场峰值期市场特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庆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交通、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容量预测与总量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15李团辉,段凤华(2006)分析了旅游季节性的表现及成因。在对旅游季节性的定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季节性的三
37、种主要表现形式单峰季节型、双峰季节型、无峰季节型,并从旅游资源季节性、旅游需求季节性、旅游业季节型、人为政策影响等方面绘制了旅游季节性成因分析图。16周修宇(2008)在总结析旅游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旅游活动季节性的主要因素(旅游目的地国和旅游客源国因素)及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现状,并提出在旅游淡季盈利的方法。17李亚(2009)对云南省旅游季节性的成因与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分析了云南旅游季节性的特征明显的单峰季节性、季节性类型表现多样性、季节性强度分异显著,总结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及人文条件对云南省旅游季节性形成的影响,得出旅游季节性受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条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条件综合影响
38、,云南省自然季节性不突出,气候对旅游的限制小,相对自然季节性,旅游社会季节性更为突出的结论。18理论研究李秀存,苏志(1999)对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文章采用了美国学者L.A.Zaden提出的模糊集合概念,以广西各地的气象资料(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资料)为基础,分析广西代表地区的夏季舒适度。19杨军(2005)对我国旅游业的黄金周旅游现象进行分析。认为黄金周旅游由于旅游时间、空间的过度集中导致黄金周旅游的非经济性和市场有效配置功能的失效,黄金周旅游的买方市场地位已经发生动摇,黄金周旅游作为过渡时期的特殊现象最终将理性化回归。20郭刚志(2006)对饭店人力资源的季节性
39、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饭店业市场需求波动形成的原因节假日因素、旅游资源因素以及主题活动的影响。市场需求波动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如员工流动率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员工满意度降低,不利于高素质员工的培养等。提出了跨区域人才合作、校企合作、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等措施。21邱文(2008)总结了旅游季节性的分析方法及模型构建。对描述性分析方法、动态预测方法、方差分析方法等季节性分析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并结合青岛市的旅游情况对青岛市旅游季节性进行分析研究。22罗治得,章锦河,熊发礼(2009)以台湾客源为例,运用证券组合理论(FPT),研究如何规避入境旅游市场的季节性风险。文章运用季节分布曲线、S
40、RI指数、SRCV系数分析台湾客源市场的季节性风险并构建旅游市场的季节风险模型,提出台湾客源市场风险规避的最佳组合选择。 23对策研究贺小荣(2001)针对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存在季节性的事实,分析了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多峰、双峰、单峰,提出了平衡这种季节性的主要途径,包括树立起旅游消费无季节性的观念、加强对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管理和建设、实现可供消费的旅游产品的平衡性、优化旅游路线,开发新的旅游点等。24刘家喜,谢兴保(2004)阐述了旅游季节性涵义及其给旅游度假区带来的问题,以及旅游活动季节性对旅游度假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在总体规划方面要开发多功能旅游度假区,寻找
41、淡季旅游的吸引点;在旅游设施规划方面要有完善的设施供给,并以停车场规划选址为例,说明其规划实施过程。26孙永龙(2006)以甘肃省为例讨论了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征及应对策略。文章以甘肃旅游业发展状况为例,分析旅游资源和客源状况对旅游季节性的影响以及季节性供求矛盾对旅游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从旅游市场的特征和甘肃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的相应策略。麻新华,舒小林(2007)对旅游淡旺季的形成及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章对旅游淡旺季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旅游季节性形成机制及协调对策的综合分析,得出旅游淡旺季的形成机制图,并提出了协调旅游淡旺季差异的相应对策。27李琼,王桂玉(2007)提
42、出了反季节旅游这一概念,并对其成因、研究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们正确的看待旅游季节性,缓解旅游旺季压力提出了新的办法和思路。28周亚庆,武恒东(2009)以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为例,分析区域旅游业季节性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气候条件、社交活动、风俗民情、工作模式、突发事件、地区政策等社会因素)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和管理方面),从旅游业的市场特征及浙江省的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的主要策略。29(2)实证研究山岳型旅游目的地陆林(1994)以安徽黄山为例对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旅游季节性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这两大类因素分别又包
43、括固有因素和偶发因素,以舒适指数(CI)和风效指数(WEI)为指标分析了黄山的气候适宜性(自然因素)及旅游季节性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基本对策。30黄成林(1999)对安徽省的两个主要旅游目的地黄山和九华山的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认为两个旅游目的地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但是淡旺季持续长短不同,客流的季节性集中程度也不同;两个山岳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覆盖范围广,主市场基本一致但客源市场集中程度差异大,并建议两个旅游目的地联合开发。31陆林,宣国富(2002)等对海滨型和山岳型旅游地客流的季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海滨(岛)型旅游地如三亚、北海普陀山等和山岳型旅游地如黄山、九华山
44、等的国内旅游客流按月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国内客流的季节性特征、旅游客流表现形式及旅游客流的集中指数。通过分析自然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季节性因素得出结论:以自然吸引物或自然-文化吸引物为主的旅游地客流季节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季节性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是在自然季节性因素形成的旅游季节性变化的基础上产生叠加作用。32汪德根,陆林(2004)等以黄山、九华山为例,分析了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分布特征,认为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年际变化呈波浪式增长,季节分布差异明显且客流高峰日凸显;且山岳型旅游地的客流在空间结构演化中呈现出主要客源市场稳定但是集中度降低、客源地的吸引力增
45、强且在总体上表现出由近到远波浪式推进的特征。33海滨及湖泊型旅游目的地李瑛,郝心华(2003)以北戴河为例,讨论了海滨旅游度假区季节性供求特征及应对策略。从海滨旅游度假区季节性供求特征入手,对我国的滨海旅游区进行了不同温度带的划分,并指出不同温度带的海滨旅游度假区旅游适宜期的长短不同。分析了突出的季节性供求矛盾对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影响,提出解决海滨旅游度假区季节性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34李和平,马菁(2007)以湄州岛南部滨海度假区规划设计为例,对对应季节性特征的滨海度假区进行规划设计。在对滨海度假区季节性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并以湄洲岛南部滨海度假区规划设计为例从滨海度假区规划设计的角度考虑如何应对旅游季节性问题。35孙琳(2008)在基于旅游季节性因素的基础上对湖泊型度假旅游区的开发进行了研究。文章在研究了旅游季节性的特征、表现、产生机制及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湖泊型度假区的开发状况,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基于旅游季节性因素的湖泊型度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