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由脂肪储存能量不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B. 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形成了大量 ATPC. 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D. 1分子蔗糖由 2分子葡萄糖组成【答案】C【解析】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所以脂肪储存能量利于胚的
2、生长和发育,A 错误;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没有形成大量 ATP,B 错误;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C 正确;1 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 1分子葡萄糖和 1分子果糖,D 错误;故选 C。2.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 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 1:1B. 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 F1
3、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的比例均为 1:1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摩尔根的实验内容,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最早”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 1全部表现野生型,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而 F1表现型雌雄比例为 1:1,所以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A 错误;B、F 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B 正确;C、F 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 1:
4、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C 错误;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但摩尔根最早发现的白眼果蝇是雄性,白眼雌性果蝇需要进一步杂交才能获得, D 错误答案选 B3. 人类的血型受到 3个复等位基因 IA、I B、i 控制,A 血型的基因型有 IAIA、I Ai,B 血型的基因型有 I BIB、I Bi,AB 血型的基因型为 IAIB,0 血型的基因型为 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3 和-5 均为 AB血型-4 和-6 均为 O血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型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B
5、. -1 表现 A血型的概率为 1/2C. -5 个体有 2种可能的血型D. 若-1 与-2 婚配,所生的孩子为 AB血型的概率为 1/8【答案】C【解析】血型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 正确;-3 为 AB型,其基因型为 IAIB,-4为 0型,其基因型为 ii,二者所生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IAiI Bi11,因此-1 表现A血型(I Ai)的概率为 1/2,B 正确;-5 为 AB型,其基因型为 IAIB,据此可推知:-5个体有 3种可能的血型,即 A型或 B型或 AB型,C 错误;依题意可推知:-1 的基因型为1/2IAi、1/2I Bi,-2 的基因型也为 1/2IAi、1/2
6、I Bi,二者婚配,所生的孩子为 AB血型的概率为 1/4IA1/4IB1/4I B1/4IA1/8,D 正确。4.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DDdd,F 1全为右旋,F 2也全是右旋B. Dddd,F 1全为右旋,F 2中右旋:左旋=1:1C. ddDD,F 1全为左旋,F 2也全是左旋D. ddDd,F 1全为左旋,F 2中右旋:左旋=1:1【答案】
7、C点睛:本题一定要审清题意,子代中的表现型只和其母本的基因型有关,分析母本基因型来确定其表现型,而不能看其自身的基因型。5. 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的 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B. 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的 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条或 1条 Y染色体C. 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DE段代表的时期相同D. 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图 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图解:图 1既能表示有丝分裂,也能表示减数分裂,图中 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二后期的着丝
8、点分裂;图 2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图中 AB段表示间期的 DNA复制,CD段表示末期时细胞一分为二,导致细胞中 DNA减半。.6. 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如果个体 6与患有该遗传病的女性结婚,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 1/8 B. 1/6 C. 1/3 D. 5/6【答案】C【解析】根据 3号、4 号正常,其女儿 5号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6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2/3,患有该遗传病的女性为隐性纯合子,二者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1/3)(1/2)=1/3,选 C。【点睛】快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个体 6为显性纯合子
9、的可能性为 1/3,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 2/3,两种情况下后代均可出现正常孩子,但只有为杂合子时后代才会出现患病孩子,因此可先求出患病孩子的概率,进而求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二、非选择题7. 为了提高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草莓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草莓植株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并将装置置于户外。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该装置来测定草莓的呼吸速率需要_条件进行;要进一步测定其有机物的制造量,还需要_的条件下使用该装置。(2)若用该装置来测定草莓的有机物的积累量,打开活塞开关,使 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然后置于光下。观察 U形管 A侧液面_(填“升高” 、 “下降”或“不变
10、” ) ,在 A侧液面变化的过程中叶肉细胞间的 C02浓度/环境 C02浓度值将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 ,C 3含量_。(3)若装置内换成叶幼嫩、新叶没有完全舒张的植株后,放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A 侧液面读数_,从光合作用光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答案】 (1). 黑暗、NaOH 溶液 (2). 光下、C0 2缓冲液 (3). 升高 (4). 增大 (5). 减少 (6). 变小 (7). 幼叶呈折叠状,吸收光能少、光合色素含量少【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放置二氧化碳缓冲液,并且提供光照,该缓冲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来源,此时装置中变化的
11、气体是氧气,因此左侧的水柱高度能够表示净光合速率强度;如果烧杯中放置 NaOH溶液,并且提供黑暗条件,由于该溶液可以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变化的气体量仍为氧气量,此时该值可以表示呼吸速率。(1)测定呼吸作用要排除光照的影响,故需要将该装置黑暗或遮光处理,同时还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若进一步测定其有机物的制造量,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因此还需要光下、C0 2缓冲液的条件下使用该装置。(2)根据题意分析,该条件下草莓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产生的氧气量使得装置内气体量增加,所以 B侧液面下降,A 侧液面升高;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使得容器内的二
12、氧化碳降低,所以叶肉细胞间的 C02浓度/环境 C02浓度值将升高,三碳化合物的量降低。(3)若装置内换成叶幼嫩、新叶没有完全舒张的植株后,放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由于幼叶呈折叠状,吸收光能少、光合色素含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所以 A侧液面读数变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判断在烧杯中不同的溶液条件下可以进行的生理活动。8. 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宄,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 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
13、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下图) 。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 pH。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加热杀死的 S型菌中的 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请利用 DNA酶(可降解 DNA)做试剂,选择恰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
14、结论: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 S型细菌中提取 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标号为 A、B、C,分别做如下处理编号 A B C处理方式 不加任何 提取物 加入提取出的 S 型细菌 DNAC组所做的处理是_。第三步:将 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预测实验结果:_。得出实验结论:DNA 分子可以使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DNA 结构要保持_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答案】 (1). 1、2、3 组 (2). 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 (3). DNA 的热稳定
15、性较高 (4). 加入提取出的 S型细菌 DNA和 DNA酶 (5). A、C 组中未出现 S型细菌;只有 B组培养基中出现 S型细菌 (6). 完整【解析】试题分析:R 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 ,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 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 DNA才会是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 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R 型细菌小鼠死亡。(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2、3 组,第 4组是实验组培养皿中出现 S型菌落和 S型菌落。本实
16、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 S型菌中的 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 DNA对热稳定性较高,蛋白质变性 60-80,而 DNA是 80以上才会变性。(2)第二步:在 C组中加入提取出的 S型细菌 DNA和 DNA酶;预测实验结果:由于 A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 中的 DNA分子被水解,所以 A、C 组中未出现 S型细菌;由于 B组中加入了提取出的 S型细菌 DNA,所以 B组培养基中出现 S型细菌。得出实验结论:由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所以 DNA分子可以使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DNA 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17、。【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根据表格中的自变量分析 A、B、C 三组的实验结果。9.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1)由图可知,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结合后,酶 T的活性_,不能催化 E蛋白磷酸化,导致 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2)酶 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填“有”或“无” )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 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 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
18、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 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3)R 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4)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 R蛋白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答案】 (1). R 蛋白 (2). 被抑制 (3). 有 (4). 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 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5). 2 与野生型杂交,F 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 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
19、,其表现型与 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6). 推迟【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示和题意分析,在有乙烯的条件下,乙烯与 R蛋白结合后,酶 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 E蛋白磷酸化,导致 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在无乙烯的条件下,R 蛋白与酶 T结合,酶T催化 E蛋白磷酸化,没有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不能激发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1)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活性两种功能,由图可以看出,乙烯可以和 R蛋白结合;对比在有乙烯和无乙烯条件下的两种情况,可以看出酶 T可以催化 E蛋白磷酸化过程,而在有乙烯的条件下,酶
20、 T活性被抑制,导致 E蛋白被剪切。(2)酶 T活性已经丧失,而乙烯能够抑制酶 T活性,所以 1与有乙烯作用下的表现型相同;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 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所以 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3)2 型与野生型杂交,突变基因表达的 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 T持续有活性,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 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4)由于番茄 R蛋白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即无乙烯生理反应,酶 T具有活性,E 蛋白被磷酸化,抑制了乙烯的合成,减慢了果实的成熟,所以番茄的果实成熟期会推迟。【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题意和图解信息分析出有、无乙烯的条件下,植株表现出来的两种对应表现型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