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48704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2018 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试卷,分两卷。其中共 19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 15 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 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 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题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2、一个是正确的。1.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Fe2O3 B. Na2O C. CO2 D. H2O【答案】C【解析】Fe 2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 2O3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A 错误; Na 2O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 2O 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B 错误;CO 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C 正确;H 2O 既不能和酸反应也不能和碱反应,故 D 错误。2.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 N2和 CO B. 同温度、同体积的 H2和 N2C. 同体积、同密度的 CH4和 NH3 D. 同压

3、强、同体积的 O2和 CO2【答案】A【解析】同质量的 N2和 CO,设质量都是 1g,则 N2中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 CO 中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所以原子数相等,故 A 正确;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度、同压、同体积的 H2和 N2,一定含有相同的原子数,故 B 错误;同体积、同密度的 CH4和 NH3,质量相同,设质量都是 1g,则 CH4中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 NH 3中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所以原子数不相等,故 C 错误;同压强、同体积的 O2和 CO2,缺少温度条件,不能判断 O2和 CO2的物质的量,故 D 错误。3. 用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

4、下,11.2LCH 2Cl2中所含分子数为 0.5NAB. 常温下,30g 乙酸和曱醛的混合物中氧原子数为 NAC. 23g 钠在足量的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D. 25时,K sp(BaSO4)=110-10,则 BaSO 4饱和溶液中 Ba 2+数目为 110-3NA【答案】B【解析】A. 标准状况下,CH 2Cl2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换算,故 A 错误;B.乙酸和甲醛的最简式相同(CH 2O) ,30g(CH 2O)的物质的量为:30g/30g/mol=1mol,则混合物中氧原子数为 NA,故 B 正确。C. 23g 钠的物质的量为 23g/23g/mol=1m

5、ol,1mol 钠被氧化失去 1mol电子,转化电子数为 NA,故 C 错误。D. 25时,K sp(BaSO4)=110-10,则 BaSO 4饱和溶液中 c(Ba2+)=110-5,因不知道溶液体积,则 Ba2+数目也无法求得,故 D 错误。答案选 B。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Fe 与稀盐酸反应:2Fe+6H +=2Fe3+3H2B. 向 NaHSO4溶液中满加 Ba(OH)2 至溶液呈中性 Ba2+2OH-+2H+S042-=-BaSO4+2H 2OC. 向稀 H2SO4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Ba 2+OH-+H+SO42-=BaSO4+2H 2OD. 向 CaCl

6、2 溶液中通人少量的 CO2气体:Ca 2+CO2+H2O=CaCO3+2H +【答案】B【解析】A. Fe 与稀盐酸反应:Fe+2H +=Fe2+H2,故 A 错误;B. 向 NaHSO4溶液中满加 Ba(OH)2至溶液呈中性 Ba2+2OH-+2H+S042-=-BaSO4+2H 2O,故 B 正确;C. 向稀 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 溶液:.Ba 2+2OH-+2H+SO42-=BaSO4+2H 2O,故 C 错误;D. 向 CaCl2 溶液中通人少量的 CO2气体:不反应,只能发生 CaCO3与 HCl 的反应,强酸制弱酸,故 D 错误;故选 B。5. 向含 Fe2 、I

7、、Br 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b a5,线段表示一种含氧酸,且和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段表示 Br 的变化情况 B. 线段表示 IO3 的变化情况C. 根据图象无法计算 a 的值 D. 原溶液中 n(FeI2) n(FeBr2)31【答案】B【解析】向含 Fe2 、I 、Br 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还原性 I Fe2 Br ,首先发生反应碘离子和氯气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离子,再发生氯气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最后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氯离子,所以线段代表了碘离子的变化,线段代表了亚铁离子的变化,线段代表

8、了溴离子的变化。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分析,溶液中的碘离子物质的量为 2 摩尔,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为 4 摩尔,亚铁离子反应完,根据电荷守恒分析,溴离子为 6 摩尔。A.根据分析,线段代表了亚铁离子的变化,故错误;B. 线段表示一种含氧酸,且和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则该元素为碘元素,已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2 摩尔,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5mol,根据电子守恒,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则该含氧酸为碘酸,HIO 3,及该线段表示 IO3-的变化,故正确;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溴离子为 6 摩尔,根据反应分析,溴离子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3 摩尔,则a=3+3=6mol,故

9、错误;D. 原溶液中 n(FeI2) n(FeBr2)= n(I-) n(Br-)=2:6=1:3,故错误。故选 B。6.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 Na2O、Na 2O2、Na 2CO3、NaHCO 3、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 X 逸出,X 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粉末中一定有 Na2O、Na 2O2、NaHCO 3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Na2CO3和 NaCl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Na2O 和 NaCl 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

10、 Na2CO3和 NaClA. B. C. D. 【答案】A【解析】向混合物中加入了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为过氧化钠,碳酸钠,X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减小,所以 X 由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原粉末中一定存在过氧化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至少存在一种。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氢钠,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综上所述,混合物中一定有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氢钠,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碳酸钠和氯化钠。故选 A。7.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Br 、CO 、SO

11、、Al 3 、I 、Mg 2 、Na 等 7 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已知:5Cl 2I 26H 2O=10HCl2HIO 3据此可以判断:该溶液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组是A. Al3 、Mg 2 、SO B. Mg2 、CO 、I C. Al3 、SO 、I D. Al3 、Br 、SO【答案】A【解析】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 Br-,且有无色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离子 CO32-;向所得橙色

12、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不含 SO32-;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溶液中不含 I-溶液中含有 CO32-,则一定不含有 Al3+、Mg 2+,因与 CO32-反应生成沉淀,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Na+,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 Al3+、Mg 2+、I -、SO 32-,一定含有的离子为 CO32-、Br -、Na +, 故 A 正确。8.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 A 逐滴加入到固体 B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 A 为 H2O2,B 为 MnO2,C 中盛有 Na2S 溶液, C 中溶液变浑浊B. 若 A 为浓盐酸,

13、B 为 MnO2,C 中盛有 KI 淀粉溶液,C 中溶液变蓝色C. 若 A 为浓氨水,B 为生石灰,C 中盛有 AlCl 3溶液, C 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D. 若 A 为浓 H2SO4 ,B 为 CaCO3,C 中盛有 Na2SiO3 溶液,C 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 SCSi【答案】A【解析】A若 A 为 H2O2,B 为 MnO2,生成的气体为氧气,能氧化 Na2S 生成 S,则 C 中溶液变浑浊,故 A 正确;B若 A 为浓盐酸,B 为 MnO2,但无加热装置,无氯气生成,故 B 错误;C若 A 为浓氨水,B 为生石灰,滴入后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14、,但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 C 中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故 C 错误;D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则浓 H2SO4 和 CaCO3几乎不反应,无 CO2生成,C 中不会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证明非金属性 SCSi,故 D 错误;答案为 A。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装置的作用及实验技能等为解答的关键,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任何实验方案都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时,从以下4 个方面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 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9.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某种单质是一种粮仓中常

15、用的粮食保护气,Y 和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Z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Y) p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C. 一定温度下,向达到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 2 mol C,重新达到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D. 在图中 p3p4,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气体质量不变,分子数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 B 正确、D 错误;一定温度下,向达到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 2 mol C,相当于起始时加入 2 mol A(g)和 2 mol B(g),因容积可变,压强不变,平衡等效,重新

16、达到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 C 错误。答案选 B。11. 以反应 5H2C2O4+2MnO4-+6H +=10CO2+2Mn 2+8H2O 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分别量取 H2C2O4溶液和酸性 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H2C2O4溶液 酸性 KMnO4溶液编号浓度/molL -1 体积/mL 浓度/molL -1 体积/mL温度/ 0.10 2.0 0.010 4.0 25 0.20 2.0 0.010 4.0 25 0.20 2.0 0.010 4.0 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所加的

17、 H2C2O4溶液均要过量B. 实验测得 KMnO 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 40 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KMnO 4)=2.510 -4 molL -1s -1C. 若生成 a L CO2(标准状况)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aNA/22.4D. 实验和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 Mn 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所以实验、都要褪色,所加的 H2C2O4溶液均要过量,故 A 正确;实验测得 KMnO 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 40 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KMnO 4)= = 1.710 -4 molL -1

18、s -1,故 B 错误;生成 1mol CO2转移 1mol 电子,若生成 a L CO2(标准状况)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aNA/22.4,故 C 正确;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和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没有改变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可能是生成的 Mn 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故 D 正确。点睛: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催化剂,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催化剂。12. 下列各图与表述一致的是A. 图表示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 t1时 A、B 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BAB. 用图所示装置蒸发 FeCl3溶液制备无水 Fe

19、Cl3C. 图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逐滴摘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 Al(OH) 3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D. 图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溶液 A、B 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AB【答案】C【解析】A. 图表示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 t1时,A 和 B 的溶解度相同,A、B 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时,两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B=A,A 不正确;B. 蒸发 FeCl3溶液制备无水 FeCl3必须在氯化氢的气流中才能完成,直接蒸发因促进氯化铁水解,B 不正确;C. 铝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时氢氧化铝沉淀达到最大量,物质的量之比为

20、 1:4 时氢氧化铝沉淀完全溶解,图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逐滴摘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 Al(OH) 3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C 正确;D. 由图中钠离子的运动方向可知,左边为阴极室,右边为阳极室,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溶液 A 为浓氢氧化钠溶液、B 为食盐水,所以由水电离出的 c(H +):AFe3+B 将铜粉加 1molL-1Fe(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活泼性: FeCu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金属熔化,但液态铝不滴落下来 熔点:A1 2O3A1D将稀盐酸滴入饱和 NaHCO3溶液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Na2SiO3溶液Na

21、2SiO3溶液变浑浊酸性:HClH 2CO3H2SiO3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HNO 3有强氧化性,也能氧化 Fe2+,干扰 H2O2性质的 判断,故 A 错误;B铁离子可氧化铜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无铁析出,现象描述错误,故 B 错误;C铝氧化,表面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点较高,不滴落,故 C 正确;D盐酸有挥发性,没有除去 CO2中的HCl,而盐酸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无法得出酸性强弱结论,故 D 错误;答案为 C。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 3 题,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20 分,第 19 题 18 分,共

22、 52 分。17. 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 ffi 重要试剂,可由 NO 与 Cl2在常温常压(或稍低温度)下合成,其熔点-64.5,沸点-5.5,遇水易水解。实验室模拟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D 中三颈烧瓶置于-10冰盐水中。经查阅资料:NO 与 NaOH 溶液不反应,但 NO2+NO+2NaOH =2NaNO2+H2O(1)仪器甲的名称是_。(2)图示装置中恒压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为_。(3)NOC1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 NOCl 的电子式为_。(4)实验开始时,先打开 K1、K 2,关闭 K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稀硝酸,至 C

23、中红棕色完全消失后,关闭 K1、K 2,此时装置 C 的作用为_。滴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当_(填装置符号)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打开 K1、K 3,制备 NOC1。(5)装置乙中装有无水 CaCl2,其作用为_;丙为尾气处理装置,则最佳选择为_。【答案】 (1). 蒸馏烧瓶 (2). 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3). (4). 储存 A 中产生的 NO (5). D (6). 防止水蒸气进入 D,使NOCl 水解 (7). 【解析】(1). 由图可知,仪器甲的名称是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2). 图示装置中为恒压分液漏斗,可以平衡分液漏斗内外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故答案为:平

24、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3). NOCl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氮原子与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与氯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关闭 K1、K 2,A 中依然产生 NO 气体,故此时 C 可以作为安全瓶,储存 A 中产生的 NO 气体,滴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当 D 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打开 K1、K 3,制备 NOCl,故答案为:储存 A 中产生的 NO 气体; D;(5). 亚硝酰氯(NOCl)遇水发生水解反应,装置乙中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 D 中使 NOCl 水解,丙为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主要为 NO、Cl 2、

25、和 NOCl、NO 2,因为NOCl、NO 2的沸点都是5.5,在常温下易挥发,故在尾气吸收时可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同时为了防止 NOCl 和 NO2挥发逸出,可以在上方加一个浸有 NaOH 溶液的棉花团,中碱石灰固体不能吸收气体,中不能避免挥发出来的气体污染空气,则最佳选择为,故答案为:防止水蒸气进入 D,使 NOC1 水解; 。点睛:本题以 NO 与 Cl2在常温常压(或稍低温度)下合成亚硝酰氯(NOCl)是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本题的难点是最后一小题,解答本题时要根据题给条件明确实验的原理,如亚硝酰氯(NOCl)熔点-64.5,沸点-5.5

26、,遇水易水解,则收集制取的亚硝酰氯(NOCl)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水蒸气进入 D 中。18. 已知:甲醛(HCHO)与葡萄糖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还原性。甲酸钙易溶于水。为探究过量甲醛和新制 Cu(OH)2反应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1)在右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 a 中加入 0.5 molL-1CuSO4溶液 50 mL 和 5 molL-1NaOH溶液 100 mL,振荡,再加入 40的甲醛溶液 50 mL,缓慢加热 20 分钟后冷却至室温。仪器 a 的名称是_;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2)上述实验有副反应发生,产生的气体为 CO、H 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气体成分,将装置 A

27、和如下图所示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_G,装置 B 的作用是_。有H2的实验现象是_。(3)已知 HCHO HCOOH H2CO3。设计实验证明 a 中甲醛中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4)反应后 a 中有红色固体产生,为探究其组成,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一:只有 Cu2O。 假设二:只有 Cu。 假设三:Cu 2O 和 CuO 假设四:_ ;假设_明显不成立,理由是_ 。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已知:Cu 2O Cu(NH3)4+(无色) Cu(NH3)42+(蓝色)锥形瓶 ii 中固体完全溶解得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将容量瓶

28、ii 中的溶液稀释 100 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 i 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答案】 (1). 三颈瓶或三颈烧瓶 (2). a 中出现砖红色物质 (3). E (4). F (5). D (6). C (7). 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 (8). F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D 中固体变蓝色 (9). 取少量 a 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稀硫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中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 价 (10). Cu 2O 和 Cu (11). 三 (12). CuO 为黑色固体 (13). 2Cu+O 2+8NH3H2O =2Cu(NH3)42+4OH +6H2

29、O (14). n(Cu2O) n(Cu)1200【解析】 (1)仪器 a 为三颈烧瓶,又名三颈瓶;故答案为:三颈瓶或三颈烧瓶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和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即 a 中出现砖红色物质;故答案为:a 中出现砖红色物质;(2)根据题中所给的装置药品可知,为检验产物中 CO、H 2,可利用二者的还原性,将氧化铜还原,且各自产物不同,分别验证产物。H 2还原 CuO,生成水,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O 还原 CuO 生成 CO2,可以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又气体经过澄清石灰水会带有水,故先验水,再验 CO2;甲醛也具有还原性,为防止甲醛干扰实验,再进行还原氧化

30、铜之前,应先将甲醛除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 A 连接装置 B 除去甲醛,再连接装置 E 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F 中氧化铜加热反应,利用装置 D 中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生成水蒸气,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通过装置 G 收集剩余气体,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EFDCG。装置B 的作用是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F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D 中固体变蓝色说明有氢气生成;故答案为:EFDC;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F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D 中固体变蓝色;(3)甲醛被氧化为甲酸,甲酸被氧化为碳酸,若碱溶液中甲醛被氧化生成碳酸盐,加入浓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计实验证

31、明 a 中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 价的方法为:取少量 a 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的稀硫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故答案为:取少量 a 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稀硫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中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 价;(4)Cu 2O 和 Cu 都是红色,所以还可以假设反应 a 中的红色固体既有 Cu2O 又有 Cu;假设三明显不成立,不可能含有 CuO,因为 CuO 是黑色固体;故答案为:Cu 2O 和 Cu;CuO;CuO 是黑色固体;锥形瓶中固体完全溶解得深蓝色溶液是铜、氧气和一水合氨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8NH 3H2O+

32、O2=2Cu(NH 3) 42+4OH-+6H2O;故答案为:2Cu+8NH 3H2O+O2=2Cu(NH 3) 42+4OH-+6H2O;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稀释 100 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 n(Cu 2O):n(Cu)=1:200;故答案为:n(Cu 2O):n(Cu)=1:200。19. 绿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FeSO4xH2O,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 H2SO4后,再滴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充分振荡后,溶液逐渐

33、变红。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 K1和 K2) (设为装置 A)称重,记为 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 A 称重,记为 m2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为_(填标号)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 恒重,记为 m3g。a关闭 K1和 K2 b打开 K1和 K2,缓缓通入 N2 c点燃酒精灯,加热 d称量 A e冷却到室温 f熄灭酒精灯判断 A 是否恒重的方法是_。根据实验记录,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_(列式表示)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 A

34、 接入由下图所示仪器组装而成的装置中,打开 K1和 K2,缓缓通入 N2一段时间后,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反应中有两种气体产物生成,为检验该气体混合物的组成,请从下图所示的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含其中的试剂) ,组成一套实验装置,该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依次为_D(填装置序号) 。装置中除有气泡冒出外,其他证明实验结论的现象分别为_。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4Fe 2+ + O2 + 4H+=4Fe3+ + 2H2O (2). bcfead (3). 最后两次称量 A 的质量差不超过 0.1 克 (4). (5). C、B (6)

35、. 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7). 2FeSO 4 Fe2O3+SO2+SO 3(2)实验时,为避免亚铁被氧化,应先通入氮气,冷却时注意防止氧气进入,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的变化,则正确的顺序为 bcfead,故答案为:bcfead;最后两次称量 A 的质量差不超过 0.1 克,可以判断 A 已经恒重,故答案为:最后两次称量 A 的质量差不超过 0.1 克;直至 A 恒重,记为 m3 g,应为 FeSO4和装置的质量,则 m(FeSO 4)=(m 3-m1) ,m(H 2O)=(m 2-m3) ,则 n(H 2O)= 、n(FeSO 4)= ,结晶水的数目等于= ,故答案为: ;(3)实验后反

36、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 Fe2O3,则反应中 Fe 元素化合价升高,S 元素化合价应降低,则一定生成 SO2,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 Fe2O3、SO 3、SO 2,C 为氯化钡,用于检验 SO3,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B 为品红,可用于检验 SO2,品红褪色,故答案为:C;B;产生白色沉淀、褪色;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 Fe2O3、SO 3、SO 2,方程式为 2FeSO4 Fe2O3+SO2+SO 3,故答案为:2FeSO 4 Fe2O3+SO2+SO 3。点睛:本题以绿矾为载体,考查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数目的测定以及分解产物的鉴别。本题的易错点为实验操作的顺序的排列,要注意为避免亚铁被氧化,应先通入氮气,冷却时要防止氧气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